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元青花杯的纹饰及功用
——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藏为例

2022-10-13 06:55陈子晗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海南琼海571431
收藏与投资 2022年9期
关键词:元青花枝叶纹饰

陈子晗[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海南 琼海 571431]

一、元青花杯的形制

元青花杯从形制上可以分为高足杯和非高足杯,这些非高足杯因器型与碗相似,以下称之为碗形杯。

(一)高足杯

高足杯又名“把杯”或“马上杯”,是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器型,在元代极为盛行。虽然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中就已出现蛋壳黑陶高足杯,但在元代之前,此器型都较为少见,直到元代才大量烧制。元代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高足设计非常便于骑马时携带与抓握,这样的生活习惯,使得高足杯的生产日益兴盛。

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的馆藏元青花中,也有不少高足杯。其形制较为统一,均为撇口,深弧腹,下承以喇叭形高足,口径在7 cm左右,高度不超过9 cm,胎呈白色,质地坚硬,内外皆施釉,绘青花纹饰(图1)。这批元青花高足杯与江西景德镇落马桥窑址出土的元代卵白釉高足杯在器型上非常相似,应该也属于元代景德镇所烧制。

图1 元青花高足杯

(二)碗形杯

碗形杯形制与碗相近,撇口,弧腹,圈足,口径在8 cm左右,底径约3 cm,高约4 cm,器壁薄而透光,胎质洁白细腻(图2)。

图2 元青花碗形杯

南海馆所藏这批碗形杯,其在器型上不仅与碗无异,跟高足杯的上半部分也极为相似,包括胎质及纹饰,与高足杯相比,也几乎没有差别。

二、元青花杯的纹饰

无论是高足杯还是碗形杯,其纹饰的分布位置与风格基本一致,可分为主体纹饰、口沿边饰和外壁纹饰三个部分,这些纹饰多种多样,基本没有搭配规律可循,在当时也应是随意搭配。下文中不再按器型分别描述,将一并说明。

(一)主纹饰

主纹饰指杯心所绘纹饰。主要有以下几种:

1.菊纹

菊纹杯数量较多,菊纹也是非常典型且常见的主纹饰类型。绘法分为两种,一种是折枝菊纹,一种是无枝叶的菊纹。

折枝菊纹画面相对精致,常在杯心绘一周弦纹,弦纹内绘菊花一朵,花朵连接根茎,四周枝叶散开。花朵及枝叶都描绘随意,不拘泥于形(图3)。无枝叶的菊纹更为简单,仅在杯心绘菊花一朵,外侧也无弦纹(图4)。这两种菊纹虽然形式不同,但花朵的绘制风格一致,花瓣细长,多而密集。花心或为单一圆圈,或形如旋涡,或于圆圈内绘制网格。

图3 折枝菊纹杯

图4 无枝叶菊纹杯

2.射干花纹

在这些元青花杯中,常见一种花卉纹饰,其绘制形式与菊纹相同,也有无枝叶和折枝之分。花瓣呈较长的椭圆形,通常为5瓣或6瓣,围绕圆形花心向四周散开。枝叶呈不规则椭圆形,边缘光滑,尾部较尖(图5、图6)。

图5 疑似射干花纹杯残片1

图6 疑似射干花纹杯残片2

此花卉纹的花朵,样式与射干花极为相似,故称射干花纹。但其叶片非常抽象,并不似射干花的兰状叶。因此,称射干花纹是否妥当,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3.其他花卉

除了上述两种纹饰,元青花杯上的其他花卉纹均比较少见,主要有莲纹、灵芝纹、梅纹和无法辨识品种的杂花。莲纹为俯视角度的莲,造型与射干花比较相似,其特点是花瓣较宽较圆,花瓣外侧填色以表示渐变。有只见单一花朵的,也有周围绘有枝叶的。灵芝纹(图7)与梅纹(图8)都非常少见,特别是梅纹,只发现一件残片。

图7 灵芝纹元青花杯

图8 梅纹元青花杯

4.火珠纹

火珠纹数量较多,绘制形式多为一个圆圈,周围伴有火焰。笔法随性自然,多为一笔绘成,有的火珠纹“珠子”并不明显,火焰没有固定形式。火珠纹多与龙纹相伴随,在南海馆所藏的一件元青花执壶的流部上,可见一龙头前绘有火珠。因此,火珠也为祥瑞之物,常被单独绘于小件器物上。

5.动物纹

动物纹元青花杯最为少见。南海博物馆所藏的大量元青花杯残件中,只发现一件鹿纹杯。此鹿为梅花鹿,双蹄前撑,回首顾盼,似在看身后的一株灵芝(图9)。“鹿”谐音同“禄”,也是中国常见的吉祥纹饰。

图9 鹿纹杯残件

6.文字

文字也是常见的元青花杯装饰纹样,杯心所绘文字多为一个字,主要有“寿”“福”“禄”等字。其中以“寿”字纹居多,出现有楷书、行书等多种书体,形态各异。“福”字纹较少,而“禄”字纹只发现一件。有趣的是,有的馆藏元青花杯残片上,还绘有“酒”“醉”“诲”等字样(图10),这是非常少见的。

图10 带“酒”字形的元青花杯残片

7.无纹饰

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元青花杯内壁都有纹饰,有的元青花杯只在外壁绘有纹饰,内壁只绘一圈弦纹或不绘纹饰。这种情况虽出现较少但也不是个例。

(二)边饰

元青花杯的纹饰绘制有固定的形式,一般情况下,会在杯的口沿内侧绘制一圈带状边饰。这些纹饰也常作为边饰或间隔纹饰出现于元青花玉壶春瓶及执壶上,可见此类纹饰在元代青花瓷器上是通用的,一般有以下几种:

1.卷草纹

卷草纹是中国传统纹饰,魏晋南北朝出现,在唐代大为流行,唐代的卷草纹风格较为华丽繁复,而发展到宋代,分格则偏向朴素自然。元代延续了宋代的风格,并将卷草纹大量运用于元青花上,多作为间隔纹饰与边饰,样式简化。卷草纹形如卷曲的枝蔓,是以“S”形线条为主茎,链接多个“C”形枝叶的二方连续带状纹。卷草纹是元青花杯口沿边饰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在保留卷草纹特征的同时,只绘线条不绘花叶,线条简洁流畅,更加突出了曲线的韵律及美感(图11)。

图11 卷草纹

2.回纹

回纹因形如“回”字而得名,由青铜器上的云雷文衍化而来,也是元青花杯内侧口沿上常见的纹饰。一般可分为两种:回纹和变体回纹。

较为规整的回纹一般以横竖短线相接形成“回”字外框,框内“口”字连笔,形似“N”,个体依次排列,不相连。变体回纹则更加简化,整体风格更加随性。每个个体由两笔绘成,右侧绘“S”形,左侧添一短数线,数线与右侧“S”不相连。

3.涡纹

涡纹,因形似水涡而得名。在新时期时代便已出现并应用,且形成了多种样式。元青花杯上常见的涡纹是最简单的一种,由螺旋状线条构成单个小圆圈,这些圆圈依次排列,绕口沿一周。此处的涡纹应是一种圆圈装饰的变体,并无特殊含义。

4.简体花草纹

此种纹饰由简单的几何图形组成。以倒三角形为花,两侧梭形为叶,三角形一正一倒依次排列,共用中间的梭形叶(图12)。

图12 简体花草纹元青花杯残片

仅从元青花杯上的纹饰,比较难以判断是否所绘为花草纹。但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所藏的一件元青花玉壶春瓶的颈部,能看到一处与其非常相似的带状间饰(图13)。纹饰结构相同,各部分形状大致相同,但绘制较为精细,可看出花朵部分绘有茎秆,叶片部分用青料填满,确为花草纹。由此推测,元青花杯口沿上的此类纹饰应该为花草纹。

图13 元青花玉壶春瓶的颈部简体花草纹

5.钱纹

钱纹是我国非常典型的装饰纹样,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寓意着吉祥富贵,但其作为边饰出现在元青花杯上的情况比较少见。钱纹主要样式是将圆形方孔钱以四分之一相叠的方式连续摆放而形成的轮廓。这种样式也叫“连钱纹”。

元代用在青花杯上的连钱纹,绘制非常简单随意,基本为相连的圆圈,中间有弧边菱形的几何形态。

6.网格纹

元青花杯口沿边饰中的网格纹,样式简单且非常少见,即为单斜线相互交叉,形成菱形与三角形的网格。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元青花杯中,只发现一件。

(三)外壁纹饰

元青花杯的外壁纹饰种类较少,主要分为两种:串枝菊纹和诗文。其中串枝菊纹最为常见,形式为串连的折枝菊,其首尾相接,环绕外壁一周,因此也叫串枝菊纹。

诗文则出现在两件高足杯残件的外壁上。这两件高足杯杯心与口沿皆无纹饰,外壁书有十个字,草书笔法自然流畅。每个字间隔相等,均匀分布。内容为“人生长在醉,三万六千场”。这种诗文装饰,与江西高安窖藏所出土的元青花诗文高足杯上的诗文“人生百年长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内容及书体基本相同。可见诗文装饰并非偶然,也是元代青花杯上常见的纹饰,且有固定内容与形式。

二、元青花杯的用途

元代青花杯的主要功用是什么?元青花碗形杯为什么不是碗而是杯?其实,从元青花“酒”字杯和元青花诗文高足杯的纹饰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无论是高足杯还是碗形杯,元青花杯主要是作为酒杯使用。这些关于酒的字眼和诗句,既体现了元代人嗜酒的生活习惯,又指明了这些器具的用途。

元青花碗形杯,虽然形似小碗。但从其大小和纹饰来看,显然不是被当作碗来使用,它与元代最常见的碗相比小了太多,再结合元代人的性格和生活习惯,他们绝不可能用此器物吃饭。

元代人特有的高足杯,比较适应他们游牧的生活。当新的政权建立,他们走下马背,与汉族进行文化交流,相互融合之后,高足杯就不仅仅是用来饮酒的器具了,而是融入了日常生活。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高足杯的弊端显露,相比高足,低圈足的碗形杯更利于放置。另一方面,生产的这些小件元青花器具,多是为了由海上丝绸之路出口至南亚、东南亚国家,碗形杯也是为了适应当地人的生活习惯而设计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元代会出现如此多的碗形杯。

元代青花瓷杯,作为元代典型的小型青花器物,兼具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关于它的进一步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学术界对元青花的认知,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代人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及精神文化。元代青花瓷杯是元青花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元青花枝叶纹饰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蜡染的纹饰探讨
晚风
郭德纲巧用寓言劝爱徒
最贵“福禄”元青花 元青花缠枝福禄万代大葫芦瓶拍卖价5681万元
诗情画意
雪竹(新韵)
商代青铜器纹饰变化初探
民间纹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