课程游戏化视角下幼儿科学探究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2022-10-13 05:32吴丽华
幸福家庭 2022年7期
关键词:科学游戏家长

■文/吴丽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教师应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让幼儿在实践中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针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科学领域的具体要求和教育建议,教师需了解和把握不同年龄段幼儿在科学游戏活动中的探究兴趣和能力,创设生动有趣、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活动,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满足其学习发展需求。

笔者所在园所倡导“探思启智”的科学启蒙教育,旨在让幼儿在自由、愉悦、创造的氛围中进行科学活动,促进他们情感和认知的发展。本文对3~6岁幼儿探究兴趣和能力发展现状、科学探究活动开展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帮助幼儿积累科学经验,提升幼儿科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幼儿科学探究兴趣和能力发展现状的践行思考

《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应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探究兴趣和能力,并为幼儿提供更多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笔者通过网络问卷星向所在园所不同年龄段幼儿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幼儿父母的基本情况、家长对幼儿阶段科学教育侧重点的期望、幼儿现阶段科学探究兴趣发展水平、科学探究能力发展水平等。通过回收问卷和统计分析,笔者得出了以下四点结论。

(一)家长文化层次较高,对幼儿的科学教育意识较强

笔者所在园所幼儿家长的学历普遍较高,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幼儿家长占绝大多数。大部分幼儿拥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他们的父母具备在家开展科学启蒙教育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很多幼儿能从日常生活中获得即时性的科学经验,家长也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注重引导幼儿阅读科学类书籍。

(二)家长普遍认为科学教育应重视引导

对于“您认为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应注重哪方面?”这一问题,问卷数据显示,笔者所在园所近九成家长认为科学教育应重视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欲望。由此可见,大多数家长更注重幼儿科学探究兴趣与主动性的培养,而不是科学知识的学习。

(三)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广泛,且存在年龄差异

在科学探究兴趣方面,大部分小班幼儿家长反映幼儿对发生在身边的科学现象较为感兴趣,他们喜欢倾听科普故事、参观海洋馆、亲近大自然等。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喜欢和熟悉的生活环境相接近的事物。多数中班家长反映幼儿喜欢阅读科普类的图书,如《十万个为什么》《DK万物大百科》等。大班幼儿家长认为在幼儿园阶段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教师需重视教授科学知识、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引导幼儿进行科学实践。大多数大班幼儿喜欢阅读科普类的图书,他们经常在一段时间内对某种科学现象产生兴趣,如气象变化、自然灾害现象、海洋知识等。当大班幼儿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时,他们会请求家长帮助,并主动寻找答案。

(四)幼儿已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技能

小班幼儿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萌芽意识,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持续观察花草树木生长、天气变化等自然现象,他们能运用简单的科学方法比较材料的大小、软硬、粗细等。中、大班幼儿的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他们能正确识别并选择一些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同时,一些家长反映幼儿在制定调查计划、预测验证能力方面较为欠缺,教师应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总结反思能力等。

二、“课程游戏化”视角下幼儿科学活动组织开展的实践情况

虞永平教授提出:“课程游戏化的基本思路首先是领会游戏内涵和精神,应以《指南》作为总体背景,理解生活、游戏、活动、经验之间的关系。”陈鹤琴也曾说过:“一切活动,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能得到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就认识事物的本质。”因此,教师应在“课程游戏化”视角下通过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和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科学活动游戏化,贴近幼儿发展需要

教师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应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认知经验出发,运用游戏化教育理念,利用实物、动画、情境等游戏手段和多媒体教学形式,设计寓教于乐的科学启蒙活动。教师应顺应幼儿爱玩的天性,使科学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二)组织形式多元化,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教师应注重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积极创设丰富多元的科学游戏活动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活动,如科技节、主题科学探究活动、科学区域活动、户外科探活动、科学动画剧场等。在组织多元化的科学游戏活动时,教师应注重将科学活动和其他领域活动相融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方法获得科学认知、积累认知经验,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探索方式合理化,促进幼儿能力提升

幼儿园应合理利用活动场地,比如改造拓展种植地、自然乐园、沙水池等户外科学游戏场所,不断调整游戏空间、丰富游戏材料,以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幼儿探索学习的需求。笔者所在幼儿园每个班级都有共同认领的班树、班花,幼儿拥有自己喜爱的游戏区域,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探究“幼儿园里有多少种果树”“金银花究竟是金色还是银色”“风车茉莉长什么样”“触感小路走起来是什么样的感觉”等问题,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其在探究过程中积累科学知识、丰富科学经验,从而增强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基于科学教育活动的幼儿兴趣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初探

《纲要》提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教师应注重科学教育活动中的评价工作,依据活动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及其教育价值,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一)评价要自然有效

为了保障科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需制定活动时间分配表,留出一定的时间对活动进行整体评价。教师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幼儿自评、幼儿互评等方式,及时梳理活动组织的不足,以调整后期活动。

(二)评价要客观真实

为了避免评价过于主观、宽泛,教师可选择评价量表作为评价工具,设置清晰的评价指标。比如,教师可将科学探究能力设为一级指标,思考能力设为二级指标,主动提问、积极思考设为三级指标,结合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表现对他们进行综合评估。另外,为了确保对幼儿评价的客观公正性,幼儿园可以安排两名教师对同一幼儿的科学活动进行评价。

(三)评价要动态多元

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制定相关的观察量表、评价量表,并使用这些评价工具对幼儿科学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以增强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量表的内容必须包含活动目标是否适宜、活动组织是否科学、活动开展是否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实施效果能否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和科学素养等内容。基于此,教师应从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三方面出发,确定幼儿科学探究兴趣和能力的关键经验发展指标,将幼儿的科学关键经验作为观察、描述幼儿行为的评价工具。

除了教师评价外,家长的动态多元评价也可作为参考,对幼儿阶段性的发展进行评价,以解读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行为,从幼儿的视角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探究兴趣、思维发展和能力水平。同时,教师可通过家园合作对幼儿进行客观的、针对性的评价,为后期科学游戏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只有自然真实、动态多元且基于幼儿真实活动情境的评价,才能有效促进幼儿探究兴趣和能力的提升,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活动质量。

猜你喜欢
科学游戏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家长请吃药Ⅱ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