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关月
2022.8.16-2022.8.25
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馆三层13-17 号展厅
吴为山
薛永年
邓锋
薛永年是我国当代著名美术史论家,在美术史研究方面专博融通、借古开今,在美术理论研究方面品评相兼、担当立言。他的学术研究和丰硕成果不仅深化了学界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知,也对中国美术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8 月15 日,“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靳尚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高雨,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文海,副院长徐扬,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党委书记燕东升、副馆长安远远,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百成,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诸迪,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陶勤,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郑晓华,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都海江,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牛克诚,以及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盛杨、郭怡孮、张立辰、王宏建,人文学院院长李军,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赵力,以及美术界专家学者马振生、杨力舟、孙克、聂崇正、单国强、刘曦林、姜宝林、王仲、王镛、田黎明、李一、尚辉等与薛永年先生亲属代表夫人任淑杰女士等一同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燕东升主持。
本页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靳尚谊宣布展览开幕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致辞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致辞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高雨致辞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郑晓华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宣读贺信薛永年学生代表、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兼(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副院长赵力致辞薛永年先生致答谢词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燕东升主持开幕式
薛永年生于1941年,196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届美术史论系的本科生。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先后在《文物》杂志发表《何澄和他的归庄图》《谈张渥的九歌图》,受到学界关注,前辈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启功、王世襄、杨仁恺、谢稚柳等先生予以厚爱与提携。1978年,他重新考回中央美术学院,成为改革开放第一届美术史论系研究生,并留校任教。在四十多年的从教经历中,他不仅培养了本科、硕博士数百人,也在美术、文博等多个文化艺术领域取得丰硕成就。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在展览前言里评述:作为由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第三代美术史论家,薛永年先生“借古以开今”的学术思想,助力中国传统学术与艺术在继承中实现创造性转化,他“为中国美术立言”的理论构想,彰显出一代学人在文化强国战略中的自信自觉。
薛永年在开幕答谢词中分享了自己对“史笔诗心”的理解。他说“史笔”,是因为我国是一个重视历史的国度,讲求以古鉴今、旧邦新命、史笔如椽;说“诗心”,是因为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讲求以诗言志、以诗抒怀、重视诗教。而其向往的“史笔”、钟情的“诗心”都来自文化传统,离不开国家的培养、时代的召唤、历史的使命、家国的情怀。“从18 岁进中央美术学院,到81 岁的今天,不知不觉已经过去60 多年了”,薛先生动情回忆了自己求学时与启功先生、张安治先生等老一辈“大家”的难忘经历,并表示自己只是在师辈的言传身教下,在传统的基础上,去求得扎实而不空泛的寸进,起到承前启后的点滴作用。“最难忘的是老师的教育,他们给我的教诲首先是德,是重义轻利,是淡泊名利,是责任担当,他们的立德树人、崇德尚义、培根筑魂、先器识而后文艺,使我受益终生。”
此次展出的薛永年的艺术作品包括各个时期的诗书画印,既有与师友砥砺的诗画唱和,也有研究画史的题画诗跋;既有博采众长的金石篆刻,也有感时抒怀的各体书风。这些理论结合实践的艺术创作,既是作者综合修养与实践功底的展现,也是中国传统“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融贯合一,更是各种艺术创作形式合奏的美育心曲。
展览呈现了80 多岁的薛永年的学术成就和诗书创作,以大量文献、手稿、书信、照片勾勒其治学历程和研究方法,以诗书画印共美展现其人文艺术修养,此外还呈现其师道传承和艺学交往,展览共展出书法、绘画、篆刻等各类作品100 余幅,学术文献300 余件。
展览还特设“教学厅”,展现薛永年的为师之道。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的首届本科生、首届的研究生,第三任美术史系主任,以及第一任研究生部主任,他承传前辈师长的道德文章,赓续文脉,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真正做到了以德立身、以美育人。
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三层13-17 展厅,展期为8 月16 日至8 月25 日(周一闭馆)。
本页上图:薛永年所用刻有饶宗颐题“方壶楼”之紫砂方壶壶通高:6.5cm 2016 年
下图:(组图)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