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旭,赵峻露,程端端,张辉,李晶峰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药用动物是指身体的全部或某一部分可以作为药物的动物。我国古人很早就发现了野生动植物具有药用价值,在《本草经集注》中出现了虫兽类,这被认为是药用动物分类的开始,到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出现了人、兽、虫、鳞、介等分类,到了现代,人们根据生物学将药用动物按照门、纲、目、科、属、种分类。龟、蛇、蜥蜴等都是常见的爬行纲动物,截至2019 年底,我国共记录现存爬行动物3 目35 科135 属511 种[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 年版中共收载爬行纲动物药材或饮片8 种(龟甲、龟甲胶、鳖甲、蛤蚧、金钱白花蛇、蛇蜕、乌梢蛇、蕲蛇),含爬行纲动物药中成药54 种[2]。上述动物药相关药用动物共8 种[龟科动物乌龟Chinemys reevesii(Gray),鳖科动物鳖Trionyx sinensisWiegmann,壁虎科动物蛤蚧Gekko geckoLinnaeus,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Blyth,蝰蛇科动物五步蛇Agkistrodon acutusGüenther,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Cope、锦蛇E.carinataGuenther、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Cantor][3]。除治病以外,这些动物药在日常保健、养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龟甲、鳖甲可滋阴补肾,乌梢蛇、蕲蛇可以祛风通络、舒筋活血,是经典的泡酒材料,因此爬行纲的动物药备受人们追捧。为增强药用动物养殖技术的科学性及规范性,本文整理《中国药典》2020 年版收载的相关爬行纲药用动物种类及养殖技术,以供参考。
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和腹甲是动物药龟甲及龟甲胶的来源[3]187-188。乌龟多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南、江苏、浙江、台湾等地区,北方各省分布较少。乌龟是半水栖、半陆栖爬行动物,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塘堰等有水域的环境。
乌龟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但略高于外界温度,在气温到达10 ℃以下时会进行冬眠,蛰伏在水下泥底或是水边潮湿洞穴中。气温达到15 ℃时,乌龟开始出穴觅食和活动,在环境温度达到23~26 ℃时,乌龟的生长速度最快[4]。气温达到35 ℃以上时,乌龟会进行夏眠。乌龟性情温和、易受惊吓,在冬眠时常有几只到十几只乌龟共同越冬。乌龟通常昼伏夜出,夜间会在水草中或岸边觅食,在晴朗的白天也会爬上岸晒太阳,这种行为也被称为晒背。
1.3.1养殖方式与设施 乌龟的生长受自然环境影响很大,最好采用全人工养殖的方式,建立温室大棚,通过合理布置环境,调节水源、光照、温度等,可以有效加快乌龟的生长速度、缩短生长周期,如水的最适pH 为7.0~8.5,溶氧量一般在4 mg·L-1以上,大肠菌群数量不得高于5000 个/L[5-6],其他指标参照《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7]。适宜光照强度对龟的觅食、交配等活动及新陈代谢都有积极的影响,而光照过强会抑制其生命活动,光照过弱则不利于其性腺发育,影响其交配繁殖[8]。
1.3.2良种来源与繁育 种龟应体质优良、外形正常、无外伤、有活力。雌龟质量>450 g,雄龟质量为150~250 g,雌、雄比例为3∶1~2.5∶1.0,放养密度不宜太大,应为3~5 只/m2。可在龟池种植金鱼藻等沉水植物,投入小鱼虾等,动物、植物饲料投放比例应为7∶3,水温在20 ℃以上时每日投放饲料1次,鲜饵料投喂量为乌龟体质量的5%~10%,商品配合饲料投喂为体质量的1%~3%[6,9-10]。产卵后收集乌龟卵,在人工温床下进行孵化。乌龟的性别由孵化温度决定,在26 ℃恒温条件下可得到100%数量的雄性稚龟,在33 ℃恒温条件下可得到100%数量的雌性稚龟[11]。
1.3.3饲养饵料 乌龟需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无机盐5 类营养元素,一般要求饲料中蛋白质质量分数为38.0%~42.0%,脂肪质量分数为3.5%~5.0%,淀粉质量分数为23.0%~26.0%[12],其中动物、植物蛋白比为2.82 时吸收最好[13]。优质的鱼粉、豆粉、面粉等都是较好的乌龟人工饲料原料,除人工饲料外,小型鱼虾、螺、蚯蚓等,植物饵料玉米、稻谷、白菜、小麦等都是乌龟可食用的天然饵料。
1.3.4疾病防治 乌龟易受环境影响,如果管理不善极易诱发各种疾病,乌龟常见疾病及防治办法见表1[14-16]。
表1 乌龟的常见疾病及防治办法
我国乌龟的养殖体系早已建立,尤其是在南方各省多有乌龟养殖的报道,而且国内有很多乌龟养殖技术相关的网站,所以笔者将其养殖成熟度评估为成熟。
鳖科动物鳖的背甲是动物药鳖甲的来源[3]402。鳖在我国分布广泛,除新疆、西藏、青海外,在其他各省、自治区都有分布。鳖主要选择栖息在植被覆盖的浅水区域,这些区域水流较慢,有较多水生动植物,方便隐蔽和觅食[17]。
鳖是变温动物,对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体温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鳖的生命活动。鳖能正常活动的水温为17~32 ℃,最适温度为28~32 ℃,15 ℃以下活动呆滞,摄食停止,12 ℃以下时进入水底泥沙开始冬眠。温度达到32 ℃以上时,鳖的摄食活动开始减少,生长速度减慢[18]。鳖生性胆小,喜静,也有晒背习性,但同类间咬斗凶狠,饵料不足时甚至会自相残食,尤其是在繁殖期雄性间咬斗更凶,有较强的领地性。
2.3.1养殖方式与设施 鳖的主流养殖方式分为全人工养殖和半人工养殖。全人工养殖需要选择在环境安静、靠近水源的地方,须建立种鳖池、稚鳖池、成鳖池、孵化房、饲料加工房、进排水系统等配套设施,如使用地下水作为水源,则要检测有毒气体、含氧量等,土壤一般不选择沙土[19]。此外,全人工养殖能够有效防治鳖的相关疾病,建立温室更能有效缩短鳖的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20]。
鳖的半人工生态养殖是成本较低的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等方式。池塘养殖同样需要安静的环境和优质的水源;其次,养殖池塘需要建立防逃措施,一方面防止鳖外逃,另一方面也能有效防止外敌入侵和人为破坏;最后,搭建投饵台和晒背台,移栽水生植物和养殖小鱼虾、泥鳅等水产动物[21]。稻田养鳖的生态模式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养殖方式,一方面环境契合鳖的生态习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是一种有机的结合。稻鳖生态种养是在稻田的基础上挖掘鳖坑,加装防逃装置、饵料台,引入水生生物实现的。鳖及其饵料为水稻提供优质肥料,鳖的运动过程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杂草,有效提高水稻产量[22];水稻为鳖提供栖息、遮阴避暑场所,实现了优势互补[23]。
2.3.2良种来源与繁育 种鳖最好选择野生鳖,养殖鳖因年龄普遍较小等原因产蛋率偏低。宜选择较大体型、10 岁龄以上、体质量2~5 kg、四肢有力、活动能力强、无病无伤、颈部无异物、攻击性较强的个体[24]。自然条件下,鳖孵出后约4~5 年,体质量达500 g,可成熟产卵。
鳖的受精卵在31 ℃下孵化时间最短[25]。稚鳖一般在6 月中下旬开始放养,选择规格均匀、体质量在3 g以上的个体,不同批次鳖苗应分级饲养,养殖密度在30~40 只/m2,放养当天全塘泼洒水霉净0.5 g·m-3。越冬时池内密度在50~60 只/m2,每20~30 d 换新水1 次,每次换约全池水的1/4。温度达到15 ℃以上时,越冬结束,应遍洒消毒药杀灭病菌,达到20 ℃时开始投喂少量饲料[26],有条件可人工饲养蚯蚓进行投喂。蚯蚓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及矿物质,有利于稚鳖的成长。投喂要坚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高温季节早9点、晚5点各投喂1次,秋后可每天投喂1次。
2.3.3饲养饵料 不同阶段的鳖对蛋白质的要求不同,研究认为稚鳖、幼鳖、成鳖需要的饵料中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为43%、40%、36%;鳖饵料中适宜的脂肪质量分数为6%~8%,鳖对脂肪的利用率可高达90%;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为25%~35%;纤维素质量分数<10%;其他微量元素、无机盐及维生素也应按需求添加[27]。
2.3.4疾病防治 鳖与乌龟生存环境类似,其可能发生的疾病与乌龟基本相同,常见疾病和防治办法可参照表1。
我国鳖的养殖已有较长的历史,在各地都有养殖的相关报道,而且国内有很多鳖养殖技术相关的网站,所以笔者将其养殖成熟度评估为成熟。
壁虎科动物蛤蚧的干燥体是动物药蛤蚧的来源[3]358。蛤蚧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附近,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都有分布,其中广西产量最大。蛤蚧多栖息在石灰岩地带的干燥陡峭石壁上植被遮盖的天然缝隙、洞穴,个别也栖息于高大树干的树洞中[28]。
蛤蚧喜干燥,栖息环境相对湿度为70%左右,昼伏夜出,通常在晚上9:00~12:00 时最活跃。蛤蚧是变温动物,当气温降至15 ℃以下时进入深洞中进行冬眠,18~20 ℃时开始摄食,20~30 ℃时最为活跃,活动期在每年的3 月初至11 月底。蛤蚧是肉食动物,喜食昆虫,听力较好,视力不佳,怕光,尾能再生,遇到危险时可断尾逃生[29]。
3.3.1养殖方式与设施 目前国内蛤蚧养殖模式共有5 种,分别是露天仿生态放养、室内放养、露天仿生态与室内人工环境结合、室内笼箱人工养殖和无冬眠养殖[30]。其中无冬眠养殖缩短了蛤蚧生长周期,提高了蛤蚧的成熟速度,并且质量与野生基本无异[31]。无冬眠养殖的温室内场地可划分为幼体室、成体室、消毒室、护理室、治疗室、育虫室等,并将环境温度控制在28~30 ℃,相对湿度为65%~85%,使蛤蚧处于无冬眠状态[32]。另外,需用木材建造互相分隔的凹槽,或在墙壁上钉上木条,供蛤蚧藏身栖息及产卵。
3.3.2良种来源与繁育 蛤蚧在4—5 月间交配,常在夜间进行,在室内养殖条件下,产卵常在房屋较暗及隐蔽处。蛤蚧产卵期长达2~3个月,约从5月中旬起至9 月中旬止,7 月中旬至8 月中旬为产卵盛期。蛤蚧每年产卵1 次,每次产卵1~2 枚[28]。蛤蚧卵在36 ℃温室内孵化期约为100 d(94~114 d),在自然条件下越冬孵化的蛤蚧卵孵化期约为200 d(185~222 d)[33]。
3.3.3饲养饵料 在小蛤蚧生长初期,消化系统尚不发达,对单一饲料消化吸收较好,黄粉虫幼虫因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是蛤蚧最适合的饲料之一,增重效果较好。在小蛤蚧成长一段时间后,改用以黄粉虫为主,多种昆虫混合投喂更有利于蛤蚧的生长,饲养约5 个月,大部分可作为商品蛤蚧出售[34]。
3.3.4疾病防治 蛤蚧的疾病多来自于细菌感染,由于室内养殖密度一般较高,蛤蚧染病时应当及时隔离,清洁环境卫生。蛤蚧常见疾病及防治办法见表2[29,35]。
表2 蛤蚧常见疾病及防治办法
我国蛤蚧的饲养开始较早,国内有很多相关养殖技术报道、网站,但仅在广西地区有相关养殖的报道,所以笔者将其养殖成熟度评估为扩养。
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的幼蛇干燥体是金钱白花蛇的来源[3]229,蝰蛇科动物五步蛇的干燥体是蕲蛇的来源[3]388,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锦蛇、乌梢蛇蜕下的干燥表皮是动物药蛇蜕的来源[3]329,乌梢蛇的干燥体是动物药乌梢蛇的来源[3]80。5 种蛇虽然习性有所不同,但养殖方法基本相同,故一并论述。
我国银环蛇和五步蛇主要分布在南方的安徽、浙江、江苏、广东、广西等地。银环蛇栖息于平原或丘陵、山麓的近水处[36];五步蛇栖息在山区或丘陵地带的山谷溪涧附近;锦蛇、黑眉锦蛇栖息在平原、山地、丘陵的水源附近;乌梢蛇主要栖息在丘陵地带。
银环蛇和五步蛇常出现于民宅附近,昼伏夜出,尤其是闷热的夜晚出现更多,喜欢在湿润处或水边石缝中捕食,有时会爬入民宅。银环蛇是具有神经毒性的毒蛇,毒性剧烈、性情温顺、动作迟缓,一般不主动攻击人类[36]。五步蛇毒性剧烈,且个体较大,常出现因被五步蛇攻击致死的案例。锦蛇、黑眉锦蛇、乌梢蛇都是无毒蛇,但锦蛇、黑眉锦蛇受到惊吓会立即作攻击之势。蛇类都是变温动物,有冬眠习性,一般在气温15 ℃以上时开始活动。
4.3.1养殖方式与设施 选择僻静、地势较高、近水源处建立养殖场。蛇场周围用砖砌成较光滑围墙,墙高≥2 m,墙基1 m 左右,地面需要有一定倾斜度,方便排水;大门设2 层防止蛇逃离,场内设蛇窝、水池、水沟、饲料地、活动场及孵化室;适当栽种花草和小型灌木,并堆放石块,有利于蛇避暑及蜕皮;安置遮阳棚,可装一小黑光灯聚诱昆虫供蛇捕食[37-39]。
4.3.2良种来源与繁育 蛇类的种蛇应当以较大体型的个体为主,其卵孵出的幼蛇个体较大,生存能力更强[40]。蛇类一般在6 月下旬开始产卵,7 月为高峰期,8月上旬停产。银环蛇一般每条蛇年产卵6~8个。蛇类孵化时,为了避免小蛇孵出后被大蛇吃掉,应待蛇停产后将卵捡出,进行人工孵化。人工孵化可准备一个干净水缸,装入半干半湿的泥土或细沙,把蛇卵横放在上面,排成3 层,最后覆盖稻草,每日翻蛋1 次,温度以23~27 ℃,相对湿度以50%~70%为宜[37,41]。
4.3.3饲养饵料 蛇是肉食性动物,主要吃活的鼠类、蛙类、蚯蚓等,若条件允许,可以给蛇提供人工配制的饲料,含粗蛋白、粗脂肪、精纤维、钙、磷等无机盐,维生素A 和维生素D。对幼蛇投喂蚯蚓、蝇蛆为主,兼喂碎肉、蛋壳碎片等物[37-39]。
4.3.4疾病防治 蛇种类间的疾病大都相似,且不多,主要问题是环境原因造成抵抗力低下进而感染细菌。蛇类常见疾病及防治办法见表3[42-43]。
表3 蛇类常见疾病及防治办法
目前银环蛇、锦蛇、黑眉锦蛇、乌梢蛇的养殖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全国各地养殖相关报道较多,且有养殖技术相关网站,所以笔者将其养殖成熟度评估为成熟。202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规定,禁止对五步蛇进行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仅允许药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目的的养殖[44]。目前各地依然开设大小不等的五步蛇养殖场,且养殖技术相关网站较多,故笔者将其养殖成熟度评估为成熟。
目前爬行纲药用动物的养殖技术在我国已经趋于完善,但部分品种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中国药典》2020 年版中仅规定了乌龟1 种动物作为动物药龟甲的来源,而在部分地方中药标准中规定了其他种龟也可作为龟甲的动物来源,《湖南省中药材标准》1993 年版规定黄缘闭壳龟、海南闭壳龟、锯缘摄龟、黄喉水龟、缅甸陆龟都可作为龟甲的动物来源[45],《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10年版又添加了爪哇弓穴龟,且记载的功效性味与《中国药典》2020 年版相同[46]。有部分地方药材标准添加了国家濒危保护品种,或是外来品种、陆龟等可能不适合作为龟甲动物来源的品种。虽然现在市场上龟甲资源供需存在不平衡,但也应依照科学的方法补充可作为乌龟替代品的品种。5 种蛇类药用动物的养殖已有无冬眠温室饲养的方法,这种方法让蛇类成熟较快,能够极大提高效益。但有学者发现破坏五步蛇的冬眠周期性节律会导致其抵抗力下降,最终产卵失败,认为蛇类应保持冬眠的生物节律,对其繁殖活动具有重要意义[47]。这在早期蛇的无冬眠饲养的报道中没有出现,仍有待探究。
爬行纲动物药市场的供需关系一直存在不平衡的问题,《中国药典》2020 年版中收录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共1607 种,含爬行纲动物药中成药品种54 种,其中乌梢蛇8 种、龟甲22 种、龟甲胶4 种、金钱白花蛇4 种、蛇蜕2 种、鳖甲10 种,占全部收录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的3.36%,需求量较大[2]。爬行纲药用动物大都生长周期较长,但因营养价值巨大,日常作为保健用途食用、泡酒饮用等使用方法仍然是主流,这些都是造成当前市场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现在国家对于中医中药的发展高度重视,但市场仍充斥众多伪品和混淆品,加强监管、规范来源是首要任务。其次,目前仍然是小规模养殖场居多,且互相之间缺乏交流。增强沟通,推广科学、高效的养殖方法,也是有望解决目前爬行纲动物药市场问题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