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红,曹腾腾,肖敏,梅笑寒
1.西安高新医院口腔科,陕西 西安 710075;
2.榆林市第一医院口腔科,陕西 榆林 718000;
3.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牙体牙髓病科,陕西 西安 710032
牙体缺损多由龋齿、外力等因素导致,是口腔科一类常见病和多发病,当缺损范围较大时可能引起牙髓病变和根尖周病变,需进行根管治疗。由于根管治疗后的牙齿易发生牙体组织丧失,从而发生折裂的可能性更高[1]。相关研究已证实,根管治疗可使根管壁厚度减少,加之原有牙体缺损的影响,会进一步降低换牙的抗折强度[2]。临床研究表明,磨牙根管治疗后发生折裂的概率相对较高,这主要与磨牙的特殊位置和解剖形态有关[3]。因此,磨牙根管治疗后的修复尤为重要,但目前采用何种方式进行磨牙牙体修复一直存在争议。全冠修复是常用的一种修复方法,可覆盖整个牙冠表面以修复缺损牙齿,但进行全冠修复通常会对牙体组织进行大量切除,残余牙体组织强度也会下降,很容易出现牙龈缘炎症和食物嵌塞等情况,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4]。高嵌体是一类改良的牙体缺损的修复手段,是一种龈上设计,对牙周组织影响较小,不会破坏非缺损侧面及接触点,较全冠修复更易还原牙体釉面及咬合面的原有形态,从理论上而言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5]。本研究旨在分析全冠修复和高嵌体修复对根管治疗后患者食物嵌塞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西安高新医院口腔科经过根管治疗的98例(共154颗牙)患者为修复对象。纳入标准:(1)由龋齿引起的牙髓炎,已行根管治疗的磨牙;(2)牙颈部楔状缺损≤1 mm;(3)去腐质后剩余牙体组织轴壁厚度>2 mm;(4)X线片显示根管充填为恰填,牙槽骨吸收<1/3,根尖周间隙无增宽,牙槽骨和牙骨质无变化;(5)依从性良好者;(6)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重大全身系统疾病者,如心脏病、高血压、乙肝等;(2)长期用药者;(3)不耐受长时间椅位治疗者;(4)患有精神类疾病者;(5)夜磨牙、紧咬牙、咬合干扰者;(6)严重解剖变异者;(7)牙冠大面积缺损者;(8)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高嵌体组和全冠组各49例。高嵌体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26~64岁,平均(37.94±8.13)岁;上颌牙31颗,下颌牙43颗。全冠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25~65岁,平均(38.41±9.03)岁;上颌牙34颗,下颌牙46颗。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1.2.1 高嵌体组该组患者进行铸瓷高嵌体修复治疗(厂家:德国义获嘉伟瓦登特,批号:Z0062N)。具体操作方法:(1)在自然光环境下使用德国Vita比色板初步比色,选色前操作者注视蓝色背景。(2)牙体预备标准:面功能尖磨除1.5 mm,非功能尖磨除1.0 mm,轴面聚合度为8°,轴壁高度至少3 mm,轴壁厚高比2∶3,边缘龈上0.5 mm,其龈端形成0.5 mm宽、位于龈上1 mm的无角肩台。(3)采用IPS e.max Press铸瓷低度透明瓷块失蜡法铸造高嵌体,并进行染色完成修复体。(4)黏接:临床试戴后检查修复体边缘密合性、咬合关系、颜色匹配及美观性,用树脂黏接材料进行黏接稳固,去除边缘多余黏接材料并抛光边缘。
1.2.2 全冠组该组患者进行钴铬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治疗。具体方法:填充并封闭根管,垫平髓室底,按照烤瓷熔附金属全冠预备原则,咬合面间隙预备2 mm,颊侧颈缘肩台为刃状,位于龈缘下0.5 mm;取印模制作模型,口内试戴并调整咬合、黏固。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1)修复体情况:分别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采用世界牙科联盟评价标准评价修复体,主要包括美学(4项)、功能(6项)、生物学指标(6项)三大评价指标,共16项,每项评价指标评分为1~5分,分数越高,修复体质量评价越差。修复体最终评价得分是由三大评价指标中得分最高的指标决定,而各主要评价指标的分数则由其亚组的最高分数决定,各亚组的评价指标最高分即为主要评价指标分数,3个主要评价指标的最高分数即为修复体最终分数。1分为修复体优秀,完全符合质量标准;2分为修复体高度可接受性,可能与理想标准有差异;3分为修复体有小的但临床可接受的缺陷;4分为修复体有不能接受但可修补的缺陷;5分为修复体必须被替换[6]。(2)牙周健康状况:A,牙周健康无炎症;B,牙周有轻微炎症;C,牙周炎症明显,牙龈探诊出血可探及牙周袋。(3)食物嵌塞状况:A,与邻牙连接关系良好,未见食物嵌塞;B,与邻牙连接关系较松,存在食物嵌塞。(4)修复体边缘密合度状况:A,边缘密合良好,不能用探针检测到间隙;B,探针探有间隙,但探针无法进入;C,探针探有间隙,探针可进入。(5)牙周指数:采用专门探针检测菌斑指数(PLI)、牙龈乳头指数(PIS)、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袋探诊深度(PD)。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修复体情况比较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复诊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修复体均未出现被替换状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图1和图2。
表1 两组患者的修复体情况比较(颗)
图1 铸瓷高嵌体修复治疗
图2 全冠修复治疗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牙周健康状况比较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牙周健康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2个月、24个月后,高嵌体组患者的牙周健康率分别为100.00%、91.89%,明显高于全冠组的83.75%、7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牙周健康状况比较(颗)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食物嵌塞状况比较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食物嵌塞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2个月、24个月后,高嵌体组患者的食物嵌塞率分别为9.46%、21.62%,明显低于全冠组的25.00%、3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食物嵌塞状况比较(颗)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修复体边缘密合度比较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复诊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修复体边缘密合度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修复体边缘密合度比较(颗)
2.5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牙周指数比较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PLI、PIS、S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嵌体组患者的PD明显高于全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PLI、PIS、SBI、PD明显高于治疗后6个月,其中高嵌体组患者的PLI、PIS、SBI、PD明显高于全冠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牙周指数水平比较(±s)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牙周指数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后6个月比较,aP<0.05。
组别SBI PD(mm)例数49 49 PLI PIS治疗后12个月1.25±0.20a 1.07±0.25a 3.936 0.001高嵌体组全冠组t值P值治疗后6个月0.84±0.18 0.81±0.21 0.759 0.450治疗后12个月0.99±0.11a 0.89±0.12a 4.300 0.001治疗后6个月2.15±0.22 2.19±0.19 0.963 0.338治疗后12个月2.46±0.30a 2.28±0.24a 3.280 0.001治疗后6个月0.95±0.14 0.93±0.13 0.733 0.466治疗后6个月1.82±0.20 1.69±0.18 3.382 0.001治疗后12个月2.35±0.27a 2.07±0.31a 4.768 0.001
根管治疗后,由于牙齿自身结构完整性被改变、颈部牙本质切削、牙体营养成分丢失,从而使得牙体抵抗力降低,临床上通过对根管治疗后的磨牙进行覆盖咬合面为主的间接修复。传统修复方法是采用全冠修复,其是依靠预备体轴壁与冠内壁的机械摩擦,需要磨除较多的健康牙体组织,而高嵌体修复仅进行必要的洞型修整以进行修复[7-8]。本研究旨在分析对磨牙根管治疗后采用全冠修复和高嵌体修复对患者的影响。
修复体的目的是恢复患牙的正常形态、功能和美观,保持牙齿的生理完整性及其与相邻软、硬组织的协调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4个月高嵌体组修复体情况良好率为71.62%,要略高于全冠组的68.75%,整体效果来说高嵌体组要优于全冠组,分析其原因可能为:(1)铸瓷高嵌体牙体预备量少,生物兼容性好,可保留更多的健康牙体组织;(2)高嵌体修复过程可视,且视野开阔;(3)IPS e.max Press铸瓷嵌体打磨性能和强度较高[7-9]。治疗后24个月高嵌体组修复体脱落3例,可能与黏接过程中受唾液污染有关;有3例发生折断,可能与患者侧偏咀嚼的不良习惯等因素有关。牙周状况是预测牙体修复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12个月、24个月,高嵌体组牙周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全冠组,分析其原因为:(1)高嵌体修复体接站后高度抛光,表面光滑,便于患者清洁牙面,菌斑不易堆积;(2)高嵌体组健康的牙体组织相对保留较多;(3)可能高嵌体组患者口腔卫生保健意识更强[10-12]。治疗后24个月有4例患者出现轻微炎症,可能与牙体预备是存在缺陷导致牙体预备量不足、修复体制作时存在缺陷等因素有关。食物嵌塞是牙体修复治疗后常出现的现象,在修复体制作过程中应密切关注邻面关系,是接触区间隙<100 μm[1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12个月、24个月,高嵌体组食物嵌塞率分别为9.46%、21.62%,明显低于全冠组的25.00%、37.50%,提示高嵌体可降低食物嵌塞率。分析其原因为:(1)高嵌体组未破坏边缘嵴,保留了邻面接触区;(2)高嵌体组牙体预备边缘位于龈上,操作过程可视,质量可控[14]。修复体边缘密合程度是评估修复体疗效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两组修复体边缘密合度状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这与李黎等[15]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可能与纳入样本量少等因素有关。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6个月,两组PLI、PIS、SBI比较无明显差异,高嵌体组PD明显高于全冠组,治疗后12个月,高嵌体组PLI、PIS、SBI、PD均明显高于全冠组,提示铸瓷高嵌体对改善牙周指数效果更佳,考虑可能与铸瓷高嵌体对改善牙周健康、降低食物嵌塞发生率有关。
综上所述,相较于全冠修复,磨牙根管治疗后使用铸瓷高嵌体修复,可明显改善修复体外形完整性、牙周健康状况及边缘密合度,减少食物嵌塞发生率,提高牙周指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的局限在于样本量较少、术后随访时间短,因此后续将通过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以进一步完善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