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苗
2021年7月23日的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引起了人们的热议,有网友称“如果换成皮卡丘在场上走几圈或者播放《灌篮高手》主题曲可能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收到大量国内国际网友点赞”。 这句评议折射出动画电影对东、西方文化广泛且深远的影响。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飞速发展,且拥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动画电影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传递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而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1]。 由此,笔者开始了以动画电影为媒介开发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行动研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基本理念”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1]。第三部分“实施建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
《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 也指出,“利用优秀影片开展中小学生影视教育,是加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 是丰富中小学育人手段的重要举措”[2]。
1.动画电影的制作过程
动画剧本—人物及美术设定—分镜头设定—色彩设计、背景设计—动画设计—摄影—剪辑—录音—合成—视频编辑—完工。
2.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核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3.动画电影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紧密关系
“语言构建与运用”这一方面的素养,要求学生能准确学习祖国语言,正确领会其内涵,灵活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动画电影的剧本创作(故事情节、主题等)、人物设定(个性、社会背景、台词等)环节则为这一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土壤。
“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方面的素养,要求学生能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和文学形象的感受和理解,并将其条理清晰有所依据地表达出来。其主张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 动画电影的剧本创作(情节想象)、分镜设计(细节联想及想象)、摄影剪辑(拍摄角度和镜头选择、拍摄片段的取舍和衔接)等环节正好有利于这一核心素养的发展。
“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方面的素养,要求学生能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美、情感美,并且能通过语言文字将这种体验传达出来。联系动画电影制作过程中的美术设定(人物样貌、人物服饰等)、色彩设计(色调、明暗等)、背景设计(时间、环境等)环节,就会发现它们也是这一素养形成的有效路径。
“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方面的素养,要求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能吸收和融合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并能将之准确地表达出来。 动画电影作品的主题,作品包含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同种族、民族的风土人情,对文化遗产的态度等都是“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素养形成、培养、发展的丰厚土壤。
动画电影凭借其丰富的想象、夸张离奇的剧情、鲜艳灵动的色彩、动听的音乐、生动的配音等受到了中小学生甚至是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和喜爱。2019年动画电影的观影人数已达3.0525 亿人,暑期档动画电影观影票房优势明显。一方面,动画电影的正面影响有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 动画电影中存在的消极处事、暴力倾向、盲目崇拜等不良因素会对中小学生产生不利影响。
2018年,教育部、中央宣传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 指出:“中小学校要积极开展校园影视教育活动, 营造浓厚校园影视文化氛围,让中小学生在看电影、评电影、拍电影、演电影中收获体会和成长。 要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先进人物和美好事物,正确看待影视从业人员,不盲目追星。要结合中小学校影视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将电影放映、电影理论、电影鉴赏、微电影创作等专业知识纳入中小学德育和校外教育教师培训内容,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2]
由此可见,动画电影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很大,已受到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更要充分重视这一影响,因势利导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动画电影题材丰富,类型多样,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动画电影作为开发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媒介呢?笔者认为,应符合以下几点要求:(1)能充分体现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2)内容与形式各环节要制作精良,有公认的好口碑。 (3)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和普世观念。
基于以上看法,笔者选择奥斯卡获奖动画影片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媒介。 因为奥斯卡金像奖一般会在内容新度及深度、拍摄难度及制作水平、价值观及社会影响,还包括国家、区域、种族、性别、政治、人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整体来看,一部影片本身的普世性、批判性,反应社会和反应人性的程度,以及题材是否冷门、思想是否深刻,是衡量每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一个综合标准。
1.走进动画电影
了解动画电影概念(文字呈现);
了解动画电影制作过程(图片及视频呈现);
了解奥斯卡最佳动画电影奖项(文字、视频呈现);
赏析获奖动画电影主题 (学生文字呈现及发言反馈);
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 呈现为积累动画电影语言材料,建立动画电影语言系统,自主品读动画电影和表达观点感受。
评价方式:补充填空,课堂问答,分享交流,针对主题赏析,现场评分。
2.动画电影——剧本
了解动画电影剧本概念(文字呈现);
分镜头剧本概念及作用(文字呈现);
分镜头剧本绘制要求(文字呈现);
分镜头剧本示例(以《鹬》为例视频解说、文字呈现);
赏析电影片段,还原分镜头剧本(《疯狂捕猎记》文字反馈);
学生荐赏主题优秀动画电影(视频呈现、制作课件展示鉴赏并复习鉴赏角度及方法);
在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动画电影语言材料的同时,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感受和理解影片片段,并将其条理清晰有依据地表达出来。
评价方式:补充填空,课堂问答,分享交流,针对剧本还原和影片选择、课件制作现场评分。
3.动画电影——场景设定
了解动画电影场景设计概念(文字呈现);
了解动画电影场景设计的作用(以《九色鹿》《言叶之庭》《千与千寻》为例,文字、图片解说);
动画电影场景设计的要求(以《大圣归来》《你的名字》《千与千寻》为例,文字、图片解说);
根据《鸟鸟鸟》片段练习场景设定(学生选择判断及文字反馈);
学生自荐赏析角色设定优秀动画电影(视频呈现、制作课件展示鉴赏并复习鉴赏角度及方法);
在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动画电影语言材料的同时,指向“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和理解影片的环境设计、色彩选择、绘画风格。还指向“文化传承与理解”。 理解作品与文化背景的融合,有助于电影风格的确立。
评价方式:补充填空,课堂问答,分享交流,针对人物设定和影片选择、课件制作现场评分。
4.动画电影——角色设计
了解动画电影角色设定概念(文字呈现);
了解动画电影人物形象计定概念(文字、图片呈现);
动画剧本角色设定的重要性(以《哪吒》为例,文字呈现,图片解说);
动画剧本角色设定的内容与技巧(《灌篮高手》文字、视频呈现);
根据《章鱼的爱情》剧本练习人物设定(文字反馈);
学生自荐赏析分镜剧本优秀动画电影(视频呈现、制作课件展示鉴赏并复习鉴赏角度及方法);
在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动画电影语言材料的同时,指向“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和理解影片形象美、情感美,经过自己的联想、想象,将这种体验用文字达出来。
评价方式:补充填空,课堂问答,分享交流,针对场景设定和影片选择、课件制作现场评分。
5.动画电影——镜头语言
了解动画电影镜头语言概念(文字呈现);
学习动画电影镜头景别不同类型(以《你的名字》四个镜头为例,使用图片解说);
学习动画电影不同拍摄方式类型(以《寻梦环游记》《超能特工队》《海洋奇缘》《我的世界》为例用短视频解说);
学习动画电影不同画面处理类型(以《你的名字》《汽车总动员》为例用短视频解说);
根据《疯狂捕猎记》练习景别、拍摄方式、画面处理判断(学生当堂发言反馈);
学生自荐赏析优秀场景设计动画电影(视频呈现、制作课件展示鉴赏并复习鉴赏角度及方法);
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动画电影语言材料;指向“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和理解影片的镜头语言,景别、拍摄、画面处理的作用;还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深入思考这些选择的内在原因,甄别与剧本匹配最佳的镜头,尝试自己设计镜头。
评价方式:补充填空,课堂问答,分享交流,针对景别、拍摄、画面处理和影片选择、课件制作现场评分。
6.动画电影——剪辑
了解动画电影再创造的意义(文字呈现);
了解剪辑的概念(文字呈现);
学习动画电影剪辑的四个层面(通过《动画电影是怎么剪辑的》视频解说);
学习动画电影镜头衔接的方式(通过《镜头衔接经典案例》视频解说);
根据《不想吃饭的时候》《电影镜头认知》感受剪辑的魅力(学生当堂发言反馈);
学生自荐赏析优秀场景设计动画电影(视频呈现、制作课件展示鉴赏并复习鉴赏角度及方法);
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动画电影语言材料;指向“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和理解影片剪辑的作用;还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深入思考画面取舍与主题、人物、情节之间的关系,懂得欣赏动画电影的剪辑。
评价方式:补充填空,课堂问答,分享交流,针对景别、拍摄、画面处理和影片选择、课件制作现场评分。
7.动画电影——拟音
了解动画电影拟音的概念(文字呈现);
了解如何拟音(用文字、动图讲解);
根据提示进行动画电影音效设计(学生口述、文字呈现);
根据文字表述判断音效(以文字揭秘呈现);
学生自荐赏析优秀剪辑动画电影(视频呈现、制作课件展示鉴赏并复习鉴赏角度及方法);
评价方式:补充填空,课堂问答,分享交流,针对音效判断、设计和影片选择、课件制作,现场评分。
8.知识考核
观赏2020年第92 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发之恋》,学生根据已学动画电影知识,现场自选一个角度对影片进行书面赏析。 教师根据内容评分。
(1)课堂态度(考勤、专注度、参与度)占20 分;
(2)实践效果(课堂练习、分享交流、资料查找、课件制作)占60 分;
(3)知识考核(现场赏析动画影片)占20 分。
1.接触并掌握大量动画电影相关概念和专业术语
从剧本、角色设定到镜头语言、剪辑,通过知识填空、要点问答、判断评述(详见每课课件、导学案、短视频)等环节,把新鲜而丰富的动画电影相关概念和专业术语融入课程的讲授、反馈、实践过程中,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思考的角度,厚重了知识的积淀。比如,在课程2 中设计的“什么是动画剧本”的填空题,还有我设计的关于多种拍摄方式现场问答,给出《超能特工队》大白视角上校扫视男主人公动图,让学生领会摇镜头这种拍摄方式的含义等,如图1所示。
图1
2.运用并强化动画电影领域的语言材料,涵泳语言
在口头评述和文字赏析过程中,学生将学到的语言材料进行实践运用,强化了对动画电影语言材料的理解和内化。 比如,在角色设定课时中,设计《灌篮高手》的动画片段,让学生领会角色设定(樱木花道外表的高大、红发的标志、自大、简单、勤奋、痴情的个性);再通过《疯狂动物城》的“闪电”超慢反应片段,让学生评述从中看出有哪些角色设定(外形、语速、表情、绰号等);再在《章鱼的爱情》文字剧本提示下,让学生明确用文字表达应该如何对母章鱼进行角色设定。学生的答案相当精彩,同时也反映出他们真正掌握了这些语言材料。 图2 展示了学生以雌章鱼为对象进行的人物设定。
图2 学生设计的人物设定
1.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得以发展
形象思维是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过程。在课程中,学生的这一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 比如,在动画电影镜头语言课时中,学生观看《疯狂捕猎记》的视频片段(小男孩发现森林怪兽来到自己身边),练习景别、拍摄方式的选择时,学生的课堂回答精彩纷呈: 兰君健同学认为可以让怪兽在小男孩背后出现并表现他背后发凉(使用固定镜头),再让小男孩慢慢转身发现它(拉镜头);汤佳琪同学认为可以先采用俯视镜头, 以小男孩的视角展现他看见怪兽在身后投射到地面的巨大阴影, 再采用仰视镜头展现小男孩转身后看到的怪兽形象。
逻辑思维是人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类型反映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过程。 课程中很多环节都对学生的这些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进行了体现和训练。 比如,在动画电影拟音课中,让学生观看拟音师在话筒上罩上纸杯,并将盐和沙粒同时倒在纸杯上的动图, 请学生推断这是在模拟什么声音。 学生的推理很有意思:彭林飞扬同学认为是模拟树叶被风吹得沙沙响, 陈思宇同学认为是模拟下雨的声音,邓熙媛同学认为是在模拟风沙吹击车窗的声音。
辩证思维的特点是从对象的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中,从其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整体上、本质上完整地认识对象。 李子宁同学在分享《Pour585》时,向同学们提出了关于主题的探讨。 有的同学认为看到了小杯子对大杯子进行思想灌输的反抗所展现出的追求思想自由的内涵,还有的同学认为看到了小杯子自我强大后对别的小杯子的灌输行为所展现出的强者总会限制弱者的思想发展的内涵。 而大家将两种看法合并起来,总结出“屠龙的少年终将成为龙”,人类社会总是在不断的压迫和反抗中不断地更迭发展这一更深刻的主题。
2.灵活性以及独创性等思维品质得以提升
思维灵活性指善于根据客观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及时改变原来的工作计划或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提出新的符合实际情况的思路和方案的思维特征。 思维独创性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有独特、新异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在本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了这些思维特点的强化。 比如,在动画电影剪辑课中,我请学生设计一段激发人们食欲的动画剪辑。贾子涵同学想将各种美食新鲜出炉的画面跳接,韦承汐同学想将人们享受美食和相应美食在此过程中的鲜明美好的样子进行来回切换,赵予阳同学想用食客点餐的声音贯穿每一样美食的切换中。
1.审美意识得以加强,文学鉴赏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在认识动画电影课中,自主鉴赏《鹬》这部短片时,很多人都提到了主角外形的呆萌可爱,但不能说出为什么这样的形象设计很好。 在讲解了角色设定的作用之后,刘宇擎同学感受到《灌篮高手》中的樱木花道头发设计成红色有利于展现他热情、积极、自大的性格特征;李欣蔚同学则体会到《哪吒之降世魔童》中小孩版哪吒的黑眼圈和邪魅的笑容更符合他从小不被周围的小伙伴接纳且被邻居排挤而形成的叛逆性格。
2.初步掌握了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方法
在场景设计课中,学生学习了“场景造型风格与角色造型风格统一”这一场景设计要求后,便能充分地判断《九色鹿》的敦煌壁画画风对整部影片的统领作用。
1.开阔了文化视野
奥斯卡获奖动画电影是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作品,其中蕴含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比如,《千与千寻》中的“油屋”浴场场景参考了道后温泉总店、涉温泉金具屋、汤原温泉油屋以及“江户东京建筑园”中的老建筑,学生感受到鲜明的日本地域特色;《超能陆战队》 传达出美国好莱坞一贯传承的美国文化中的个人英雄情结;《包宝宝》用隐喻手法描绘了一段典型的中国式亲子关系,而且有丰富而细腻的各种传统中国文化元素(川菜、包子、太极拳等)出现,难能可贵地让学生用现代的、具有国际性的视野去理解故事内涵。
2.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在课程中,我们特别对中国优秀的动画影片进行了片段赏析。 《小蝌蚪找妈妈》的水墨画风,《九色鹿》的敦煌壁画画风和要知足、不贪婪的传统文化,《哪吒之降世魔童》中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大鱼海棠》中的庄子文化解读等都在欣赏、质疑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1.动画电影知识的进一步开发
除去已经开发的动画知识板块, 还有很多可利用的环节可以关注。 比如,配音环节的发音、语气、内容取舍与画面的契合等。 如果想要充分利用动画电影这一媒介,老师还需要更多地学习相关知识,与专业人士多沟通交流,或者邀请专业人士参与课程设计。 也许最终能开发出如“电子音乐”一样的名为“动画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课程。
2.相关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体系的建立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系有四个维度即“理解”“运用”“思维”“审美”[3]。 实施路径简要地说就是在实践中听、说、读、写。 笔者认为,以动画电影为媒介来培养语文的核心素养,更科学的做法是每个维度在课程的先后内容中应当有各自明确的阶段性训练目标和路径。 比如,“思维”这个维度,最基本的可以训练学生的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能力,细致一点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演绎、逆向、横向、推理等思维技巧。 那么,在哪一课时训练什么,先训练什么后训练什么,都应该科学合理地安排好。
评价方式如何从关键词填空、核心内容笔记、判断与举例、动画影片选择、课件制作、分享与交流等相对零散的方式转化为形式更新颖、更客观合理、更成体系的评价机制, 让学生更明确自己每一课的目标,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所得,是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教师也须更科学地评判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式。参照统编教材及教参对不同年级提出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也许是一个较好的路径。
综上所述,动画电影的丰富内涵和价值意义决定了它是开发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宝贵土壤,语文核心素养也能在这一土壤中播种、生根、发芽、成长。 虽然目前的成果还只是阶段性的,但如果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来,展开更深入的思考、更广泛的学习,那么动画电影这一别具一格的资源一定会在实践中更好地起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作用,会让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更接地气、更有人气、更富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