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西 孔 靖 陈 洁 陆桂喜 廖 兰
(广西科技大学 广西柳州 545005)
人才培养是高校基本的社会功能,高等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就必须坚定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专业课程固有的属性和特点,为将价值引领、人格塑造融入专业教育提供了绝佳渠道,在培养学生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同时,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专业课程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有机统一,实现德育和智育融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借力“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探索本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建设、丰富专业课程育人资源,实现二者相融并重,彰显课程改革的育人导向,顺应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1-2]。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联系社会要求和学校教育的桥梁和纽带,发挥专业课程德育资源开发的优势,关键是寻找与专业课程相匹配的德育映射点,以恰当的方式和载体,将德育元素深入融合到专业课教学的各方面、各环节,形成逻辑一贯的系统,实现对学生全方位、全过程的德育目标。但现有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目前高校德育建设仍存在“高投入”和“低成效”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程德育目标设定不够明晰,方式较为传统,学生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激发。授课时一般由教师提供既定的案例、事件,学生缺乏主动探索和自然代入,使得专业课程的育人初衷没有得到良好的展现。
第二,同一专业不同课程的德育元素挖掘不够多元,经典案例被反复使用,学生难免感觉乏味。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药学领域一些经典案例在不同的药学专业课程中被反复引用,虽然教师的目的和视角有所区别,但仍暴露出专业课程德育资源体现出较强的封闭性,德育元素有待更深入挖掘,在考虑经典案例的同时,也应当引入热点事件的分析点评,更好地激起学生共鸣。
第三,课程德育效果评价未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体系,难以根据一些直观的数据进行评价。专业课程的育人过程一般局限在线下课堂,一些教师往往难以很好地兼顾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人格的塑造,课后难以有效搜集教学信息进行德育体系的评价和改进[3]。
“药事管理学”课程是药学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主要科目。本课程主要讲授药事组织设置及其职责,药品管理立法,药品注册、生产、经营、使用、信息诸方面的监督管理,药品知识产权保护以及药学技术人员管理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药学生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服务意识;改变药学生传统单一的药学知识、技能机构,将其培养成集药学知识、技能和药事管理与法规与一体的综合型人才;能辨别合法和非法行为;能综合运用药事管理的知识,指导药学实践工作,分析解决实际问题[4]。
药事管理法规要求与质量意识融入药学事业的各个领域,但由于知识点多、政策性强、枯燥抽象,且课时相对较少,教师若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往往理解困难,学习中容易造成主动性低、学习效率差,教学效果一般。随着“互联网+”、5G时代的到来,师生较高性能的移动终端设备已经得到普及。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等学习辅助平台的推广及教师特殊时期线上授课经验的积累,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可能。针对“药事管理学”课程特点及德育目标,借助“雨课堂”平台,探索“药事管理学”课程线上线下同步开展专业课程德育建设的路径,通过将德育和智育紧密结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到二者相融并进,促进药学专业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培养他们的爱国情、强国志。同时,线上线下同步推进有助于切实有效提升课程德育的效果,实现“育人育心、入脑入心”。此外,加强“药事管理学”课程德育建设,引进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作为教学团队成员,有助于增强课程建设的思想碰撞和交叉协作,丰富课程的内涵和视野[5]。
以专业教学为主线,与德育相辅相成,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三坚持”与“三突出”,即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坚持遵循规律,突出职业引领;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精准施策。在教学过程中,德育内容可取其最精华的部分,教师做好价值引领与升华,将拓展的学习资料设置于“雨课堂”平台。专业课程德育的开展不应该局限于理论课堂,往往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能体会教师的育人目的,从而记忆深刻并化为自己的感受。如带领学生到一些先进的医药批发企业见习,学生现场参观现代化的医药物流设施设备、科学严谨的药品质量管理流程,既能将课堂上学到的GSP知识具象化,又能体会到国家强大带来的行业发展、企业发展以及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在本课程的德育建设工程中,拟定的实施思路为确立教学目标、挖掘德育元素、研究德育元素融入方法、形成教学教案、评价教学成效的五步走策略(详见图1),充分体现“教”与“育”。药事管理学课程知识面宽、涉及范围广、应用性强,相关的政策及法规不断更新,监管要求更为科学,同时也更为严格。这也要求在施行专业课程德育时,教师对案例、时事等元素的遴选应做到与时俱进,以更符合现今大学生特点的方式推陈出新,才能更高效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扩展学生的视野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掌握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药学职业道德等育人元素贯穿整个教学实践。
图1 药事管理学课程德育五步走策略
雨课堂是一款基于演示文稿软件的智慧插件,通过雨课堂平台,教师可以推送视频、课件、习题、语音、阅读材料等蕴含德育元素的预习资料到学生手机,实现课前热身;课中可以通过课件中植入的练习实时检测,学生也可以通过发送弹幕实现师生互动,并对课前设定的德育目标进行引导与交流;课后推送拓展和复习资料,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对育人进行进一步升华。线上线下的结合、课前—课上—课后的闭环覆盖了完整的教学环节,教师还可以方便地从雨课堂平台获取完整详细的数据支持进行课程的阶段评价,教与学清晰明了[6]。教师对药事管理学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先从部分重点章节开始,精心设计,构建“课前—课中—课后”药事管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详见图2),并逐步推进,以点带面,扩展到更多内容乃至其他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在其中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
图2 药事管理学课程德育混合式教学模式
结合药学专业特色,围绕爱国情怀、法制观念、职业道德、规范意识等育人目标,深入挖掘行业德育元素,力求紧跟时事要闻,引导学生热现象冷思考、慎思明辨,建立一套系统的融入体系。“药事管理学”各章的德育目标设计与元素挖掘(详见表1)。
表1 药事管理学课程德育元素设计
“药品研发与注册管理”章节,内容知识点相对众多、政策性强、枯燥抽象,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往往理解困难,学习中容易造成主动性低,学习效率差,教学效果一般。针对所述学情分析情况,本章节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以期改善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构建了“课前线上导入——课中线下互动——课后任务拓展”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设计。在本章节授课前3天,通过“雨课堂”平台发布在药品研发与注册管理发展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例作为课前在线学习资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查阅资料,对药品注册制度的出现背景将有一定的了解和感知。
通过课前的热身,在课堂上巧用雨课堂的“弹幕”功能,向学生提出“通过先导案例的学习,请你总结药品注册时需要考察的三个基本指标是什么?请通过发送弹幕的形式分享交流。”根据团队以往的教学经验,此类有一定挑战性、讨论空间较为灵活的问题,如果通过传统课堂的举手发言式讨论,往往收效甚微;借助雨课堂平台的弹幕功能,可以一定程度降低学生的心理阻力,充分表达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看法,教师的角色是学生理性、专业、深入分析问题的引导者,并适时融入人文精神和情怀。线下授课时结合具体的知识点,本章内容可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教育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增强综合素质五个方面进行德育融合,从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式设计、课堂管理设计、课程评价设计出发,在“紧贴专业,深挖价值,自然融入”理念的指导下,经过遴选与探索,授课环节中的课程设计与德育融合的具体内容和教学实施(详见表2)。
表2 “药品研发与注册管理”课程设计与德育融合的具体内容和教学实施
授课结束后,教师根据课堂运行过程对本次课内容进行系统全面的归纳总结,并通过雨课堂平台发布课后拓展任务:结合我国“新药”“仿制药”定义的演进,对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历程作一概述。通过自主查阅专业资料,学生可以对我国从建国初期的缺医少药,逐步发展为仿制药大国,至今实现部分进口药“国产替代”的医药工业发展史有更深入的认识,坚定学生投身医药创新的理想信念的育人目标。
只有做到凸显特色、突出重点,才能将专业教育过程中立德树人的效果最优化、影响最大化,打造育人精品。本教学团队在将立德树人目标贯彻在教学过程的实践中,提炼总结出的特色有如下四方面。构建以雨课堂为依托的线上教学平台,植入德育教育资源库,巧妙引导学生利用移动智能设备进行拓展阅读,提高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率;拒绝千篇一律,精选案例、推陈出新,紧扣时代脉搏挖掘“经典+热点”的德育元素,以内容的“新”换学生的“心”;坚守教学初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专业诉求、职业诉求和情感诉求,做到课程有温度、教师有情怀、学生有抱负;协同企业开辟育人新路径,既丰富了课程德育的形式,也增强了课程育人的实效,构建出具有特色的课程德育格局,校企合作同向同行,共谱立德树人同心圆,使课程真正德育做到入脑、入心。
课程德育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构建“德育+智育”的大格局,是一项必须长期持续加强和改进的系统工程。作为专业教师,教学团队在前期建设基础上应当不断尝试、实践和创新课程改革,建立集体教研制度,发展专业课教师跨专业合作教学教研,加强对课程德育建设重点、难点、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实现师生同步成长,实现专业课程德育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全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