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谢幕

2022-10-11 19:20傅鸣鸣
南风窗 2022年19期
关键词:戴安娜查尔斯菲利普

傅鸣鸣

当地时间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城堡去世,终年96岁。按英国君主继承顺序,现年74岁的王储查尔斯王子继任成为英国国王。

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她本人也走过近百年的历史,在王室的蚕蛹里感受外部的剧变带来的震颤。

她在童年经历二战,在位期间亲历大英帝国到英联邦的转变,到了21世纪,她面临的现代社会,与她父辈所处的英国已经截然不同。

伊丽莎白从小就生活在各种规矩当中,比如脱衣后必须将衣服整齐叠放;不能在公众面前哭泣;无论坐几个小时,后背永远不能靠在椅背上。

無论外界如何变化,作为国家元首,伊丽莎白二世永远表现得端庄得体。而女王的光环犹如一层面纱,常常让人们忘记探寻,在那高贵的王冠之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

公主的日子

1936年,一战后的英国将领土扩张到极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枪声尚未打响,刚上任的国王爱德华八世正想要迎娶一位有过两段婚姻的美国女人。

“新王后”的身份引起英国政教两界的强烈反对。为了与心爱的人结婚,爱德华八世选择放弃王位。

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爱德华八世的弟弟,约克公爵成为了新的国王。而约克公爵的长女,十岁的伊丽莎白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王位的第一继承人。

在此之前,伊丽莎白住在伦敦的皮卡迪利大街,与父母、妹妹、仆人一起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

当时的录像机记录下许多温馨可爱的家庭瞬间。伊丽莎白与玛格丽特两位公主总是穿一样的衣服;天气晴朗的日子,她们与父亲一块出去喝下午茶,或者坐在草地上学唱祖母教的歌谣。

伊丽莎白喜欢玩扮演游戏,她和妹妹轮流扮演小马,拉着另一个人往前走。此时如果有人叫她的名字,她会默不作声,过了一会儿后再说:我是小马,不会说话。

在伊丽莎白所在的时代,贵族女孩通常在家中接受私人教育,因此伊丽莎白没有上过学,也不用参加考试。乔治六世对女儿的教育没有太多要求,只希望家庭教师能教会她写一手好字。

不过,在伊丽莎白成为准王储后,她的课业多了起来,伊顿公学的教务长开始教授她英国宪法与历史。16岁那年,她的父母请来一位子爵夫人教授她法国文学,即便如此,还是有人认为,女王接受的教育是不够的。

无论是作为公主还是未来的女王,伊丽莎白从小就生活在各种规矩当中,比如脱衣后必须将衣服整齐叠放;不能在公众面前哭泣;无论坐几个小时,后背永远不能靠在椅背上。

她的母亲亲自教导她如何得体地与坎特伯雷大主教谈话、面对几千人的注视时应当如何从容不迫地走动。伊丽莎白身边的保姆并不会因为她是年幼的公主,而更加宽容,相反,她的家教相当严格,一不小心将胳膊肘放到了桌面上也会遭到严厉的训斥。

在女性长辈的指导下,伊丽莎白勤奋而沉默寡言,她从来不坏规矩,对自己的身份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

伊丽莎白13岁那年,二战在欧洲大陆爆发,她承担起一位公主的职责,乔治六世开放了巴尔莫勒庄园收留难民,伊丽莎白和玛格丽特两姐妹为难民端茶倒水、陪伴妇女们聊天。

出于安全考虑,二战爆发的第二年,两位公主被送到温莎城堡,而她们的父母坚持留在伦敦继续工作。二战期间,伊丽莎白从父亲身上学会了坚韧与勇敢,在温莎城堡中,她常以女主人的身份招待来自各个国家的军官。

打仗的日子里,家庭教师克劳菲想尽办法试图活跃气氛,她组织公主与士兵们一起唱歌、游戏。

1943年,伊丽莎白17岁,她在五百多位士兵和民众面前,和妹妹一起表演了哑剧《阿拉丁》。观众席中有她未来的丈夫菲利普,当时,他们已经恋爱了18个月。

菲利普是一位出挑的美男子,贵族血统纯正,父亲是希腊王子,母亲是维多利亚女王的重孙女,他与伊丽莎白是一对表兄妹。虽然出生高贵,但菲利普并不富裕,不像一些英国贵族那样拥有大片领地,1922年的希腊政变,使得菲利普从小就与家人四处漂泊,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伊丽莎白的人生向来按部就班,但在择婿这件事上,她展露出一丝叛逆的精神。与伊丽莎白的性情不同,海军军官菲利普几乎无拘无束,甚至有些鲁莽。

在英国的宫廷贵族眼中,菲利普身上有着太过浓重的来自欧洲大陆的味道,他的四个姐姐全部嫁给了德国王子,这在二战期间显然有些敏感。不过,对于这些反对的声音,伊丽莎白置若罔闻。

结婚之后,伊丽莎白与菲利普还时不时展现出爱玩耍的天性。她曾在美国官员的舞会上打扮成爱德华七世时代的女仆,菲利普则扮演男服务员。

但这样自在的日子在她的父亲去世后再也无法实现。

1952年,在伊丽莎白替父亲访问肯尼亚期间,乔治六世因心梗去世。当时伊丽莎白和菲利普两人正住在“树上旅馆”—一棵巨大无花果树上的一间小屋。根据英国的王位继承法,国王死去的那一刻,准王储会自动成为下一任国王,就这样,25岁的伊丽莎白在非洲的一棵树上继位了。

国王死去的那一刻,准王储会自动成为下一任国王,就这样,25岁的伊丽莎白在非洲的一棵树上继位了。

英联邦的年轻女王

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之后,伊丽莎白并没有流露出非常悲痛的神色,她沉着冷静地向首相发布电文,取消了接下来的访问,还签署了一份黑色帽子的订单以供在伦敦下飞机时使用。内廷女官向她表示哀悼之情时,她也只是说,“很抱歉把大家的计划都打乱了”。

而妹妹玛格丽特为父亲的死亡痛彻心扉,需要药物才能入眠。乔治六世从前总是温情地称呼他们一家人为“我们四个”,但随着他的离世,原本的家庭生活一去不复返,她的姐姐将以女王的身份入主白金汉宫,她与母亲则需要离开这里。

乔治六世去世时只有57岁,君主这一重大而孤独的责任过早地落在了伊丽莎白的肩上。当时,英国的首相是丘吉尔,他第一次见到伊丽莎白时,后者只有两岁,他对这位年轻的君主充满担忧和疑虑。

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得益于充分的锻炼,伊丽莎白回到伦敦后的表现无可挑剔,她尽职尽责,很快履行起女王的责任,开始接见外国领袖与国内官员。成为国王的头五年里,伊丽莎白表现得格外庄重,極少在公众面前露出笑容。

伊丽莎白的曾曾祖母维多利亚女王在登基后采用了丈夫的姓氏作为朝号,伊丽莎白继位之后,菲利普和他的舅舅也坚持要将朝号改为蒙巴顿王朝。

不过,伊丽莎白听取了母亲与丘吉尔的意见,继续沿用祖父和父亲使用的“温莎王朝”—这在当时令菲利普遭受了不少打击。为了维持家庭中的平衡,伊丽莎白将家庭所有事务的决定权都交给菲利普亲王,自己则全心投入在国王的身份当中。

众所周知,英国王室并不掌握实权,但女王的工作比很多人想象的更加繁忙。

一般来说,她需要在每天上午接见觐见者,他们可能是准备卸任的外交大使、神职人员、军官或名人。

在查尔斯的描述里,父亲专横傲慢,母亲只是童年中的一位远观者。婚后的戴安娜曾跑到女王面前哭诉,但伊丽莎白只是说:查尔斯无可救药。

除了圣诞节和复活节,女王每天都需要处理公务文件,其中包括外交部电报、政府预算文件、内阁会议记录等等。

与此同时,她还要与政府官员保持密切关系,与首相每周会面一次,与枢密院官员每月会面一次,以时刻了解英国政府当下的行动。

无论是鼓励自己还是劝诫他人,伊丽莎白总说,“慢慢就会习惯了”,她相信没有什么不能通过训练做好。在国王的位置上,一切事务都有现成的模板,很多时候,她要做的,就是一丝不苟地仿照前人。

但也有许多挑战是当下的。

乔治六世在世的最后几年,日不落帝国不可阻挡地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印度、巴基斯坦宣布独立,爱尔兰改制为共和国退出英联邦,在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浪潮中,大英帝国的解体已成事实。伊丽莎白意识到,她从父亲手中接过的国家与曾经那个帝国已不可同日而语,稍不留神,帝国的“遗迹”英联邦也可能分崩离析。

1961年,南非共和国退出英联邦,刚独立不久的加纳在总统恩克鲁马的领导下动荡不安,他关押了数百名反对者,将曾经的英国官员驱逐出境,冷战氛围之中,苏联更是有意拉拢这个曾经的英国殖民地。

在女王计划访问加纳的前几日,加纳首都发生了爆炸事件,前首相丘吉尔与英国媒体都不建议女王在此时出访,但伊丽莎白对此相当坚决,她对懦弱的英国官员感到气愤,说:“如果我不敢去加纳,而赫鲁晓夫去了并受到欢迎,那才叫愚蠢。”

结果证明,伊丽莎白的访问相当有用,不同于政治家的刚硬与城府,女王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温情,民众对她的喜爱与政治无关。年轻美丽的伊丽莎白在加纳受到了热烈欢迎,她落落大方,在国宴上与恩克鲁马共舞。

女王的“英勇献身”,换取了美国总统肯尼迪对加纳沃特尔大坝建设的资助,拉远了加纳与莫斯科的距离,其脱离英联邦的风险也大大降低。1964年,赞比亚在宣布独立之后也选择留在英联邦,它的首任总统卡翁达曾说:“这一切完全是女王的魅力,没有这个,我们可能早已离开。”

每次骑马或者乘坐敞篷车出行,伊丽莎白都拒绝做保护措施,原因是担心民众无法清晰地看见她的面容。美国作家萨利·史密斯在女王的传记中写道:“她把遭受暗杀的可能看作天命,而因为有了完美有序的王位继承制度,她就更不在乎了。”

危险并不是从未靠近。1981年,在女王诞辰的阅兵式上,伊丽莎白骑马走向阅兵场的拐口,此时人群中突然传出六声枪响,她的马受到了惊吓向前奔去。很多人还在发愣的时候,伊丽莎白已经安抚好了马匹,继续从容前行。

这一段画面被镜头记录下来,影像中的女王丝毫没有惊惶的模样。在这次事件里,人们看到了英国女王临危不惧的勇气。尽管随后证实,六声枪响都是空弹,但在此后,每年的阅兵式都有两位军官骑马走在女王身侧,一次,伊丽莎白不乏幽默地对他们说:“挨枪子的是你,可不是我哦。”

英伦玫瑰的挑战

伊丽莎白二世登基时,年轻的撒切尔夫人在一篇报纸文章中写道:“长久以来对女性的最后一点歧视,认为她们不能独当一面的偏见,都将随着伊丽莎白的继位而烟消云散。”然而,在君主位置上独当一面的伊丽莎白,面对自己的家庭生活却有些束手无策。

有媒体投出惊天一问—为什么女王不用交税?最终,女王同意对个人财富纳税。当时一位宫廷大臣表示,这样做更有益于君主制。

在同时成为君主、妻子和母亲这件事上,没有人可以为伊丽莎白提供经验。

王室成员向来与父母聚少离多,在伊丽莎白长子查尔斯的描述里,他的父亲专横傲慢,母亲只是童年中的一位远观者。

查尔斯天性内向、羞怯,菲利普想要改掉儿子阴柔的性格,在查尔斯九岁的时候就把他送往一所校规森严的寄宿学校。菲利普是一个严厉的父亲,比起鼓励,他喜欢用批评的方式教育孩子,事实证明,“铁拳”并不能帮孩子变得更强大。

内向的个性、对父母威严的恐惧,以及身为准王储的压力,似乎决定了查尔斯婚姻的悲剧。三十岁那年,他向十八岁的贵族少女戴安娜展开追求,在媒体留意到这位女孩之后,菲利普曾写信让查尔斯立刻与戴安娜订婚或者分手,否则将会影响她的声誉。收到信之后的查尔斯感到压力重重,很快他就向戴安娜求婚了。

英国王子查尔斯与王妃戴安娜的故事几乎举世皆知,梦幻般的世纪婚礼也掩盖不了新郎心中另有一位恋人的事实。婚后的戴安娜对查尔斯的冷漠痛苦不已,一度患上了抑郁症,她曾经跑到女王面前向她哭诉,但是伊丽莎白并不擅长帮助他人解决私人问题,她向来很少插手子女的事情,只是说:查尔斯无可救药。

伊丽莎白女王登基四十周年的1992年,是整个英国王室多灾多难的一年。这一年,查尔斯与卡米拉的婚外情被媒体曝光,婚姻丑闻直接让英国未来的国王走下神坛。而事实上,女王三位已婚子女的婚姻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裂痕,他们的奢靡无度的生活也引起了媒体的批评。

不同于半个世纪以前民众对王室的顺从,更多人开始对王室保持冷漠或批判的态度,大众媒体的出现更好地向所有人展现王室威仪,但也让他们变得不再神秘。

90年代初期,英国失业率高居不下,同在1992年,温莎城堡发生大火,英国议会对谁要为巨额的维修费用买单产生了激烈的争辩。女王决定自掏腰包后,王室财产与收入进一步遭到质疑。

接着,有媒体投出惊天一问—为什么女王不用交税?最终,女王同意对个人财富纳税。当时一位宫廷大臣表示,相比于交税的数额,女王更看重此举的象征意义,这样做更有益于君主制。

为了让英国王室更好地融入现代化社会,伊丽莎白需要做出改变。最令她困扰的还是有关子女的问题,戴安娜去世后,白金汉宫的沉默让英国民众的不满情绪堆积到了极限,报纸上甚至直接打出“女王在哪里”的标题,这一回,他们不需要女王的財富,而是需要她的真诚与情感。

在后戴安娜时代里,伊丽莎白变得更加亲厚温和。前英国首相梅杰回忆说:“女王在那些年的处事方式拯救了王室,要不是她,后果不堪设想。”

不随意流露情绪,不发表个人态度,是伊丽莎白从小作为王储所接受的教育,这在如今显得格格不入。美国人也不喜欢那种疏离的腔调,肯尼迪总统夫人曾经抱怨:女王只是在很短的一刻才表现出一点人情味。

戴安娜去世时,伊丽莎白正在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庄园,对于女王来说,不知群众会如何反应,回到伦敦的路程无疑令人不安。但幸运的是,当伊丽莎白下车,俯身查看白金汉宫前纪念戴妃的鲜花后,善良的人群当中响起了掌声。

当天晚上,伊丽莎白在电视上发表了一段长达三分钟的直播演讲,镜头中她身穿黑色礼服,从容又略带感情地说道:“从个人而言,我相信我们能够从她的一生、从她离开后世人非凡而感人的反应中学到很多。我与大家一样深深缅怀着她。”

“平民王妃”戴安娜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王室面孔,一般的王室成员注重威仪,时刻与人保持距离,而她为人随和,笑容灿烂,能够拥抱在当时备受歧视的艾滋病病人。

人们发现,在后戴安娜时代里,伊丽莎白变得更加亲厚温和。她会在出访时坐在孩子身边看他们组装玩具,参观英国人爱逛的厨房用品店时,她颇有兴致地用手触碰厨具、感受它们的材料,并问:“这是用塑料做的吗?”

在以前,这些都不可想象。前英国首相梅杰回忆说:“女王在那些年的处事方式拯救了王室,要不是她,后果不堪设想。”

公众的支持几乎决定着君主制度的续存。2021年,英国民调机构舆观(YouGov)的调查显示,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受访者对伊丽莎白二世持积极评价。

只是没有人知道,未来的英国君主制会走向何方,在神圣性被不断消解的现代社会,还能存在一位完全纯洁并且无私的君主吗?

人们只知道,伊丽莎白做到了。

70年前,玛格丽特公主在观看完姐姐的加冕仪式后忍不住哭了。她说,我已经失去了父亲,现在又失去了姐姐。

她明白,从此之后,伊丽莎白将一直履行自己的职责,直至死去。就像在21岁的生日致辞上,她用清脆的少女嗓音对英联邦人民说:“我向你们所有人发誓,我要用我的一生—无论它是长是短,为你们服务。”

如今,女王已逝,可以说,她已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责任。

猜你喜欢
戴安娜查尔斯菲利普
I ’m a Dog Lover
Tricks or Treats
My New Teacher
许筱颜 陈明华 戴安娜
自己的歌
欧亚裔混血族的曲折发声:解读戴安娜·张和《爱的边界》
英国戴安娜时尚之路
查尔斯·埃利奥特:改变哈佛的人
大笨熊巴纳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