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锐(北京)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十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我们遭遇的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可以说是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其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使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突出表现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实践证明,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航向。“两个确立”是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实践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鲜明提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制定出台《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以及一系列工作条例;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重要原则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各项制度,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方面。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制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健全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完善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建立健全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体制机制。
全党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空前提升,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全面加强,一个时期以来的模糊和错误认识得到纠正,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现象得到扭转。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总体布局高度,坚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突出表现在:
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推进改革。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14万亿元,占全球经济的比重由2012年的11.4%上升到18%以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得到巩固提升;202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全国14亿多人口不断迈向共同富裕,其中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并不断扩大。
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彼此贯通,实现过程民主和结果民主、形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相统一。人民的民主生活丰富多彩。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为维护人民利益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践行。革命文化大力弘扬。公共文化服务的丰富性、便利性、均等性显著增强。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文化娱乐领域乱象得到有效整治。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大。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集中力量实施脱贫攻坚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收入持续增加,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32189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29.2%、32.7%。就业局势长期稳定,就业质量显著提升。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已建成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在内的当代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社会保障惠及全民,基本建成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在内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健全,医疗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健康中国行动加快推进。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成效显著。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制定实施严格的生态文明制度,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框架体系,基本实现各环境要素监管主要领域全覆盖。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增强生态系统整体性,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战略目标不动摇,紧紧扭住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三个战略举措不放松,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开创新的局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首个“全面”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突出表现在:
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脱贫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部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33项过渡期衔接政策出台实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全面建立。乡村振兴开局良好,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快转型升级,休闲旅游、电商直播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公共设施提档升级。善治乡村加快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实现。
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加快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外商投资法、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出台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实行,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蓬勃展开,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建设。我国已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使用外资第二大国、对外投资第一大国,成为近200个经济体的主要贸易伙伴。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
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宪法实施和监督全面加强,重要领域立法加快推进。截至2022年6月底,制定修改法律行政法规730余件次、现行有效法律292件、行政法规598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科学完善。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深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开展“减证便民”。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深化以司法责任制为重点的司法体制改革,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纠正冤错案件。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提升。法治保障和服务改革发展成效显著,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从作风问题抓起,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坚持“常”“长”二字,不断将作风建设引向深入。坚持严管严治,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纪律建设。明确提出并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把从严管理干部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摆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坚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取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在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上迈出新的重大步伐。随着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突出表现在: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专题部署机构改革问题,从机构职能上把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对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一次系统性、整体性重构,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党中央整体性推进中央和地方各级各类机构改革,重构性健全党的领导体系、政府治理体系、武装力量体系、群团工作体系,系统性增强党的领导力、政府执行力、武装力量战斗力、群团组织活力,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难题,理顺了不少多年想理顺而没有理顺的体制机制,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主体框架初步建立,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
各地区各部门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性特点和要求,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以改革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一体推进坚持和巩固制度、完善和发展制度、遵守和执行制度,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辟了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境界。通过宪法法律确认和巩固国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并运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既对现行民事法律进行系统整合,又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作出修改完善,体现了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的平等保护。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风险挑战的考验,推进各方面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和重大成果。突出表现在:
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设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和政策体系,建立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和应急管理机制。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注重防范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风险,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顶住和反击外部极端打压遏制,开展涉港、涉台、涉疆、涉藏、涉海等斗争,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我国采取有力反制措施,坚决捍卫国家和人民利益;同时始终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的基本立场,努力稳定双边经贸关系。我国向世界申明我们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这场贸易战的原则立场,采取反制措施是为了捍卫国家正当利益、捍卫自由贸易规则和多边贸易体制、捍卫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经过十几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中美双方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协议生效以来,中方努力克服疫情冲击、全球经济衰退、供应链受阻等带来的多重不利影响,推动双方共同落实。
面对香港爆发的“修例风波”,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坚定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止暴制乱、恢复秩序,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严厉打击分裂、颠覆、渗透、破坏活动。党中央作出健全中央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特别行政区行使全面管治权、完善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制度机制的重大决策,推动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支持特别行政区完善公职人员宣誓制度。一系列标本兼治的举措,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
大陆方面在坚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同时,持续揭批台湾当局与“台独”势力破坏两岸关系政治基础和现状的行径,坚决挫败台湾当局谋求扩大“国际空间”的分裂图谋,不断加大反对和遏制“台独”力度。针对个别大国在涉台问题上的消极动向及向“台独”势力发出的严重错误信号,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多军种多方向成体系出动兵力,在台湾海峡及南北两端连续组织实战化演练。发表《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对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予以坚决反制。
2020年初,针对湖北武汉监测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党中央果断决策关闭离汉离鄂通道,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国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基于疫情防控形势变化、病毒变异特点,动态调整优化防控措施,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决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标志着我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突出表现在:
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综合考虑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对“十四五”时期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并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内市场、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文化建设、绿色发展、对外开放、社会建设、安全发展、国防建设等12个方面作出具体部署。全会对科技创新作出专章部署,就打通国民经济循环中的堵点、断点,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就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出明确要求。
2021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庄严宣告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郑重宣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坚定决心,精辟概括伟大建党精神,深刻阐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根本要求,向全体党员发出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的伟大号召。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着重阐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出明确要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过去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眺望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前进道路,我们壮志在胸、豪情满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