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士宝 李子玲
(1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00 2 内蒙古包钢医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00)
结核性胸膜炎作为肺外结核疾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胸膜慢性炎症,诱发机制以胸膜受结核分支杆菌所累为主。罹患该病后患者的症状多集中于食欲不振、胸闷、发热、乏力、胸腔积液等;若未及时接受治疗,或治疗不当,则存在胸膜粘连、纵膈移位、脓气胸等风险,损害患者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1]。现阶段临床针对结核性胸膜炎所采取的常规疗法为为一线抗结核药,但随着近些年抗菌药物使用的愈发广泛,耐多药性肺结核发生率日渐增高,胸膜炎患者逐渐缺乏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虽然抽取胸腔积液也是一种有效疗法,但操作难度较大,存在较高的胸膜粘连、胸廓变形等风险,对患者肺功能危害较大[2],因此仍推荐药物治疗。有学者研究发现,在一线抗结核药物的基础上辅以二线抗结核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效果较好[3]。左氧氟沙星作为二线抗结核药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但不同疗程的应用价值存在较大差异。本次为探讨不同疗程左氧氟沙星联合一线抗菌药物的应用价值,按标准于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间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筛选出75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如下对比分析:
1.1一般资料
按标准于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间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筛选出7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筛选标准如下:纳入与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肺结核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标准相符,且B超、X线、胸腔积液检查确诊者,年满18周岁且不超过65岁者,本人与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授权者;排除重要脏器官功能障碍者,造血系统严重疾病者,免疫系统严重疾病者,其他原因导致胸腔积液者;特殊生理阶段(妊娠期、哺乳期等)者,近半年内有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史者,沟通障碍者,精神障碍者,本研究所用药物禁忌者等;本研究由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根据随机动态数字表划分对照组(n=39)、研究组(n=36);其中对照组患者中包含男性27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的为22岁,年龄最大的为58岁,平均(38.79±3.46)岁;研究组患者中包含男性25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的为20岁,年龄最大的为63岁,平均(38.96±3.87)岁;以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对应的数据展开统计学对比,组间差值无意义(P>0.05),即研究满足开展条件。
1.2方法
对照组以4疗程左氧氟沙星与四联抗结核药进行治疗:取0.45g利福平胶囊(生产企业: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771)给予患者口服,1次/d;取1.5g吡嗪酰胺片(生产企业:特一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947)给予患者口服,1次/d;取0.75g盐酸乙胺丁醇片(生产企业:广东台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635)给予患者口服,1次/d;取0.3g异烟肼片(生产企业: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0020124)给予患者口服,1次/d;取0.4g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生产企业:湖南赛隆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054)给予患者静脉滴注,1次/d,持续14d为1疗程,共治疗4疗程。
研究组以2疗程左氧氟沙星与四联抗结核药进行治疗,其中四联抗结核药疗法与对照组等同,左氧氟沙星疗法同样与对照组一致,但仅使用2疗程。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胸片检查可见患者的肋膈角锐利,超声检查可见患者的胸腔积液吸收明显,为显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胸片检查可见患者的肋膈角变钝,超声检查可见患者的胸腔积液局部吸收,为有效;若治疗后未达到上述两个标准,则属于无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有效率。
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指标:胸腔穿刺次数、胸膜厚度、积液消失时间。
③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肝毒性、血管炎、皮疹、中枢神经刺激征等。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5.0软件统计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产生的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Mean±SD)与计量资料(%),前者样本比值通过t进行检验,后者样本比值通过卡方进行检验,概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91.67%,对比对照组的92.31%差值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2.2两组治疗后症状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胸腔穿刺次数、胸膜厚度、积液消失时间数据基本等同,即组间差值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症状指标对比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最终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研究组占比为5.56%,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8%,组间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结核病作为全球广泛流行的一种传染疾病,近些年在我国的发生率持续升高,已经成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社会问题。一方面受结核病发生率持续提升影响,另一方面受该病不规律化疗治疗的影响,结核病患者群体中有一部分发展成难治病例,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结核性胸膜炎[4]。结核性胸膜炎作为胸膜疾病,其发病机制是胸膜腔呈现高敏状态时受到结合分枝杆菌以及代谢产物侵袭而引发的一种胸膜炎症,相对比来说,该病好发于中青年群体,在胸膜炎中的占比约为80%[5]。当前临床认为,针对结核性胸膜炎所采取的措施应以缓解症状、缩短病程、防治并发症为主要出发点,因此多通过抗结核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只有情况必要时才会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胸膜腔穿刺抽液等疗法[6]。但随着近些年抗菌药物使用的愈发广泛,耐多药性肺结核发生率日渐增高,胸膜炎患者逐渐缺乏抗结核药物敏感性,导致治疗后患者的胸腔积液无法得到有效吸收,仍然存在结核中毒症状,甚至有些患者会因抽取胸腔积液而出现严重并发症,例如纵膈移位、胸膜粘连、脓气胸等,影响预后,因此亟需探讨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预后提供可靠保障。
近些年随着临床在结核病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持续深入发现,左氧氟沙星具有非常显著的抑郁活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结核病的治疗。左氧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是氧氟沙星L-光学异构体,相对比氧氟沙星而言,其在细胞内外结合分枝杆菌方面的抗菌活性提升了约1倍,通过对结核杆菌脱氧核糖核酸旋转酶活性的有效抑制实现对细菌DNA合成、复制的阻断,最终促使其凋亡[7];此外,该药物还能聚集于患者的呼吸道黏膜、肺组织中,并向胸腔积液内渗透,从而提高患者肺组织感染病灶的血药浓度,实现对病情的有效控制、缓解[8]。有学者研究指出,左氧氟沙星虽然辅助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有疗效,但给药方式不同疗效也有差异,例如相对比口服用药而言,静脉用药可以促使药物直接于结核分枝杆菌DNA旋转酶上发挥作用,从而提高胸腔积液的吸收效果[9];此外该药物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在发挥协同作用的同时,不存在交叉耐药性,因此建议作为辅助疗法。不过需注意的是,左氧氟沙星不同疗程的应用价值存在较大差异。
对此本研究按标准于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间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筛选出75例,以四联抗结核药分别辅以4疗程、2疗程左氧氟沙星的方案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91.67%,对比对照组的92.31%差值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胸腔穿刺次数、胸膜厚度、积液消失时间,数据基本等同,即组间差值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研究组占比为研究组占比为5.56%,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8%,组间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给予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短疗程左氧氟沙星疗法仍可以获取较确切的疗效,同时还能降低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安全保障较高。认为与左氧氟沙星对部分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且该药突变耐药率较低有关[10],因此建议临床在以一线抗结核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期间,短疗程使用左氧氟沙星;另由于一线抗结核药物、左氧氟沙星均存在一定的肝毒性,所以在治疗期间为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及时保肝。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临床在采取四联抗结核药物疗法的基础上,可以给予短疗程左氧氟沙星作为辅助方案,药物发挥协同作用的同时不存在交叉耐药性,不仅能够确保患者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而且能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安全性更为确切,因此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