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小龙 范小妮 孙佳丽
(青岛冠中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100)
西藏高原以高原寒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气候为主,植被退化、土壤水分散失,风蚀、冻融等一系列不良环境因素使高原生态难以恢复,而人类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使高原生态陷入到沙漠化-沙漠化加剧的恶性循环中[1]。沙漠化会导致可利用的土地面积缩小,侵蚀破坏其他生态系统,因此,对沙漠化地区进行植被恢复至关重要。
风积沙地具有贫瘠、保水保肥性差,植物生长缓慢等特点。土壤肥力是决定植被生长的基本条件,施肥是补充土壤养分的主要手段。目前,施肥对固沙植被影响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为筛选出最适合西藏空港新区风积沙地植被的肥料及添加量,选取滴灌型肥、大量元素肥和尿素3种肥料,每种肥料设置3个浓度梯度,通过施肥样方,记录植物生长状况及样方植物覆盖率,确定最佳肥料及添加量,以期在风积沙地建立施肥系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以西藏空港新区、雅江特大桥西侧的风积沙地为试验场地,面积约10000 m2;平均海拔3600 m,坡度20°~30°,属高原温带季风半干旱气候区,冬春干旱多风,夏季温暖湿润,雨热同季;年平均降水量为300~450 mm。无霜期为130~140 d。蒸发量为2688.5 mm,几乎为降水量的7倍,干旱季长达7~8个月,大风盛行。
对固沙区原生沙土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沙土中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分别为5.21 mg/kg、3.62 g/kg、41.21 mg/kg、2.35 mg/kg。原生植被白草、固沙草、毛瓣棘豆、沙蒿和砂生槐等零星分布,且分布不均,植被品种单一,抵抗恶劣环境能力差[2]。本研究植被固沙工程选择的植物种类为沙棘、波斯菊、紫花苜蓿和披碱草,实验时已播种1个月。
实验选取3种肥料,分别为滴灌型肥18-18-18、大量元素肥17-17-17和尿素46%,按照表1进行配制,并设置空白对照。各样方除肥料种类不同外,其余管理措施皆一致。
表1 各处理肥料种类及浓度
设置3 m×3 m施肥样方,施肥前先记录各样方植物的数量和平均高度,于施肥3、7 d后分别记录各植物的数量和平均高度的变化,并在施肥前、施肥后3、7 d从各施肥样方中选取1 m×1 m小样方,称取植物干物质量。
施肥前、施肥后3、7 d样方中沙棘、波斯菊、紫花苜蓿和披碱草的平均高度变化见图1~4。对比滴灌型肥料样方中(处理1~3)植物株高,随着肥料浓度的增加,沙棘、波斯菊、紫花苜蓿和披碱草的生长速度也随之增加,其中沙棘和紫花苜蓿株高增加幅度最大。最高施加量施肥后7 d沙棘、波斯菊、紫花苜蓿和披碱草的增幅分别为24.60%、36.14%、51.62%和19.49%。
对比大量元素肥料样方中(处理4~6)的植物株高,施加中等浓度肥料的样方中植物生长速度最快,施肥后7 d,沙棘、波斯菊、紫花苜蓿和披碱草的增幅分别为19.25%、38.20%、21.34%和20.57%。最高浓度样方中植物出现了一定程度受害。苏洁琼等[3]研究也表明高施肥水平对植物生长出现了明显抑制效应。
对比尿素样方中(处理7~9)植物株高数据,施加中等浓度肥料的样方中植物生长速度最快,施肥后7 d沙棘、波斯菊、紫花苜蓿和披碱草的增幅分别为4.05%、33.46%、26.81%和34.50%。最高浓度样方中植物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受害现象。而对照组7 d后,沙棘、波斯菊、紫花苜蓿和披碱草的增幅分别为0%、12.42%、11.68%和2.96%。三种肥料中,浓度为1.25‰滴灌型肥整体效果最好。
施加浓度为1.25‰大量元素肥和尿素后,各种植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肥害,但是该浓度肥料在其他土地上出现肥害的报告不多,这可能与沙土的吸附能力及日间地表温度较高有关。相对于在其他地区,在风积沙地进行植被恢复,应适当降低幼苗期肥料浓度。黄晓婷等[4]研究表明,植物对肥料农学效率表现为:砂壤潮土>黄褐土>砂姜黑土>中壤潮土,即基础生产力较低的土壤,肥料的利用效率更高。
有研究表明,所有施肥处理均能提高植被盖度,增加植物生物量[5]。表2可知,各处理干物质量都有一定程度提高。施加滴灌型肥料的处理2~3,干物质增加量最高分别达到73.89%、95.83%。其次是施加尿素的处理8,植物干物质量增加量为72.25%。
表2 各实验组干物质量变化
通过对施肥后各处理植物平均株高和盖度比较,确定在西藏空港新区风积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应优先选择滴灌型18-18-18肥料。同时应充分考虑高原沙地的特殊条件,选择适宜的施肥浓度防止出现肥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