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有波澜 纸上留春秋
——写在《军工文化》杂志创刊15 周年之际

2022-10-08 01:14薛启涛
军工文化 2022年8期
关键词:军工山西杂志

文/薛启涛

远隔千里,因刊结缘,《军工文化》是大家的。

盛夏六月,虎年过半。一摞摞《军工文化》杂志,置放于我的案头,字里行间、墨香正浓。展卷诵读,不禁为之眼亮。

今年,是《军工文化》杂志创刊15 周年。忘不了,2007 年岁末,经过2 期试刊以后,破土而出的我国第一份《军工文化》专业杂志,在首都北京“云湖度假村”举行了隆重的首发仪式。从此,“军工领域有了一份专业的文化管理类期刊,有了一个专属于军工人的交流平台,有了一个军工人自己的精神家园”。她以“弘扬军工理念,融汇军工精神,引领军工文化方向;聚焦军工现实问题,拓宽军工企业视野,彰显军工文化品格;服务军工文化决策,服务军工文化研究,服务军工文化实务”为办刊宗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记录者的视觉和笔触,见证了各地军工企业蓬勃发展的铿锵脚步,记录下四方军工人凝心聚魄、蝶变成长的历史瞬间,成为我国十二大军工集团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的纽带之一。

“山西军工具有悠久传统和深厚根基,太行山区曾经孕育了人民军工事业。”地处“革命老区、汾河两岸、太行山下”的三晋大地,作为我那“可爱的家乡”,既是中国重要的能源、装备制造和原材料基地,也是国防军工重要生产基地。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军工遗址遍布各地,而位于山西长治的黄崖洞兵工厂,还被誉为“人民军工的一面旗帜”。近百年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山西作为中国的军工大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门类涵盖兵器、航空、航天、电子、船舶、核工业等领域。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调整和发展,历久弥新的山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完成了由单一军品向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军民融合产业领域的战略性转变,位居全国前列……此外,红色军工史是中共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光荣兵工、人民军工火种,发端于江西官田,成长壮大在山西太行。太行红色军事工业,不仅是在抗日烽火中形成并发展壮大的,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壮举,也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借助于声势浩大的“军工文化山西行”活动,秉承“强我文化,兴我军工”的理念,《军工文化》杂志,多次聚焦1898 太原兵工厂文化产业园、刘伯承工厂旧址和黄崖洞兵工厂的国家工业遗产,以及船舶重工山西汾西重工有限公司、兵器工业山西北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晋西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阳化工有限公司、淮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诸多国防军工文化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影响力,尤其是人民军工第一校————中北大学等相关单位的宣传报道,为无愧于先辈的艰苦创业,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合力提升山西国防工业软实力,展示山西军工文化成果,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入发展。从而,让红色精神在军工人心中牢牢扎根,助力山西进一步转型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搭建了良好平台。

过去十五年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发展是国家战略,更是山西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和支撑,军民融合越深入,山西转型的路子越宽广。由此,《军工文化》杂志,从专题文章到图文并茂,舍得版面为其鼓与呼。既宣讲好曾经在山西军工100 年来这片热土上战斗奋斗过的老党员、老军工的战斗奋斗故事,也宣讲在党的领导下山西军工取得的伟大历史功绩,从老一辈军工人身上学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军工报国、甘于奉献、为国争光、勇攀高峰”的政治品格,汲取立足新时代、勇于攻坚克难的智慧勇气。从而,始终秉承“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增强当地军工企业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的使命感、责任感。为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讲好山西军工故事,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进一步推动国防科技工业现代化早日实现,做出了卓越的山西贡献。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1 周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 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 周年,更是人民军工创建91 周年,暨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作为晋南三线企业子弟,也是“军工宣传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作为一名资深新闻工作者,也是一位高级摄影师。担当着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新闻摄影学会会员、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等职责的我,虽然经常有新闻、摄影和文学作品见诸报端,也不止一次获过各类大小奖项。却依然深感:一次美丽的邂逅,一段不了的情缘。《军工文化》杂志的周围,凝聚了一大批军工文化人,凝聚了一批国防科技工业各军工集团主管企业文化的领导干部,凝聚了一批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工作者,还凝聚了热爱军工文化事业的编辑部的精英人才……

虽然我所在的那座仅存三十春秋、建造于中条山下、黄河岸畔、伍姓湖边,且素有“晋南历史名城”和“舜都蒲坂、大唐蒲州、爱情圣地、旅游名城”的永济市的兵工厂,早已不在了,可是常年生活于此的我,仍热切盼望着通过“来自京华,光荣承载;血浓于水,每月一面”的《军工文化》杂志,感受她的实力、内涵和魅力,一腔服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事业的激情和努力。由此,详细了解党和国家的新时代人民军工事业,并早日找到军民融合的契合点。另外,我将握紧手中的笔杆子,写有温度的稿件,拍更精彩的图片,着眼于“军工魂魄,文脉传承。图文并重,逐梦前行”的高度,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为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军工文化》杂志的越办越好,出点微薄之力!

记得有古诗曰:“岁月曾著风雨,更待满树繁花。”深受各军工集团全国各地军工厂内外读者和作者关心、支持的《军工文化》杂志,需要回顾过去,总结经验;需要拓宽视野,与时俱进;更需要广大读者和作者一如既往地给予关心和支持,让这本承接地气、沐浴阳光的姓“军”的刊物,更加行稳致远、锦上添花。

远隔千里,因刊结缘,《军工文化》是大家的。2022 年时间过半,《军工文化》杂志即将举办创刊15 周年纪念活动的日子里,让我们牢牢把握人民军工事业在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中的特殊地位作用,用“军工情怀”之经纬,一起回溯《军工文化》杂志,在过去15年间“展军工旗,塑军工魂”,个中经历了怎样的燃情岁月,既起到了“笔下有波澜,纸上留春秋”的作用,又引领着“军工文化”脚步不停唱大风!

猜你喜欢
军工山西杂志
山西首例给未成年人文身被判停止侵害公开道歉
山西农大与山西云时代共建智慧农业创新中心
“书”写山西 以艺战疫
呕心沥血,奉献山西农业
军工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分析
杂志收纳碗
世界五百强:中国军工风云榜
军工股上涨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