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王朝初期货币改革的历史逻辑
——以博弈论为中心的研究

2022-10-09 09:11侯冠宇胡宁宁
关键词:布匹太宗王朝

侯冠宇 胡宁宁

近年来,随着大量民间文献与国外史料被发现、解读,部分学者基于“冷话题、热方法、新视角”的研究理念,重新审视历史上的经济问题,进而总结经验、提供历史镜鉴。有关“朝鲜王朝”与“货币改革”问题是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到目前为止,众多学者在相关领域展开了大量的史学考证与经验总结。但是,学界对朝鲜王朝货币改革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具体来看,高丽末期至朝鲜初期的货币状况,以往学界认为高丽时期所使用的货币,可以分为上层阶级与下层阶级两个维度展开分析。贵族使用银瓶和碎银,民众是以米、布特别是五升布作为主要货币展开日常交易。高丽末期,五升布逐渐代替了这些银货,占据了朝鲜货币的主要位置。(1)侯冠宇:《明代洪武永乐年间中朝官方贸易对朝鲜货币改革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兰州大学,2021年,第17页。柳炫才认为,朝鲜太宗发行的货币是国内流通货币中的一种。(2)[韩]柳炫才:《朝鲜初期货币流通的过程及其性质》,《朝鲜时代史学报》2009年第6期,第65-97页。朴平植认为,朝鲜初期大力构建财政体系,但在以实物交换为基础的经济中,布货作为一般等价物发挥重要作用。(3)[韩]朴平植:《朝鲜初期的货币政策与布货流通》,《东方学志》2012年第6期,第81-141页。朝鲜王朝的前后时期是以壬辰战争作为分界线的,而前期的货币演进呈现出三个阶段的特点:首先是五升布专用阶段,其次是细布、粗布混用,最后是粗布专用阶段。(4)孙卫国:《朝鲜王朝前期白银禁用之因由与影响》,《学术研究》2019年第10期,第117页。侯冠宇认为,经济发展缓慢、政策缺乏连贯性、国际贸易的影响,是朝鲜王朝初期货币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5)侯冠宇:《互动与博弈:李朝初期货币制度的变迁、运行与崩溃》,《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第22-32页。目前,鲜有研究以博弈论视角分析朝鲜王朝的货币改革问题。鉴于此,本文以博弈论方法为中心,重新审视朝鲜王朝货币改革过程中多方利益主体的博弈过程及其历史逻辑。

一、朝鲜王朝初期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分析

(一)朝鲜王朝央地职官概况

1392年,李成桂建立了新王朝,翌年宣布国号为朝鲜,不久由开京迁都至汉阳(今首尔),史称李氏朝鲜。李朝建立后,进一步加强以国王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统治。中央设有司谏院、议政府、六曹和三司。全国设八道,道下设州、府、郡、县,长官由国王直接任命,在地方上享有行政权、司法权和军权。通过实施号牌法和邻保制,李朝进一步掌握了国民的基本情况和动向,严格控制地方百姓的自由流动。李氏王朝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朝鲜东西南濒海,北邻女旦,西北至鸭绿江,东西二千里,南北四千里,自国城至京师三千五百里,至南京四千里。”(6)李贤:《明一统志》卷89《外夷》。全国分为京畿、庆尚、全罗、忠清、黄海、平安、江原、咸镜共八道,各道长官称为观察使。李氏王朝建国沿袭高丽时期中央与地方分权的组织结构,并以中央京职统摄地方外职诸司。在太宗时期改制政务运行,重新塑造了国家权力的分配机制,划定了中央京职机关的衙署组织及其权责。随着朝鲜政府系统不断完善,国家统治秩序遂通过《经国大典》确立下来:“国初,郑道传放周六官之名,撰进经国大典……治则吏,教则户,政则兵,事则工”并付诸实施。(7)[朝鲜朝]李肯翊:《燃藜室记述别集》第21辑第3册,汉城:日韩印刷株式会社,1913年,第428页。

表1 朝鲜王朝六曹、三司的职责权限

(二)博弈治理成本度量

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中央与地方博弈的成本,其中Y表示李氏王朝的国家产出,如税收。E代表李朝官员群体的勤勉程度。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给定社会产出量与李朝官员造反偏好,李朝国王的收益(税收)唯一地取决于李朝官员勤勉程度。C表示李朝国王对李朝官员群体的监督费用,因此有下式:

Y=F(E)

C=C(β,γ),Ci>0,Cii>0,i=β,γ

假设β为李朝国王监督李朝官员的勤勉程度,β∈(0,1)。γ代表李朝国王监督李朝官员的困难程度:

γ=γ(A,B,C,D,Z,Q),γ/∂A>0,∂γ/∂B>0,∂γ/∂C>0,∂γ/∂D>0,∂γ/∂D>0,∂γ/∂Z>0,∂γ/∂Q>0

1.A代表李氏王朝的领土疆域范围,王朝的横向管理难度

据史料“朝鲜东西南濒海,北邻女旦,西北至鸭绿江,东西二千里,南北四千里”,朝鲜分为京畿、庆尚、全罗、忠清、黄海、平安、江原、咸镜共八道。

2.B代表李氏王朝官僚体制的层级

李氏王朝官职称为两班,分为正从九品,由正一品到从九品,共计十八品,其中正三品分正三品堂上和正三品堂下,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称为堂上官。正三品堂下到正七品,称为堂下官或参上官,正七品以下为参下官。

3.C代表国家治理的复杂性

在李朝官员运输货物过程中,频繁遭受贼寇掠夺,如“卢嵩行至开州,遭遇二百多名贼寇,押送的马匹大多被掠去”。(8)《朝鲜王朝实录》,《太宗实录》太宗二年,四月三日乙卯。

4.D代表官员之间的合谋程度

如使臣间的馈赠与货贿行为,“自恭愍朝开始,朝聘者[李朝人]大多携带金银土产来明朝交易彩帛轻货”。(9)[朝鲜朝]朴宜中:《东国通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68页。

5.Z代表李朝与明朝往来密切程度,Q代表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往来密切程度

朝日两国使臣往来密切,在开城、平壤、义州、东莱等地活动频繁。据史料记载:“小人[对马岛民众]等名虽日本人,实则无异于朝鲜之边民云云……未得朝鲜米谷之前,民之生子者不忍见其长而饿死,辄皆投水”。(10)[朝鲜朝]李肯翊:《燃藜室记述别集》第21辑第3册,汉城:日韩印刷株式会社,1913年,第440页。基于相关史料,李朝国王的监督力度与官僚勤勉程度密切相关,即F(E)是随β变化的函数,因此李朝国王的行为表示为:

Max[F(E)-C(β,γ)]

传统时期的国家,可以看作是国王拥有全部剩余索取权的企业,官员不能从剩余分享中获取激励,因此,官僚勤勉程度唯一地取决于李朝国王对李朝官员群体的监督投入,因此上式的一阶条件为:

FEEβ-Cβ=0

这表示李朝国王愿意付出的最优努力(监督力度)β*需要满足FEEβ=Cβ,即增加一单位监督会带来的收益在边际上相等,对β和γ全微分为:

上式中的分母为李朝国王监督努力程度最优化问题的二阶条件,数值小于0,由于监督困难的程度γ上升时李朝国王增加对官员群体的监督力度,进而会带来边际成本上涨,因此分子大于0得出:

dβ/dγ<0

因此,李朝国王对官员群体的监督努力程度与监督难度成反比。在国家领土面积与官僚层级不变的情况下,民众活动的复杂以及官员群体的勾结合谋行为加剧,李朝国王的监督费用不断上升,进而使得李朝官员的监督愿意程度在边际上趋于下降。

二、朝鲜王朝货币改革过程中的博弈分析

(一)货币改革的初次尝试

朝鲜王朝建国初期,国内主要货币仍然沿用高丽时期残存下来的碎银、银瓶等,但缺乏贵重金属的朝鲜民众却更青睐使用谷物、布匹缴税或纳贡。在朝鲜市场上,银瓶、碎银、布匹和谷物等交易方式并存。太宗元年(明永乐元年,1401年)四月,司宪府大司宪柳观上书,道出了目前国内货币市场的窘境,希望能够大力推行改革:

“臣等伏睹下批,有司赡署者,为楮货而设也。臣等窃料,楮币出于官而无穷,布匹成于民而甚难。以楮币代布匹,诚有利于国,甚便于民也。然而国家事上国甚谨,不受命而自行之,无乃不可乎!吾东方用布匹,其来尚矣。愿以布仿钞法而作币,用正五升布,染淡青,长三尺,广终幅,缝上下,画四边用本署及掌土地财谷之司之印,共填其内。”(11)《朝鲜王朝实录》,《太宗实录》太宗元年,四月十九日丁丑。

在具体运作方面,柳观等人结合国情并效仿明朝,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是用正五升布匹染上淡青色,四周盖上本署以及掌管土地财物的有司官印,一尺价值一斗米,交易可根据划的多少判断其价值,长三尺,画三划价值三斗糙米;长二尺,画两划值两斗糙米。史料记载:

“‘朝鲜布货令’,只行境内。其长二尺、一尺者,亦仿此例为之。长三尺者则画三画,其直糙米三斗;长二尺者画二画,其直二斗;长一尺者画一画,其直一斗,则民见其画而知其价,贸易百物,高下其直,固不难矣。物价有余零者,仿中国兼用铜钱之例,用以米升。是则仍本土布货之名,而无嫌于中国之钞,其名与钞异,而其用与钞同,纸易坏而布久存,则其利胜矣。凡有赏给,亦皆用此而不用米豆,则国无费出之患;一尺之直米一斗,则民得轻便之利;百斗之价,一人可持,则又省牛载马驮之劳。布币一易,而其利数四,公私兼济,可保无弊,但恐行之不甚坚固耳。且曾用常布,不可不禁。限以月日,听民改织纳官。官于正五升布一匹,给三尺者一端,二尺者二端,一尺者五端,则民不失其本价;官用其布,断作三尺者三,二尺者六,一尺者十四,则官得三倍之利矣。”(12)《朝鲜王朝实录》,《太宗实录》太宗元年,四月十九日丁丑。

1401年10月,司宪府提议废除司赡署,朝鲜太宗也没有采纳其建议,认为楮币具有便携易、流通快的优点,朝鲜太宗下定决心改革,“若楮货之法行,而有弊于民,则予不待言而改之”。(13)《朝鲜王朝实录》,《太宗实录》太宗元年,十月二十一日丙子。1402年太宗用米豆、鱼肉和楮币挂钩,以增加楮币的使用信用,促进流通。再用楮币兑换民间的五升布,将民众手中的布货全部收至中央政府,人们自然就会使用楮币。于是,朝鲜大量制造楮货印版,印发楮币,“使人人皆可以得楮货,然后定期限禁用布可也”。(14)《朝鲜王朝实录》,《太宗实录》太宗二年,三月七日庚寅。朝鲜太宗加大推行力度,不仅增加货币供应量以扩大楮币覆盖面促进流通,还限期禁止使用布匹交易。

1402年4月,朝鲜国内出现布匹与楮币混合使用的情况,消费者和生产者挑拣货币问题颇为严重,太宗下令:如若发现则将买卖物品一并没收于官府,“凡市里楮货常布为半,交并贸卖。买者不受楮货,卖者不持楮货者,贸卖之物,并皆没官”。(15)《朝鲜王朝实录》,《太宗实录》太宗二年,四月六日戊午。朝鲜加大力度禁用布匹,限期禁用布匹,先是在民众面前截断布匹以示不用布匹之意,“京市署以楮货,买常五升布三千六百匹,纳户曹。其布每一匹,截作三端,分给阙内差备仓库宫司奴婢,所以禁用布,而兴用楮货也”,(16)《朝鲜王朝实录》,《太宗实录》太宗二年,五月二十日壬寅。再规定禁用布匹的细则。限期后如有发现,违法无官者没收家产依法律决杖,有官者没收职碟依法律处理。“限后隐用现露,无职者籍没家产,依律决杖;有职者职牒收取,依律决杖。公私常五升布一皆痛禁。”(17)《朝鲜王朝实录》,《太宗实录》太宗二年,五月二十四日丙午。

1402年6月,“以楮货贸得民间五升布二万四千六百匹。初,以楮货一张准五升布四匹,民皆不用。上闻之,命户曹以五升布一匹准楮货一张,不日贸得二万余张乃以五升布三匹准楮货一张,三断其布而与之,民争易之”。(18)《朝鲜王朝实录》,《太宗实录》太宗二年,六月十日壬戌。朝鲜政府通过操纵兑换比率,调控国内市场。同年9月,司宪府、司谏院上书,“初以楮货为良法,而及其行也,其弊若此,尚何惮于更改耶?愿殿下审察群情,下令攸司,俾改旧制,诚为便益。如以为不可遽改,则其楮货之文”,又曰:“与常五升布通行。姑令楮货并用,听民所好,毋使强之,以顺其情”。(19)《朝鲜王朝实录》,《太宗实录》太宗二年,九月二十四日甲辰。

在这样“一堆工作等着推进,客户等着约见”的节奏里,根本没时间崩溃,只能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好自己的情绪,继而干劲满满地投入工作。

1403年9月,河仑上书认为钞法改革应考虑多方面因素不应轻易改动。“钞法之行,出自宸衷,谋及百官,皆可然后定之,不可轻改。我国土瘠民贫,国用每虞于不赡,虽有功赏,其何以待之!况利权在民,不可也。钞法之有利公私,非传闻之事也,中国已行之,臣等之所目睹也。”(20)《朝鲜王朝实录》,《太宗实录》太宗三年,九月十日乙酉。但朝廷中部分官员反对,历时三年的货币改革,以废除司詹署而告终。

(二)货币改革的后续

1409年,朝鲜国内出现米价涌贵的现象,朝鲜政府认为米价涌贵的原因是掌握众多财富资源的富商储蓄钱谷,私自垄断交易买卖,导致市场中流通货币变少,于是太宗规定,“富商大贾甘心重迁者,勒令移徙新都外,各开市肆,以便贸易”。(21)《朝鲜王朝实录》,《太宗实录》太宗九年,三月三日丙午。1410年,朝鲜政府展开第二次楮币改革,司谏院上书:“夫狃于旧习,惮于新法,是人之常情。苟非行之以信,示之以威,则又安能移旧习而行新法乎?”令中外民间布匹随其布数,给之楮币以取信于民,而无布匹之民可收其米粮给之楮币,如若发现有私藏布匹之人,将其绳之以法。(22)《朝鲜王朝实录》,《太宗实录》太宗十年,九月二十八日壬辰。

朝鲜太宗在法律的制定上颇具灵活性,如开城留后李文和在搜查民户时,发现有11人私自藏匿布匹,但这11人皆贫乏、藏匿不过数匹。太宗得知后重新更定匿布之罪:“匿布五百匹以上者处死;百匹以上,杖百充军,籍其家;十匹以上,杖百充军;十匹以下,只杖一百”。(23)《朝鲜王朝实录》,《太宗实录》太宗十一年,二月七日戊戌。朝鲜太宗在原有货币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小修小补”:规定“禁择楮货”以解决民众交易时挑拣货币的行为,(24)《朝鲜王朝实录》,《太宗实录》太宗十一年,六月二十一日庚戌。采取敛散之法“浮贵则敛、低廉则散”以调节价格。(25)《朝鲜王朝实录》,《太宗实录》太宗十二年,六月五日戊午。由于各地方制造的楮币薄厚不一,太宗便收回各地方的铸币权,在京中统一制造。流通较久的楮币磨损严重,太宗便规定可用两张磨损的楮币换一张新楮币。

在楮币发行流通过程中不乏私自伪造钱币之人,其一盲人,其一巫女,其一驿吏。上曰:“无知之人误用耳,非自为也。宜免盲人,其余减四等科罪。”(26)《朝鲜王朝实录》,《太宗实录》太宗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己酉。1415年1月,户曹判书朴信上书,“今者,京中市里商贾人、外方私相买卖人,皆令用楮货,而不得用布物,故市者不出。且庆尚道楮货少,而布物多,当其贸易,禁用布物,故不得以有易无,而艰食者有之。况庆尚道纳税之人,在前皆赍布物,至忠州易米而纳,并令皆禁,则生理穷困”。朴信指出庆尚道楮币少而布货多的现象,于是太宗规定“凡于民间土物贸易,不禁布物,以便民用”,又发行铜钱解决民众小额交易问题。1416年,令司詹署停止印新钞,停止岁贡楮币。(27)《朝鲜王朝实录》,《太宗实录》太宗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辛巳。1423年,李朝民众在市肆贸易,楮币仍是作为主要流通货币。1425年,再次规定了李朝各道民户岁贡禁止使用楮币。

三、博弈模型假设与参数变量设定

(一)博弈模型假设

1.模型主体假设

在朝鲜实际的货币改革进程中,涉及多方利益主体,但为更好地研究不同经济模式下征纳两方主体行为策略,笔者尝试将参与主体简化为两个群体:货币改革过程中的官员群体和朝鲜民众群体。朝鲜官员群体在对朝鲜太宗推出的货币改革的策略上,具有支持与不支持这两种策略:一是选择支持货币改革行为策略,表现为支持表示赞同朝鲜政府的政策措施,协助推进政策;二是选择不支持行为策略,表现为不赞同或者消极对待政策。朝鲜民众也有两种行为策略:一是选择支持和配合改革行为策略,对朝鲜太宗推行的货币改革选择支持与配合;二是选择不支持配合行为策略,表现为民众在货币改革过程中采取反对或保持消极态度。

2.理性经济人假设

在实际的货币改革进程中,不同朝鲜官员面对货币改革的态度和行为存在一定差异,朝鲜民众对待货币改革的态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模型构建中,假设博弈双方——朝鲜官员和民众均是完全理性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最优选择,即朝鲜官员和朝鲜民众均会根据其行为成本与收益比较,采取能够获得最大利益的策略。根据对朝鲜史料的分析与挖掘,在双方博弈与互动过程中,发现官员群体更偏向于支持改革,对官员群体而言选择改革的收益更高;而对于民众来说,不支持的收益要高于支持的收益。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官员坚持改革时民众“顺势而为”比反对获得的收益更大。因此,可以认为,朝鲜官员和民众两类主体符合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假设官员和民众都根据自身集团的利益进行决策。我们假设在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官员和民众都积极地参与博弈,均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或直接或间接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以上假设满足静态博弈分析条件。

(二)博弈参数变量设定

假定朝鲜民众与官员都支持时,获得的收益组合为(p11,o11);民众支持、官员不支持时,获得的收益组合为(p12,o12);民众不支持、官员支持时,获得的收益组合为(p21,o21);民众和官员都不支持时,双方维持现状,获得的收益组合为(p22,o22)。因此,可以得到博弈分析的收益矩阵,如表2所示。

表2 完全信息下双方博弈收益矩阵

1.朝鲜国内民众的收益期望效用

(1)当朝鲜民众选择货币改革支持行为策略时,其收益期望效用函数为:

Ep=p[p11q+p12(1-q)]

(2)当朝鲜民众选择不配合货币改革行为策略时,其收益期望效用函数为:

E1-p=(1-p)[p21q+p22(1-q)]

令Ep=E1-p,即p[p11q+p12(1-q)]=(1-p)[p21q+p22(1-q)],求出纳什均衡解为:

2.朝鲜国内官员的收益期望效用

(1)当朝鲜官员选择货币改革支持行为策略时,其收益期望效用函数为:

Eq=q[o11p+(1-p)o21]

(2)当朝鲜官员选择不支持货币改革行为策略时,其收益期望效用函数为:

E1-q=(1-q)[o12p+(1-p)o22]

令Eq=E1-q,即q[o11p+(1-p)o21]=(1-q)[o12p+(1-p)o22],求出纳什均衡解为:

综上,我们可以判断在朝鲜官员群体选择支持货币改革的概率为q=q*,并且朝鲜民众的支持概率为p=p*。此时,博弈双方的策略保持不变,两个参与者的混合策略是最大化其收益的策略选择。在此博弈中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中,博弈双方对彼此的行为做出的反应如图2所示,图中的Z点为纳什均衡点(q*,p*)。

图1 朝鲜官员和民众双方行为反应曲线图

(三)结合史料的博弈分析

根据上文对民众和官员的分析,可以发现主要官员群体希望整顿币制解决高丽末期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因此,朝鲜官员在支持货币改革中可以获得更多利益。而朝鲜国内基层民众惯用原来的旧货币,他们拥有稳定的收益集合,如果使用新的货币,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民众的收益将减少。基于此,在官员支持的情况下,群众支持要大于不支持p11>p21;在群众支持改革的情况下,官员支持要大于不支持o11>o12;在群众不支持的情况下,官员不支持要大于支持p22>p21;在官员不支持的情况下,民众不支持大于支持p22>p12。根据以上分析对收益矩阵采用赋值分析,如表3所示。

表3 赋值后的博弈分析

根据赋值后的博弈矩阵带入上式,可以计算出朝鲜官员支持的概率为:

朝鲜民众支持的概率为:

在满足以上假设情况下,最终博弈结果显示官员和民众的支持概率分别为66.7%、28.6%,因此,无论朝鲜政府根据博弈结果选择推行货币改革与否,官员的支持概率都要大于民众支持概率。

四、结论与启示

(一)历史结论

李氏朝鲜货币改革的历史经验表明,由于区域间信息传递并不充分,政府直接、间接管理的成本十分高昂,在一定时期内,改革仍是打破僵局、优化分配的最有效手段,但如何平衡与兼顾地方发展利益,包括权力与利益的合理分配,找到最大公约数和平衡点、维持中央权威,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研究发现:其一,李氏朝鲜科层制的创生似乎是国王主观抉择的结果,但实际上却源于生产力的进步亟须上层建筑做出与其发展方向相一致的调适。朝鲜王朝存在诸多层级,信息在层级过滤、传递时,会产生遗漏与缺失。信息渠道的通畅抑或是阻塞,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事”。虽然交通条件的好坏、人员数量的多少,会影响信息的往来传递效率,但“渠道层级的接卯处”或“权力的枢纽处”往往是信息丢失的关键所在。其二,货币改革会面临诸多困难,需引入系统论思想通盘考虑,单独解决经济问题或仅用经济手段,都不足以成功推行改革。货币政策的制定、推行、效果反馈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成本,主要体现在货币政策推行所需的策略与信息收集不易。无论是中央、地方、个人都会分别计算制度变化之后的预期收益成本、内在规范和其他机会的获得。在推行货币改革的过程中,原制度下的利益主体总会抑制、抵制变革,而利益受损者总会提出计策推动变革。

(二)现实启示

利益与思想观念的调适是改革的两个方面。囿于利益考量,而在思想观念上踌躇不前,改革不可能破冰前行。改革往往发生在各利益主体追求利益之时,或发生在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被重新定义的时候。此外,制度性与非制度性因素的配合同样值得关注。国家改革过程中的正式规范是通过组织行为进行制定和实施,并通过对成员进行相应的约束进行规范管理,通过奖惩机制提高治理效率。而非制度性因素主要是由基层个体的互动来提高社会网络化的形成,并推动社会治理的强化。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制度性安排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非制度性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更要看到“人”在历史中鲜活的身影。

猜你喜欢
布匹太宗王朝
肱骨良臣魏玄成
养心殿,带你走进大清王朝的兴衰沉浮
独 坐
太宗纳谏
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
选择的价值
武则天对太宗的情感性质分析
《王朝的女人·杨贵妃》梦回大唐
THE INVARIANCE OF STRONG AND ALMOSTSPIRALLIKE MAPPINGS OF TYPE β AND ORDER α∗
有漏洞的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