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语指南”视域下西语口译课程设计的思考

2022-10-09 12:24孔繁一林大津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西语口译指南

孔繁一,林大津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7)

党的十九大将教育强国作为国家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201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推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指南》[1](以下简称《指南》上、下两册,上册为《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下册涵盖俄、德、法、阿、日及非通用语种)。但2020年首版《指南》下册中西班牙语(以下简称“西语”)本科专业描述欠缺,经过多次讨论修改,于2022年再次出版《指南》[2],并正式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西班牙语专业教学指南”(以下简称“西语指南”)[3]。针对本次“西语指南”的发布,外研社网站特邀北京外国语大学西葡语学院常福良院长就“西语指南”来龙去脉及其意义做了重点说明。从中可知:虽然“西语指南”姗姗来迟,但起步于2013年,2021年定稿形成,提交给外指委秘书处后,外指委专家又对“西语指南”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及建议,因此2022年3月出台的“西语指南”是历经9年、字斟句酌、不断打磨的终稿,体现了西语专家和外指委专家的高度敬业精神和学术水平。迄今为止,学界鲜有基于“西语指南”的《西班牙语口译理论与实践》(以下简称西语口译)课程探索,因此本文拟对“西语指南”内容进行概述与解读,对目前国内西语口译课程现状和相关研究进行初步梳理,对照“西语指南”,结合笔者所在学校西语口译课程的教学,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与评价体系4个方面入手,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成效提供参考性意见。

一、 “西语指南”解读

“西语指南”是西语本科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从理念、目标、实践、质量等多维度为专业建设提供指引,是专业准入、建设和评价的依据。“西语指南”分为概述、适用专业范围、学制、学分与学位等共11个部分,对教学各要素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描述。首先,“西语指南”明确了旨在培养具备扎实专业能力、适应我国对外交流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西班牙语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总体目标;其次,“西语指南”还明确了西语专业人才的具体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就课程体系而言,“西语指南”分为公共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方向和实践教学4部分,提供了可参考的开课计划表(包括总学时、学分数、开课学期等内容)。“西语指南”对专业应配备的教师队伍与教学条件提出标准,对专业质量管理提出具体要求。与本文相关性最为密切的是“西语指南”所详述的9门专业核心课程、5门专业知识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西语指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进一步细化规范。“西语指南”在《国标》基础上增添了教学计划和课程描述部分,对教学过程规定更为具体,对课程建设设置了更具体的实操性。

第二,保留高校自主性。在规范框架下鼓励高校根据乡土特色、本校特色制定培养方案,防止出现“千校一面”现象,促进各高校发挥各自独特优势建设特色的西语专业。

第三,凸显中国特色。赋予汉语与中国文化知识重要地位,在各方面要求中强调专业学生应具有“中国情怀”,“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具备国际传播能力,“作好中国叙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力求避免中国文化在专业中的“失语”现象。

第四,强调学科交叉。“西语指南”所明确的学科基础包含5个主干研究领域(包括翻译学、国别与区域研究等),鼓励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并进行“文文交叉”,进一步推进新文科建设创新发展。

在“西语指南”中,本文所聚焦的“口译理论与实践1-2”(本节简称“口译”)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程中的必修课程,划归于语言技能课程类。在教学计划中,共计4学分,分别在第7、8学期开设,周学时为2,具体讲授和实践学时均可按照实际情况划分。在核心课程描述中,“口译”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西汉和汉西口头翻译能力”。学生应熟练掌握与口译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策略技巧,兼具口头表达、记忆、逻辑思维和临场应变能力与文化知识储备,关心时事并能胜任日常口译任务。在教学内容方面,课程每单元应包括口译技能分解训练和语篇口译实践,前者包括常用策略(如提升短时记忆力、进行速记等)和特定技巧(如数字口译等)的讲解,后者则是前者在具体领域和场景中的综合运用,譬如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文化旅游等专题在会议演讲、访谈对话、解说介绍等情境中的使用。在综观视野要求方面,“口译”课程不仅要有助于培养“西语指南”要求的各项能力,学生还要能够运用西语完成一般的口译任务(语言运用能力),帮助西语国家和我国人士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跨文化能力),向西语国家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国际传播能力),通过口译实践活动学会与他人沟通(实践能力)。

二、 西语口译课程概况

我国首个西语专业1952 年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设立,至2022年已满70载。在20世纪,我国共有12 所高校开设本科西语专业,至2015年有72所,增加了5倍[4]2,足见其发展速度之快。西语口译课程(同一课程在不同学校的不同名称包括“汉西口译”“口译[汉西双向]”“西班牙语口译”“西汉口译”等)从始至终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然而相关教学研究并不多见。笔者以“西班牙语口译教学”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仅获得18篇相关文章,其研究主题和方式较为单一,主要集中于对西语口译教学的经验总结,如课程思政教学[5]、词汇教学[6]、翻转课堂应用[7]等。相对而言,高博基于北京6所高校该课程研究的调查报告信息量较大,文中指出我国西语口译课程仍处于发展初期,在各方面仍有欠缺,如存在课时量安排不合理、相关素材缺乏、课程定位不够清晰等问题[8]149。

根据笔者所查询的部分高校西语专业培养方案,就西语口译课程定位而言,不同学校因其课程结构差异,定位有所不同:该课程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专业方向课程,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核心课程,在有些大学被列为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课程开设时间通常为大三、大四学年。根据封璐对40所开设西语专业高校的问卷调查,其中只有2所大学在大一或大二开设这门课程,24所于大三开设,11所在大四开设[9]15。结合笔者所查询的数据,大部分高校集中在大三下、大四上两个学期开设该课程,而首都师范大学该课程贯穿大一至大四,其中前四学期为“西班牙语口译基础”,从简单字词或句子翻译起步,后四个学期为“西班牙语口译”,过渡到篇章翻译。在大部分高校,该课程学分均为1学期2学分。

表1 国内部分高校口译课开设情况

就教学内容而言,84%的学校进行视译实践,33%开展交替传译,大部分学校融合了两种口译形式的实践。刘诗扬的研究发现,国内高校大多使用一堂课关注一个专题的练习或着重教授口译技能的授课模式[10]190。高博所调查的6所高校中则主要采用教师朗读或播放音视频,或模拟口译现场、学生进行演练的模式[8]151。就学习材料而言,目前我国可供选择的课程教材很有限,主要包括常世儒编著的《西班牙语口译》《高级西班牙语口译课程》(以下简称《高级口译》)和2021年底新进出版的《新编西班牙语口译教程》等。值得注意的是,西安外国语大学在其课程描述中将学术期刊《中国翻译》列为教材之一,体现了对国内翻译理论研究动态和前沿成果的关注及课程的时效性。而据封璐调查,受调查的学校中约一半口译教师在课上使用自己收集的音视频或文本内容,其中包括专八视译相关内容[9]15。就教师队伍而言,该课程通常由青年教师授课,整体学历高,但可能存在口译实践经历参差不齐、持续性不强,及口译教龄较短、经验有限等弱点[8]152。关于评价体系,大部分高校未在培养方案中列出课程评价方式,个别高校(如南京大学)在培养方案中标明该课程考核采用口试形式,其平时和期中成绩各占25%,期末考试成绩占50%。

在笔者所任教的外国语学院,2020年版西语培养方案将西语这门课程列为专业知识课程和专业主干必修课程,与毕业要求中的“掌握西班牙语语言、文学、社会、文化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扎实的西班牙语语言基础和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高度相关,与“掌握基础翻译理论,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能够进行非专业内容的西汉对译”要求直接相关。课程均在同声传译训练多媒体教室中进行,使用同传训练系统进行训练。教学内容以实践为主、口译策略技巧和理论讲解为辅,以交替传译为主、视译为辅,主要使用教材《高级口译》,按照政治外交、文化历史、经济贸易和其他4个内容模块进行划分,结合课本上相关语料和课外音视频内容,进行汉西双向口译练习。

三、西语口译课程设计的思考

为达成课程目标,首先需进行可靠的课程设计,而课程设计应考虑4个方面内容:课程定位的调节性、课程内容的适切性、教学活动的延展性和教学评价的综合性[11]。因此,本节结合“西语指南”内容及文军提出的上述要点,就这门课程设计的4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定位

“西语指南”将该课程划归专业核心课程,安排在大四两个学期,与其他前期基础课程(如西语口语、听力、视听说、笔译理论与实践、西语国家概况等)相关,在这些课程基础上进行综合,容量极大[12]9。尽管如此,这门课程需注意与其他课程区分开来,不宜将大量时间投入前期课程已有所侧重的基础能力和素质,如学生的语言错误和听力水平是否达标等,也不宜与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相重叠,比如笔译课讲授的翻译理论、视听说课程中的听力技巧等无须在西语口译中重复。此外,如果学校已开设翻译学方向,也应注意将西语口译与西汉互译和翻译导论课程区分开来:翻译导论作为先修课程主要涉及笔译和口译的基本理论,而西语口译的理论部分应将深度提高到翻译导论之上。西汉互译(口译)选修课程也于第7学期同步开课,因此需要与西语口译在实践部分进行区分——西语口译更注重口译策略和技巧的讲解以及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而西汉互译则进行更具综合性的语篇口译实践等。

同时,西语口译还应与硕士阶段的口译课程(西语口译专业硕士课程中的核心课程)有所区别,将本科阶段的难度与深度控制在硕士课程之下,并为学生可能的深造阶段学习打好基础。为此,教师应控制所用语料难度(包括语料的专业性、语速和发音清晰度、口音等)或采取不同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水平。针对学生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可能较为薄弱的情况,若无译前准备,直接采用《高级口译》课文内容进行交替传译难度太大,因此可在学生进行充分预习的前提下再进行课堂实践。此外,同声传译中不宜用于本科阶段的内容可排除,而将教学重点放在交替传译和专业八级考试考查的视译上。最后,该课程可为学生打好口译学习的坚实基础,如培养良好的片段逻辑抓取、短时记忆等能力,还可初步建立个人口译笔记体系,了解重要口译理论等。综上所述,西语口译在课程体系中应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教师应注重其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和区分。诚如国外课程研究专家格雷佛所言:“课堂时间有限,而目标数量无限,因此有所选择非常重要。”[13]75“有所选择”意味着教师既不能重复其他课程内容使学生重复劳动而不堪重负甚至浪费时间,同时还应注重这一课程与上下级别课程的有效衔接。

(二)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

首先,课程目标需在教学内容中实现,教学内容需参照课程目标进行设计,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由于西语口译课时时长相对较短,教学内容可能较难达到全面覆盖,需要依据学生水平有所取舍,所以教师应设置能够全面达成教学目标的合理教学内容。这门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汉西双向口译能力。由于学生多为零基础入学,虽然已有2年系统西语学习,其双语基础可能仍然薄弱,所以在部分高校这门课程更侧重西汉方向口译,而忽视汉西方向或大幅缩减该方向的实践时间,这不符合“指南”所设目标。因此,高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内容上进行调整,均衡分配双向口译的教学时间与难度。

其次,“西语指南”[2]103提出了以下5个具体目标,均可一一落实到教学内容中。

第一,熟练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口译策略与技巧。西语口译以实践为主,但不可忽略口译理论的阐述。仲伟合认为在翻译教学中应处理好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前者侧重指导实践的原则、策略、方法等[14]23。因此,理论的教授可随着实践主题的切换逐步展开,努力与实践形成有机结合。内容可涵盖国内外口译研究的起源与发展脉络、各口译理论流派的基本理论(例如释意理论、吉尔认知负荷模式等),还可侧重介绍西语国家研究者提出的口译理论,如巴塞罗那自治大学PACTE团队有关译员能力、阿尔卡拉大学有关公共服务口译的研究等。此外,主要口译策略与技巧也必不可少:如短时记忆、笔记速记、临场应变能力等,从而为学生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有效的策略方法。

第二,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化知识和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对学生在前期语言基础学习阶段的要求较高,但也需在口译课程中,通过课堂及课外练习加强其知识储备及表达能力。教师可针对不同主题补充相应语言和语言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对常见专业领域的了解。例如,在文化历史模块中教师可拓展有关中国历史知识,学生可学用西语简单概述我国历史、介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等,这样才能更准确、流畅、快速地用目的语表达源语含义。

第三,具有良好的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对于记忆能力要求较高的交替传译教学,教师应遵循学习规律,前期先进行无笔记口译教学,通过源语复述原文内容、目的语总结等练习,训练学生抓住片段逻辑、进行瞬时记忆、逻辑思维及语言概括能力;之后逐步引入笔记练习,强调瞬时记忆与笔记之间的主辅之分,引导学生建立简单的个人笔记体系。同时,结合《高级口译》中专家所总结的口译工作临场经验,辅以教师本人口译实践的亲身经验,教师可与学生就口译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和应变方法进行探究,帮助学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第四,养成关心时事的习惯,能就热门话题或专题进行口头介绍和阐释。在口译工作中,译员面对的对话内容可能涉及方方面面,需有广泛的知识储备,且紧跟时事,了解当前国内外重要事件。教师可在课堂中设置学生介绍当下时事热点新闻,其他同学进行交替传译的环节;教师还可选择国家大事、外交动态、科技进展等相关语料进行口译练习,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国家政策,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并积累相关表达法,培养学生用西语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时事的能力。

第五,胜任接待外宾、导游、一般性会议、商务洽谈等日常口译任务。这在“西语指南”里课程描述的教学内容部分有所体现,因此可兼顾不同情境选择不同领域的口译内容。例如,针对政治外交专题,可以领略西语口译如何服务领导人在重要场合发言、接见外宾、宴请外宾、记者发布会等场景;针对文化历史专题,可以融合导游带领游览并介绍著名历史文化景点、专家访谈和科普讲座等西语口译形式;针对经贸专题,可以引入商务洽谈与谈判、为参加展会的外宾提供陪同翻译服务等,基本覆盖口译工作中的常见场景。

(三)教学活动

西语口译课程主要采取精讲多练模式,以学生练习实践而非教师阐述为中心,教师就学生的口译表现进行适当引导,鼓励学生参与探讨与反思,实现探究性教学。

纵观全学期,大致的单元安排为:第一讲为有关口译现状以及口译课程的介绍,此后分为不同专题模块进行口译知识讲解与练习,两者所占时间比例约为1∶9。就实践而言,不同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机上交替传译、学生单人模拟口译等。针对书本上学生已预习的语料,课堂上教师可尽可能地模拟真实口译现场,使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状态;针对教材之外语料,教师在学生进行口译任务前可就相关词汇和背景知识进行说明与拓展,之后学生进行多轮口译练习。教师和同学可一起听取某位学生的口译表现,而后教师进行适当点评,引导学生就翻译中使用的策略、遇到的问题和出现的错误等方面进行讨论与反思,并总结经验。此外,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开发不同的口译课程模式,例如口译实践观摩、口译工作坊、模拟口译等,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应就学生的学习时长和宽度进行有效拓展。课前可布置学生完成3方面的译前准备:(1)语言知识准备。针对每节课涉及的不同主题,事先阅读相关教材内容或查阅参考资料,整理记诵重点词汇与术语,保证持续练习听力和口语能力;(2)语言外知识准备。搜集背景信息,对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人物事件有一定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学习百科知识与关心时事的习惯;(3)其他准备。包括工具准备(如速记本),心理准备(保持平稳心态,克服紧张情绪),服装准备(在进行模拟口译时可着正装),口头表达准备(练习适当的口语速度、音调)等。

课后学生可积极组成翻译语伴,每周应进行2小时以上的复述总结、影子练习、交替传译等练习,收集和积累与课堂口译语料相关主题的术语表达并建立起术语库,查找并阅读各自感兴趣的学术论文等。同时,不仅限于课堂,学生可利用图书馆、互联网各类资源进行学习。目前网上与西语口译相关的慕课等资源仍然空缺,学生可听取英语口译慕课中有关理论、临场应变能力等各语种通用的内容;教师下一步也可借鉴英语学科较为成熟的经验,建设西语口译慕课。在当前全球疫情背景下,如果西语口译采取线上授课,学生可在远程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完成练习,并保证练习质量。

(四)评价体系

根据“西语指南”质量管理部分的要求,课程应采取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并利用评价结果来改进教学[2]96。贯穿西语口译课程的过程建设包括教师要求考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课上实践参与、课后翻译练习以及自主学习情况等,形成多维度的过程评价体系。具体包括: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是否积极完成练习、勇于克服困难并采取多种口译策略?有否较为快速、完整、准确地完成口译等任务?仪态举止是否符合口译工作规范?课后翻译作业的完成质量如何?练习时长如何?是否自觉组成语伴关系?有否建立起术语库?有关文献阅读情况如何?过程性评价应占总评分数的30%~40%,可适当分配各部分分值,将积极完成练习、练习时长达标、术语库建立等列为必查项,其余为加分项。针对终结性评价,“西语指南”强调应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96,因此教师可在考试语料中设置相应的口译难点,例如结构复杂的长句、数字、俗语等,考查学生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教师可采取播放音视频、学生同步在电脑上进行口译,或学生与教师一对一进行交替传译的测试形式。同时,教师可鼓励学生提交翻译报告,对其口译实践进行反思和分析,在可能的情况下参加课外真实的口译实践。期中考与期末考在总评中的占比分别为30%~40%,评价标准包括准确完整性(约占50%)、流畅性(约占30%)和语法正确性(约占20%)。如学生有突出表现且具备创新能力可予以5%左右的酌情加分,使评价体系更为多元化。

四、结语

根据最新“西语指南”,从4个维度探讨西语口译课程设计,提出以上建设性意见。总之,在课程定位上应注意与前期课程的区分、衔接和融合,并将难度与深度控制在硕士课程之下;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应形成紧密联系,设计适当内容可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高度达成;在教学活动中强调精讲多练与探究反思,延伸课堂的时间长度和空间广度;采取多维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创新性表现。笔者相信在“西语指南”的有力引导下,各校西语专业一定能更加重视各课程的教学设计并不断优化,产出更多符合标准、具有特色与生命力的一流课程。限于本文篇幅,西语口译后续实证研究将另文阐述。

猜你喜欢
西语口译指南
美国法庭口译制度研究及启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译为例
殡葬展
《习近平喜欢的典故——平“语”近人》(西语版)全球上线
对中国口译近25年来的研究综述
An Examination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Heart of Darkness With Freud’s Theory
指南数读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