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梅芳
(武汉轻工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3)
粮食供给安全是国家实现粮食安全目标的重要基础。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保障粮食安全一直是头等大事。联合国将粮食安全目标定义为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买得到又买得起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的食品。我国要想实现粮食安全目标,必须要达到两个要求:一是需要确保粮食供给数量稳定;二是确保粮食种类多样化,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保障粮食供给数量稳定依赖于国内粮食生产能力和统筹利用国外资源的能力。我国将粮食安全目标定义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为了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目标,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的概念,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膳食结构逐渐改善,人们对粮食质量和种类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我国仅依靠国内粮食生产能力不能实现粮食安全目标,进口粮食补充国内需求空缺成为必然态势。一方面,粮食进口为我国提供了多元化粮食种类,可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为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目标做出重要贡献;另一方面,粮食进口为我国节约了大量耕地和淡水资源,缓解了我国粮食和油料生产压力。
粮食作物属于典型的土地密集型农作物,一国的粮食供给量取决于其耕地资源数量和水资源量。而我国属于资源稀缺型国家,需要统筹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才能保证粮食供给稳定。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量持续增加。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粮食进口为我国节约的耕地资源情况,笔者拟对2011—2019年主要粮食进口节约耕地情况进行具体测算。我国粮食作物主要包括水稻、玉米、小麦、大豆和马铃薯等。由于马铃薯一直处于净出口状态,因而该文不对马铃薯进行测算。
稻米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之一,全国约1/2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因此,稻米供给直接影响我国粮食安全。近年来,我国稻米进口量较少且基本稳定,稻米净进口量处于下降趋势,尤其在2019年我国成为稻米净出口国,综合说明我国稻米自给率较高。目前,我国不仅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的粮食安全目标,而且有剩余空间用于出口。从生产角度来看,稻米种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且单位面积产量逐年提高,说明我国稻米产量呈增加趋势。
2016年为近年来我国稻米净进口量最大的年份,稻米净进口量为316.7万t。如果按照当年每公顷产出6 865.8 kg稻米进行计算,该稻米进口量相当于利用国内耕地51.88万hm;按净进口量计算,相当于节约国内耕地46.13万hm。2017年为我国通过稻米进口间接利用国外耕地面积最大的年份,按照当年每公顷产出6 916.9 kg稻米计算,进口402.6万t稻米相当于利用国外耕地58.21万hm,节约国内耕地 40.00万hm。2011—2019年,我国稻米进口量相当于累计利用国外耕地面积354.54万hm,累计节约国内耕地面积235.45万hm(见表1)。
表1 2011—2019年我国稻米进口为国内节约耕地情况
小麦是我国居民的重要口粮之一。为保证一直能将“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我国的小麦自给率一直处于高位。我国小麦进口的主要目的是增加供给种类,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并没有将供给主动权交给国外市场。近几年,我国小麦平均进口量为343.6万t,一直处于净进口状态,其中进口量最多和最少的年份分别为2013年和2011年,两年相差427.7万t;小麦播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大的波动,单位面积产量除2017—2018年有减少外,其余年份均处于增加状态,由此说明国内小麦供给稳中有进。
2013年,我国小麦进口量为553.5万t,净进口量为525.7万t,是近年来进口量和净进口量最大的年份,如果按照当年每公顷产出5 059 kg小麦折合成所需的土地面积,相当于利用国外耕地 109.41万hm,节约国内耕地103.91万hm;2019年,我国小麦进口量为348.8万t,净进口量为 317.5万t,相当于利用国外耕地61.95万hm,节约国内耕地56.39万hm;2011—2019年,我国小麦进口量相当于累计利用国外耕地585.57万hm,累计节约国内耕地545.52万hm(见表2)。
表2 2011—2019年我国小麦进口为国内节约耕地情况
玉米主要用于饲料和工业消费,且消费量庞大,国内动用了大量土地维持其供给数量。近年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基本维持在4 000万hm以上。其种植面积甚至超过了水稻,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玉米作为我国播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支柱性作用。我国玉米进口情况与稻米和小麦进口情况相似,近几年没有较大波动,进口量最大和最小的年份分别为2012年和2011年,两年相差345.4万t。近年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且单位面积产量逐年增加,由此说明我国玉米供给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2年,我国玉米进口量为520.8万t,净进口量为495.1万t,如果按照当年每公顷产出5 869.7 kg玉米,相当于利用国外耕地88.73万hm,节约国内耕地 84.35万hm;2019年,我国玉米进口量为47 9.3万t,净进口量为476.7万t,如果按照当年每公顷产出6 316.7 kg玉米,相当于利用国外耕地75.88万hm,节约国内耕地 75.47万hm;2011—2019年,我国玉米进口量相当于累计利用国外耕地531.54万hm,累计节约国内耕地 520.86万hm(见表3)。
表3 2011—2019年我国玉米进口为国内节约耕地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膳食结构逐渐改善,对植物油和肉类的需求快速增长,大豆成为我国民用口粮中必要的粮食种类。然而,我国地少人多,加之大豆属于土地密集型农产品,长期以来大豆供给依赖国外市场。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持续上升,2017年进口量达9 552.6万t,其余年份进口量在 5 000.0万t以上。从大豆净进口量来看,净进口量与进口量之间相差极少,说明我国大豆出口量非常少,大豆自给率非常低。从国内大豆播种面积来看,与其他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相比相差甚远,2019年国内大豆播种面积最大,但仅为稻米播种面积的30%左右、玉米播种面积的22%左右,不足小麦播种面 积的40%。
2011—2017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和2011年为此期大豆进口量最大和最小的年份,两年相差4 288.6万t。2011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和净进口量分别为5 264.0万t和5 242.6万t,如果按照当年每公顷产出1 836.3 kg大豆测算,相当于利用国外耕地2 866.63万hm,节约国内耕地 2 855.00万hm;2017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和净进口量分别为9 552.6万t和9 541.2万t,按照当年每公顷产出1 853.6 kg大豆测算,相当于利用国外耕地 5 153.54万hm,节约国内耕地5 147.39万hm;按照此方式测算,2019年,我国通过大豆进口折合利用国外耕地4 565.48万hm,节约国内耕地4 559.45万hm;2011—2019年,我国大豆进口相当于累计使用国外耕地37 237.48万hm,节约国内耕地37 150.77万hm(见表4)。由此说明,大豆进口为我国节约的耕地面积最多,折合利用国外耕地面积最大。
表4 2011—2019年我国大豆进口为国内节约耕地情况
受资源禀赋的限制,我国难以实现全部农产品自给,因此,统筹利用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必然选择。粮食进口能为我国节约大量的耕地资源,缓解国内粮食生产压力。此外,充分利用国外市场丰富了我国粮食种类,满足了不同类型消费者的需求,为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表5可知,2011—2019年,我国主要粮食进口量相当于累计为我国节约了38 452.60万hm耕地,占2011—2019年四大粮食累计种植面积的40.94%。由于稻米和小麦能实现自给自足,进口量少,因而节约耕地较少;玉米虽然进口量较多,但其单位面积产量较高,因而为国内节约的耕地面积也较少;受进口数量庞大和单位面积产量较低的影响,大豆成为我国粮食进口中节约国内耕地面积最多的作物,大豆进口所节约的国内耕地面积相当于国内大豆种植面积的近1/2。
表5 2011—2019年我国主要粮食进口节约国内耕地情况
由表6可知,2015年粮食进口为国内节约耕地面积占国内粮食播种总面积的比值最大,进口粮食为国内节约的耕地面积是粮食总播种面积的6倍以上,其中大豆进口节约的耕地面积相当于其国内播种面积的6倍左右。总的看来,大豆供给为国内节约的耕地最多。因此,相较于其他粮食作物,大豆供给依赖国外市场更加划算,加之大豆相较于稻米和小麦不属于我国居民的口粮作物,供给依赖国外市场更能把握粮食供给安全主动权。虽然小麦进口为我国节约的耕地面积仅次于大豆,但是小麦作为我国居民的口粮之一,大量依赖进口不利于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因此,玉米与小麦相比较而言,进口玉米比进口小麦更加合理。
表6 2011—2019年我国粮食进口为国内节约耕地面积 占国内粮食播种总面积的比值 %
首先,土地密集型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耕地资源,在我国耕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实现粮食完全自给自足不现实。按照上文对大豆进口所节约的国内耕地资源的测算情况可知,如果将进口大豆全部调整为国内种植,需要消耗近0.54亿hm的耕地资源,大于稻米、小麦、玉米种植消耗的耕地面积。因此,在国内大量种植土地密集型农作物会挤压重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对粮食供给安全造成负面影响。对此,我国需要调整粮食进口布局,适当扩大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口。
其次,作为粮食消费大国,我国需要统筹利用好国内、国外“双市场”,但近年来国际贸易环境频繁波动,导致粮食进口风险持续增加。而“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是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基地,全球粮食产量的1/2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说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足够的粮食供给能力。同时,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毗邻或距离相对较近,能有效减少我国粮食进口的运输成本。因此,我国应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农业合作,减少国外市场贸易波动对我国粮食供给安全造成的影响。
再次,在保障“口粮基本自给”的粮食安全前提下,我国需要协调好进口粮食种类和数量布局,避免粮食作物供给过度依赖国外市场,造成供给布局短板,对整个粮食产业链的稳定产生负面影响。同时,针对国际环境持续恶化的情形,我国需要建立健全粮食进口贸易风险监测体系,时刻监测国际粮食贸易环境和政策,以及主要粮食进口种类的全球供需、生产、贸易动向,精准识别并科学防范进口贸易风险。
最后,我国粮食进口量大与单位面积产量较低直接相关,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水平能大大节约耕地资源。提高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在需求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所消耗的耕地资源有所下降,从而为其他农作物移出种植空间,能更大程度地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因此,我国要推动农业科技改革,增加技术和育种方面的投入,提高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