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雍华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福建福州 350004
当前我国社会整体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由此,发生髋关节骨折的糖尿病患者数量处于不断增加的状态中,也就有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需要采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而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糖尿病患者普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概率较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水平产生重要影响,DVT情况严重的患者,其生命甚至可能受到威胁。一般来说,DVT的形成与患者的年龄、术后恢复时间、基础疾病情况及制动等多方面因素具有密切关联性,为了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的预后水平,有必要帮助糖尿病患者对DVT进行预防[1-5],例如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进行应用,本次研究将2019年5月—2021年5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的80例行关节置换术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对比其护理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80例行关节置换术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式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53~79岁,平均(66.32±1.35)岁。对照组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55~77岁,平均(65.97±1.26)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在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纳入标准:患者符合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指征;患者存在明确的糖尿病史;术前无检查结果显示存在DVT;无髋关节置换术史;全部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家属知情并同意[6-7]。
排除标准:其他骨科疾病患者、伴有严重肝肾及心脏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及依从性过低的患者。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其中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并根据医嘱给予患者基础护理与血糖监测,并做好协助检查、肠道准备、术中保温及保护隐私、术后调整体位观察病情、协助运动等。
研究组以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为基础给予患者加用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术前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及文化水平,采用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方式对其进行疾病、手术相关知识的讲解,以促使患者依从性的提升,同时也强化患者家属的配合程度,术前2 h给予患者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在患者排便情况良好时不需行肠道准备,灌肠便可;手术室中首先于手术台上铺设隔凉垫,并提前进行加温处理,术中给予患者覆盖保温毯,保持患者体温持续处于37.5℃左右,同时针对术中需要应用的各项液体均进行保温,保障输入液体及应用的冲洗液温度在37℃左右,同时注意合理应用湿热交换器,保持患者呼吸道的湿度和温度处于稳定状态;术后给予患者采用减压垫减轻压力,麻醉苏醒后使用温开水对口唇进行湿润,若2 h内无呕吐,则可饮用10~20 mL温水,3 h内无恶心呕吐,可少量增加饮水量,4 h后若无不良反应,可酌情进食,注意保持饮食的清淡,6 h后可在医生指导下常规进食,同时应对患者的排尿情况随时评估,以尽早拔除尿管,在患者血压平稳以后,即可协助其进行运动。
需要护理人员从患者实际情况出发,对患者的血糖进行全程监测,每2小时查看一次,并进行记录,根据血糖变化判断患者病情,并给予患者胰岛素注射,根据具体情况控制胰岛素的注射量。在观察到患者病情稳定后,每间隔6 h进行1次血糖监测。在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后,需要及时处理。同时,需要叮嘱患者对饮食进行控制,尽量减少摄入含糖量较多的食物,从而保证血糖稳定性。
①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进行比较,主要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
②组间情绪情况对比:术后7 d,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对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判定,患者得分<7分,无心理应激反应;7~13分,可能存在焦虑情绪;14~20分,存在焦虑情绪;>21分,存在严重焦虑情绪。即患者评分越低,其情绪越好[8-9]。
③组间疼痛情况对比:术后7 d,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判定,由患者自行拨动长度为10 cm的游尺,0分表示无痛,评分越高,疼痛情况越严重[10-11]。
④组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对比:术后7 d,通过多普勒超声对患者是否发生DVT进行判定。
⑤护理满意度:向患者发放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患者根据自身主观感受对护理服务进行评分,满分100分。评分越高,即满意度越高,将问卷回收后,根据患者评分将护理满意度分为3个等级(>80分为很满意、60~80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1-不满意率。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血糖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各项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各项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组别研究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空腹血糖护理前12.21±2.56 12.31±2.61 0.173>0.05护理后6.32±1.31 7.66±1.52 4.223<0.05餐后2 h血糖护理前15.41±1.52 15.45±1.45 0.120>0.05护理后7.28±1.12 9.89±1.51 8.780<0.05
研究组患者的HAMA评分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情绪及疼痛情况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情绪及疼痛情况对比[(±s),分]
组别研究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HAMA评分17.23±1.95 19.07±2.89 3.338<0.05 VAS评分5.11±0.57 7.15±2.95 4.294<0.05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和DVT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DVT发生率对比[n(%)]
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是将各项具有相应循证依据的专业护理措施应用于患者的围术期中,以加速患者的身体恢复,同时十分注重患者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所以其能够针对不同的患者分别给予个性化护理措施。髋关节置换术属于骨科临床上的大型手术,虽然能够帮助患者有效缓解疼痛,同时对患肢功能进行恢复,但是患者在下肢活动受到限制及存在手术应激反应等诸多情况的影响下,其在术后发生DVT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也就表示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水平甚至生命安全,均有可能受到威胁。结合临床经验,将行髋关节置换术的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进行预防,实现对患者血糖的有效控制,并加强患者的饮食管理,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干预,从而改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患者以积极态度接受治疗,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自信心[12-15]。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加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于术前对其进行有关于疾病及手术等各项知识的宣教工作,并加强对患者的血糖护理干预,有利于促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实现护理依从性的提升。并且,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基础,研究组患者的护理干预之中包括了多学科的护理精髓,同时能够对其自身所具有的长处进行充分发挥。由此,有利于缓解患者身心双方面的创伤,并且在为患者制订护理方案的过程中,患者的医生及麻醉师均需深度参与其中,以促使护理方案能够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全面提升其科学性和针对性,并加速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16-17]。
在糖尿病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给予患者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所支持的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也就是采用多学科协作的模式,由骨科医生、手术护士及麻醉医生等诸多相关人员共同形成专科护理团队,并将循证学模式作为开展护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对各项具有科学依据的护理措施进行有效落实。在通常情况下,DVT的发生影响因素主要与患者的术后疼痛、下肢活动量减少等具有密切关联性,所以在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的基础之上,还有必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结合科学依据,帮助患者进行及时的康复训练,以更加有效地降低患者的DVT发生率,也就能够切实实现治疗效果和预后水平的提升[18-21]。
本次研究显示,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AMA评分、VAS评分分别为(6.32±1.31)mmol/L、(7.28±1.12)mmol/L、(17.23±1.95)分、(5.11±0.57)分,护理总满意度和DVT发生率为95.00%和5.00%,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针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糖尿病患者应用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血糖指标与DVT发生率,同时还能够起到改善患者情绪、疼痛感、护理满意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