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我的学生时代

2022-10-09 09:12郭蔚臻
大学生 2022年9期
关键词:港剧师姐毕业

文/郭蔚臻

“剑未佩妥,出门已是江湖。”我觉得,这句话说得真是漂亮。对我来说,珞珈山下的时光里,可能更多的是关于选择、梦想还有坚持的故事。走过熟悉的茶港门,迎面吹来6月武汉的风,是灼热的。我回到武汉大学樱园宿舍收拾行李,外面突然大雨倾盆。武汉的雨下起来,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整个天空好像要掉下来一样。每次这样搬东西的时候我都会不自觉地吐槽,说自己每到毕业的时候都会不开心。

大家总说:“毕业快乐!”有一天晚上,我和老爸说起这四个字的时候,开玩笑说我大学到毕业季的时候都没开心过。本科、硕士、博士,因为每一次毕业都必须面对一个未知的开始。

回首大学这些年,刚到北大就读中文系时,我是那么地迷茫。大四那年,我偶然在李杨老师的《大众文艺与文化研究》的课堂上,听到老师用文学专业的角度去分析电影《海角七号》《北京遇上西雅图》《中国合伙人》。那个时候,我才突然意识到,中文系也是一个可以很时尚、可以紧跟时代的专业。

某个晚上,我结束在北大图书馆的晚自习回宿舍,偶遇师姐,聊了起来。我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对香港电视剧的喜爱。分别时,师姐说,虽然她对港剧知之甚少,不过她认为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研究领域。我就这样,逐渐把对香港影视文化研究从纯粹的兴趣转变为自己的学术方向。

在读博士的阶段,于我而言最难的大约是独立思考和斟酌如何去完成一篇博士学位论文,包括严谨合理的论文框架、准确无误的数据分析、流畅缜密的语言文字等。论文从开始写作到完成大概持续时间5年。最后,我完成了13万字的论文《后九七时代香港电视剧与香港城市文化》,分六个部分,探讨的重点是后九七时代的香港如何为港剧的生产与消费提供社会文化语境,港剧又是以怎样的方式参与到香港城市文化的建构上。论文在梳理了九七回归前的香港电视剧的创作状态和格局的基础上,指出后九七时代香港电视剧中的“空间建构”“怀旧叙事”“身体生产”“奇幻书写”在呈现香港城市文化上的独特意义,分别以四章的篇幅论述。我认为,在后九七时代香港回归中国的宏大历史背景下,香港电视剧面对的挑战与危机,以及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生生不息地延续香港影视文化的血脉,依然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话题。

读博就像自己独立完成一个项目,毕业就是结项。在教育部平台双盲评审的等待阶段,和等高考出分的心情相当,或者更煎熬一点。当我的导师不断询问我的评阅结果的时候,一向比较看得开的我也有点慌了。为了不让自己紧张的情绪影响到爸爸和妈妈,我平时每天会换着花样做好一日三餐,然后和老爸去散步,尽量不让自己紧张起来。评阅结果出来的时候,我刚刚跑完步回家,看到结果的时候反而平静了很多。

博士学位论文的答辩是在5月30日前后,参加答辩的各位老师都对博士论文给出了评价。我记得老师们翻阅论文附录,看到我整理了8页1997年回归之后香港电视剧总目的时候,他们开玩笑问我的眼镜度数是多少。这让我想起了1990年代,每次趁着爸妈上班的时候,我守着电视机看港片。在能够写字的时候,我就开始一笔一画地记录下自己看过的老港片。所以说,是纯粹的喜爱,让我带着最初的学术坚持,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完成了博士论文的所有流程后,我躺在床上目不转睛地盯着天花板。“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这句话就这么冒了出来。如果换一个陌生的研究领域,我可能未必坚持得下去。对于未来,如果继续深耕,我认为让学术的东西大众化,让城市的文化研究真正进入大众的视野,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猜你喜欢
港剧师姐毕业
新港剧何以圈粉三代观众
新港剧何以圈粉三代观众
青春才几年,师姐占四年祝我四周年生日快乐!
师姐的一周
我们今天毕业了
师姐的一周
电脑报最会省的师姐教你们6·18该怎么买!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