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者获取和利用文献的习惯谈农学类学术期刊的数字化传播策略

2022-10-11 08:37冯学赞周贵连马宝珍谢志霞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全文期刊

■冯学赞 周贵连 马宝珍 谢志霞

1)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槐中路286号 050022 2)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城角庄街666号 050081

随着数字化传播技术的发展,学术期刊内容传播的方式和途径不断变化和更新,已从传统的纸媒发展到多种媒体融合,呈现出多平台、多渠道的特点。与此同时,其他类型学术媒体、研究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学会及学者个人等都在利用数字化传播方式推送学术论文、学术资讯、学术成果等学术信息,学术资源不断丰富,并以多种多样的形态呈现在读者面前。学术期刊论文与其他学术信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期刊论文是经过三审三校的严谨的学术作品,创新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强,具有较强的学术引领作用和较高的参考价值。在传播渠道多样、信息传播便捷、信息内容丰富的形势下,依据自身学术优势,提高内容显示度和数字化传播效果与效率,是学术期刊办刊人的责任。

为促进内容传播、提高影响力,学术期刊在丰富数字化传播方式及扩展传播途径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如:李艳[1]提出了利用数据库、期刊网站、微博等构建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模式;卢丹[2]提出融合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号及新媒体平台等多种数字化传播方式推进科技期刊发展;郝薇等[3]提出利用微信公众号、线上大讲堂、论文+视频、期刊官网等方式实施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的转型。然而,这些数字化传播方式方面的研究多基于工作经验、期刊需求及技术发展趋势,从使用者感受和需求视角进行的调查研究较少。在学术信息丰富、学术传播介质多样化的背景下,为从繁杂的学术信息中获取自己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读者养成了自己的选择、搜索、获取和利用信息的习惯。为了有的放矢地进行学术传播,提高数字化传播效果,科技期刊应根据用户需求,强化更多用户选择的传播方式,构建易见、易得、易用的传播体系,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了解和研究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常用渠道。卢群等[4]对传统网站、微信、微博、QQ在科技期刊学术传播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研究人员主要利用期刊网站、数据库等获取文献,而微信平台在科技期刊学术传播中较具优势;吕国华等[5]对物理研究人员的投稿和阅读习惯的调查结果也表明,研究人员主要通过专业数据库、搜索引擎和期刊官网检索文献;陈必坤等[6]发现用户整体上偏好使用开放获取的期刊官网,而不同类型用户对不同学科文献的使用偏好也不同。这些调查研究揭示了读者了解和搜索学术文献的主要途径,对学术期刊建立数字化传播渠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期刊价值更在于全文,只有阅读文献的全文才能掌握其所承载的学术观点与学术思想。谢智敏等[7]也发现,高校读者倾向于不定期搜索学术论文,且倾向于下载文献全文后阅读。而读者检索到文献后如何获取全文,学术期刊如何能为读者提供更便利的获取全文途径,则有待深入研究。

虽然目前大众阅读习惯随移动技术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变化,碎片化阅读成为主流[8],但科研人员更多使用传统阅读方式精心研读文献,深度阅读仍是其获取科学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方式[9]。由于信息资源丰富,即使是深度阅读,也不再是以往纸媒时期的通篇逐字阅读,依据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性地阅读已成为科研人员主要的学术文献深度阅读习惯,科研人员更趋向于中度阅读或中深度阅读。那在目前数字化传播的形势下,如何吸引读者进行深度阅读?读者对一篇学术期刊文献进行深度阅读时的关注点是什么?哪些内容能在提高读者阅读效率的同时,对读者产生更大的益处?期刊编辑进行稿件审阅和加工时应注重什么?吴健等[10]和谢文亮等[11]针对学术期刊深阅读进行了研究,提出学术期刊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应将浅阅读与深阅读结合,通过浅阅读发现有价值、值得深入阅读的文献,通过深阅读潜心研读感兴趣的内容。此外,吴健等[10]明确指出,作者利用题目、摘要、关键词等对文献的阅读价值进行判断,以决定是否进行深阅读。然而,尚少有研究者能充分解答上述问题。

我国农学类科技期刊达451种,但期刊的整体影响力较弱[12],且在新媒体应用和融合发展方面进程缓慢,亟需改进与提高[13-14]。《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为大农业类学术期刊,报道内容涉及农业生态系统、作物栽培、农业资源与环境及生态农业和农业生态经济学,涉及学科较广泛,作者来自国内绝大部分的农业大学、农业科研院所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研究以《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的作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目前数字化传播背景下,农业类期刊读者检索文献及获取全文的途径和主要习惯,同时对读者的深度阅读习惯进行调查,了解、掌握农学类学术期刊读者获取、使用期刊内容的主要方式和途径,有针对性地建立农学类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体系与方法,为提高《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及国内同类学术期刊的数字化传播能力,提升农学类学术期刊影响力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调查方法

利用“问卷星”(www.wjx.cn)在线问卷调查系统进行读者获取学术期刊文献途径和深度阅读习惯调查。根据目前学术传播的发展趋势、现有学术文献及资源信息的可能传播途径[2]、读者可能的阅读习惯、农学类学术期刊文献的内容特点,并参考卢群等[4]和吕国华等[5]的方法设计调查问卷。设计完成后请科研人员试答,对调查选项的清晰性、合理性、有效性和准确性进行测试并修改完善。问卷共分为5个部分:受访者的基本情况、受访者搜索或获取学术文献的途径、深度阅读期刊文献的习惯、自媒体传播(微信)/在线文档分享平台使用情况和期刊官网利用情况。题目类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和排序题。

问卷的发放对象为《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的作者,《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目前的注册作者数量已超过1.5万。采用两种方式发放调查问卷:一是选择投稿日期为2017年1月1日及以后的作者,通过邮件发放问卷,作者可以扫描二维码在线填写,或在Word文档中填写后通过邮件返回问卷,回收的Word问卷由调查人员在问卷星系统填写;二是在编辑部的作者QQ群中上传二维码,作者扫描二维码后可在网站填写问卷,QQ群成员均为被录用稿件及6个月内有论文发表的作者。为了避免作者重复填写,在作者QQ群上传二维码时说明答题要求。此次调查共回收问卷489份。

1.2 数据分析方法

利用问卷星的统计与分析功能,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利用其中的“默认报告”统计各选项的分布特征。

2 农学类学术期刊读者获取和利用文献的习惯

2.1 受访人员基本特征

受访人员主要来自大学和研究机构,占比为93.68%;科研人员、教师和学生的总占比高达94.05%,且95.17%的受访者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占比为64.31%(表1)。受访者为《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作者,从事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研究、教学或技术推广工作,整体素质较高。阅读学术文献是科学研究与技术研究工作的基本需求,受访者对文献获取途径更感兴趣,对文献的深度阅读深有体会,故受访者具有代表性。

表1 受访者的基本特征

2.2 检索文献的途径

为了解读者主动检索文献的初衷,设计了“查找文献的原因”“了解一条文献的途径”和“文献检索或查找途径”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希望了解读者为什么主动查找文献,从而了解文献的主要用途,进而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处理稿件;第二个问题可揭示读者被动发现一篇文献的途径,从受众角度展示文献传播的有效方式和途径;第三个问题针对读者主动查找文献的常用方法,探究当前学术传播背景下更有效的传播方式。

从表2可以看出:“查找文献的原因”的5个选项中,93.31%的受访者选择了“撰写论文”;“科研立项”和“学习,积累知识”的选择率相近,为79%左右;“进行试验设计/查找试验方法”的选择率略低,为76.95%。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及利用前人观点和思想解释、支持作者的学术观点,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期刊是前人研究成果和观点的重要载体,因此,撰写学术论文是读者查找期刊文献最重要的原因。科研立项以创新为前提,查找期刊学术文献印证立项的必要性及创新性是科研立项的重要工作;学习与积累知识贯穿于科研人员的科研生涯,通过学术期刊文献可了解并掌握新的学术思想、科学研究方法,追踪学科前沿与发展趋势,这也体现了学术期刊文献推动科学发展、引领思想创新的内在价值;而“进行试验设计/查找试验方法”的选择率较低,说明目前我国农学类学术期刊文献可能在研究方法叙述方面有待提升或所述方法的参考价值低,这在稿件处理中应引起重视。

第二个问题“了解一篇论文的途径”的9个选项中,“搜索引擎/学术搜索引擎”选择率最高,位于第二和第三的是“浏览数据库”和“从其他文献中看到”,这3个选项的选择率明显高于其他选项,是目前受访者被动发现有用文献的主要途径。“浏览期刊网站”和“期刊推荐”的选择率为45%左右,近一半的受访者选择了这两种方式,说明期刊的主动传播也有明显的传播效果。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QQ等不是受访者发现学术内容的重要途径,选择比例仅为38.66%。

第三个问题 “文献检索/查找途径”针对目前学术期刊内容传播的主要途径设置了5个选项。 “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大型数据库”的选择率为96.65%,是受访者主动查找文献的首选。大型文献数据库数据量大且全面,在信息搜索方面优势明显。受访者的另一主要选择是利用“搜索引擎/学术搜索引擎”查找文献。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57.25%)选择了“期刊网站”,说明期刊网站也是研究者进行学术文献搜索的途径之一。

2.3 全文获取途径

为了解受访者获取农学类学术期刊文献全文的途径,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查找全文的原因”,目的是了解受访者获取全文的初衷或动因,分析引起受访者深入阅读兴趣的可能原因,指导学术期刊的内容加工和有效传播方法的选择;第二个问题是“查找全文的途径”,目的是了解受访者获取全文的习惯方式,找到学术传播的重点方向。

调查结果(表3)表明,“试验/写作需要”是读者查找学术期刊文献全文的主要原因,选择率为88.85%,与查找文献的主要动因相同。选择“媒体推荐/摘要内容有启发、参考价值高”的占比排在第二位,因此学术期刊通过新媒体进行文献推送时,为引起读者进一步阅读的兴趣,需注意内容编排,提取最精华内容,突出亮点内容和高参考价值内容,推送内容需行文流畅、条理清晰。

表2 查找文献的动机和被动了解及主动查找文献的途径(多选题)

表3 查找学术期刊文献全文的原因及途径(多选题)

对“查找全文的途径”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大型数据库”是最主要的全文获取途径,其选择率达到93.31%。大型文献数据库具有内容全面、服务能力强、权威性高的优势,为读者获取学术期刊文献全文提供了极大方便。“期刊网站”的选择比例居第二位,明显高于其他选项,说明期刊网站是读者获取全文的可靠、有效途径。目前国内学术期刊,尤其是自然科学类期刊的自建网站均有网刊系统,且多为开放获取(或可免费下载全文),并具有PC端与移动端的自适应功能,方便读者在不同终端浏览阅读,为读者提供了更方便、内容更丰富的信息服务,成为读者获取学术期刊文献全文的主要途径也顺理成章。

2.4 深度阅读的习惯

针对读者深度阅读习惯设计了3个问题,希望从阅读方式、阅读内容选择和阅读关注内容的角度了解读者对学术期刊文献内容的需求特征和对呈现方式的要求。结果(表4)表明,目前对文献的主要阅读方式为PC端阅读(占比为94.05%),另有62.45%的人员选择了阅读纸稿。说明PC端阅读是目前最主要的全文阅读方式,但因纸质文献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给读者带来更直观的阅读体验[15],读者易于沉浸其中、便于记录、不易受外界打扰等,仍有相当比例的受访者保留了阅读纸稿的习惯。

第二个问题“阅读内容选择”可显示读者的深度阅读方式,为期刊稿件加工的侧重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受访者进行深度阅读时主要针对试验和写作需求有选择性地阅读,选择率为88.85%,体现了学术期刊文献为读者提供信息和知识的作用[16],读者依据自己的写作或试验需求,精读其中的部分内容,以提高阅读效率。全文阅读也占较高比例(76.21%),一篇文献的各部分从不同角度叙述一项研究工作,各项内容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迪作用。另一选项“只阅读媒体/他人推荐内容”的选择率较小,与“查找文献的原因”中此选项的选择率分布情况并不一致,原因有待深入探讨。

了解读者深度阅读时主要关注的内容,可为学术期刊内容把控提供参考,根据农学类学术期刊文献的主要结构设置了4个选项的排序题。调查结果(表5)表明,读者主要关注的内容是能反映作者学术观点的“引言及讨论”,其重要性明显高于其他选项,这是因为这两部分内容包括了相关研究领域的概况、主要进展及其评价、新的研究方向、作者的学术观点或学术设想、研究结果所蕴含的深层次机制及研究突破性成果,等等,对读者了解学术发展趋势、形成创新观点、积累知识、发现科学问题及建立/支持科学假设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排名第二的为“研究方法”,这部分内容包括了经典的或最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等,是对文献的结论与讨论的重要支持,同时也是验证学术假设或学术观点的基本途径。但此选择与前文调查结果并不一致,可能是因为读者深度阅读时关注研究方法更重要的目的在于验证试验结果、判断作者的观点。农学类学术期刊文献的“研究结果”与“研究结论”中的内容在“讨论”部分会有高度概括的总结,且内容会更深入、更宽泛,参考价值更高,故这两部分内容的重要性低于其他部分。

表4 读者深度阅读全文的习惯(多选题)

表5 读者深度阅读时主要关注的内容(排序题)

2.5 新型传播方式利用习惯

目前学术期刊的融合出版、数字化传播已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互联网技术及运营模式不断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和智能手机不断更新,催生了更多的传播方式和渠道。网络环境和传播形势下读者对新兴媒体的利用情况如何?对学术期刊传播渠道的需求如何?这些问题是改进学术期刊传播效果的重要参考。为此,针对目前学术期刊的主要数字化传播途径,选择比较典型的自媒体形式——微信,以及网络传播形式——在线文档分享平台设计了2个问题。

调查结果(表6)表明,受访者偶尔和时常使用微信获取学术文献的占比相当,分别为39.03%和31.23%,说明微信已成为受访者获取学术信息的重要途径。但“主要依靠微信获取学术资讯”的占比极少,说明微信并未成为受访者获取学术资源的核心方法,仍仅是一种补充形式。微信的在线交流、朋友圈及消息推送功能使其在传播深度、广度和速度方面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其使用已非常普遍。调查结果也表明,仅有2.23%的受访者从不利用微信获取学术文献,且很多人(24.16%)在浏览微信时会顺带浏览微信中的学术内容,说明利用微信的传播优势推送学术文献有利于扩大传播范围和提高可见度。

在线文档分享平台是一个特殊的网络学术资源集聚平台,具有实用、便捷和多样性强的特点,为网络用户免费获取全文学术资源提供了重要渠道。然而调查结果表明,仅有17.84%的受访者会时常使用在线文档分享平台获取学术期刊文献,仅有4.46%的受访者主要依靠在线文档分享平台获取学术期刊文献,可能的原因是在线文档分享平台与大型文献数据库相比弱势明显,如其中内容非专注于学术期刊文献、包含的文献类型繁杂、平台知名度低或不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然而,在线文档分享平台具有大型文献数据库所不具备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使用方式简单、不受IP地址限制、通过搜索引擎可直接获取全文、无需登录,等等。因此,学术期刊应主动利用这一网络传播方式,提高期刊文献的可获得性和获取的便利性。

表6 微信和在线文档分享平台使用习惯(单选题)

2.6 对期刊官网的关注状况

期刊官网是内容发布、品牌建设、为作者和读者服务的平台,是树立期刊品牌、提高影响力、促进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和途径。了解作者和读者使用习惯及需求对更好地进行期刊官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此,从用户使用期刊官网的习惯和内容偏好两个角度进行调查。从表7可以看出,“对期刊官网的关注情况(单选题)”的4个选项中,“只在投稿时关注”的选择率最高,达到41.64%;有39.03%的用户会通过期刊官网查找文献。上述结果说明受访者主要利用期刊官网进行投稿,但期刊官网在展示论文内容方面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目前期刊官网自带的E-mail Alerts或RSS(简易信息聚合)功能的选择率极低,说明用户可能不欢迎打扰型文献推送方式,期刊在使用这两项功能时应谨慎。

用户浏览网站内容偏好的调查结果表明,受访者对期刊最新发表论文和网站推送的重要论文非常感兴趣,选择率达到78.81%和72.12%,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期刊网站的论文展示功能具有良好的传播效果。期刊应注意加强网刊建设,完善和丰富官网论文的展示功能和内容,为读者提供更明确、清晰、丰富的内容。

表7 对期刊网站的关注情况和内容偏好

3 农学类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的思考与建议

3.1 顺应读者获取文献习惯,构建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体系

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与发展离不开用户的支持,以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为导向[12], 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友好体验,是学术期刊构建数字化传播体系的原则。因此,根据农学类学术期刊受众的文献获取和深度阅读习惯,提出以下数字化传播策略和建议。

3.1.1 提高搜索引擎的可见度和点击率

科研人员获取文献的途径多样,因学科、经历不同可能形成不同的搜索、获取和使用文献的习惯,但搜索引擎是科研人员获取文献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对互联网时代读者阅读习惯的研究表明,读者更倾向于搜索式阅读,即利用搜索工具按相关条件进行文献检索和阅读[17]。本研究对农学类学术期刊作者的调查结果表明,“搜索引擎/学术搜索引擎”在科研人员被动了解文献、主动查找文献的途径中都占据重要地位,这与其他学科专业期刊的调查结果相同[4-5],说明通过搜索引擎检索是科研人员了解、查找和获取学术文献的主要途径。科研人员利用搜索引擎进行内容检索后,大多数情况下会点击搜索结果的全文链接直接获取全文。因此,在学术期刊论文编辑过程中,要注意明确论文主题、充分使用关键词、突出重要学术内容,以提高论文被检索的概率和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提高全文被点击率。

3.1.2 建立数字化传播体系

期刊官网和全文资源是数字化传播的基础。数字化传播体系应依据期刊自身特点及编辑部人员的精力构建。单刊编辑部人员组成简单,缺乏数字化技术专业人员,运行数字化传播体系时需有所侧重,强化操作简单、传播效率较高的渠道;而期刊集群则可多方出击,打造高效、全面的数字化传播体系。

基于本研究结果,构建了针对单刊编辑部的农学类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体系。此传播体系主要由大型文献数据库、期刊官网、网络平台及基于期刊官网和全文的自媒体组成,所含传播渠道的自主性和可操作性强,对人员数字化传播技术的要求不高。

调查结果表明,大型数据库目前仍是读者获取全文的最重要途径。一般情况下,学术期刊会与一个或多个数据库合作,利用其学术传播优势进行全文的数字化传播。因此,大型文献数据库是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的核心渠道,也是非常成熟的渠道。目前这些大型学术文献数据库均提供网络优先出版或网络首发服务,期刊编辑部应充分利用这一功能,进行定稿或录用稿的网络首发或网络优先出版,缩短发表时滞,提高内容的时效性。另外,充分利用大型数据库的增强出版功能,进行学术论文相关的科学数据出版,提高论文的出版价值,提高阅读量和下载量[18]。

调查表明,读者不仅利用期刊官网投稿,对期刊官网展示的最新发表论文和推送的重要论文也非常感兴趣,说明网刊系统在学术传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期刊官网是期刊数字化传播体系的第二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期刊官网建设是编辑部工作的重要内容,编辑部对其有绝对的主动权;期刊官网不受制于其他平台,更能够根据作者和读者的需求,从期刊自身特点出发,建成立足自有特色的传播平台。因此,应充分发挥期刊官网的作用、挖掘网站功能,如提供全文的多形式呈现,热点论文、优秀论文、重要论文、特色论文、专题论文推荐,论文下载排行及引用排行,等等,尽可能地吸引网络用户,提高科研人员的关注度和使用率,使期刊官网在数字化传播体系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目前自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今日头条、抖音等)、科学社交平台(ReseachGate、学者网、小木虫等)、在线文档分享平台(百度文库、道客巴巴、豆丁网等)等在学术期刊传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体系的第三重要的组成部分。调查结果表明,自媒体平台、在线文档分享平台也是读者发现文献和获取文献全文的重要途径。而通过与科学社交平台合作,学术期刊可以保持特色,提高学术内容的生产效率[19]。各种类型平台的运行、管理技术力量雄厚,具有成熟、集成、影响力高的优势,充分利用这些平台,不仅可增加传播途径、扩展传播范围,还可以扩大受众面、提高知名度,有助于期刊影响力提升。对单刊编辑部来说,一是可选择微信、今日头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发布精彩的短篇内容吸引读者,再通过官网链接提供全文阅读;二是可选择2~3个在线文档分享平台及1~2个科学社交平台上传全文,建立网络全文传播体系。

3.2 强化重点学术内容,提高文献的参考价值

目前的深度阅读与以往的深度阅读不同:纸媒时期,获取文献的途径单一且不便捷,读者对所获得的每篇文献均进行深入全面的阅读,仔细研读文献的所有内容;而目前文献量持续增加,文献获取途径不断增多、便捷性日益提高,为更高效率地阅读更多的文献,读者深度阅读的目的性更强,一般会针对自己研究或思考的问题有选择性地认真研读。因此,编辑在进行论文加工和指导作者修改时,要有所侧重,强化参考价值更高的内容,突出重点,为读者提供更清晰、明确和学术价值更高的内容。本次针对农学类学术期刊作者的调查表明,科研人员最关注的内容是反映论文作者学术观点的引言及讨论,研究方法也是科研人员主要关注的内容。然而,目前农学类中文期刊的论文作者通常对引言及讨论部分重视不足,多数情况下不能从更广的角度和更深的层次去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自己研究结果进行解释、机制分析及理论推断。这要求学术期刊编辑在论文返修及编辑加工过程中严格要求作者,督促作者强化重要内容,以提高论文的整体参考价值。目前,农学类学术期刊研究方法介绍部分一般较规范,但也会出现诸多问题[20],无法使读者能够重复试验或验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科学性,为此编辑在论文处理过程中应始终保持质疑态度,协助作者改进研究方法的介绍和说明,以达到读者能够重复试验的目的,进而提升论文的参考价值。

3.3 多形式呈现内容,促进深浅阅读结合

数字化传播技术迅速发展及阅读载体的多样化和便捷化,使浅阅读成为主要的阅读方式[8,21]。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在短时间内尽量多地获取有用的、精简的和感兴趣的内容成为广大读者的阅读诉求;而移动阅读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更新,也使浅阅读成为主流的阅读模式。读者通过浅阅读,判断所读内容是否有价值、是否有趣,并有可能在浅阅读的引导下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度阅读。浅阅读是碎片化的阅读,为了更好地吸收所读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学术期刊的读者会对有利用价值的内容进行深入阅读。因此,学术期刊在数字化传播过程中,应注意内容的多形式呈现,促成读者浅阅读后的深度阅读。

为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为读者提供丰富的深度阅读内容。本调查结果表明,读者主要在PC端阅读,因此,应尽量丰富基于PC端的全文呈现方式和衍生阅读内容,如推荐版PDF、网络版PDF、抽印本PDF、HTML全文、开放学术资源等等,尽可能地为读者提供丰富的、易于获取的内容,提高读者的阅读收获,提高全文的利用效率。移动阅读已成为大多数人获取资讯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读者获取科学资讯、学术论文的重要途径,与之相伴的浅阅读是读者浏览科学新闻、了解最新学术论文的主要形式。读者一般会通过论文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快速地了解一篇学术论文的核心内容,进而决定是否进行更深入的阅读。因此,学术论文的碎片化处理对吸引读者兴趣、促进深度阅读有重要作用。对论文进行合理的碎片化处理,找出论文最具价值、最具创新性的部分,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新知识链条[22],帮助读者了解学术论文的学术内容和核心价值,是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的重要工作内容。

4 结论

本研究以《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的作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搜索、获取学术期刊文献的途径及使用和深度阅读习惯进行了调查,发现农业科研人员主要因写作、科研立项需要而搜索学术期刊文献。搜索引擎/学术搜索引擎、大型文献数据库是科研人员了解、搜索、获取学术期刊文献的最主要途径,期刊官网在科研人员了解和获取文献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及在线文档分享平台已成为科研人员了解和获取文献的重要补充渠道。农业科研人员的深度阅读多是根据试验/写作需求有选择性地认真研读,主要关注反映作者学术观点的引言及讨论部分。基于问卷调查结果,提出了农学类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策略及途径,设计了由大型文献数据库、期刊官网、网络平台及自媒体组成的数字化传播体系,提出了针对数字化传播特点和读者阅读习惯的期刊内容建设策略,希望能为同类学术期刊的数字化传播提供参考。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调查问卷设计的信度和效度检验仅采用小范围测试的方法,未进行信度和效度计算,有可能会影响数据的可靠性。虽然调查结果与已有研究[4-5]的结果相近,从侧面反映了本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但能够反映受访者真实特征的严谨、清晰的问卷是研究结果可靠性和正确性的保障,这是本研究需改进之处。其次,在问卷选项中存在用词不准确等问题,如文献获取原因中没有明确设定“追踪了解学科前沿趋势”选项,虽用“学习,知识积累”可部分反映此动机,但存在表述不清晰、不准确问题。最后,所设计的数字化传播体系也存在不足之处,没有涉及视频传播方式,而视频内容传播可能是近期提升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能力的重要方式。当前互联网与移动阅读迅速发展,新技术、新媒体不断涌现,虽然期刊集群能更好地适应这种对技术、人才、精力要求较高的数字化传播体系,但单刊编辑部仍是目前学术期刊办刊的主体,针对单刊编辑部特点建立适宜的数字化传播体系是需深入探索的选题。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全文期刊
《中国老年学杂志》再次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哈尔滨音乐学院“学术期刊”创刊暨《北方音乐》改版启事
期刊简介
《防爆电机》期刊
哈尔滨音乐学院“学术期刊”创刊暨《北方音乐》改版启事
期刊审稿进度表
青年再造
发现“西方中医”
反腐
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