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 郑贵华 朱兆阳 彭 穗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 马静雯
伴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创新逐渐成为引领国家和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经济的全球化日益加剧、国与国之间竞争激烈,产品的制作周期和研发的速度越来越快,使得创新成为政府和企业必须面对的话题。目前,我国在制造业发展上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虽然出口量大,但是缺乏关键技术,许多东西都是大而不强,基础能力非常薄弱,最关键的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等风险明显增多,产业安全隐患并未消除,我国产业经济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依然处于比较低的水平[1]。近年来由于美国对中国发起了贸易战,导致一些企业被无端打压、制裁,企业和国家也认识到技术创新才是竞争的根本资源,拥有核心技术才能在日益变化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研发投入是进行创新的主要渠道和方法,同时研发投入也是企业创新活动最重要的一种手段,通过研发产品,企业可以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升财务绩效水平[1]。我国也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并拿出相应的科研规划,大力投入研发经费。因此研发投入对于企业的财务绩效影响的强度直接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对创新投入的力度,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应该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努力抓住经济循环带来的机遇,提升自己的研发水平和质量,并带动国家向制造强国目标发展。
在目前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都着眼于通过实证和理论分析研究研发投入对利润绩效的影响,且大部分都是针对整个行业,缺乏指向性,内容太过于宽泛。并且对研发人员数量的研究结果较少,分析不够全面,同时还缺乏一定的数据支撑。基于此,本文收集了2013-2019年我国A股制造业板块财务数据,分析研发规模、研发投入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作用,为企业制定决策提供参考。
国内外学术界对研发投资和企业的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其中国外的研究较早,并认识到企业的研发投入和财务绩效之间的相关性。
熊彼特创新理论指出创新是在生产过程中内生的、带有自发性的,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对国家和企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研发投入对财务等指标的贡献程度,以及研发投入是否会对收入呈负面影响。Rafiq,et al[2]发现企业研发投入会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给企业带来品牌效应,研发能力强的企业会提高企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提升企业价值。进入新世纪后,许多专家也往更深层次的方面进行研究,Sinha,et al[3]研究发现大型企业尤其以重工制造业为主的研发投入和开发利用方面优势很大,得出了企业研发成本增加会提升企业财务绩效的结论,企业往往会在研发成本上花费更多。Chouaibi[4]研究发现研发创新对企业财务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从而使企业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与国外相比,国内学者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由于有国外先进经验的参考,大部分的研究内容都集中在宏观方面来研究研发与绩效问题。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企业的研发投入对企业财务绩效有显著正向作用。唐文秀等[5]提出研发投入会影响利润等财务指标,而与滞后期的正相关性减弱。刘帷韬等[6]提出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显著正向调节效应,在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调节作用上,存在行业间和股权性质间差异,行业间需求弹性差异更多反映在企业财务绩效水平上。
综上所述,大部分学者认为研发投入对企业具有显著影响,企业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力度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改善财务绩效,增加收入。基于分析,我们对选取的制造业样本数据做出假设。
假设1: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对财务绩效提升效果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研发投入可以促进企业财务绩效提升。
研发人员规模如何衡量,至今都没有明确的说法。有学者指出,核心人员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需要考虑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以及组织内部资源的松弛等。一些学者认为研发人员数量越多越好,它能有效提升研发水平和企业财务绩效,增加企业竞争力。王利军和陈梦冬[7]研究认为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投入力度与企业当期财务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对企业长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研发人员投入力度与企业财务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研发人员是企业的核心人员,如何对研发人员进行有效管理是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近几年来,学者们认为企业的能力体系在组织对人才进行结构化管理的新程序上,对人才进行合理配置,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可以有效改善企业环境。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认为研发人员投入规模与企业财务绩效呈现相关关系,但是正向相关关系还是负向相关关系结论并不统一。基于分析我们提出假设2。
假设2:制造企业研发人员规模对财务绩效提升效果具有显著影响作用,研发人员数量可以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一定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主要从国泰安数据库(CSMAR)、同花顺财经网和部门企业年报下载搜索数据,数据的选取范围为2013 -2019年的证监会2012板块中的制造业类数据。为保证本次选取样本的有效性和精确度,对原始数据进行了以下处理:(1)剔除所有未披露研发费用或者研发费用为0的企业数据;(2)剔除了2013年后上市的企业数据;(3)剔除研究范围期间存在ST、*ST的企业数据;(4)删除掉退市企业以及连年利润为负值的企业数据。经过上述数据处理,最终选取了974个公司样本。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分析软件为Excel2016、SPSSAU。
表1 变量定义与描述
1.被解释变量。本文将财务绩效作为被解释变量,即企业在每年年末的净利润的自然对数。
2.解释变量。两个解释变量均为衡量创新能力的指标,分别是研发投入(R&D)和研发规模(L-R&D)。其中,把研发投入取自然对数处理,把研发规模用研发人员数量占企业员工总数比值来衡量。
3.调节变量及控制变量。在研究研发投入以及研发规模对企业绩效影响时,我们还要考虑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企业的规模(规模越大,研发能力越强,绩效水平也越高)、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增长率。因而本文的控制变量为:净资产收益率(Roe)、总资产周转率(Tat)、公司规模(Size)、总资产增长率(Tage)。
根据以上选取的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基于上文假设构建如下面板回归模型,并固定个体效应,其中a为方程截距项,βi为解释变量的系数,w为随机误差项。建立模型为:
Roa=α0+β1R&D+β2Roe+β3Tat+β4Size+β5Tage+Ind+w
(1)
Roa=α0+β1L-R&D+β2Roe+β3Tat+β4Size+β5Tage+Ind+w
(2)
模型(1)把研发投入作为解释变量,把公司利润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公司规模、总资产增长率四个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并固定个体效应来探究研发投入水平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关系。模型(2)把研发规模指标作为解释变量,把公司利润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相应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固定个体效应。
根据表2中制造业上市公司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我们可知财务绩效(利润指标)最小值和最大值差距明显,表明上市企业财务绩效存在较大差距。研发投入之间的差异明显,最小值为10.9087,最大值为23.5000,研发投入占比较小的企业市场竞争能力通常较弱,企业需将研发水平提升到行业标准以上才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研发人员规模占比最小值仅为0.0011,这表明有的企业研发投资非常少,通常需要加大研发水平,研发人员规模占比最大值为0.8962,这说明有的企业重视研发,但是过度研发也不可取,有可能会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表2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从控制变量来看,净资产收益率最小值为 -3.2822,最大值为9.6467,平均值为 0.084 573 6,最大值、最小值与平均值差异较大,可知不同企业的净资产收益存在差距。总资产周转率的最小值为0.006,最大值为7.788,平均值为 0.693 19,说明大部分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都达到良好水平。公司的规模用人数来替代,最小值仅为94人,最大值仅为 229 154人,差异较大。
表3展示出了回归方程中涉及到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了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之间均存在显著正向的相关关系,研发规模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且系数分别为0.529、-0.123。此外,其他控制变量均通过皮尔逊相关检验,与财务绩效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本文选择的作为控制变量的指标是合理的。表3中各变量的相关系数都小于0.7,说明各变量之间相关性程度低,变量选取是比较可行的。表4是各个变量的共线性检验结果,从表4中可以看出,公司规模、研发投入、研发规模、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的VIF值均小于10,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程度的共线性问题。
表3 各变量之间相关检验
表4 共线性检验
本文采用的是面板回归模型,通过面板回归模型设计三个模型,分别是混合POOL模型、固定效应FE模型和随机效应RE模型,如何选取模型需要用Hausman检验来判断,如果Hausman检验中的P值小于0.05意味着固定效应模型更优。从表5可以看出,Hausman检验模型呈现出5%水平的显著性,chi2(5)=204.53,意味着相对于RE模型而言,FE模型更加合适,综上所示最终以FE模型作为最终结果。
表5 Hausman检验
在回归方法中,我们选用固定效应模型。从表4中可以看出,各个变量之间共线性程度非常低,因此将两个解释变量同时放到模型中进行回归检验。回归结果如表6,研发投入水平与财务绩效显著正相关(1%显著性水平),表明进行研发投入可以支持财务绩效的提升,连续投入时间越长,效果就越显著,研究结果验证假设1成立;同时研发规模与财务绩效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呈现负相关,表明过度投入会导致财务绩效负向增长,研究结果验证假设2成立。综合来看,研发规模与财务绩效的显著性关系没有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强,说明在企业中,应该重视的是研发投入,人员数量在于精和数量均衡,而不在于多。
表6 面板固定效应回归结果
本文从研发投入和研发规模两个指标出发,研究了这两个指标和财务绩效的相关性,并基于对我国A股制造业板块上市公司2013—2019年财务数据样本的实证研究,分析研发投入以及研发规模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研发投入可以有效改善制造业企业的财务绩效,企业研发投入力度加大能有效保证企业长期良好发展,提升企业持续竞争力,减小库存压力。
2.研发规模与财务绩效呈现反向影响,企业不应该过度投入研发人员的数量,研发人员数量过度投入往往会导致办事效率大大降低,人员之间职责模糊不清,办事效率下降。因此,企业应该注重挖掘高质量尖端人才,将人数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注重人员质量而不是注重人员数量。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发挥出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1.从企业层面来看,要清楚地认识到研发投入活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增加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研发是企业在市场中获得竞争力以及生存的保障,对企业在该行业中占有优势起到重要作用。自从国家提出创新型战略,努力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发展的目标后,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为了获得国家政策优惠以及在国际市场拥有话语权加大研发投入,这就有利于推进企业生产力的改革、推动技术创新,获得高质量的产品[8]。
从国家层面来看,政府应该重视企业研发投入,提高制造业的综合实力。这在加速中国智能制造,由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由劳动型产业转变为创新型高端产业中就显得非常重要。制造业是国家的基础和命脉,为国家其他类型企业输送基础设备等,所以国家应该大力重视制造业发展,尤其是在研发方面,应当鼓励制造业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
2.制造业企业可增加企业研发规模的投入力度,引进高质量人才,加强人才基础建设。在建设中,也应当与本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过度招聘研发人员会加大财务风险,不利于企业发展。企业要提高竞争力,除了重视研发之外,也要从基本的管理活动做起,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包括研发人员管理、运营水平管理、资产管理、企业治理等方面,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绩效产出效率。在企业整体的经营效率和运营能力得到有效的保障和提高的情况下,企业进行研发会事半功倍。此外,企业应关注产品研发创新的质量,而非仅仅关注数量,应充分挖掘核心人员能力,控制研发人员数量,这样才能真正通过产品研发来提升企业的财务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