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丹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109)
书名:《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编者:施索华,裴晓涛
ISBN:9787559812148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定价:62.00元
内蒙古是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区,有着深厚的革命历史底蕴,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漫漫革命建设征途中形成的优秀文化,是共产党人意志信念、精神理想的集中表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历史的缩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很高的文化研究审美和教化育人价值。党和国家历来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大学生科学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政治素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面对持续推进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提升工程,高校如何把握机遇,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全面提升,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当前紧要且迫切的问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一书就此提供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该书立足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立场,寻求思政教育课程教学的创意、创新、创造,通过名师案例展示了思政教育课程富有生机的一面,达到了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并进的状态。此外,该书还就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示范,这些经验对广大思政课教师开展思政教育课程创新富有借鉴价值,具体归述如下:
我国行政区域广阔,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表现在内容涵义上的不同,也表现为存在方式的不同。既包含文化艺术等非物质资源,也有故居遗址等物质性资源。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内蒙古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区,一大批共产党人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比如被誉为“红色之子”的乌兰夫,是革命的坚定追随者,在他身上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为了实现革命理想、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孜孜以求、誓死不屈、一心为民的崇高精神。此外,内蒙古还有丰富的红色文艺作品和大量的革命旧址,如音乐剧《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话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音乐《牧民歌唱共产党》,以及乌兰夫故居、五一会议旧址、城川干部学院、集宁战役纪念馆等故居旧址。通过有序、高效整合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形式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教材、视频影片、歌舞剧、红歌、红色小说、红色研学基地等,一改以往单纯以课本教材为唯一课程内容的做法,能够大大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提升思政课程教学的层次性和丰富性。并且由于课程资源的丰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课堂学习气氛,引导学生从排斥思政学习到认可再到沉浸于思政学习,对于提升学生思政教育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具有明显作用。
目前多数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学的形式过于单一,即以传统的教师宣讲、学生听课的形式呈现,缺乏互动的课堂,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也难以培养出真正具有高尚品德和正确政治意识形态素养的人才。对此,以内蒙古红色文化资源的创新利用为例,探讨丰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形式的可能性。首先,基于传统思政教育课程多以理论灌输和知识性识记为主要教学手段,缺乏实践和体验性教学环节。要知道,实践教学是文化教育获得成功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遵循教育科学规律的表现。鉴于内蒙古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又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利器,思政教师可根据红色文化资源内容形式的不同,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如在传统思政课堂中融入红歌对唱、话剧表演等环节。也可以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如音乐课程的红色大合唱表演;体育课程的红色健步跑;历史课程的红色历史问答竞赛;影视课程的红色影视作品鉴赏等。都是促进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单一化、理论化、程序化的有效手段,是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的一次集中试验。此外,除了传统的线下思政课堂,线上智慧课堂或者混合式教学也是打破当前思政教学桎梏的一条路径,利用智能新媒体,可以实现灵活高效的思政教学,破除传统教学课堂的“一次性”限制,为学生提供即时性学习机会。
红色文化资源能否用好,发挥出切实教化育人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政教师个人素养,当然这里包含教师的知识性素养和教学技能素养。尽管内蒙古红色文化丰富深刻,但若没有具备深厚红色文化素养,善于创新、善于教学的思政教师,那也难以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应有的立德树人作用。因此,高校除了要重视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和课程教学机制的改革,同时也要重视加强对教师素养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明显的示范性,因此首先要确保思政教师具有崇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过硬的政治素养;其次,对于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技能素养,高校要制定合理的培养机制,定期对教师素养进行考核,促使思政教师自觉提高教学素养。例如可以通过开办思政教师在职培训班,邀请思政名师开展教学讲座,开展教师思政创新教学大赛,评比出优秀示范课程,在全校推广,整体推进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改革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