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英语学习者语用失误调查及规避策略*

2022-09-29 00:55陈红敏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语境交际语言

陈红敏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 安徽宿州 234000)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考试中心出台《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提出加强“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的要求,为英语教学的不同模块提供了准确的能力标尺。《量表》中将语用能力(pragmatic ability)定义为: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结合具体语境,运用各种知识和策略,理解和表达特定交际意图的能力。量表对英语语用能力的不同等级进行全面详实的描述。其中大学生语用能力定义为:能理解对方表达意图,在交流中能恰当、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和态度。熟悉目的语文化,了解目的语社会习俗。尊重交际对象并取得良好沟通效果。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英语使用于很多政府官方活动、电视节目、文件、邮件、国际会议等。如果能选择恰当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注意到文化习俗的差异性,体现对交际对象应有的尊重,减少语用失误,那么在竞争中更易于消除沟通障碍,占据优势,夺得先机。

二、理论基础探讨

1.语用学

语用学是语言学学科分相研究之一。语用是指语言在一定语境条件中的实际运用,牵涉到程度问题和得体问题。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语言学家对其研究从开始的形式语言学转移到功能语言学方面,从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转移到语言使用的实际研究上来。这些都加快了语言学的发展速度。

2.认知语用学

Kasher(1989)认为语用的认知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认知语用学”这一术语。认知语用学研究对象涵盖语言使用的语用知识系统、交际语境中语言的心理结构以及认知过程。认知语用学揭示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依靠明示——推理这一过程来理解自然语言。推理的过程就是寻找话语语境关联的过程,因此实际交流中能正确认知和理解自然语言是取得沟通成功的关键。

3.语境顺应论

语境顺应论 Verschueren认为语言选择产生于对客观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等语境因素以及交际目的的顺应。使用何种语言形式即根据不同心理意识程度做出某种顺应,在选择语言时势必要考虑语境、语言结构,这种过程是动态的。只理解句子的字面意义(静态义)是不够的的,听话人要依靠语境关联,听出其中隐含意思,推断出语用意义(动态义)。

三、测试方法与结果

1.测试方法

本次语用失误调查为静态测试,笔者参照何自然卷和龙翔卷,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相对应地对测试卷做了一些调整,以期了解学生英语语用能力情况。试题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共十四题,为语用失误调查,测试学生言语行为能力。为降低词汇或语法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干扰,测试题中添加了多处单词释义。第二部分共八题,是对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自我认知与判断,采用选择题形式。测试后随机访谈一些学生,详细询问他们答题过程,了解他们作答中的难点和重点,为定性分析提供参考。本次测试问卷发放共计169份,收回有效问卷155份。

2.测试结果

(1)语用失误情况测试结果

Tablet1语用失误错误率

测试题中,涉及语用语言失误的是1、2、5、7、12、13题,平均错误率达51.54%。涉及社交语用失误的是3、4、6、8、9、10、11、14题,平均错误率达72.58%。可以明显看出,学生不管是语言语用失误还是社交语用失误错误率都足以引起英语教学中对语用能力教学的重视。

(2)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结果

测试卷的第二部分旨在更好地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情况的自我认知与判断。结果表明:54.84%的学生在查单词时,最不喜欢关注的是单词的用法与举例;40.65%的学生在使用英语句子时,最怕出现的是语法时态错误,其次是意思表达错误,选择人数多达1/3。在使用英语句子时,学生考虑最多的是句子时态、单词拼写以及所对等的汉语意义;语境的选择是学生考虑最少的一项,这也是语用失误测试中错误率如此高的一个原因。在使用英语时,有一半的学生认为他们不清楚的往往就是语法时态。在用英语进行交流时,学生感觉最困难的是词汇量和语法。平时轻实用英语而重语法词汇的“知识型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个结果值得教师深思。

四、语用失误成因及规避策略

1.语用失误成因

(1)没有引起语用教学的重视

笔者在和身边几位英语老师的交谈中得知,通过课堂教学,他们能意识到学生的语音语调不标准、人称不当、对语境把握不清、书面语和口语选择不当等问题。但是对语用失误和语用能力不是特别了解。看得出来,老师有这方面意识,只是没有引起重视,没有形成对语用失误和语用能力以及跨文化语用学等理论的认知。

(2)脱离语境

语境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语境就是说话者和听话者使用和理解语言的环境。波兰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认为语言根植于其对应的民族文化、社会生活和习俗。正确理解对方表达意图,语言理解势必要参照这些广泛的语境。丹麦语用学家Mey(1993)提出语境是交际过程中持续变化的场景。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环境下可以表达出不一样的意思,听话者也会把它理解成不同意思。甚至语音语调的改变也会影响到交流的结果。英语学习者的交际方式可以在非目的语的环境下获得,但是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练习才能更好地保持已习得的知识。因此创设更多的语境让学生根据不同社交场合恰当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尤为重要。

(3)母语思维负迁移

母语是英语的人和母语不是英语的人拥有的语用体系不一样。目的语环境中二语学习者的语用意识强于语法意识。与此相反,二语学习者在其母语环境下的二语学习则表现出语法意识强于语用意识的倾向。调查中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学习者在识别不礼貌方面表现得力不从心。中国人用餐离席前表达得比较客气含蓄:“你们慢慢吃,我先走了。”调查中选择最多的答案是“Take your time and eat slowly”,选择此项人数高达53.55%;另有25.16%的学生选择“Eat slowly please”。这两个选项和我们中国人平时思维逻辑关联,与我们习惯表达契合。如果去英美人士家里做客,过度客气反而会让对方觉得很不舒服,难免会引起歧义和误解。我们只需说“Help yourself”或者“Enjoy your meal”就可以了。

(4)语用输入不够

之前有学者证明了语用是可以教的,而且最好的方式就是显性直观教学。正如K.R.Rose&G.Kasper所言:教育的干预甚至是很有必要的,有助于第二语言语用能力的习得。这从本次测试结果中略窥一二。语用语言失误有一题设置的情景是:一位英国学生招待一名中国同学,询问他是否需要喝咖啡。选项中有一干扰项:“No,please don't go to any trouble.”学生选择率很低。教师在课堂上强调过类似的礼貌原则和面子问题,所以这种回复学生选错的较少。而没有涉及的语用问题失误率很高。尤其第4题牵涉社交语用问题的统计结果就不容乐观,失误率高达81.29%。

二语习得过程包括语言输入、语言内化和语言输出。英语教学过程的输入除了包括语音、词汇、句法等,还应该包括语用方面的知识。比较遗憾的是教师课堂上语用输入总体不足。

2.语用失误规避策略

(1)重视语用教学

不管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该有语用意识,并在实际教学和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用能力,减少因语用失误导致的交流中断或失败。教师应积极主动了解和语用学相关的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关注到学生语用失误情况,并结合课堂教学和学生学情做语用相关教学研究。只有不断学习和研究,才能逐渐改善语用失误现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语用学理论,培养学生语用能力。

(2)立足教材 拓展补充语用方面知识

语用能力具有可教性和可学性,教材和教师对外语教学成功有很大作用(Rose&Kasper,2001)。笔者所用教材为《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其中有一段关于分别时的对话。学生仿照例句做出如下对话:“A:Thank you for the nice party,Mrs.Smith.We really had a very good time.B:We apologize if we didn't take good care of you!” B的回答在这种跨文化交际时不自觉伴随着母语的文化特征。教师要在课堂上纠正并补充讲解虽然母语和目的语国家都有礼貌原则,但中国人表达的谦逊更多体现在贬己尊人上,富有浓浓的中国文化特色。而英美国家正好相反,他们收到赞扬总是乐意接受并表示感谢,从而避免伤害对方面子。这种情况下B只要回复:“I’m glad you like it.”就很妥帖了。听力中有一题是根据已听到内容作出回应,原句是“Hello,Mary.I'd like you to meet Mark”,不少同学放弃“Nice to meet you”选择“Yes,I'd like to”,说明许多同学对对话理解错误,而不能理解说话人意图也是因为语用能力不足导致的语用失误。另外,像“Can you...Would you...Could you...”等这些语用语法也应该多多加以练习以示区别。

(3)利用英语词典深度学习

钱钟书先生特别喜欢看字典,他认为“字典里有大智慧”。通过观察和聊天,笔者发现学生如果碰到生词,喜欢直接手机搜索,快速迅捷又省时。但是这样的学习结果导致他们对单词意思的固化,容易形成刻板印象,难以准确理解一个单词的意义。英语并非在任何场合下都与汉语意思等同。比如“eat”,大家都知道是吃。《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释义为:take(solid food or soup)into the mouth and swallow it for nourishment。所以,如果表述中吃的内容含饮料,那么用eat就不太合适了。又如interesting和interested的区别,教师反复强调interested指人,interesting指物。在词典中对interesting解释为:holding the attention;arousing curiosity:interesting people/books/conversation。由此可知interesting即可指人亦可指物。有部电影就叫《Interesting man》。

(4)结合线上多媒体教学 接触原版英语资源

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分配给英语学科的课时往往是不充足的,因此英语教师在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之余,应该尽力拓展教学手段,辅以多媒体、线上平台为学生创建灵活学习机会。比如录制微课,或者搜集优质英文原版视频并引荐给学生,帮助他们补充课堂教学相关的文化知识,减少文化差异。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40%的学生还是比较期待教师讲解英美文化的。而利用线上课堂,引入一些优质原版短视频,还可以帮助学生避免翻译信息扭曲导致信息流失。如《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中关于问候对话“How are you?”的回答,学生几乎全是脱口而出“Fine,thank you.”这种回答当然也可以,但是好像除了这种回复其他就不知怎么说了。教师通过一个英文博主的视频,以轻松幽默的语言讲解了至少7种回答方式。在说英语的国家往往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回答“Never been better.” “So far so good.” “Alright,I guess.” “It’s been a long day.”等。

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地图,掌握一门实用化、日常化的世界语言,可以在人生路上走出更广阔天地。高职院校学生除了提高英语基本知识外更要提高正确使用英语进行对话的能力。通过本课题研究,以期提高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减少交流中的误会和冲突;促进教师语用意识觉醒,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激发更多人士对语用失误的重视。

猜你喜欢
语境交际语言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情景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语言是刀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
跟踪导练(三)2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