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琳
乐山师范学院数理学院 四川乐山 610039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由此可见,劳动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这既体现了新时代党对我国教育方针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又是对当前教育领域重“智”育、轻“劳”育这一突出问题的积极应对。师范生是基础教育领域的后备力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师范生的劳动教育,增强师范生的劳动情怀,培育与师范生专业相关的劳动技能、劳动观念、劳动精神,使其在劳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能力提升,实现全面发展教育行业,进而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
当前,由于部分家庭让孩子享受物质生活,不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一方面,很多师范生不愿意参加劳动,在劳动中敷衍了事,认为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只是流于形式,对于劳动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打扫卫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等方面;另一方面,学校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仅仅开设几次劳动教育理论课程,对理论知识进行宣讲,不注重师范生的劳动实践教育,导致了学生对劳动教育观念的错误认识以及认知错位。所以,师范生在大学阶段要通过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引导,对劳动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做到思想和行动上的统一,学习劳动者勤奋、吃苦耐劳、努力拼搏的优秀品质,用正确的劳动观念指导自己。
现在大部分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得相对充足,但是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足,知识仅停留在课本上,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操作背道相驰。现代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作为师范生的要求更加严格,要求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师范技能、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高校在培养师范生的过程中,要注重专业课程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在劳动中引导学生,注重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平常的试讲试教中,在实际劳动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寻找新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领悟到劳动对于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还提出要在劳动中弘扬劳动精神。在多种场合,多次对劳动、劳动者、劳动教育以及劳动精神等内容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阐述,提出了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的要求和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总目标。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关乎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师范院校作为培养人民教师的主阵地,必须要将师范生的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构建科学合理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体系,通过劳动教育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帮助师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师范生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对创新劳动教育教学模式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根据师范生劳动教育的现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师范生对劳动的认知、师范生参加劳动的情况、师范生对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满意度。为了更加直观地反映调查研究情况,对于上述三方面情况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了调研,本次问卷调查共发出1500份问卷,收回了1355份问卷。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是乐山师范学院师范专业的学生,其中男生占比38.08%,女生占比61.92%;大一学生占比16.53%,大二学生占比69.37%,大三学生占比14.10%;城市生源占比35.65%,农村生源占比64.35%;独生子女占比21.18%,多子女占比78.82%。以下是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对师范生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师范生对劳动的认知情况调研中(如图1所示),有62.73%的同学对劳动的认知清晰,清楚知道劳动的意义、劳动的价值,具有正确的劳动观;有30.92%的同学对于劳动的认知模糊,具有正确的劳动观,但对于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分辨不清,对于大学生的意义也不明确;有6.35%的同学对于劳动的认知完全不清楚,没有正确的劳动观,认为劳动没有意义。整体看来,超过90%的同学具有正确的劳动观,大部分同学清楚知道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图1 师范生对劳动认知情况调研
关于师范生参加劳动的情况调研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有77.19%的同学偶尔参加劳动,在学校或者家里安排了自己劳动才会参加劳动,其他时候不会主动参与到劳动中;有18.15%的同学经常参加各种劳动,比如宿舍或者教室卫生打扫、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专业实践活动等,表现比较积极;有4.66%的同学几乎没有参与到任何劳动活动中,仅仅注重个人享乐,除了学习几乎没有其他的活动。由此可见,在师范生的劳动教育中亟须调动劳动的积极性,开展经常性的劳动活动,让大家积极主动参与到劳动中来。
图2 师范生参加劳动的情况调研
从师范生对于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满意度调查中发现(如图3所示),仅有3.25%的同学表示非常满意,有18.63%的同学比较满意,高达47.87%的同学不满意。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师范生不满意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形式单一;二是实践活动开展形式主要是打扫卫生,难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三是劳动教育活动开展的次数太少。由此说明,改变劳动教育模式、调动师范生参与劳动积极性、提高师范生对于劳动教育的满意程度等是实现劳动育人的重要方式。
图3 师范生对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满意度调研
开展劳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大学生产生“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共识,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合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对于高校而言,要让师范生养成良好的劳动观,需要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以思政促劳育。在思政理论课程教育中,教师要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与劳动观教育深度融合,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于劳动的认知,将劳动最光荣的理念根植于学生的心中。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事迹、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事迹,让学生对于劳动的敬佩和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在思政实践中,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邀请身边优秀典型来到课堂现身说法,分享劳动经验和劳动成果,激发其他学生的劳动热情。让学生从思想上转变劳动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不仅是开设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也不仅仅依靠与思政教育相融合,还应当将劳动教育贯穿于师范生整个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在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考核中应明确劳动教育的内容,尤其是师范生的试讲试教、专业实习等课程中,才能真正做到劳动教育与专业能力提升相融合。专业实习实训是提高师范生师范技能的重要方式,也是师范生开展劳动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引导师范生在学习中教学、在教学中提升,在实习中增长知识,掌握师范技能,提升专业能力。在实习实训中,引导师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步步得到提高。同时对于师范生在专业实习、试讲试教等专业能力提升的过程中,融入劳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师范生勤学苦干、吃苦耐劳、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的精神,更好地促进师范生理解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内涵,更好地帮助师范生提升专业技能,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更不能只学习书本知识,要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书本知识延伸到社会实践。师范生在大一到大三学年主要学习教师教育基础知识、学科专业概况及发展方向、所学专业学科的教育内容,培养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熟练的学科教学能力,主要是在校园里面进行学习和活动。因此在培养师范生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师范技能大赛等实践活动,学生在参赛过程中会不断地练习、巩固和提升自我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考察师范生的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灵活运用书本知识的能力,帮助师范生塑造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正确劳动价值观。此外,在专业比赛中的胜出者也能成为学生的榜样,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于劳动者的尊敬和崇拜,营造一股良好的校园风气。除了专业相关的竞赛活动,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活动、义务家教活动以及劳动实践活动,鼓励师范生积极参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养成学生崇尚劳动的行为习惯。将师范生的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能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还能让学生更加珍惜劳动成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准备。
目前,很多师范院校开设的劳动教育课程学时少、形式单一、教学质量差,与当前的要求相差甚远,并且大部分师范生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低、参与度低。这些原因导致师范生很难适应以后实际的中小学教学活动,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差。实现师范生劳动教育教学模式的改变,提高师范生的参与积极性和重视程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学生三方合力,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能力提升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相融合,增强师范生的劳动情怀,培育师范生正确的劳动观和热爱劳动的精神,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教育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