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译者信息素养框架的构建与教学实践

2022-10-12 07:32张晨曦
东北亚外语论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译者检索信息技术

张晨曦

大连大学 大 连 116222 中 国

在教育部提出新文科的建设要求是培养学生文科之间的融合以及文科和理科之间的交叉发展,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从学科导向转向需求导向。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迭代更新,翻译行业的服务对象、业务形态和工作模式均发生了变革。当今的职业化译者需要应用翻译技术工具,在翻译项目团队中,处理多样化的信息。因此,在新文科背景下培养高校培养的翻译人才不仅应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还需要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以适应新时代翻译职业的发展。

一、译者信息素养概述

信息素养概念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首次提出,他指出信息素养是指能利用信息工具及信息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Zurkowski,1974)。随着对信息素养的深入研究,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提出的信息素养目前为普通认可的定义,“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有效检索、评价和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ALA,1989)。信息素养模型的标准化研究有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具体包含权威的构建性与情境性、战略探索式检索、对话式学术研究、信息创建的过程性、信息的价值属性和探究式研究等要素;英国信息素养的七柱模型,包含识别、审视、规划、搜集、评估、管理和发布等方面;有关信息素养模型的流程化研究有BIG6信息问题解决方案(Elsenberg &Berkowitz,1990),包括任务定义、信息搜索策略、定位和搜索、运用信息、综合与评价等。

翻译作为信息转化与信息共享的桥梁,是一种不断产生信息需求的工作,涉及不同的专业学科领域双语或多语信息。译者的信息素养曾被作为翻译能力的一种或几种子能力被提出(PACTE,2005;EMT Expert Group,2009),如工具子能力、技术能力、信息挖掘能力等。国外学者Pinto和Sales构建了译者信息素养发展模型,从知识、技术、资源和过程等方面提出培养译者信息素养的建议(Pinto &Sales,2008);国内学者近年来也开始关注译者的信息素养。国内学者王华树(2015)认为译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检索、辨析、整合和重构能力。王少爽(2017)将译者信息素养定义为:“在信息社会中,译者为胜任翻译工作,积极利用各种信息工具与资源,主动开展信息实践活动而发生的批判性知识发现与建构体验。”他构建的译者信息素养模型侧重译者信息实践的批判思维与知识建构。

二、译者信息素养框架的构建

基于对信息素养框架的研究以及结合翻译职业的特点,笔者尝试构建适用翻译人才培养的译者信息素养框架。如图一所示,译者的信息素养框架包括译者信息素养基础与译者信息能力两大模块。其中的译者信息素养基础包括译者信息意识、译者信息技术、译者信息伦理三个子模块;译者信息能力指的是培养译者具备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由此产生知识重构的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图一 译者信息素养框架

1.译者信息素养基础

译者信息意识、译者信息技术与译者信息伦理三个模块相互联系,译者信息意识对译者这一信息主体的信息行为起到指导性作用;译者信息伦理对译者的信息行为起到规范性作用;掌握译者信息技术是译者信息素养基础部分的核心内容。

(1)译者信息意识:

译者应该在翻译工作过程中需要对语言信息、专业信息与技术信息保持高度敏感。译者需要思考自身的语言基础与翻译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是否匹配;译者是否了解翻译任务的专业领域学科知识;译者是否可以使用翻译任务中所需要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

(2)译者信息技术:

图书馆视角下的信息素养通常指的是文献检索能力,结合翻译职业特点,译者的信息技术不仅包括检索技术,还需要译者掌握翻译技术。检索技术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遇到问题时,能够使用学术数据库、语料库、术语库以及利用搜索引擎获取译者所需的信息,帮助译者提高翻译效率以及翻译质量。检索能力,是译者信息挖掘能力的重要体现,为不同学科及专业领域提供信息支持。翻译技术包括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使用,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辑,翻译项目管理、本地化等翻译相关技术。

译者信息伦理:

译者信息伦理是指译者在处理信息过程中,在正确的道德观下,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与翻译职业准则和规范。信息法律法规中包含信息作品的知识产权、信息安全、信息犯罪等,同时提高自身网络信息免疫力。翻译职业准则和规范是指译员的职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中国翻译协会发布的译员职业道德准则具体包括端正态度、胜任能力、忠实传译、保持中立、保守秘密、遵守契约、合作互助、妥用技术以及提升自我等九项基本道德准则;译员行为规范包括基本行为规范、译前行为规范、译中行为规范和译后行为规范四个部分。

2.译者信息能力

(1)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

解决信息问题的流程可分为:信息需求识别、检索信息确定、信息获取、信息评估与信息使用这五个阶段。相对应的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包括识别信息需求能力,确定与获取信息能力,评估和使用信息能力等。

(2)识别信息需求能力

在信息意识的指导下,译者比对自己原有的翻译知识和经验,识别信息需求,或称为发现翻译问题,例如对科技领域的某一英文文本原文语言表达不理解的问题。

(3)确定与获取信息能力

译者明确翻译问题,确定检索内容并可以有效获取信息。译者可以使用各类检索工具在众多信息中检索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即掌握何处检索以及如何检索,例如在学术数据知网CNKI中检索与原文相关的知识背景和专业领域术语等;

(4)评估与使用信息能力

译者对检索结果进行评估,需要考虑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时效性等方面因素,选择可信度高的检索结果。最终译者可以将信息结果应用于翻译实践中,解决翻译问题。

知识体系重构能力

知识体系重构能力是指译者能够通过主动的信息实践,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思路,扩充各领域知识,重构自身的知识体系。高校培养翻译人才应从传统的翻译技术操作培训转为提升译者的信息素养,要让学生懂得利用技术解决问题,并在翻译实践中不断积累信息技术的知识,培养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进而形成适合自己的信息技术思维和策略,不断完善翻译知识体系,最终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张晨曦,2020)。

三、翻译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笔者通过近五年的翻译技术课程教学,发现学生虽然可以掌握所学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的使用,但当学生遇到一些翻译问题时,仍然不知道如何解决。因此,笔者基于上述译者信息素养的架构,以培养译者的信息素养为目标,对翻译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下面将从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设计的改革、教学评估的改革三方面进行介绍。

1.教学内容的改革

基于译者的信息素养的框架,翻译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根据译者信息素养的基础来设定,即包含译者的信息意识,译者的信息技术和译者信息伦理三个方面。

(1)译者信息意识需要在课程的第一节课中具体介绍,并把译者信息意识的训练贯穿于整个课程中。学生在翻译时需要评估文本的语言和专业程度与自己目前的翻译能力水平,并且考虑完成翻译所用的技术是否可以处理。

(2)译者信息技术部分,是翻译技术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检索技术与翻译技术。传统的翻译技术课程中,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的使用占用了大部分的课节,但这些工具只是相当于译者的办公软件。而像网络检索和语料库检索的内容只占有2-4课节。笔者认为译者的检索技术恰恰是解决翻译问题的关键。在课时安排上,检索技术的教学比重至少要占三分一以上。强化学术资源的检索技术,包括国内外学术数据库检索、语料库检索和术语库检索等。这不仅是解决翻译问题的关键,也是重塑个人知识体系的基础。例如,翻译滑雪术语“前空翻并侧转体”。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让学生具有术语库检索的信息意识,而不是简单地在词典中去查找“前空翻”和“侧转体”的英语表达,再把这两个英文组合在一起。如果译者能迅速通过检索发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官方术语平台,这个术语的英文只是“misty”。

(3)译者的信息伦理是译者在利用信息时的道德规范,也体现了专业课程思政的理念。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加在讲解信息检索技术部分的开始,让学生明确者译者在处理信息过程中,需要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与翻译职业准则和规范,同时提高网络信息免疫力。

2.教学设计的改革

传统的翻译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基本上是教师先进行翻译技术工具的使用操作展示,然后学生进行操作。笔者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当学生遇到一些技术问题时,不喜欢自己探索去解决,而是直接求助老师,或者就不再进行操作。因此,翻译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该从培养译者的信息素养能力出发,培养学生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习惯。

译者信息素养的能力从解决信息问题入手,教会学生掌握解决信息问题的流程,从识别信息需求、检索信息确定、信息获取、信息评估到最后的信息使用,这样才能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都应该加入大量的讨论问题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SDL Trasdos软件的操作以后,让学生探索其他国外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并比较异同。有些学生在最开始识别信息需求时就发生了错误,给出的答案是国外的机器翻译工具,这与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并不是一个概念领域。这个题目就可以考查学生是否按照解决问题的每个流程进行的,并且每个流程的执行是否正确。

3.评估改革

传统的翻译技术课程将技术实操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部分,在期末考试中主要是翻译技术相关理论的考核,这样的评估体系无法真正反应出学生是否具备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因此,笔者尝试使用主观题的试卷类型,分为简答题和论述题来考核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和信息素养能力,考查学生是否懂得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是否具备自己的信息技术思维和策略。例如,MemoQ工具能否使用SDL Trados建立的翻译记忆库,请给出两种解决方法。这个题目考查了学生使用不同软件所生成的翻译记忆不同格式文件之间转换的问题,可以通过对齐文本以及生成翻译记忆交换格式的两个方法解决。

四、结语

提升翻译人才的信息素养,符合新文科外语学科建设的新要求。外语学科与技术融合的发展方向符合哲学社会科学与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叉融合的需求。本文构建的译者信息素养框架要求翻译人才掌握信息素养的基础三要素与提升自身的信息解决问题能力,以应对翻译中的各种挑战,实现翻译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尝试的翻译技术课程改革以及译者的信息素养框架的构建对翻译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译者检索信息技术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国际标准检索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