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壶春瓶的发展变化

2022-10-13 06:55韩嘉慧何海军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9
收藏与投资 2022年9期
关键词:玉壶器物瓷器

韩嘉慧,何海军(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9)

玉壶春瓶是我国传统的瓶式之一,以佛教中的净水瓶为原型,定型于北宋时期,发展到元代,南北窑场均有生产,产量增加。至清代,玉壶春瓶由实用器具逐渐演变成观赏性陈设瓷器。在器型上,玉壶春瓶的腹部、颈部、足部及口沿均发生了变化,在象征意义上也从佛教实用器物转化为观赏性瓷器。

一、玉壶春瓶的出现

玉壶春瓶的原型是佛教僧侣的净瓶,净瓶是僧人随身携带,用于饮水、存水以及净手的工具。净瓶的传入日期已不可考,此时的净瓶更多带有宗教性质。到唐代,佛教在中国发展趋于成熟,作为法器的净瓶,首先出现在唐代的寺院之中,并逐渐流行。净瓶作为汲水工具,成为僧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用具。

唐代的净瓶为小口,口上有圈状突起,颈部细长,腹部较大且呈圆形,圈足,整体修长。此时人们更加注重净瓶的实用功能。唐代出土的瓷质净瓶高度普遍在20~27 cm,铜质净瓶高度为30 cm,可见唐代净瓶尺寸规格比较规范。

玉壶春是明清以及后世对净瓶的一种称谓,在唐宋时期并不常见。一般认为,玉壶春瓶的名字起源于唐代诗人司空图的作品《诗品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这里的玉壶买春,将容器与酒联系在了一起。

二、宋元时期的玉壶春瓶

宋代的制瓷工艺在唐代的基础上,取得了更加长足的进步,名窑迭出,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玉壶春瓶在制瓷工艺大发展的宋代有了定式。玉壶春瓶在北宋创烧,是北宋时期较为典型的瓶式,整体形象较为柔和,各大窑口均有烧制。宋代的玉壶春瓶还保留有净瓶的基本特征,仍然是小口,细颈,圆腹,圈足。和唐代净瓶不同的是,宋代的玉壶春瓶肩部没有口,颈部变短,口部变大。宋代的玉壶春瓶整体风格端庄秀洁,较为高雅,与汉唐时期朴素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

宋代重文轻武的政治策略使得文人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提高。随着制瓷业大发展,瓷器成为文人把玩必不可少的器物。宋代陶瓷整体风格高雅,源于文人对美不同的追求。宋代的陶瓷造型整体偏向阴柔,体现了宋代以下特点:

(一)怀柔的政策

宋代“三冗”(冗兵、冗费、冗员)导致国力空虚,兵力布局也重内轻外,对于外来少数民族的侵扰,一直采取求和政策,因此,这也体现在宋代的瓷器上,缺乏大国的雄浑气质。

(二)宽松的经济政策

宋代的市民经济发达,宽松的商业环境使得制瓷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各个窑口不断出现。玉壶春瓶作为典型的瓶式容器,各个窑口都有生产,充分体现了宋代经济的发达。

(三)开明的文化政策

宋代“重文轻武”的文化政策,提升了文人的地位,文人在美学追求上更加注重内涵,体现文人的修养,而不注重外在形态的变化。因此,虽然各个窑口都生产玉壶春瓶,但是瓶子的形制变化整体不大,可能在细微处有变化,整体仍然符合定式。

元代结束了对峙的局面,实现了大一统,制瓷业也在宋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元代青花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玉壶春瓶在沿袭宋代风格的基础上注入了元代的特色。在元代前期,玉壶春瓶仍然保留有宋代的大部分特征,基本上是撇口,长颈,圆腹,下腹收拢,圈足外撇。到元末明初,玉壶春瓶的造型变得丰富多样,颈部变得短而粗,腹部也较之前更为硕大。元代的玉壶春瓶造型丰富,对宋代的玉壶春瓶造型有继承也有创新。除了承袭宋代玉壶春瓶的形制外,宋人还创造出了八棱形、荷叶瓣形制的口部,出现了一种全新的造型,即至正型。至正型玉壶春瓶器身高大,瓶口面积与底足相若,肩部开阔,夹角约60度,腹部丰满圆硕,视觉冲击力极强。

元代的玉壶春瓶更加粗犷豪放,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造型,由实用器逐步向观赏器转变,元代的玉壶春瓶造型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元代是少数民族,征战四方,骁勇善战因此,瓷器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影响,例如伊斯兰教、藏传佛教甚至于基督教都对蒙古族的文化产生了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玉壶春瓶上,表现为元代的玉壶春瓶整体风格较为粗犷豪放,形大,胚厚,体重,这也体现了元朝的时代特点。第一,体现了元代征战四方的政治战略,元朝玉壶春瓶中有不同的文化因素,各个地方不同的文化元素都体现在器物上,侧面体现了元代的扩张政策。第二,体现了蒙古族的审美特点,蒙古族尚青、白,同时酷爱饮酒,玉壶春瓶中,青白色较多,同时,玉壶春瓶的发展也符合元人酷爱饮酒的特征,腹部硕大,装酒量提升,同时颈部缩短,方便携带。

三、明清时期的玉壶春瓶

明代是中国陶瓷空前辉煌的时期,明代瓷器风格已经和元代的瓷器彻底区分开来,整体变得轻巧细致,与元代粗犷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明代前期,玉壶春瓶仍然保留有元代的特征,整体给人感觉较为笨重,但是瓷器整体装饰留白较多,整体风格疏朗,装饰较为优美,同时,施釉水平也极大提高,不论是胎还是釉,都做得极为精细。到了明代中期,玉壶春瓶的腹部回收,变得中规中矩,形成了明代特有的艺术风格。明代后期,腹部又变大,比例失调。整体来说,明代的玉壶春瓶中规中矩,造型没有宋元时期那么丰富,已经基本定型,没有什么较大的变化和发展,同时,玉壶春瓶已经基本转换为观赏器物。

玉壶春瓶在明代不同时期的变化都体现了明代当时的社会背景。在明初,经过战乱,采取休养生息的政治政策,这为制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明代早期,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玉壶春瓶在继承元代的基础上作出了新的发展,造型上比元代玉壶春瓶更加俊秀优美。到了明代中期,玉壶春瓶的造型由原来的豪迈雄壮转向中规中矩,而且当时的瓷器注重质量,一些残次品都被毁,因此这一时期的传世品大多造型精美,这一时期的玉壶春瓶逐渐形成了明代特有的风格,这一时期的玉壶春瓶整体较为规整内敛。到了明代晚期,明代国力耗尽,国库空虚,同时还有农民起义,玉壶春瓶又出现了新的变化,腹部又变得硕大起来,并且当时统治者崇尚奢靡,玉壶春瓶的造型也变得繁杂,但是制作水平下降。明代的玉壶春瓶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统治者政策和好恶的变化,出现了细微的变化,但是整体来说变化不大,造型规整,延续了宋代和元代玉壶春瓶的基本特征。

清代玉壶春瓶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整体造型较为肥硕,与宋代的纤长挺拔形成了对比,制瓷业也在清朝步入了衰退期。在清初,我国的制瓷业到达了顶峰,在清初顺治年间,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制瓷地在明末农民战争中破坏严重,清军刚入关,对制瓷业无暇顾及,因此玉壶春瓶并未出现,到了康雍乾时期,帝王对瓷器的喜爱程度甚于之前的帝王,同时社会生产力恢复,国力强盛,玉壶春瓶又出现。康熙时期的玉壶春瓶受明末的影响,整体形态较为笨重,腹部较大,同时颈腹过渡较元末顺滑,因此整体显得雍容华贵。雍正时期器型变化较前朝不大,乾隆时期达到顶峰,同时,玉壶春瓶出现了创新内容,制瓷业也进入了创造阶段。乾隆之后,制瓷业便随着清朝国力的衰退而衰落。清代中后期,随着鸦片战争以及民族工业的缓慢发展,玉壶春瓶的质量越发下降。清代玉壶春瓶的实用性已经逐步丧失而完全变成了观赏性器物。

四、玉壶春瓶的装饰变化

玉壶春瓶在宋代主要是作为实用器来使用,装饰纹样较为简单,基本上只施简单的釉色或者绘制简单的纹样。进入元代之后,玉壶春瓶观赏性增加,装饰纹样也逐步增多。元明清三代,玉壶春瓶的装饰纹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文化和帝王的喜好不同有细微的变化,但是变化不大。

在元代,人物纹以及动物纹是主要纹饰,人物纹主要在元青花瓷上出现,例如湖南省博物馆的“蒙恬将军”玉壶春瓶(图一)是其代表。元代的人物纹写实与写意并存,元代文人得不到重视,因此将抱负寄情于作品中,整体追求意境美。动物纹也作为主要纹饰现,其中龙、凤、鹿、鱼、麒麟、狗、兔等纹饰都较常见。同时,植物中的梅、兰、竹、菊、莲花、牡丹等也是主要纹饰。

图一 “蒙恬将军”玉壶春瓶

明代的装饰风格整体较为素雅,一是体现文人高洁品质的植物图案,如梅兰竹菊等,另一种是有吉祥寓意的装饰纹样。明代仍然承袭元代的装饰风格,将玉壶春瓶分成不同的功能区,绘制不同的纹样,从上到下可以分为三到六层(图二)。整体画面和谐,除了植物、动物纹作为主要纹饰出现外,卷草纹、回纹、单弦纹等辅助纹饰也被用于玉壶春瓶的装饰。

图二 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清代,由于帝王的喜好,除了使用基本的植物纹饰做装饰之外,还采用了国画作为装饰,用玉壶春瓶代替宣纸,直接在瓷器上进行作画。清代,玉壶春瓶完全变成了观赏器物,因此玉壶春瓶的装饰开始打破传统,除了表现传统的意境,还开始追求突破,开始表现世俗化的内容,不再一味地表现文人的高雅追求,开始表现平常百姓的生活,更加贴近现实。

五、结语

玉壶春瓶从宋代定型到清代整体发展趋势为由实用性器物向观赏性器物转变,整体器型变化不大,由修长变得匀称。在装饰方面,宋代玉壶春瓶作为实用器时装饰较少,到元代以表达文人的意境为主,再到明清时期增加了世俗化的因素,体现了玉壶春瓶的世俗化以及各个朝代的审美变化。玉壶春瓶的象征意义,由刚开始佛教中的净瓶转变为观赏性器物,不具备象征意义。

猜你喜欢
玉壶器物瓷器
中华传统器物制作文明的现代创造转换与现代美育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身如器物
石维文
张勇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中国的名牌瓷器
高傲的瓷器
玉壶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