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姜晓霞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重要的软实力。近年来杭州市市场监管局纵深推进改革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双创活力,营商环境各项指标走在全国前列。今年,乘着国家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的东风,杭州市市场监管局更是按下了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的“快进键”,牵头推进的27 项改革事项超三分之二已完成,试点成效初步显现。截至7月底,全市市场主体达到161.22 万户,同比增长8.75%;其中企业85.09 万户,同比增长8.01%。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2 万件,居省会城市第一。
让市场主体开办更便利,杭州一直在努力。随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深入,市场主体准入门槛逐步减少。今年,企业住所证明材料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也被攻克了。
罗先生是新杭州人,一直从事塑料行业。他想办一家贸易公司扩大规模,便在钱塘区一处写字楼租了办公室,但房东还没有办出房产证。若按以前的流程,罗先生办公司要提交住所证明材料,而房东短期内又不在杭州,得等上几个月才能拿到资料。
还好罗先生赶上了此次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中推出的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在他提供了身份证、公司坐落位置等信息,并签了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书后,杭州合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就“诞生”了。“这个政策真是太好了,解决了我们很大的难题。”他连连称赞。
推进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最大的变化是企业在注册时,住所使用材料施行申报承诺,只要申报的住所(经营场所)不在负面清单内,申请人只需要提交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书,无需再提供不动产权属证书、租赁合同等住所使用材料。在部分地区试点成功后,《杭州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申报承诺制实施办法》正式发布,从9月1日起,杭州全市范围内,市场主体登记环节中的住所使用材料施行申报承诺制,申请人负担大幅减轻,便利度大幅提升。
大道至简,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道路上杭州一直在做“减”法。全国率先开展企业开办“零见面”、自贸区“证照分离”、简易注销等改革,开办企业率先实现“一个环节、30 分钟办结”,简易注销办理时限从45 天缩短至20 天;打造横向纵向贯通的商事登记准入准营“一网通”平台,19 个部门82 个许可事项实现“证照联办”;杭州、福州、南京三地实现商事登记领域47个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可以说,便利服务一直贯穿于市场主体的全生命周期。
“系统操作简单,不用手动填写,这大大节省了企业的时间和成本。”浙江大有化工有限公司经理汤舒源说,往年企业需要分别登录市场监管、税务等各职能部门的系统一一报送对应年报,部分重复数据还需手动查询填写多次,现在只需要登录一次,就能完成年报报送。
让汤舒源赞不绝口的是杭州今年上线的“多报合一”系统。作为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的改革事项之一,“多报合一”不仅实现了一个系统、一次报送、数据共享,还减少了重复填报内容,更确保了公示信息的准确性,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信用值。自3月正式上线运行以来,已有40 万余家企业通过“多报合一”系统进行填报,平均每家企业可少填报重复数据项60 余项。在企业年报数据共享的基础上,该项改革也避免了企业向不同部门提交年报信息存在差异的情况,有助于监管部门更好地掌握企业真实生产经营情况。
“宽进”必须伴随着“严管”,为企业提供便利,并不意味着监管的放松,而是要构建更加精准更加高效的新型监管机制。杭州在全省率先启动的新型监管机制“一体化、数字管”改革试点,建立了806 项“红黄绿码”分类监管检查事项清单,根据安全风险和信用等级,确定不同抽查比例、检查频次,相关经验被国务院职转办推广。将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的监管检查事项标记为“红码”,制定严格的年度监管计划和措施;除“红码”事项外,其他所有需要主动发起的日常监管检查事项标记为“黄码”,原则上均转为随机抽查方式开展;“绿码”事项则以举报投诉处理的“事件触发式”检查为主要监管方式,一般不再主动发起日常检查。这样的方式既减少了对合法合规、正常经营企业的打扰,同时也对违法者利剑高悬,提升了事中事后监管的精准度,提高了监管效率。
此外,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还积极探索柔性监管机制,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同时,对无主观故意、违法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依法实行不予处罚或减轻处罚清单事项46 项。
今年年初,浙江百应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全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拿到一笔1000 万元融资。50%的利息补贴之下,该企业最终融资成本约为3%,预计减免利息30 万元。
“相比于股权融资,这种新型融资方式时间短、风险低;相比于银行信贷,它的利率又比较合理。对于很难在传统渠道拿到低成本资金的中小企业而言,这个政策是我们成功融资的重要渠道。”该企业相关负责人青沐说。
知识产权是企业的重要资产。杭州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进知识产权集成改革,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全链条,助力企业用好用活这笔无形资产。去年,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拱墅区政府和浙大城市学院,在智慧网谷设立杭州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为知识产权交易搭建了公开流通平台,具备信息挂牌、交易撮合、价值评估等多项功能。截至目前,已引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含分支机构)5 个, 入库培育企业500 家,服务科技型企业417 家;转移转化高价值知识产权1243 项,其中968 件专利科技成果,达成交易金额36520.94 万元。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中国(杭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成立,不仅最大程度满足了全市企业对于知识产权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的急迫需求,同时承接国家知识产权大数据资源,吸引更多全球优质创新资源集聚杭州。依托中国(杭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结合各区、县(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覆盖全市的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体系基本建立,已指导帮助多家杭州企业海外知识产权案件取得胜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