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针刺方法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2-10-10 01:19杨晶晶马宇飞甄希成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眼针体针步态

杨晶晶,李 蕊,马宇飞,甄希成

(1.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护理学院,河南 济源 459000;2.中一东北国际医院有限公司 康复科,辽宁 沈阳110170;3.沈阳体育学院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110102)

脑卒中是一组以起病突然、快速出现局灶性或弥漫性功能障碍为临床特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发病后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或缺失,尤其以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最为常见,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1]。目前常规下肢运动功能康复主要依赖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但二者存在一定局限性。物理治疗的治疗参数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药物治疗可能诱发嗜睡、恶心呕吐、过敏等不良反应。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已被临床广泛认可,并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治疗和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替代和补充策略[2],其中眼针与体针疗法均为治疗脑卒中的特色针刺疗法。眼针疗法对影响下肢运动功能的相关因素如肌力、平衡和协调、痉挛、中枢控制、感觉功能等均有显著疗效[3];体针治疗能有效改善大脑的血液供应、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脑血流,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4]。

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增加眼针疗法和体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究竟如何,目前仍不得而知,特别是眼针带针结合常规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国内外文献未见报道。因此,通过临床试验研究,以下肢步态参数、FMA-LA和MBI量表为主要评定手段,探究眼针带针以及体针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为以后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导。

一、样本与方法

(一)样本与分组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东北国际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脑卒中住院患者64例。入选标准:符合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10版》中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5];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恢复期;年龄在45~65岁;Brunnstrom分期为Ⅲ~Ⅳ期;神志清楚;有参与试验意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全;中途退出者;有眼针以及体针的任何禁忌症。

将64例患者根据简单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57.64±11.08)岁;平均BMI(24.85±2.74)kg/m2;平均病程(46.55±6.65)天;左、右侧偏瘫各16例。试验组中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50.00±10.92)岁;平均BMI(24.32±2.43)kg/m2;平均病程(45.35±7.31)天;左侧偏瘫15例,右侧偏瘫17例。两组的一般情况调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且患者针刺及常规康复治疗均为每日一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

1.对照组

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体针治疗。体针取穴:患者下肢居髎、曲泉、阴包、足三里、丰隆、悬钟、太冲[6]。局部消毒后,选用佳辰牌32号1.5寸一次性无菌毫针进行针刺,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每隔5 min行针1次,起针后即刻进行运动疗法(运动疗法的处方同试验组)。

2.试验组

眼针留针期间行运动疗法(运动疗法的处方同对照组),之后再进行其余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眼针分区定穴方案遵循《中华眼针》标准[7],眼针取穴:双侧下焦区、肝区、肾区[8]。酒精消毒后选用佳辰牌0.5寸34号一次性毫针在距眼眶内缘2 mm处相应穴区采用眶外平刺法,由该区始点向该区终点方向刺入5~7 mm,在每个穴区轻刮针柄10次以求得气,留针期间进行运动疗法30 min,运动疗法结束后起针。

(三)效果评价

治疗4周前后,评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采用美国生产的2台高速摄像机(Troubleshooter 250CE,250 Hz)和三维PEAK标定框架(PEAK公司,28个Marker点)采集患者的步长、步速、步频、下肢关节角度和重心移动幅度等步态参数。采用国际通用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下肢部分(FMA-L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四)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统计学意义:设定检验水准α=0.05,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二、试验结果

(一)步态参数对比

如表1所示,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步态参数的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步长、步速、步频、踝关节背屈角度和膝关节屈角度较治疗前均显著性增加;组内比较,试验组显著性大于对照组,其中步频增加幅度更大,对于重心在左右方向的移动幅度,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重心移动幅度均显著性降低,组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重心移动幅度小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步态参数比较

(二)FMA-LA和MBI对比

如表2所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LA和MBI评分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FMA-LA和MBI评分均显著增加(P<0.01),组内比较,试验组显著性大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LA和MBI比较

三、讨论分析

(一)眼针及体针治疗脑卒中的原理

眼针疗法是由我国著名老中医彭静山教授首创的一种针刺眼周穴区治疗全身疾病的微针疗法,该疗法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已在临床广泛应用[9]。其治疗原理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是通过针刺穿过皮肤、浅筋膜,刺激位于浅筋膜内的感觉神经后传入中枢,最后针刺到达眼轮匝肌,在此过程中眼针疗法可通过刺激感觉神经,以增强相应肌肉的收缩能力,同时通过调整感觉神经的异常兴奋性,调节肌肉的张力,使之运动模式正常化[10]。眼针治疗脑卒中时立足于调补肝肾,故依据脏腑辨证取穴原则选取肝区、肾区进行治疗,通过针刺肝区、肾区调理肝肾脏腑功能,促进脑髓恢复,血液运行[11];并依据病位取穴原则,取下焦区对应下肢,以疏通经络[12],加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体针疗法作为常规的传统中医针刺疗法,可直接刺激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反射区,调整其病灶局部的气血运行,有效缩小其病变面积。同时,体针能够梳理脑卒中患者的阳明气血,濡养肌肤经脉,活利关节,增强其肢体的肌力,平衡阴阳,调节肌肉张力,降低肌肉痉挛[13]。

(二)眼针带针及体针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步态参数的影响

步长、步速和步频是步态分析的基本时空参数,步速与下肢运动功能密切相关,步长和步频决定步行速度[14]。本研究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步长、步速和步频较治疗前均有增加或提高,且眼针带针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说明眼针带针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步态稳定性、负重能力以及下肢的运动能力的改善效果明显。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眼针疗法使下肢的主动肌与拮抗肌之间的协调性增加,从而促进下肢肌群肌力的改善,以带动患者整体的步频与步速的提高,促进了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

在脑卒中患者的偏瘫步态中,下肢关节角度异常是影响偏瘫患者步行的重要因素。偏瘫患者因下肢力量较弱、重心不稳、肌张力异常以及膝关节锁定机制差,容易造成膝关节不稳和膝关节反张以及足下垂。研究发现,偏瘫患者因小腿三头肌肌张力高、跟腱缩短以及踝背屈能力下降等原因,造成足内翻现象,此时再加上膝关节伸肌张力高和关节屈曲受限,则出现典型的画圈步态[15]。本研究在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及踝背屈活动范围都有明显改善,且试验组膝关节屈曲角度改善程度更为显著,表明眼针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分析原因可能是眼针能持续刺激眼周丰富的传感神经,并将信号传入中枢,继而通过神经调节抑制患者的异常运动并诱导出正常运动模式,再通过下肢重复性运动加强各关节的稳定性与协调性,提高下肢肌群的力量,进而改善下肢整体的运动能力。

(三)眼针带针及体针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FMA-LA和MBI评分的影响

FMA-LA量表能够较为准确地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肢体运动功能做出定量评定,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是当前国际公认的、标准的评估方法。本研究治疗前后采用FMA-LA量表对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试验结果分析发现,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均有显著性增加,且试验组患者的FMA-LA评分改善更明显。此外,还采用MBI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治疗4周后两组进行组内对比,两组的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增加,且试验组明显疗效更佳,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治疗效果,且眼针带针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效果更优。究其原因,体针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相较于眼针带针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刺激量小、范围局限、深度不够、持续时间短,对兴奋肌梭的作用不明显,使神经传导能力下降,因此疗效上存在差异。眼针在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对神经元的刺激使得信号传入脊髓,进而使患者肢体产生运动,眼针带针的治疗过程与神经发育学疗法中诱发肢体主动运动、促进大脑重塑的理论相通,通过持续针刺改善大脑受损的局部血流量,使得中枢神经运动区域的损伤得以恢复,重新组建大脑皮质储存正确的运动模式[16]。在运动疗法的训练过程中,眼针刺激浅筋膜的感觉神经后,将刺激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对于感觉功能异常的患者,特别是对本体感觉障碍的患者更具有针对性。

综上所述,眼针带针和体针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促进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其中眼针带针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的方法优于体针常规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可行性强,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眼针体针步态
步态异常,老年人应警惕这些疾病
基于步态参数分析的老年跌倒人群步态特征研究
眼针运动疗法结合温针灸治疗寒湿腰痛的临床观察
酸枣仁汤加味联合眼针疗法治疗心肝血虚型失眠的临床观察
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机制探讨
眼针治疗脑卒中及其并发症研究进展
基于面部和步态识别的儿童走失寻回系统
基于Kinect的学步期幼儿自然步态提取
体、火针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疗效观察
耳穴按压配合体针治疗酒精成瘾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