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建国 李 梓
数字经济时代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给人类社会带来深刻的变革,“互联网+”已经成为产业跨界融合的助推器和催化剂。随着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必然带来人才需求的巨大变化。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优化“互联网+旅游”营商环境,以数字赋能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在旅游行业领域,“互联网+旅游”助推传统旅游产业向数字文旅的转型升级,催动旅游新旧业态的更迭,旅游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教育部提出要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升级传统专业,及时发展数字经济催生的新兴专业和课程,这为旅游职业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改革动力。由此可见,在这场纷繁复杂的旅游产业变局中谁能够抓住机遇、顺势而动、乘势而上,谁就会赢得先机,成为今后旅游职业教育的标杆、行业人才培养的翘楚。因此,深入研究“互联网+旅游”背景下人才需求变化及旅游职业教育应对策略,既是刻不容缓,也是势在必行。
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推动我们进入“产业互联网”新阶段,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旅游产业结构及产业链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行业层面的角度看,传统旅游正在向数字文旅转型升级,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旅游行业中普遍应用。这揭示了旅游产业已经开始从原本单一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向复合的“信息密集型”产业转变。伴随着产业融合的持续推进,旅游新业态的涌现,单一技能的服务型人才已无法满足新时期旅游市场的需要,对于综合素质全面,且兼具“互联网+旅游”跨界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
从旅游企业层面的角度看,传统旅游服务公司已经意识到“互联网+旅游”已经不仅是趋势,而是行业发展的需求。旅游企业也开始主动谋求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自身业务及产品进行创新和改变。新型数字文旅企业:携程、去哪儿、途牛、飞猪等OTA(Online Travel Agency,在线旅游)企业,穷游、马蜂窝等旅游攻略的内容型平台,以及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短视频直播平台跨界而生,不仅冲击着传统旅游企业的供应链和运营模式,也与其他业态不断融合创造出新的旅游产品及消费运营模式。相较于传统旅游服务行业,新兴数字文旅行业对旅游从业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旅行社为例,业务逐渐从线下走到线上,从现实走进网络,企业更加追求服务的口碑以及核心业务的专业性和专注性。原来企业岗位的外联、计调、导游这三大岗位系统也逐渐向旅游新媒体运 营、UI设 计 (UI即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的简称)、网络营销、旅行定制师、活动策划师、导游云主播等多元化新兴岗位系统转变。
旅游职业教育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也是旅游企业最主要的劳动力来源。但是近年来旅游专业的育人模式、课程体系、实训条件、师资结构却一成不变,这导致行业人才需求与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不对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些需求传导到行业人才培养的体系中,将对当前的培养模式、内容、形式、知识结构等带来巨大冲击。在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旅游”复合型人才培养正当时,催生了对“既懂旅游学、IT技术,又有互联网思维”的交叉综合型人才的巨大需求。
“互联网+旅游”是对传统旅游行业的赋能和转型升级,并非全面取代,这就意味着,丰富的旅游专业知识仍是今后旅游行业人才的基本要求,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者除了应该掌握旅游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及时捕捉最新的行业动态,并将这些知识熟练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互联网+旅游”条件下旅游行业逐渐从“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服务”三个方面形成了新的行业生态系统,新的业态下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一系列新兴信息技术手段得到普及和应用,业务流程也趋于智能化、模式化。新型的旅游人才面对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应该做到能用、会用、用好。这就要求今后的旅游从业者还应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适应并掌握移动互联时代企业新的管理模式、营销手段、服务方法。
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产业,相关旅游产品的信息传递引起旅游者的流动,同时,旅游业又是综合性产业,以为旅游者提供服务为核心,并以此将交通、餐饮、服务联系在一起的产业。在旅游需求日益多样化的趋势下,传统的旅游业向智慧旅游转型,大数据将成为促进旅游业创新转型的决定性力量,数据挖掘和分析势必成为未来各个企业的制胜关键和利润焦点。这就要求旅游从业者需要具有数据思维,运用数字分析能力,将专项旅游市场、OTA(Online Travel Agency,在线旅游)线上数据、国内客流量以及出入境客流量等国内外实时旅游资讯分类整理,从纷繁复杂的各类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营销决策。
旅游行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需要与互联网深度融合,需要颠覆性的创新。创新能力是未来旅游行业人才的最大特征和基本要求。同时,智慧旅游也是互联网与旅游行业融合的结果,融合了移动互联网和旅游两个不同的领域,因此智慧旅游也要求行业人才具有复合、跨界的能力,具有多向思维、跨界眼光,掌握跨界思维和跨界方法。
旅游业是典型的服务行业,服务是创造价值的根本,在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就是要比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服务意识,要时时刻刻为旅游者着想。只有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服务意识,才能准确地了解自己的专业,提高业务水平,成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者。同时,在智慧旅游中业务往往涉及线上和线下两大部分,在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单独一方无法完成全部工作,需要相互协作、信息共通共享,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尤为重要,这也是智慧旅游对未来从业者的基本素质要求。
“互联网+旅游”本质是信息技术与旅游的有机融合,其宗旨是为了给旅游者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旅游新业态的发展,资讯更加便捷,产品品种更加丰富,旅游活动花样翻新,这使得旅游者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传统的旅游产品形态已经很难满足旅游者的体验需求。这就要求旅游从业者能够及时把握市场动态,培养良好的洞察能力,摈弃固有产品理念,逐渐树立“以旅游者为中心”的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游客的旅游体验为标准,设计出不同体验类型、具有自身产品特色、满足各种旅游者需求的旅游产品。这同样也是能够在行业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抵御传统旅游行业价格战、购物团等行业顽疾的必备技能。
以“两微一抖”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迅速崛起,意味着企业在新媒体时代中的品牌策略、交互策略及营销策略的改变。新媒体同样也为旅游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创意空间和价值转化的可能性,成为了旅游宣传、营销的主阵地。同时,平台运营、客户运营、产品运营、活动运营等新媒体运营人才需求陡增,特别是文创、直播、短视频等火爆领域的相关人才岗位,也是旅游行业招聘的热门岗位。
国务院正式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定位,全国有1179所旅游院校设置高职旅游类专业,为旅游行业输送了大量生力军,是旅游行业最为重要的人才培育基地。因此,高职旅游专业应该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旅游”时代的人才需求,探索构建“协同育人、课程重构、环境营造、师资培育、科研带动”五位一体的全方位、纵深化发展模式,培养智慧旅游亟需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
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紧跟旅游行业前端发展,与“互联网+”技术前沿旅游企业深度融合协同育人,不断探索创新育人理念,培养讲政治、跟形势、懂技术、有担当,具有“互联网+”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旅游人才。“互联网+旅游”的高职旅游专业协同育人理念可以具体为“三复合育人”。第一,学生旅游专业素养与“互联网+”知识相复合,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主线,重点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专业复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学生的行为养成与“互联网+”思维模式相复合,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为主线,培养学生综合适应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第三,企业实习实训与“互联网+”技能相复合,以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为主线,提升学生在真实智慧旅游岗位环境下或职业迁移条件下的实战运营能力。“三复合育人”要求“互联网+”与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实习实训、学生行为养成等有机融合,既要做到人才培养和职业能力提升有效对接,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个人的身心发展(见图1)。
图1 “互联网+旅游”高职旅游“三复合育人”协同育人理念
培养复合型人才要发挥多方协同力,整合优质资源共同发力才能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构建符合“互联网+旅游”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专业人才培养层面,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为目标,探索构建“项目主导、多元协同、三全四驱、复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并以项目为主导整合构建“互联网+旅游”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继续深化以能力为本位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严格依据信息化时代新兴旅游企业岗位职业生涯的核心能力要求,选取典型职业活动设计教学项目。以校企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为主线,在复合型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横向整体推进多元协同育人,形成育人合力。第一,创新教学体系,探索“跨校园、跨学科、跨专业”协同育人;第二,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专兼职教师协同育人;第三,创新教学环境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各方协同全员培养复合型旅游人才培养全过程中,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实施“思想道德提升、文化修养提升、职业能力提升、创新能力提升”四大工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助推学生成长成才,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持续发展动力。
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以智慧旅游产业发展需要为切入点,专业主动对接产业,将新型旅游企业的工作岗位和职业技能、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职业技能竞赛及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有机地融合。对OTA(在线旅游)、O2O(线上+线下)旅行社、景区、主题公园、酒店等企业线上业务操作人员的岗位需求进行调研,梳理岗位职责,将智慧旅游产业岗位核心能力归纳为“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创新及跨界复合能力、旅游体验设计能力、旅游新媒体运营能力”五大核心能力。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围绕五大核心能力,按照能力递进、分层设计项目,根据“项目统领、课程匹配,知识、技能、态度融合”的项目课程体系要求,整合重构基于能力本位的旅游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动态化开发贴合当前行业发展的相关课程,将旅游行业的新技术、新规范以及典型案例融入到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开发与之配套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围绕新型业态积极参加政府、行业、企业组织的各类职业技能大赛,锻练学生的实战能力。
以项目实战运营,实习实战顶岗再现“互联网+旅游”新业态旅游企业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为核心,对接企业岗位需求,匹配“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需求,将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1+X”证书培训内容引入专业教学,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考取旅游大数据分析师、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网店运营推广、自媒体运营相关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将职业竞争机制引入教学过程,探索旅游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资历架构。按照“课内理实一体→项目实战运营→证书考试提升→校外能力优化”的培养过程,以“项目+证书+专业”的形式,按照企业项目运营和职业证书培训标准,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技能培训训练场,为智慧旅游人才岗位能力培养提供实践载体,营造“实践技能引领、专业协同共生、职业培训融合”的旅游专业实践育人环境。
加强既具备旅游专业知识又兼具信息技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内培外引”,对内培养双师型教师,对外选聘企业专家充实专业教学队伍,组建“专业教师+实践导师+培训专家”的多元结构合理、智慧型创新型师资团队。第一,实施“双轮驱动”的专兼职教师培养体系。内轮驱动以课堂革命为主线,重点围绕教师智慧型创新团队建设、“三全育人”、新形态教材建设、“1+X”证书制度试点、模块化教学等方面开展教学研究;外轮驱动以产教融合为主线,通过企业轮岗、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等方式实现产业新业态的技术技能积累,内外轮共同作用,“赋能”团队教师;第二,实施团队成员的分工与协作。根据教学团队发展规划与专业发展需要,组建旅游电子商务体系策划、旅游网站设计与制作、网络管理、旅游新媒体运营4个对接“互联网+”职业领域的模块研发教学组,结合智慧旅游最新要求开展实操课和实战课教学;第三,建立健全多方协同的创新团队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构建产出导向的“多维度+多层级+多主体”“定量+定性”的效果评价与考核制度。
数字时代要加强旅游人才的知识获取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培养。在旅游专业教学过程中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让学生随时、随地地获取专业最新资讯,在人才培养中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知识获取渠道和更全面的学习资源,为旅游专业学生打造专业移动智库。第一,高职院校要重视旅游专业的教学资源库以及“金课”建设,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探索“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网络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搭建专业教学信息化立交桥,将行业的新知识、新理念、新资讯快速传递给学生;第二,高职旅游专业要不断拓展学生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预留空间;第三,要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依托新兴现代服务业产业群推进数字资源、优秀师资、教育数据共建共享,实现学校与产业之间的信息互融互通。
在智慧旅游的引领下,行业将发生深刻变革,准确把握这个趋势是破解未来专业发展迷局的核心钥匙。因此高职旅游专业要加紧开展智慧旅游相关课题研究,通过科研带动教研教学,为今后的旅游人才培养及课程改革做好准备。第一,要加强智慧旅游相关理论的研究,摸清智慧旅游发展机理,探索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掌握现阶段智慧旅游人才需求情况,了解智慧旅游人才的培养重点,通过人才需求与供给的对比,找到现阶段高职旅游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人才培养提出对策;第二,要积极参与行业企业智慧旅游建设项目研究,在实践中融入行业,紧跟行业发展步伐,通过项目建设提高专业教师水平;第三,要积极开展智慧旅游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实践,将智慧旅游理念、实践中总结的经验运用到实践教学中,不断完善高职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智慧旅游理念融入实践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互联网+旅游”是旅游行业发展的趋势,传统旅游业务的变革以及旅行社的衰落已经预示着这场变革的开始。面对改革,历史告诉我们唯有打破边界,不断颠覆自我,才能不断创新,也才能有走向未来的持续发展力。职业院校作为旅游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更应该深刻认识到数字文旅时代对于复合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只有与行业一线的企业深度融合,在育人模式、课程体系、环境营造、师资培育、科技研发等方面大刀阔斧地开展教学改革,深入探索“互联网+旅游”人才培养的对策和机制,才能不断为旅游企业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为旅游业的发展做出更积极有效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