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政治建军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2022-10-10 08:10:38杨晋明黄筱媛
军事历史 2022年5期
关键词:红四军张国焘共产国际

★ 杨晋明 黄筱媛

提要:人民军队政治建军原则在党内争论中肇端;政治建军原则在战胜党内分裂势力中发展;政治建军原则在与右倾错误思想斗争中成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军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举措。历史证明,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

中国共产党政治建军的内涵十分丰富,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举措,但其核心要义始终不变,即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人民军队命脉所在,是我军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是永远不能变的军魂,永远不能丢的命根子。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解放军报》2017 年8 月1 日。历史证明,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关系我军性质和宗旨、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无论战争形态怎么演变,军队建设内外环境怎么变化,军队组织形态怎么调整,都必须始终不渝坚持。这个最根本的原则和制度守不住,军队就会变质,就不可能有战斗力。

一、政治建军原则在党内争论中肇端

(一)古田会议前建军争论的历史背景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被迫转到农村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因此,如何建设一支长期处在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下以农民为主要成份的政党和军队,使之成为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军队,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工农红军面前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国际共运史上亟待解答的崭新问题。

当时的红军正处于发展壮大力量的时期,大量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中的革命分子加入中共党组织和红军,在壮大革命力量的同时,也把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带入党内和红军中,它表现为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残余等。这就客观地成为红四军第七次党代会要解决的问题,成为摆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个时代疑问和考验。

(二)古田会议前的建军争论

从井冈山时期开始,毛泽东对红四军党组织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和思考,但红四军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随着形势和环境变化而更加突出。当时争论的主要问题是:关于党对军队的领导问题;关于红军的根本任务问题;关于军事工作与政治工作的关系问题;关于红军的民主制度和红军的纪律问题。到1929 年5 月底,红四军党内在建军原则上的争论日益激烈和公开化。争论焦点集中于红四军党内要不要设立军委,这实质上是一场关于党和军队关系问题的争论。毛泽东指出:“红四军党内显然有一种建立于农民、游民、小资产阶级之上的不正确的思想,这种思想是不利于党的团结和革命的前途的,是有离开无产阶级革命立场的危险。我们必须和这种思想奋斗,去克服这种思想,以求红军彻底改造。”6 月,红四军前委召开了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毛泽东的这些正确观点没有得到大多数同志的认同,他的前委书记一职也在会上落选。9 月下旬,红四军党的八大,继续就建军原则问题进行讨论,自由争论了三天毫无结果,①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政治工作教研室编:《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北京:战士出版社,1982 年,第278 页。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此后,红四军执行中央指示出击东江失败,部队陷入严重的思想混乱。如何纠正和克服党内军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把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把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新型人民武装,成为当时亟待解决的根本性问题。8 月初,红四军前委书记陈毅前往上海向中央汇报红四军情况。8 月下旬,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听取陈毅汇报,成立了由周恩来、李立三、陈毅组成的三人委员会,专门研究红四军问题。在反复研究讨论取得意见一致的基础上,周恩来签发了1929 年9 月《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九月来信》),正确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充分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红军的三大基本任务,肯定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制度和在军队内部实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制度和坚持执行纪律的正确性,强调红军必须加强军政教育,肯定了用动员农民主动参军来扩大红军的必要性,强调红军必须帮助地方建党建政、积极开展群众工作等。指示信要求红四军前委和全体干部战士维护朱德、毛泽东的领导,毛泽东“应仍为前委书记”,要“使红军全体同志们了解而接受”。②《周恩来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年,第32 ~33 页。中央《九月来信》为红四军党的九大的成功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10 月,陈毅返回闽西向红四军传达中央指示精神,力请毛泽东回红四军前委主持工作。毛泽东于11 月下旬回到红四军前委领导岗位,此后开展了著名的“新泉整训”,广大官兵的军事素质和政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为在古田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做好了思想和组织准备。

1929 年12 月底,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会议一致通过《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选举产生了新的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委员,毛泽东当选为书记。

古田会议认真总结了建党建军的基本经验,全面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核心内容是重申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会议明确规定“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是服从于无产阶级思想领导,服务于人民革命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工具,从根本上划清了新型人民军队同一切旧式军队的界限。决议阐明了军队同党的关系,指出军队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必须全心全意地为着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而奋斗,批评了那种认为军事和政治是对立的,军事不要服从政治,或者以军事来指挥政治的单纯军事观点。③《毛泽东选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86 ~87 页。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在这次会议上初步形成。

古田会议确定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建军原则。正是坚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红军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新型人民军队由此定型,根据地建设得到迅速发展,革命的星星之火遂成燎原之势。古田会议规定了一整套红军政治工作制度。由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的第一部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其精神至今仍然是我军行动的基本遵循和原则。

(三)古田会议的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

古田会议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新视野,会议抓住了党和人民军队成立初期党和军队建设问题的关键,确立了建党原则,对当时全国红军党的建设起到示范作用,这份建党建军的纲领性文献,对于今天我们党建军治军实践都具有指导意义。古田会议开启了新型人民军队建设新历程,会议重申了“支部建在连上”等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还就军队性质、宗旨和任务等各方面作了详细规定,会议为红军的发展壮大奠定了牢固基础,也为人民军队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从此,新型人民军队开始定型,党指挥枪原则得以确立。古田会议开创了正确开展党内思想斗争和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的先河,会议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找问题找症结,党和军队建设得到了巩固提高,特别是明确了政治机关和政治工作在红军中的地位,规范了军政、军民关系,完善了政治工作作风和方法,这在党和军队建设史上都是开创性的。古田会议奠定了党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基石,会议前后历时近一个多月,会议期间形成的实事求是作风和深入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是保证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

二、政治建军原则在战胜党内分裂势力中发展

(一)长征中党中央与张国焘的斗争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而张国焘在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依仗人多势众、兵强马壮,急不可耐地伸手向中央要权,给中央施压。在周恩来让出红军总政委,又给红四方面军增加了几位中央委员的情况下,他仍然拒不执行党中央关于北上方针决定,擅自率军南下,另立“中央”。虽然张国焘过去对革命、对党有过较大贡献,但张国焘这时分裂党、分裂红军的丑恶行径,为党所不容,为中国革命所不容。

1935 年6 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于懋功胜利会师。同月,两河口中央政治局会议①肖裕声主编:《中国共产党军队政治工作史》下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 年,第353 页。围绕红军是北上还是南下,党中央与张国焘产生了严重分歧和激烈争论。为顾全大局,中革军委于1935 年7 月发出关于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的通知。在7 月召开的芦花会议上,党中央既充分肯定红四方面军的光荣历史和取得的重大成绩,也严肃指出张国焘需要克服的主要错误和不足。为了与张国焘企图以枪指挥党的错误作斗争,8 月,中央在毛儿盖附近的沙窝召开会议。②肖裕声主编:《中国共产党军队政治工作史》下卷,第360 页。会议充分发扬民主,深入讨论了当时政治形势特点和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基本任务,通过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会议对张国焘提出吸收红四方面军干部参加中央工作的建议,做了必要让步与妥协。

面对张国焘坚持红军主力“西渡黄河,深入青宁新僻地”的错误主张,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会议上通过《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补充决定》,深入剖析了张国焘主张的不适当。面对党中央一再耐心的劝说和教育帮助,张国焘仍制造种种借口,拒不执行中央的指示,并公开反对北上川陕甘的战略方针。为贯彻既定的北上方针,避免红军内部可能发生的冲突,中共中央当机立断率领红一、三军团和中央纵队继续北上,并最终到达陕北抗日前线。

9 月中旬,中央政治局俄界会议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议》,对张国焘的错误作了全面分析批判。③肖裕声主编:《中国共产党军队政治工作史》下卷,第360 页。但当时为了继续教育和挽救张国焘本人,会议通过的决议仍称张国焘为“同志”,并限制了会议文件的传达范围。10 月初,张国焘在卓木碉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宣布成立以他为首的“临时中央”,朱德在会上坚决反对。中央考虑到南下红军的广大指战员,继续以极大的忍耐对张国焘采取教育挽救的态度。在党中央的让步没有得到张国焘的积极回应,甚至他更加肆无忌惮地分裂党和红军的情况下,1936 年1 月,中央针对张国焘的严重错误作出决定:“张国焘同志这种成立第二党的倾向,无异于自绝于党,自绝于中国革命。党中央除去命令张国焘同志立刻取消他的一切‘中央’放弃一切反党的倾向外,特决定在中央委员会内公布。”④肖裕声主编:《中国共产党军队政治工作史》下卷,第363 页。

在与张国焘的斗争中,党中央始终以大局为重,采取健康的党内民主形式,通过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将原则性与灵活性高度结合,既坚持党性原则坚决斗争,又始终网开一面不陷其于绝境。党中央从中国革命发展的大局出发,以极大的政治智慧与斗争策略,为团结争取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赢得了时间,避免了党和红军的严重分裂和重大损失。

在这场尖锐复杂的斗争中,广大红军指战员表现出坚决捍卫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张国焘决意分裂党和红军的阴谋初露端倪后,首先受到红军内部一些高级将领的坚决抵制。在左路军中的朱德、刘伯承等人坚定拥护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确决定,顶住和回击了张国焘等人的威逼刁难,在艰难的处境中维护了红军的团结。

在这场尖锐复杂的斗争中,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特别是高层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使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得到了坚决捍卫,把张国焘搞分裂造成的损失减小到了最低限度。但张国焘的分裂活动,毕竟把红军推到了一个十分危险的境地,给革命造成了重大损失。毛泽东后来在总结这一沉痛教训时指出:“共产党员不争个人的兵权(决不能争,再也不要学张国焘),但要争党的兵权,要争人民的兵权。”①《毛泽东选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546 页。他还进一步提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②《毛泽东选集》第2 卷,第547 页。广大红军指战员在这次沉痛教训中,对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极端重要性有了刻骨铭心的感受,进而增强了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的政治自觉。

(二)历史启示与教训

正确路线的确立是无产阶级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党中央的北上方针与张国焘的南下主张,出现了严重的意见分歧,北上抗日方针是经过党中央会议充分讨论后作出的集体决定,代表了党的意志,任何个人可以保留意见但不能恃强凌驾于组织之上,应坚决执行党的决议。实践证明,北上抗日方针的制定,团结了全国最大多数的抗日力量,赢得了绝大多数民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民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民族独立得以实现。中共中央通过与张国焘分裂势力的斗争,增强了全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了革命战略重心的转移。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源自于革命斗争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党不断地走向成熟发展和壮大。

必须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毛泽东在批评张国焘时曾说:“他看不见日本和蒋介石都存在着种种矛盾。他不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不知道红军中、共产党内部有矛盾,只有加强党内斗争、思想教育和党内民主来解决这些矛盾。”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第665 页。这是毛泽东对张国焘所犯错误从哲学上给予的高度总结。由此看来,能不能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真实反映客观实际的基本情况,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关系革命成败的大事。从此角度上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④《毛泽东选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1298 页。

革命斗争实践是检验决策是否正确的根本标准。正确决策的形成,来源于正确的判断和将正确判断付诸于实施的决心和能力。通过对北上抗日方针和南下错误主张的比较,广大红军官兵切实认识到北上主张的正确和英明,彻底认清了北上与南下路径选择的本质区别和不同的政治意蕴。

基于科学判断而制定的北上方针,关键要见诸红军的实际行动。中共中央果断决定率红一、红三军团和中央纵队单独北上,显示了党中央的非凡气魄和胆略。此决策具有历史性意义!中央果断北上,不但巩固和扩大了陕北根据地,同时也为将来南下红军和红二、六军团北上创造了条件,最终为新民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确保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军队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置于党中央的绝对领导之下,决不允许军队干涉党中央的决策。党要管党首先要管好干部,从严治军关键是从严治官。选好人用好人,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组织保证和关键所在。

三、政治建军原则在与右倾错误思想斗争中成熟

(一)抗战初期王明右倾错误的具体表现及其原因探析

一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上,主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二是在军事问题上同意建立“统一”的军队,交出共产党武装。三是在政治上主张由国民党领导建立“统一”的国防政府和民主共和国。四是在战略方针上坚持“城市中心论”,轻视山地游击战,忽视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五是在群众运动上主张坚持“合法”和“统一”的斗争原则。

王明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突出表现为盲从共产国际,而不是从中国的国情和中国共产党具体实际出发思考中国革命。中国抗战初期也正是德意日法西斯主义轴心联盟形成时期,于是,斯大林对苏联和共产国际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和策略进行了调整,使其在对待中国革命的态度和政策上了出现了重大变化:一是共产国际要求中国共产党放弃与国民党的正面对抗,与国民党联合抗日。二是苏联从支持中共的革命转而支持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抗日。但是,斯大林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是否能够接受苏联和共产国际的这一战略调整缺乏信心,认为有必要派一个熟悉中国情况的同志去延安指导工作,这样,王明就成为最理想的人选。王明对共产国际的决定言听计从,并把共产国际当成自己最大的靠山和砝码。

1931 年1 月“六届四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的领导权实际上由得到米夫全力支持的王明所操纵”①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 卷上册,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 年,第310 页。。以此为起点,王明“左”倾错误思想在中共中央逐步取得了统治地位。10 月,王明就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同时对国内以博古为首的临时党中央进行遥控,直到1937 年再次回国。王明教条化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缺乏对中国革命实际的了解,更缺乏实际斗争经验。王明按照共产国际的判断,高估国民党的抗日积极性,从而为国民党大唱赞歌。王明对中国抗日形势的估量,对国民党与共产党力量的估量,完全是一种形而上的分析。

王明回国后以“钦差大臣”自居,不断对毛泽东的正确方针政策进行批评。然而,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已较前更为成熟,王稼祥、任弼时、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坚定地站在了毛泽东的一边,同王明的错误思想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二)克服右倾错误,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党中央对王明右倾错误的坚决抵制和斗争。王明回国后就陆续提出了一系列右倾错误观点。当时,毛泽东等为顾全中央的团结统一,并没有立即对王明提出批评。1938 年4月,任弼时代表中共中央向共产国际提交了报告,说明中国抗战和国共两党关系情况。5月,他又作了口头说明。这些工作对共产国际正确认识中国实际情况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起了重要作用。

共产国际为较快纠正王明右倾错误发挥了积极作用。6月,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通过《关于中共代表报告的决议案》和《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的决定》。决定指出:“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声明完全同意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8月初,王稼祥从莫斯科回到延安。9月中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指示和季米特洛夫的意见。这次政治局会议为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的顺利召开做了重要准备。9 月底至11 月初,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正式召开。会上,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指示和季米特洛夫的临别赠言。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和《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的会议总结。主要内容是:关于坚持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权问题。毛泽东不仅明确地提出了坚持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权问题,而且还进一步解决了如何保证实现党的领导作用的问题。毛泽东的报告和有关讲话强调,只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总结历史,研究现状,才能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在会议总结中,着重讲了统一战线及战争和战略问题。他反复强调了全党从事组织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党指挥枪”的原则。他指出:“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的革命任务。”“共产党员不争个人的兵权(决不能争,再也不要学张国焘),但要争党的兵权,要争人民的兵权。……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①《毛泽东选集》第2 卷,第546 ~547 页。这就统一了全党对武装斗争的认识,也为在指战员中确立牢牢紧握枪杆子和绝对服从党中央指挥的思想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基本纠正了王明右倾错误,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和步调,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迅速发展。

(三)对党中央与王明右倾错误斗争的思考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王明等人犯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到抗日战争时期,却又从“左”跳到右,对此,毛泽东作了精彩的分析。他说,王明理论和路线的核心就是听别人的话,按别人的意志办事,为别人的利益效劳。

与王明形成鲜明的对比,毛泽东既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同时又是一位国际主义者。作为爱国主义者,毛泽东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能与自己的内战对手蒋介石合作联手抗日;作为国际主义者,他关注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善于把中国革命放到国际大背景中去思考。

毛泽东在肯定斯大林指导中国革命巨大功劳的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斯大林在此过程中的局限与错误。抗战初期,毛泽东意识到王明右倾错误同共产国际的关系,也懂得要克服王明右倾错误,没有共产国际的支持是不可能的。因此,在1938 年3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派任弼时向共产国际阐述中共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具体情况,使共产国际对中国的情况有了较多了解。1939年3月,在苏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苏共中央明确宣布: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人物——毛泽东和朱德是政治领袖和天才将领品质俱优的人物。

纵观中国共产党政治建军的几次斗争史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中国共产党政治建军是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与中国国情政情军情相符合的科学建军原则和先进军事制度。第二,中国共产党政治建军实现了中国军事制度的深刻变革,它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掌握军权的内在要求。第三,中国共产党政治建军原则是我军优良传统的核心内容。我军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优良传统,从根本上说来自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安身立命、发展壮大的根基,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猜你喜欢
红四军张国焘共产国际
历史上的三支“红四军”
新长征(2022年5期)2022-06-07 05:38:35
20世纪30年代 共产国际眼中的毛泽东
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
党史文苑(2018年11期)2018-11-29 09:21:20
新泉整训与红军早期的党和军队建设
中共中央党校创办与共产国际
孙中山创立革命军队中的共产国际因素
军事历史(2001年5期)2001-08-21 02:51:50
共产国际和苏联对北伐战争的援助
军事历史(1995年6期)1995-08-21 05:58:20
张国焘叛逃有新说
军事历史(1993年3期)1993-01-18 00:11:40
红四军司令部布告①(1929年1月)
军事历史(1988年2期)1988-08-20 06:47:58
张国焘也是“猪八戒”
军事历史(1988年3期)1988-01-18 05: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