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张涛,宋丽娇,赵妍
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6;2.济南市章丘区急救指挥中心,山东 济南 250200;3.山东扁鹊互联网大健康集团有限公司经管办,山东 济南 250102;4.甘肃中医药大学经贸与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4000
公卫人才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公共卫生健康与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公共卫生领域人才的重要价值逐渐凸显[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健康人才培养培训[2];《“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中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3];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要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明确提出要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建立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当前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人才队伍建设是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核心要素。泰安市是山东省中等城市,受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因素的影响,泰安市基层疾控机构长期以来存在医疗资源匮乏、卫生人才短缺、医疗服务水平低的客观问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难的问题十分突出[4]。因此深入调研疾控机构公卫人才队伍现状,制定出台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提升公卫人才专业素养及服务水平势在必行。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泰安市疾控机构的公共卫生人员。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在编)435人,非专业技术人员(在编)36人,及编外人员260人。
数据来源:疾控机构人事科报送的统计报表,分别从地域构成、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学历构成、职称构成、工龄构成等方面分析公卫人才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和不足。
研究方法:①借助描述统计分析泰安市疾控机构公共卫生人员的人口社会学特征;②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泰安市疾控机构公共卫生人员的县域差异及空间分布格局,空间格局可以通过空间自相关指数进行定量分析。本文主要计算Moran’s I和LISA[5]。
①疾控机构人员构成。根据泰安市本级及各县域疾控机构人事科报送的统计报表,汇总后绘制成堆积条形图,除了宁阳县没有编外人员之外,其他县市区都或多或少存在编外人员,甚至人员数跟在编人员数持平,说明公卫人才队伍总量不足。见图1。
图1 泰安市疾控机构人员队伍构成堆积条形图
②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接下来,应用Arc GIS 10.8绘制泰安市县域基本公卫人才的可视化分层地图,图中颜色越深表明其水平越高。应用GeoDa 1.4.6软件计算公卫人才的全局自相关系数Moran’s I,与LISA的显著性相联系,得到LISA聚集地图[6]。同时表明了各地区在Moran’s I散点图中所处的象限及LISA指标的显著性。泰安市县域疾控机构的公共卫生人员在编人数、总编制人数的高低情况,见图2。颜色越深显示数量越多,颜色越浅显示数量越少[7]。图中肥城市和宁阳县在编人数最多,岱岳区在编人数最少;肥城市和东平县总编制人数最多,岱岳区总编制人数最少。在编人数的Moran’s I=0.223(P<0.001),说明在编人员存在正空间自相关性,在地理上表现为空间集聚格局。总编制人数的Moran’s I=0.208(P<0.001),说明总编制人数存在正空间自相关性,在地理上表现为空间集聚格局[8]。
图2 县域疾控机构人员在编与总编制人数可视化分层地图
③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将Moran’s I散点图与LISA的显著性相联系,可以得到LISA异质性集聚地图,就像坐标系的4个象限[9]。分别是:H-H区(高-高区,热点区,空间集聚效应),L-L区(低-低区,盲点区,集聚效应),L-H区(低-高区,异质性突出区),H-L区(高-低区,异质性突出区),Not Sig.不显著区,对应各县域公共卫生人数差异不显著[10]。泰安市各县域均落在Not Sig.不显著区,对应各县域公共卫生人数差异不存在空间异质性。
各县域疾控机构人员的专业技术人员男女比例为1.1∶1,男女比例相对比较均衡;非专业技术人员男女比例为2.3∶1,男士占大多数。
专业技术人员中45岁左右人员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35岁,再其次是55岁以上人员。非专业技术人员中45岁左右人员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35岁,再其次是55岁以上人员。
接下来根据年龄组人数加权,汇总得到各县域疾控机构人员的平均年龄。专业技术人员的中位年龄在45岁,最高的是新泰市47岁;非专业技术人员的中位年龄最高的是肥城市53岁,最低的是岱岳区40岁。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的中位年龄为46岁,非专业技术人员的中位年龄为49岁。
疾控机构人员的学历构成中,市本级中比例最高的是大学本科,其次是硕士研究生;各县域疾控机构人员的学历中大学本科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专科。大学本科学历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专科,博士研究生仅有2人,硕士研究生中大部分也在市本级单位,县市区的比例很小。说明疾控机构人员的学历水平有待提高。
各县域疾控机构人员的职称构成中,主管医师比例最高,其次是副主任医师、医师。高级职称(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比例中,新泰市的26.56%,占比最高,其次是市本级的24.53%,占比最低的是岱岳区的6.25%。全市疾控机构人员的高级职称比例是15.72%。
根据448份有效问卷的汇总数据,绘制成泰安市疾控机构人员的工龄构成直方图分析得到,疾控机构人员的工龄均值17.2年,标准偏差11.6年。
根据泰安市本级及各县域疾控机构人事科报送的统计报表,除了宁阳县没有编外人员之外,其他县市区都或多或少存在编外人员,甚至人员数跟在编人员数持平,说明公卫人才队伍总量不足。本市级和市区都存在一定比例的编外人员,岱岳区的编外人员甚至比在编人员还多,说明公卫人才队伍总量不足。70.6%的疾控机构人员自评认为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人员数量明显不足,需要增大招聘力度。46.2%的疾控机构人员自评认为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人员数量明显不足,需要增大招聘力度。
①学历结构。疾控机构中大学本科学历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专科,博士研究生仅有2人,硕士研究生中大部分也在市本级单位,县市区的比例很小。说明疾控机构人员的学历水平有待提高。各县域疾控机构人员的学历构成堆积条形图,占比最高的是大学本科,其次是专科;硕士及以上仅有6个,高学历占比比较低。说明疾控机构人员的学历水平有待提高。
②年龄结构。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中45岁左右人员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35岁,再其次是55岁以上人员;非专业技术人员中45岁左右人员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35岁,再其次是55岁以上人员。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中35岁左右人员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45岁,再其次是25岁以上人员;非专业技术人员中25岁左右人员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35岁,再其次是45岁以上人员。疾控机构中接下来根据年龄组人数加权,汇总得到各县域疾控机构人员的中位年龄。各县域专业技术人员的中位年龄在45岁,全市的中位年龄为46岁。
疾控机构中主管医师比例最高,其次是副主任医师、医师。高级职称(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比例中,新泰市的26.56%占比最高,其次是市本级的24.53%,占比最低的是岱岳区的6.25%。全市疾控机构人员的高级职称比例是15.72%。
疾控机构职称构成中,中级职称比例最高,其次是初级职称。高级职称比例中,宁阳县的11.11%占比最高,其次是东平县的11.08%,占比最低的是新泰市的2.27%。全市疾控机构人员的高级职称占比8.07%。
落实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战略目标,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公卫人才。
公卫人才队伍建设对卫生疾控机构的建设至关重要,他们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提高基层卫生疾控机构卫生人才队伍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提升整体医疗水平,这是有效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坚实基础,公卫人才队伍建设是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的基石,是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动力。发挥好公共卫生的作用需要素质优良的公卫人才[1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多、标准高、任务重、要求严。县级疾控机构基础设施和办公条件比较差,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人员大多是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业务水平上存在不足,缺少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理念,缺乏相关工作理念和技能,这就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要求。
(1)加强领导,强化顶层设计。及时转变重医轻防的观念,在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规划疾控体系,制定人才队伍长期规划,完善体制机制,出台相应细则,为公卫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2)配编引才,壮大队伍力量。①保基本,强基层,确定基层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的编制数量。②因事设岗,以岗定人。严谨把控选人环节,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常住人口比例标准为市、区配备人员编制并进行动态调整。③完善收入分配机制。
(3)培养,提升专业水平。基层人才匮乏,加快公卫人才建设势在必行,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定向培养;②在职学历提升;③加强对在职人员的技能培训;④鼓励卫生职业院校毕业学生到农村进行工作,解决卫生室人才短缺现状。
(4)创新机制,激发队伍活力。逐步缩小疾控中心和医疗机构人员之间的薪酬差距。建立相关疾控队伍考核与工资待遇相关体系,重新分配薪酬待遇,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倾斜,适当提高疾控中心和公共卫生高级岗位和职称比例。
开展高级职称自主评审,优先考虑对应急处置和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员,按规定给予奖励并优先选拔任用,建立完善与疾病预防工作相关的工伤医疗保险等保障机制,降低职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