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琳,陈小龙
(咸阳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躯干支柱力量”这一名词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竞技体育领域风靡至大众健身领域,主要在于它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即保持身体姿态、提供近端固定和传递上下肢能量。将肩部、躯干、髋部三个身体部位作为训练的重点,强调躯干支柱对肢体的控制作用,以有效提升学生对身体姿态的控制能力。[1]
拉丁舞所有的动作都会用到躯干,能量也是从躯干产生和转移的。[2]学生髋部与肩部的对抗、髋部与躯干以及四肢的配合都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躯干支柱力量。在拉丁舞技术动作中,躯干支柱力量不仅用于保持身体的稳定,还要发挥控制身体姿态、减少错误动作代偿以及提高能量在上下肢之间的传递效率等多个方面的作用。[3]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的关键期,其肩部、躯干等身体部位处于最为敏感的状态,因此,在提升青少年竞技水平的同时更应当关注其身体素质的良好发展,开展躯干支柱力量训练能够使青少年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得到有效培养,减少运动损伤问题的出现,从而为青少年参与拉丁舞运动提供牢固的身体基础。[4]因此文章以拉丁舞专项学生训练为例,探讨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对青少年女子体育舞蹈的影响。
以12~15岁青少年女子拉丁舞专项学生为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基本信息
1.2.1 实验法
实验流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实验前测阶段。统一测试代表性指标,并对测试结果进行记录。为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在测试之前给受试者讲解注意事项及重要性,以确保测试数据的真实准确有效。第二阶段,实验阶段。每周对受试者训练2次,共计训练16周,训练内容包括拉丁舞技术训练和力量训练两部分。实验组为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对照组为传统力量训练。第三阶段,实验后测阶段。对学生进行专项基本技术后测,将数据录入,并与实验前数据进行差异性相关性分析。
实验控制。受试者皆为咸阳X国标舞艺术学校的学生,将两班学生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15人,受试者身体健康,无生理疾病,所有的受试者均未受过系统的力量训练,且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学生在运动年限以及年龄、身高等身体指标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实验开展的时间为2021年8月21日—2021 年12 月11 日(其中对于国庆节前后训练时间有所调整),要求训练期间所有学生请假次数不能超过两次。其中,每周对实验组进行两次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对照组进行两次传统力量训练,对两组的力量训练都在拉丁舞教学课程结束后的45分钟进行;在实验的最后一周对两组进行统一考试并记录考试结果。
测试指标。为了充分考察训练效果,对该领域技术人员和教练员、专家等进行了咨询,并就已有评分标准进行了调整。
实验方案。12~15岁的青年学生正处于肌肉力量与体积快速发展的时期,为促进肌肉的发展可采用阻力练习和较轻负重下的肢体伸长练习,训练过程中注重对静力性练习量的控制,不宜过多,这是由于青少年的肌肉纤细、张力小、神经中枢兴奋时间和强度较差,在训练过程中容易出现疲劳所导致的。根据周期训练和板块训练的要求,笔者将对实验组进行16周的躯干支柱力量训练,训练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训练内容由简单到复杂,从静力性练习到动力性练习,从一维练习到多维练习,从稳定性练习到非稳定性练习,将其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阶段,建立力量基础与发展神经系统;第二阶段以发展神经对肌肉的控制为主;第三阶段为强化阶段,将神经肌肉的发展与动作技能相结合;第四阶段为疲劳退阶阶段。[5]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力量训练。
1.2.2 数理统计法
通过SPSS19.0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1.1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专项基本技术测试结果同质性分析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表2)可知,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开展训练前各项基本技术P>0.05,具有同质性,两组学生水平相当,符合分组实验的要求,有进行实验的必要性。
表2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专项基本技术得分独立样本T检验
2.1.2 对照组实验前后专项基本技术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统计实验前后对照组的成绩后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由表3可知,对照组练习者专项基本技术测试成绩有所提高。其中,牛仔舞成绩实验前后出现了显著性差异,表明传统力量训练中的保加利亚深蹲、高抬腿、蛙跳练习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下肢肌肉力量。牛仔舞主要在于下肢的弹和踢,传统力量训练加强了下肢力量,增强了力量由下到上的传递,可以使学生每一个步伐都做到游刃有余,学生动作干净利落到位,速度快;其他四支舞提高效果不明显,原因在于拉丁舞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需要舞者的身体与手臂具备良好的协调和平衡能力,并且能够有效调动身体各处的肌肉配合完成各种技术动作。传统力量训练虽然可以对青少年身体的局部力量进行强化,但这也会导致其身体各部分力量发展不协调,并且由于各部分力量训练关联性的缺失使青少年在拉丁舞练习中容易出现动作衔接不连贯的问题。
表3 实验前后对照组专项基本技术测试结果对比分析(N=15)
2.1.3 实验组实验前后专项基本技术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统计实验前后实验组的成绩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由表4 可知,通过16 周的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后,拉丁舞中五支舞的脚法、手臂动作、髋部灵活性、身体控制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把控能力等测试结果较实验前均有显著提升。原因在于,通过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加强了学生核心区域的稳定性,提高了髋部的稳定性及力量,保障了在做拉丁舞动作时躯干对四肢的控制,使手臂更加协调地随身体律动,提高了能量在躯干和肢体之间的传递效率,避免动作代偿的出现,从而提高拉丁舞者的运动表现能力。但由于训练时间短,加之实验对象是年龄较小的青少年学生,因此在快节奏的恰恰舞中快速协调躯干与四肢的配合还需长时间的训练来加强,因此只具有显著性差异。
表4 实验前后实验组专项基本技术测试结果对比分析(N=15)
2.1.4 实验组与对照组专项基本技术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根据表5可知,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训练后专项基本技术的测试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伦巴、恰恰、桑巴、斗牛舞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而牛仔舞P>0.05 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两种训练方式都能够促进青少年成绩的提升,其中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对恰恰、伦巴、桑巴、斗牛舞的提升效果远远优于传统力量训练。躯干支柱力量训练效果对青少年牛仔舞成绩提升的效果略优于传统力量训练。
表5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专项基本技术测试结果对比分析(N=15)
根据前述测试结果,分析如下:
(1)恰恰舞最大的特色是髋部的律动,骨骼肌收缩形式为“快速伸缩、复合性收缩”,而爆发力、肌肉的控制力以及动作速度是提高恰恰舞技术水平的前提。对于12~15 岁年龄段的女生,关节灵活性的巩固和提升很重要,通过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可加强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使腿部肌肉能够快速灵活地舞动。
(2)伦巴舞的独特之处在于舞者的胯部富有韵律地扭摆,上身自由舒展。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可增强学生躯干部位的力量,同时使远端的四肢得到最大限度的伸展,内外结合、刚柔相济,从而展现舞姿的婀娜。
(3)牛仔舞的技术特点在于下肢的弹和踢,躯干支柱力量训练通过加强躯干部位的力量使腿部更有力地弹动,利用躯干力量使身体前倾,避免身体垂直对脊柱承担超负荷震动,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传统力量训练加强下肢力量,增强力量由下到上的传递,因此,在训练过程中也不能忽视传统力量训练的作用。
(4)桑巴舞的技术动作重点在于髋部与脚踝的弹动。实验组在经过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后,髋部肌肉力量增强,身体核心区域稳定性提高,增加下肢稳定性的同时增强上下肢的协同发力,使脚、踝、膝、腰、肩、臂形成一个核心稳定的链式动力系统,以提高舞者的运动表现能力。
(5)斗牛舞要求舞者能够有效控制肌肉的伸展和动作的快慢,以“斗牛士”动作的迅猛和干脆利落见长,这需要脊柱与胯骨的配合。通过躯干支柱力量训练来加强学生身体控制能力,学生能够利用盆骨的活动带动身体的移动,促使膝盖、脚踝对身体平衡的控制和调节,以关键部位肩部的发力形成标准的斗牛舞姿态。
总之,拉丁舞运动需要强大的肌肉力量来支撑完成。拉丁舞躯干支柱力量训练主要以增强舞者躯干的稳定性、维持动作在舞蹈过程中保持平衡,提高上下肢力量传递为主。在传统力量训练中,往往只针对受训者四肢及躯干表层大肌肉群的训练,只关注到几个主要部位肌肉力量和关节强调的训练,而忽视了不同部位之间的配合,并且没有将实践运动项目与力量训练进行有效结合。[6]实际上,人的运动过程需要完整的运动链支持,通过躯干周围肌群构成核心运动链,为肢体运动创造支点,因此躯干支柱力量在身体运动链的能量传递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7]实验组进行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后,拉丁舞组合测试呈现出了非常显著性差异。这是因为躯干支柱力量的许多训练内容,例如基础阶段中的不稳定状态下的俯桥动作、快速转髋、肩部灵活性动作等等,均可锻炼青少年的腹直肌、竖脊肌、臀大肌、股四头肌、腘绳肌等核心肌肉力量,增强肌肉的爆发力,进而使身体控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实验组在该测试中呈现了非常显著性变化。拉丁舞单人无论基础组和还是花步动作组合,都是以基本步伐为基础,而基本步伐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组合动作的完成质量。实验组的学生在完成动作时更加流畅,身体配合更加协调。
(1)在体育舞蹈中应用躯干支柱力量训练,能够增强身体的灵活度和稳定性,建立正确的动作模式,促进能量在上下肢间的有效传递,可有效防止学生训练过程中动作的无效和能量的泄露,减少错误代偿,进而达到提高运动表现和降低运动损伤的目的。
(2)躯干支柱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都能提高青少年女子拉丁舞练习者的专项基本技术,但躯干支柱力量训练明显优于传统力量训练。
(3)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快速发展的敏感期,通过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可强化青少年骨骼的生长、关节的稳固、肌力的增加,从而强健青少年的骨骼肌系统功能,为其奠定良好的身体运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