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2022-10-08 08:48刘长军
前线 2022年9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共同富裕

[摘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行动价值。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一开始就与共同富裕紧紧联系在一起,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准备、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了对共同富裕的新探索,形成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先富共富”的新思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辟了共同富裕的新境界,深化了对推动共同富裕的规律性认识,我们党正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  共同富裕;  理论进路;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F12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2)09-0014-04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行动价值。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史就是一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共同富裕的奋斗史。从理论探索到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事实,从粗线条勾勒到系统化、体系化、精细化的构建,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小康社会的顺利建成,从顶层设计到“最后一公里”落地,中国共产党在推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形成了规律性认识、实现了阶段性目标,正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社会主义的进程一开始就与共同富裕紧紧联系在一起

“20亿农民站在工业文明的入口处:这就是在20世纪下半叶当今世界向社会科学提出的主要问题。”1在一个社会生产力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富裕,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面临的首要任务。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改造落后的小农经济为合作经济,顺利跨过“工业文明的入口处”,建设更富更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在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过程中,1953年12月16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第一次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党在农村中工作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善于用明白易懂而为农民所能够接受的道理和办法去教育和促进农民群众逐步联合组织起来,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业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生产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以便逐步克服工业和农业这两个经济部门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并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2共同富裕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过程中绝非偶然,这表明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行动价值。

在毛泽东看来,共同富裕具有丰富内涵。实现共同富裕不仅要发展生产,增加人民的物质福利,而且要不断提高人民的政治觉悟和文化程度。“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1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条件,集体化和合作化使人民的生活普遍好起来,坚定了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启,我国“取得了按照计划发展自己的经济和文化的条件”,2社会面貌逐渐发生变化,经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从衡量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看,改革开放前夕城镇内部的基尼系数约为0.16,农村内部的基尼系数约为0.21,这一基尼系数远远低于同期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3从推动共同富裕的效果看,中国广大乡村普遍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基础教育体系。对此,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高度评价:“毛泽东的土地改革、普及识字、扩大公共医疗保健等政策,对改革后的经济增长起了非常有益的作用。改革后的中国受益于改革前中国所取得的成果的程度,应得到更多的确认。”4

在毛泽东避免两极分化引导大家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思想的指引下,全国人民干劲十足,形成了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局面,为推动共同富裕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物质基础。

形成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先富共富”的新思路

在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总结和反思中,共同富裕的理论得到了深化,形成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先富共富”的新思路。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现在看来这个路子是对的。”5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指出:“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这二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6邓小平从战略的高度作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的科学论断。7在邓小平看来,所谓共同富裕,即“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8“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的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9“共同富裕,那时候我们叫小康社会,是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小康社会”。10在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反思中,邓小平指出,过去“一个重大的缺点,就是忽视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是说他不想发展生产力,但方法不都是对头的”。11鉴于此,邓小平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角度出发,提出“先富”到“共富”的共同富裕新思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區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1

在避免两极分化、推动共同富裕的具体方式方法上,邓小平反复提醒人们,既不能走绝对平均主义的老路,也不能走西方私有化的邪路,而是要走“先富”带动、支援、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共富”的共同富裕道路。这个共同富裕的道路,邓小平从改革一开始就讲,一直讲到1992年南方谈话。“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2关于避免两极分化,邓小平指出:“对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个人,也要有一些限制,例如,征收所得税。还有,提倡有的人富裕起来以后,自愿拿出钱来办教育、修路。”3由此可见,广大人民群众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如何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来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一直是邓小平关心的两个大问题。

邓小平的“先富共富论”开启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大门。在此基础上,江泽民针对如何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的问题,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先富”到“共富”新原则。胡锦涛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通过“积极扶持”“振兴发展”“促进崛起”等政策措施,探索减少相对贫困的有效路径,不断缓解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邓小平曾经高瞻远瞩地指出:“共同致富……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4在“先富共富论”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指导下,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驶入快车道。截至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6100美元,步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衡量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也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0.28,攀升至2001年的0.447,2012年达到0.474。这些数据的变化表明,在富起来之后,消除绝对贫困、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被提上日程。正如邓小平所预料的,实现共同富裕成为了新时代的中心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辟了共同富裕的新境界

在新时代,共同富裕不仅是理论问题,也是久久为功、脚踏实地的实践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共同富裕道路作了新探索,对共同富裕理论作了新阐释,对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作了新部署,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被提到实践日程上来。中国共产党人对共同富裕的认识不断深化。从邓小平指出的“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5的“将来时”,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的“进行时”,共同富裕开启了从价值性诉求、终极性目标、理想性愿景,向制度性安排、阶段性目标、渐进性发展过程、实然性状态转化的进程。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小康社会,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共同富裕成为了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事实,标志着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在新时代,共同富裕不仅是顶层设计问题,也是“最后一公里”落地问题。在共同富裕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把辩证唯物主义作为看家本领,把强化顶层设计和抓好“最后一公里”落地相结合,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在顶层设计上,实现共同富裕分三步走:到“十四五”时期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只有加强顶层设计,把全面发展和差别有序、长期战略规划和分阶段推进辩证统一起来,统筹好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把握好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促进有效市场的初次分配、有为政府的二次分配、有爱社会的三次分配的相互结合,才能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最后一公里”落地工作上,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等制度性安排,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鼓励先行示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使得共同富裕更加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

在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1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要求生产力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又要注意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整体性。共同富裕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共同富裕意味着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乐业。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先富帮后富、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这昭示我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功能。只有主动解决好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群众才能更加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本文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新时代首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方法研究”〈項目编号:2018A5331〉、一般课题“马克思信用财产理论及其对首都信用治理启示研究”〈项目编号:2021C649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刘长军,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 / 王焕宇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共同富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