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喀什条约》与图书馆相关的研究概述

2022-10-11 09:46:02
残疾人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马拉喀什障碍者条约

舒 睿

视力障碍者在寻求访问受版权保护的信息时面临许多挑战,全球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图书出版,而其中仅有1%—7%的图书能够为视力障碍者所获得。为了方便视障者获取和使用作品,2013年6月27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成员国通过《马拉喀什条约》(Marrakesh Treaty)[1],旨在推动印刷品阅读障碍者可获取格式的图书和其他出版资料的制作和传播。该条约于2016年9月30日生效,我国生效日期为2022年5月5日。围绕《马拉喀什条约》,各国学者开展了版权立法、图书出版、数字服务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发表的文献数量不断增加。本文分别以Web of Science(WOS)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文献作为分析样本的来源,检索时间选定为2013年到2022年,通过对《马拉喀什条约》与图书馆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梳理总结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马拉喀什条约》在图书馆领域的研究概况,探究图书馆领域对《马拉喀什条约》研究的发展趋势。

1.国外文献研究分析

在WOS数据库中,以“Marrakesh Treaty”为主题、“2013-01-01”至“2022-05-31”为出版时间进行检索,检索到相关文献41篇,主题为《马拉喀什条约》并且与图书馆相关的文献共有8篇,集中于2018—2021年间发表。

1.1 发文时间

国外图书馆领域对《马拉喀什条约》的相关研究始于2018年,美国《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刊登的《〈马拉喀什条约〉出台:授权图书馆为阅读障碍者创建、共享材料》[2],开启了《马拉喀什条约》在图书馆领域的研究。2020年,有3篇文献涉及《马拉喀什条约》在图书馆领域的实施方案和具体举措,包括《〈马拉喀什条约〉的实施和图书馆行动》[3]《利用〈马拉喀什条约〉避免学术图书馆视障人士获取信息的版权限制》[4]和《评估印度理工学院图书馆网站内容(对于视力障碍使用者)的可访问性研究》[5]。2021年,《学术图书馆基于〈马拉喀什条约〉向视障者提供信息的框架》提出了实施《马拉喀什条约》的初步框架。由此可见,国外关于《马拉喀什条约》在信息科学图书馆学方向的相关研究较少,但实现了该学科方向研究从无到有的过程,并在2020年形成研究的小高峰。

1.2 作者机构

研究者所属机构的地域分布遍及亚、欧、非、美四大洲,充分显示《马拉喀什条约》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对图书馆信息服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肯尼亚研究者对该主题领域的研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和印度、南非两国的研究者均来自高等院校;阿根廷研究者来自信息服务相关的政府组织、非营利机构和社会团体,俄罗斯研究者则来自公共图书馆;来自美国的研究者包括自由撰稿人及关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人士。

1.3 关键词

如图1所示,根据统计,8篇文献共有32个关键词,“《马拉喀什条约》”“阅读障碍者”和“有声读物”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关键词,基本可以概括国外关于《马拉喀什条约》在图书馆领域方向上的研究路径:解读《马拉喀什条约》,理解相关定义和具体实施以保障该条约在缔约国范围内得到落实的重要基础。批准或加入《马拉喀什条约》的缔约国在修改本国的版权法之后,需要提高本国无障碍格式版作品的数量,为“阅读障碍者”创建、共享书籍和其他受版权保护作品的无障碍格式副本,将其修改为盲文或大字体文本、有声读物或数字文件。在此过程中,图书馆作为较合适的被授权实体,应当利用自身优势制作无障碍格式版资源,促进其传播和利用。

图1 国外文献关键词云图

1.4 研究内容

国外关于《马拉喀什条约》与图书馆相关的研究,聚焦条约的出台以及实施所带来的挑战,从条约中探寻有利于信息管理者制定确保视力障碍者能够自由和轻松地访问信息的方法,并开展了视力障碍者对图书馆网站可访问性评估的实证研究,具有促进未来研究的价值。

2.国内文献研究分析

在CNKI数据库中,以“马拉喀什条约*图书馆”为主题进行检索,时间范围选定为2013年1月1日到2022年5月31日,筛选出同时与《马拉喀什条约》、“图书馆”相关的有效文献28篇。

2.1 发文数量

我国关于《马拉喀什条约》和图书馆相关的研究始于2013年,题为《〈马拉喀什条约〉与中国图书馆界的应对》是该主题发表的第一篇研究文献[6]。2014年和2021年分别发表了8篇和10篇,形成两个研究高峰。可以预见,伴随2022年5月5日《马拉喀什条约》在中国的生效[7],《马拉喀什条约》和图书馆相关的研究将越来越多,研究领域可能包括《马拉喀什条约》与图书馆的关系研究、图书馆视力障碍者数字化阅读服务研究及图书馆视障者阅读服务体系构建等主题,该领域的研究文献数量将会迎来一波新的增长。

2.2 期刊分布

如图2所示,28篇文献发表在13种期刊上,均为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文章质量较高。其中,《河南图书馆学刊》载文7篇,《图书馆学刊》和《图书情报工作》载文量均为4篇,《国家图书馆学刊》《图书馆》和《图书馆论坛》的载文量均为2篇。载文量大于等于两篇的期刊有6种,合计刊载了21篇文献,说明关于《马拉喀什条约》和图书馆相关的研究期刊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发表在图书馆类期刊上。

图 2 国内文献刊载分布情况

2.3 作者机构

我国对《马拉喀什条约》和图书馆进行相关研究的机构主要来自高校、图书馆两大系统,其中高等院校占比39.29%,公共图书馆占比32.14%,高校图书馆和其他图书馆分别为21.43%和7.14%。发文数量大于等于2篇的基本是相对固定的研究者,但未形成普赖斯定律(撰写全部论文一半的高产作者,等于全部科学作者总数的平方根)所规定的核心作者群[8]。复旦大学图书馆的徐轩学者以3篇的发文量排名第一,蔡琬琰(新乡学院图书馆)、曹阳(上海政法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郭芸芸(河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和鲁甜(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4位学者以2篇的发文量并列第二。

2.4 关键词分布

如图3所示,根据统计,28篇文献共有118个关键词,其中,“《马拉喀什条约》”“图书馆”和“视障者”成为文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关键词。可见,《马拉喀什条约》的生效与实施,使视力障碍者面临的阅读“书荒”困境有希望得到解决。由于我国视力障碍者数字化阅读服务相较国外仍处于基础建设阶段,我国图书馆正积极探索《马拉喀什条约》视角下无障碍阅读服务体系及对策研究。国外研究以图书馆作为《马拉喀什条约》被授权实体推动无障碍格式出版物制作与提供为主,而国内研究更侧重图书馆视力障碍者阅读服务体系的构建。

图3 国内文献关键词云图

2.5 研究内容

国内关于《马拉喀什条约》与图书馆相关的研究,主要围绕条约主旨内容及举措的解析、参照条约创新版权法律制度、图书馆实施条约的路径三个方面展开。具体内容包括:《马拉喀什条约》赋予图书馆宽泛的合理使用权,有助于开展和深化图书馆对视障者的服务[9];从受益人和被授权实体、作品和无障碍格式版、商业供应检验与版权补偿等方面完善版权合理使用制度[10];建立图书馆无障碍格式版跨境交换的实施机制[11],便利视力障碍者获取更丰富的作品[12]等。综上所述,我国关于《马拉喀什条约》与图书馆相关的研究视角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但总体研究不够深入,重理论、轻实践,缺少《马拉喀什条约》视角下我国图书馆视障者阅读服务的实证研究。

3.研究总结和展望

通过对2013年至2022年国内外《马拉喀什条约》与图书馆相关的主题研究的分析,可以发现:①国内研究在文献发表数量上高于国外,国内研究相较国外更为活跃。②国内外研究者均主要来自高校和公共图书馆,体现了这两大系统是主要的研究力量。③国外的研究文献数量虽明显少于国内,但除理论研究外,还有实证研究的文献;国内的研究文献均为理论研究,没有实证研究,案例研究也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马拉喀什条约》的签署和生效必将给图书馆无障碍服务带来积极影响,期待各国学者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马拉喀什条约》的内容和规定,从制度建立、资源共享、体系构建等角度开展和丰富该主题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为了确保文献的高度相关性,本文可能因设置了较为严格的检索条件,导致选取的分析样本数量较少,同时,研究成果偏少也体现了国内外关于《马拉喀什条约》与图书馆相关的研究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猜你喜欢
马拉喀什障碍者条约
特殊学校听语障碍者体能提升困境与路径
《马拉喀什条约》在我国的实施路径研究——兼论图书馆实施之策
作为国际法渊源的条约
法律方法(2021年4期)2021-03-16 05:34:44
自灸 睡眠障碍者的自救
基层中医药(2020年5期)2020-09-11 06:32:02
条约解释中的拟制因素
法律方法(2019年4期)2019-11-16 01:07:30
听觉障碍者社会融合的现状与路径叩问
欧盟加入WIPO《马拉喀什条约》
马拉喀什记忆
智族GQ(2018年1期)2018-05-14 23:43:08
农民需要“不平等条约”
论著作权法中分层式合理使用制度的构建——以《马拉喀什条约》为视角
出版与印刷(2016年1期)2016-01-03 08:5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