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清清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汪曾祺也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小说作者的语言是他人格的一部分,语言体现小说作者对人生的基本态度。研究作品创作的内部规律,探究作者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不能不玩味作者的语言。”由此可见,小说是语言的艺术。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主题的表达都是通过语言去实现的。
阅读小说,要高度重视语言的鉴赏,而鉴赏的基础是对关键词句含义的理解。在近几年全国高考卷中,该考点每年均有出现,2021年全国乙卷、2020年全国Ⅱ卷和Ⅲ卷、江苏卷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2020年海南卷和浙江卷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在各大新高考模拟卷中,小说语言的鉴赏也是高频考点。
小说的语言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人物语言,即文中人物的对话、独白等;另一种是叙述人语言,即作者在小说中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发表评论、抒发感情时使用的语言。在历年高考中,对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更多偏向人物语言。
小说关键词句因文而异,千差万别,那是否可以找到一把万能的钥匙,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关键?笔者尝试在解题过程中将语境学的相关概念引入,给学生提供解题方向和方法。
小说的人物语言包括人物的对话和内心的独白,通俗而言,就是说话。说话,必然涉及语境。借助语境来分析关键词句,大有裨益。就像童庆炳教授在《文学理论教程》中所说:“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指说话人和受话人的话语行为所发生于其中的特定的语言关联域,及其与他们的具体的社会生存境遇相联系的那些方面。而这可以进一步表述为意识形态语境,这是话语活动得以进行的带有支配性力量的文化或社会背景。”由此可见,由语境入手,不仅能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也有利于对小说主旨的理解,可谓“见微知著”。
借助语用学中语境相关概念,结合高考出题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小说文本的语境包括:情境语境,即说话境况、说话人、说话人情绪、说话对象、说话对象反应、说话目的;句际语境,即上下文;社会文化语境,即时代环境、社会心理。
借助语境,解读小说关键词句的路径如下:①还原说话情境,从而体会主人公说话目的及把握人物形象;②在句际语境中分析关键词,从而读懂话语内容;③借助社会文化语境读懂矛盾处,从而品味作者说话意图。
新高考在落实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素养、体现时代性和人民性、注重思辨性和逻辑性、提倡创新性与运用性这些方面都比以往更加突出。背术语、答套路的解题方法早已行不通。建构系统的解题知识体系,培养逻辑思维,学会结合文本融会贯通才是上策。以2016年全国Ⅰ卷“‘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一题为例,其虽为旧题,但新高考万变不离其宗,读懂小说依然是解题的关键。我们尝试以借助语境解读小说关键词句含义的方法来解答此题。
1.还原说话情境,从而体会主人公说话目的及把握人物形象。
由分析说话情境可知,六安爷这句话是回应村人的劝阻,由此能感受到他温和而又固执的性格特征。
2.在句际语境中分析关键词,从而读懂话语内容。
“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的关键词是“锄地”和“过瘾”,表层义显而易见,但深层义,我们需要借助上下文进行深入的分析。
由分析关键词含义可知,六安爷即使眼睛快要失明,但锄地极其认真,虽然锄地十分劳累,且没有收成,但他却十分享受。由此可见,在大地上劳作不仅仅是体力的劳作,更是一种“瘾”,即劳动者的精神需要。而从锄的结果来看,禾苗茁壮,预示丰收的信心,但却再也等不到丰收的日子。没有了丰收的可能,耕地即将不在,又展现了人物隐隐的痛楚。
3.借助社会文化语境读懂矛盾处,从而品味作者说话意图。
人物说话,背后其实是作者在说话。我们需要借助社会文化语境,解读它背后的深意,从而品味作者的说话意图。理解小说内容,要重点品味矛盾之处,如:句中矛盾的词语,前后文矛盾之处,与已有认知矛盾之处,与现实生活和时代背景矛盾之处等。而在“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中,“不是”和“是”就属于句中矛盾的词语。
矛盾处社会文化语境分析深意不是 是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天价收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没有人再去百亩园,推土机马上要开进来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工业化进程急速推进,农业化生产生活方式被淘汰,农民将失去土地,人地分离
由此可见,百亩园即将不复存在,六安爷的眼睛也快要失明,他要过在百亩园劳作的“瘾”,由此能体会到他内心的隐痛。而在这背后,展现的其实是作者对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思考:随着传统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束,耕种的意义只剩下“过瘾”,令人叹惋又发人深思。
以上是借助语境,理解小说关键词句的具体方法运用。我们再将之与参考答案相对比:六安爷层面:①六安爷用这句话回应村人的劝阻,由此能感受到他温和而又固执的性格特征。②百亩园即将不复存在,六安爷的眼睛也快要失明,他要过在百亩园劳作的“瘾”,由此能体会到他内心的隐痛。小说主旨层面:①在大地上劳作是一种“瘾”,即劳动者的精神需要。②随着传统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束,耕种的意义只剩下“过瘾”,令人叹惋又发人深思。可见,两者相差无几。通过对这句话含义的分析,学生基本读懂了小说的主旨。
以2020年海南高考卷“大师”一题(“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为例,可验证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1.还原说话情境,从而体会主人公说话目的及把握人物形象。
由分析可知,父亲这话既是说给“眼镜”听,以拒绝对方馈赠,也是说给儿子听,含有言传身教的意味。
说话境况说话人说话人情绪说话对象说话对象反应说话目的眼镜下棋输给了儿子,想将自己钢笔送给儿子父亲平静、坚决眼镜、儿子接受拒绝对方馈赠;对儿子言传身教
2.在句际语境中分析关键词,从而读懂话语内容。
“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这句话中,关键词是“下棋”,而结合相关句际语境的分析,可以发现下棋不仅是个人兴趣爱好,更关乎为人处世之道。
关键词表层义相关句际语境分析下棋特点人物形象深层义下棋个人爱好两胜一负棋艺高超最后一盘输温和友善只下三盘坚守原则从不挂东西看淡胜负拒收以拜师为目的的礼不贪图物质下棋之道,为人处世之道
3.借助社会文化语境读懂矛盾处,从而品味作者说话意图。
下棋是生活中十分普通的一件事情,然而父亲却特别强调“下棋是下棋”,有违生活逻辑。结合上下文提及的社会环境及文化心理,可知作者表达了对父亲恪守君子之交、追求下棋的纯粹、不掺杂任何利益这种品质的赞赏,也批判了社会唯利是图的不良风气,引人深思。
矛盾处社会文化语境分析深意下棋“是”下棋挂,就是堵。所谓棋手,无论是入流的还是不入流的,都有人愿意挂,小到烟酒,大到房子、金子和存款,一句话就订了约的有,找个证人签字画押的也有同时期下岗的人,有的人已经做生意发达了,他只是终日在棋摊泡着追求下棋的纯粹不掺杂任何利益
以下,再以2022年深圳一模卷“花园茶会”一题(“在司考特家,萝拉为什么要说‘原谅我的帽子’?请结合文本分析”)为例,再次验证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1.还原说话情境,从而体会主人公说话目的及把握人物形象。
说话境况说话人说话人情绪说话对象说话对象反应说话目的萝拉戴着炫目的大帽子,拿着茶会剩下的点心去司考特家吊唁萝拉哭泣司考特的尸体无反应向司考特道歉
由分析可知,萝拉这话是说给司考特听的,主要目的是表达内心的歉意,然而司考特已故,自然是听不到的,所以,萝拉此举也可看作是一种自我忏悔。话语塑造了一个善良、富有同情心、在内心矛盾中不断走向成熟的女孩形象。然而,对其表达歉意的原因,还需结合句际语境作进一步的分析。
2.在句际语境中分析关键词,从而读懂话语内容。
“萝拉说‘原谅我的帽子’”这句话中,“原谅”表达歉意,关键词是“帽子”,结合相关句际语境的分析,发现“帽子”内涵深刻。
关键词表层义相关句际语境分析帽子特点出现场合人物心理变化深层义帽子装饰物新、缀有金色雏菊、花哨、炫目、大茶会开始前伤心的萝拉试图劝说母亲取消茶会,母亲给她戴上帽子,她沉迷于镜中妩媚可爱的自己,决定宴会过后再来想这件事帽子是萝拉放弃自己立场的原因茶会进行时劳利称赞萝拉戴上帽子后让人神魂颠倒,萝拉开心度过完美的下午帽子是萝拉赢得赞赏的原因,是在他人不幸时享受快乐的依据去司考特家吊唁萝拉看到又黑又暗的小巷子和粗陋的小房子,后悔戴上炫目的大帽子出现在死者家中帽子是萝拉对死者不尊重的体现
3.借助社会文化语境读懂矛盾处,从而品味作者说话意图。
“原谅我的帽子”,在这里,特意强调“我的”,而“我的”和“你的”其实是相对的。结合全文,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我”不仅是指萝拉,华丽的帽子背后象征的是以富有的薛先生一家为代表的上层阶级,他们对于底层人民的生死是不关心的,他们更多关注的是自我的享乐,如听闻邻居死去,乔丝也只想听钢琴的音和唱歌,薛太太也说:“要是有人正常地死去呢,我们还是应该举行宴会的,对不对?”而“你”也不仅指司考特,更是指生活在贫穷与黑暗中,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劳苦底层人民。所以,萝拉的道歉,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自己阶层的冷漠、傲慢与无礼而道歉。透过小女孩萝拉的视角,揭示不同阶层的矛盾,引发读者的深思,这也正是作者的说话意图。
借助语境知识来理解小说关键词句的含义,不仅能准确把握该句的内涵,还能见微知著,以“一言”牵“全篇”,在分析的过程中,人物形象、小说主题便呼之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