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廷巍
四川九一五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四川 眉山 620000
地质灾害的出现无疑是影响生活环境的一个因素,不仅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存和生活,甚至还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是不可预估的,面临这一问题,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和解决地质灾害发生后的问题是关键。地质灾害的发生最根源的问题是地质环境的不同造成的,因此想要预防地质灾害发生,就要深入了解地质环境,做好从多方面入手加以预防和治理。
地质灾害的来临伴随着地质环境的变化,而地质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地质灾害的发生。而这些地质灾害在来临之前都带有一定的规律性。例如,地震的到来也会伴随时间、空间的影响,而不是迅速来临,在来临之前伴随着地壳板块的运动。而造成这一事件的主要原因除地质本身的环境影响以外,还包括人类为了寻求发展无限制的开发等造成自然环境的变化[1]。由此可见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关系也是人与地质环境的关系,所以在研究地质环境防治灾害发生时,就必须深入了解人类以及自然活动的规律,实地考察地质环境,并且将收集的资料科学分析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地质灾害,或者将灾害带给人类的损失降到最低。显而易见,地质灾害只能通过预测、治理的手段来实现预防效果,但无法从真正意义上得到有效控制。
地质灾害除受地质环境的影响外,本身形成因素也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关键。例如地质环境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岩石、水、大气等,这类物质是随着地球的运动而发生变化,因此,这些环境因素也是人类无法控制与改变的[2]。而现如今,随着环境的不断发展,人类所接触的地质环境都是大气、岩石等的相互作用,物质相互之间的能量是不断变化的,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对于人类来说带来的灾难难以想象。
近年来,由于人类无节制地开发资源,导致自然灾害事件频频发生。这不仅影响着人类正常的生活,还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事件有如下几点:
对于山体滑坡事件的发生,是由于地下水或者地表水比较活跃丰富引发。对于这样的地质结构,一旦遇见大暴雨或者水流较大,山体泥沙碎石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向下滑动,从而就形成了滑坡事件[3]。同时滑坡事件不只是因为环境因素,而是山体本身就存在一定裂缝的状态下遇到较大的冲击力后崩塌,导致滑坡现象发生。
一般情况下,崩塌事件是由于山体中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存在一定的裂缝时才会发生的,主要是因为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山体本身的地质结构存在移位或者人为导致山体在原缝隙的基础上发生较大的裂痕,即使受到较小作用力山体也可能出现局部滑移现象,导致原本的地质结构发生变化而造成山体脱离母体翻滚向下。一般是小型的山体崩塌事件,这是因为在裂缝处有一些新的植物或者雨水冲刷所导致的一种常见现象。
泥石流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尤其是每年夏天,临山地区都会发生因泥石流而导致的人员伤亡事件[4]。泥石流经常频繁,是因为泥石流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当地的水文、地质结构、气象变化,以及一些人为活动等都能引起泥石流事件的发生,而一旦这些因素聚集爆发,就会因不同的因素造成不同的影响,也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
除以上事件,裂缝和塌陷也是地质灾害中较为常见的。很多时候因为人为开采或挖掘以及地壳运动造成地质结构松动,从而长期下去加上本身地质结构就不是很牢固的地质环境,在遇见外界因素时就会出现裂缝和塌陷的现象发生,这种事件的发生无疑是对人类的生活与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虽然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不可控的,但是预防和治理手段随着近年来科技的发展也是在不断提升与改进,关于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有以下几个建议。
在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中,要加强区划调整建设。①结合当地环境的发展,要根据不同的地区就其地质结构做深入的勘测与调查,了解当地发展的趋势和周围不同的地质环境,勘察出第一手资料;②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有哪些,随着地质结构的不同预测当灾害来临时对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预测,从而结合不同的地质灾害做不同程度的预防措施,这样做的优势就是不仅可以通过预测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防治,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资源浪费。
对于地质灾害防治而言,无论是何种灾害的发生,都应该形成体系化标准,这样可以在第一时间预测到灾害的来临,在检测到可能对人员造成危险的同时也可以第一时间进行人员转移。就自然灾害而言,很有必要建立健全灾害预警体系。但是由于当前我国的自然灾害体系还存在很多壁垒,各项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暂时无法做到全面监测灾害,因此相关单位应加强地质灾害体系健全的力度,投入资金,培养人才,通过对各种勘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加快地质灾害的预警体系建立[5]。健全灾害预警体系,就可以在灾害来临之前,通过科学的预警判断,对可能受到危害的人们及时预警,尽可能地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地质灾害的发生是无法控制的,除了可以通过一些预防措施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之外,对于灾害发生后如何应对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这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好充分应对灾害的预案,因为对于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其应对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就需要根据地质灾害造成的严重程度进行调整预案。只有完善的应对预案,才能在灾害发生后针对不同程度的灾害有合适的应对方案,不至于造成因预案不清晰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资源损失。好的地质灾害应对方案不仅能实现对于不同程度地质灾害的应对措施,同时避免了资源浪费,以达到最大限度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效果。
对于不同的地区,相关的监管部门会按照当地的发展环境进行监测,一旦出现预警信号时,相关部门需要对勘测数据进行快速分析,根据数据显示对可能发生的灾害严重程度做相应的风险评估,然后根据不同的风险评估指数,对应不同程度的防治和应对措施。当检测出现极其严重的灾害发生时,相关监管部门要做好群众疏散和搬迁措施,以充分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对于严重自然灾害现象,对于搬迁治理方案工作的完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在一切灾害来临之前充分做好应对措施,才能避免在搬迁工作中出现秩序紊乱的现象,否则不仅耽误了搬迁时间,还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损失。
对于地质灾害来说,虽然引起这一现象是由于地质结构的特殊性,以及地理环境造成所致,但是人为地恶意破坏也是造成地质灾害的原因。尤其是当代社会,人们为了一己私利不惜破坏自然间的平衡,导致很多地方都因为人为的蓄意破坏造成地质灾害发生。所以相关环境监管部门也应该重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认知,保护环境,减少破坏,甚至严重者应该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惩罚,以此告知人们加强环境保护对于我们人类发展的重要性。这样就可以减小灾害的发生,也能降低灾害对人们产生的影响。
建立完整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完善地质环境评价体系也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地质环境的相关评价,有助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要根据当地环境、地形地貌及相关勘察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可以通过实地考察之后的勘察数据对当地工程环境做出合理的评估,并结合自己所了解的环境因素,以加强地质环境的评价体系建设。制定相应的地质环境评估体系比较烦琐,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这种实地考察有利于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与评估,可以使我们得出的数据更加准确,相应地做出的评估也就更加合理,所以完善地质环境评价体系也是地质环境应用探究的一个关键问题。
要想建立地质环境安全建设,提高规避风险的概率,就要学会建立和谐的共存环境。首先要清楚,人类要结合时代进行发展,但是发展不应该建立在破坏环境的基础上,一旦出现人类在发展的同时,环境也遭受严重的破坏时就值得引起人类的思考,该项目的开发是否引发环境问题,所以人类的建设是与时俱进的,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要学会与环境融合,科学发展[6-7]。其次是在开发之前要充分了解当地的环境,以及地质结构,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必须了解一旦开发可能会造成哪些事件的发生,也要提前做好预案,在了解到地质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再进行相关的建设开发工作,这样不仅能在充分了解后既不破坏生态环境,也能实现发展的愿望。最后就是对于勘测现场之后完全无法进行开发和开发后带来重大灾害的地区要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禁止开发,否则可能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或者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样不仅浪费了开发资源,还有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要想更好地实现地质灾害的预防,需要建立监测网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因为地质结构会随着地壳的运动发生变化,而这种实时监测的方法,就能在地质结构发生变化可能对人类造成危险时做出实时预警,这样就有充分的时间来做应对[8]。而想要做到这一点与监测技术是离不开的,只有在第一时间掌握准确的数据才能通过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地质灾害的易发点和频发点,这样就能很好地了解地质环境变化的趋势,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做到有效预防。
综上所述,我国正在飞速发展,虽然在地质灾害的防治与地质环境的应用上有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就当前国家的发展趋势来看,为了保障国家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相关技术部门和工作人员还是要在科技方面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借助先进的科技力量,从而以更好的手段和方法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中取得更加优越的成绩,实现因地制宜,积极开展防护工作,同时也要倡导人们保护环境,以当地生态发展的特点为基础,进行科学的开发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