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冲
( 新民市人民医院骨一科 , 辽宁 沈阳 110300 )
胫骨骨折多发生在交通事故以及高空作业,机械制造业过程中,同时也与碰撞,暴力击打等有关[1]。这种骨折类型是外科骨折疾病类型中比较高发的一种,骨折发生后需及时采取治疗,帮助骨折复位。具有明确手术指征的患者可采取外固定和内固定2种方案,本次研究结合我院2017年5月-2020年5月68例胫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对其中34例实施交锁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评估交锁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后具体疗效。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以2017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分组,其中34例采取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组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22-56岁,平均为(38.6±6.2)岁。剩余34例采取交锁髓内针内固定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组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23-57岁,平均为(37.5±6.3)岁。观察2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前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方案获得医疗伦理委员会审批。排除标准:凝血障碍;麻醉过敏;依从性差;精神障碍;心理疾病;免疫缺陷;合并重度感染性疾病;骨折靠近胫骨两端;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纳入标准:确诊胫骨骨折;存在明确手术指征;认知正常;无基础药物过敏的患者。
2 方法:对照组采取外固定支架治疗,X线臂机下观察骨折端,标记远近端骨垢线,依次植入骨圆针以及螺纹针,使用weber钳闭合骨折端后进行复位[2]。稳定连接杆后,从正面进行透视观察,观察正位以及侧位复位效果,合理后使用半针进行稳定。观察组内患者采取交锁髓内针内固定术,明确患者的骨折类型,针对开放性骨折以及闭合骨折合理制定手术方案,针对闭合性骨折需有X线臂机的干预,在透视下完成闭合手法复位。针对开放性骨折,应在清创后进行骨折复位[3]。具体操作: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以及健侧胫骨结节的测量长度合理选择髓内针。手术开始前做患者心理准备工作并给予抗生素,髌腱内侧做0.5cm纵行切口。牵开髌腱后暴露胫骨结节。胫骨上端钻孔后使用钝头导针插入胫骨干髓腔,导针最终应处于髓腔中心。在X线臂机的透视下观察导针位置。选择直径大于髓内针0.1cm的髓腔锉,明确导针位置和状态的情况下套入并扩大髓腔,打入髓内针后拔除髓腔锉。最后维持骨折复位后并使用直径0.4cm的平头导针更换原导针,重新整复骨折并将髓内针敲入骨折远端。在X线下观察髓内针一经进入,立即拔除导针并整复骨折,拧入交锁螺丝。
3 评价指标:本次研究以治疗后骨愈合情况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满意度和患者肢体功能等几个项目作为评价指标。(1)骨愈合情况:分别针对骨愈合时间以及骨痂出现时间进行评估。时间越短说明治疗恢复速度越快,治疗效果越显著。(2)并发症:骨髓腔感染、关节僵硬、脂肪栓塞、再次骨折等几项并发症,并发症越多,说明治疗安全性越差,临床可应用性越低。(3)治疗满意度:结合科室满意度评价量表,就治疗后骨折愈合满意度,治疗后肢体功能满意度,治疗费用等几项满意度做积极的评估。总分10分,9分以上满意,7-9分(一般),不足7分(不满意)。统计满意和一般的总人数并计算在组内总人数中所占比例。(4)肢体功能:结合FMA肢体功能评估量表,就肢体反射、屈肌/伸肌共同运动、共同运动活动等几项内容进行评估。总分36分,得分越高肢体功能改善效果越好。
5 结果
5.1 2组治疗后骨愈合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骨愈合时间以及骨痂出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详细见表1。
表1 2组治疗后骨愈合情况对比
5.2 观察治疗后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现骨髓腔感染、关节僵硬、脂肪栓塞、再次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9%,低于对照组的17.6%,P<0.05。详细如下。观察组34例:骨髓腔感染1例,关节僵硬0例,脂肪栓塞0例,再次骨折0例,合计1例(2.9%);对照组34例:骨髓腔感染0例,关节僵硬4例,脂肪栓塞1例,再次骨折1例,合计6例(17.6%)。(x2=3.9813,P=0.0460)。
5.3 2组患者对治疗满意度评价结果对比: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8.2%,P<0.05详细如下。观察组34例:满意14例,一般19例,不满意0例,满意度34例(100%);对照组34例:满意12例,一般17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30例(88.2%)。(x2=4.2500,P=0.0392)。
5.4 2组肢体功能(FMA)评分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如下。观察组34例:肢体反射为(8.5±0.2)分,屈肌共同运动为(8.1±0.5)分,伸肌共同运动为(8.3±0.2)分,共同运动活动为(8.0±0.1)分。对照组34例:肢体反射为(7.4±0.1)分,屈肌共同运动为(7.4±0.3)分,伸肌共同运动为(7.4±0.4)分,共同运动活动为(7.3±0.2)分。(t=28.6844、7.0000、11.7345、18.2537,P<0.05)。
胫骨骨折是四肢骨折中十分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这类骨折存在一定的特点,因胫骨内侧紧贴皮下,易造成开放性骨折,而骨折后感染发生率较高[4]。此外胫骨下端血运较差,与其他骨折类型相比,治疗后骨愈合时间相对较长,需结合积极的治疗方法帮助骨折恢复。
胫骨骨折后通常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以疼痛和局部肿胀,肌肉发僵以及肢体颜色发绀,苍白等为主要表现。结合X线平片能够尽早确诊并且可以明确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单纯的胫骨骨折一般采取简单的复位方法,而诊断后骨折端对位良好的情况下采取积极的保守治疗可以获得一定的疗效。但骨折后存在移位,较为严重时采取手术治疗时必要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有外固定和内固定2种方法,本次研究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5]。交锁髓内钉在临床适用范围较广,在胫骨骨折中应用较多,疗效也相对显著。与其他内固定手术相比,组织剥离面积较小,创伤性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会相对降低。与外固定支架治疗相比,可以很好地控制骨折部位的旋转力和纵向压力,术后稳定性相对较高,而并发症较低,发生2次骨折的概率较小。与此同时,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后患者骨愈合速度较快,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肢体功能。为证明这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结合我院68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骨愈合时间以及骨痂出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8.2%;观察组内患者FMA评分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对比结果均存在差异,P<0.05。
综上所述,对胫骨骨折患者采取交锁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后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提高骨愈合效果以及运动功能,疗效及安全性均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