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故事法对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研究*

2022-09-29 00:55高孟霞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个案小朋友儿童

高孟霞

(安徽省肥西师范学校 安徽肥西 231200)

引言

2020年3月,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发布儿童孤独症“估计患病率”约为1/54,显示ASD患病率在持续上升。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孤独症儿童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长趋势。针对孤独症儿童持续性的社交交流和社会互动缺陷,对其进行社会能力的干预训练是当前教育康复训练的重点。关于社会能力干预的方式目前主要有技能取向和认知取向两大类,其中认知取向的研究得到专业人士的广泛重视,主要代表性方法有社会故事法、认知行为矫正等[1]。1991年,美国心理学家Carol Gary率先提出“社会故事法”,随后发表了第一篇应用社会故事的研究报告。在对孤独症儿童的社交训练上,欧美国家目前关于社会故事的被选择率达30%以上,高于其他同类方法[2]。

笔者在中国知网服务平台上就关键词“自闭症、社会故事”进行检索发现,国内近十年共有23条相关的文献记录。大多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在学科类别方面,属于成人与特殊教育的居多;在研究层次上,属于基础研究的居多,且作者单位为高等本科院校的占绝大多数;论文的发表时间跨度为2012至2020年,以2020年新发表的论文篇数最多,关键词还涉及到社会技能、情感、课堂干扰行为等。可见,国内学者对孤独症儿童及社会故事法的关注度也在逐年增多,不过偏理论性研究居多,相关实证研究仍较少。我国学者孙玉梅等对国外18项相关的干预研究进行总结,发现所有的研究都显示被试经过社会故事法的干预后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3]。基于此,本研究也希望通过社会故事法的介入,探求对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改善。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小永(文中均为化名),现就读于某特教学校培智三年级,通过对小永家长、老师的访谈得知:该同学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存在用词不当、语序混乱、成分残缺等问题。能认识简单汉字,对于复杂的故事不能理解,喜欢看不涉及过多情感的动画故事。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对地图和平常所走路线较为感兴趣,可以识记从家中到学校的路名。能说出在校期间的任意一天是周几,能生活自理,但在交往方面无主动眼神对视,缺乏社交技巧及礼仪,有较好的仿说能力。情绪较稳定,上课经常随意离座或是在座位上站立,注意力不易集中,有时自言自语,有时会说与上课内容相关的话。

生活中,抵触肢体接触,不愿家人为其洗脸洗澡。和他人玩耍时有抓人、挠人行为,有咬东西的行为,如咬衣领、铅笔等。有严重的挑食行为,肉类食品一律不吃,就只喜欢吃豆制品和白米饭。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单一被试实验研究,以ABAB实验设计观察目标行为的表现,探讨社会故事应用在儿童的不同问题行为方面的成效,从量化与质性两个层面来探讨社会故事法对问题行为的干预效度。

(1)问题行为的选择

一是严重影响他人学习的行为[4]。小永经常会不分场合地大声说话,尤其在课堂上想到什么问题就直接发问,且必须要得到他人的回应,否则会问个不停;课堂上常随意离座或站立;有时还会随意打断老师的话,这使得课堂集体教学常常被中断。老师观察到小永出现这种行为并非故意捣乱,而是没有考虑行为后果,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对此,研究者编写社会故事《老师上课时,为什么我要安静地坐好?》,以期通过认知引导改变行为,减少随意站立、插话等行为的发生频率。

二是威胁自身生命健康的行为。多数自闭谱系障碍儿童的感知觉存在异常,并引发其他问题。如嗅觉、味觉异常可能导致的偏食。据小永的老师、家长反映,小永就属于这种情况,吃饭只吃白米饭和豆制品,其余菜品一律不尝。严重的偏食导致其比同龄儿童弱小得多。对此,我们尝试编写故事《我不挑食》,以改善其偏食行为。

三是影响社会交流互动的行为。社交交流与互动缺陷是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核心问题,课间活动时,常会听到其他同学对小永的投诉:“老师,小永又推某某同学了”“他把我的彩笔扔地上了”“他抢我玩具”等。经仔细观察发现,小永其实有时是想引起同伴的关注,有时是想要和同学一起玩,但不知道怎样做。对此,我们编写社会故事《和小朋友在一起时,我可以怎样做?》,帮助小永学会与同学正确相处。

(2)编制社会故事

根据Gary建构的社会故事准则,依据小永行为发生的原因及特点编写社会故事。考虑到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视觉优先的学习特点,我们将这些社会故事配上个案真实生活情境中的相应照片,然后安排老师和家长带领个案学习,每天两到三次阅读故事并复述故事。

(3)数据收集

采用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儿童基本沟通行为评量表、问题行为调查表等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调查分析。对个案的问题行为做干预实施前后的观察记录和影像记录,收集数据以便作进一步的分析处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课堂上随意起立行为的变化分析

(1)社会故事《老师上课时,为什么我要安静地坐好?》

老师上课时,小朋友通常会安静地坐好。如果我在座位上站着,其他小朋友就看不见黑板,这是妨碍他人的行为。

所以,老师上课时,我可以尝试安静地坐好,这样,我和小朋友都能看见黑板和老师。

有的时候,老师会提出问题,小朋友可以举手发言,如果我会回答,在得到老师允许后,我可以站起来回答问题。这样,老师会夸我遵守纪律。

(2)随意起立行为的变化分析

研究者依据被试在生活语文课堂中随意起立行为的发生次数制出变化折线图。(如图1)

图1 个案在生活语文课堂中随意起立行为的资料分布图

个案在第一基线期阶段(A1),其随意起立行为的发生次数平均每节课达到6.8次,进入第一干预期(B1)后,该行为下降至每节课4.3次;在第二基线期阶段(A2),课堂上随意起立的行为又有增多趋势,平均每节课约4次,进入第二干预期(B2)后,该行为下降至每节课1.3次。由此可见,在对个案进行社会故事训练后,其在课堂中随意起立的行为明显降低。

2.挑食行为的变化分析

(1)社会故事《我不挑食》

吃午饭时,食堂通常会有各种各样的菜。有青菜、萝卜、西红柿,还有猪肉、鸡腿、牛排,挑食是不好的行为。所以,我吃米饭,也吃青菜;吃豆干,也吃猪肉。我可以试着每样菜都尝一尝。这样,人人会夸我是一个不挑食的好孩子!我的身体可以棒棒的。

(2)挑食行为的变化分析

在与个案家长的访谈中得知,小永同学平时从不在学校吃午餐,因为他只吃白米饭和部分豆制品,研究者在前期的观察中也发现,个案吃的最多的就是白米饭加酱干,此外还有少量的韭菜和莲藕。进行社会故事干预后,个案的食谱菜品略有增多,如青菜、豆腐、千张、蒸蛋、海苔,主食也增加了面条和素饺。和普通儿童相比,挑食行为仍然存在,但与其干预前相比,情况已有改善,所食菜品数量呈增长趋势。由此看来,挑食行为的矫正不在一朝一夕,尚需一个长期的过程。

3.社交互动行为的变化分析

(1)社会故事《和小朋友在一起时,我可以怎样做?》

课外活动时,小朋友可以玩玩具,也可以一起聊天,还可以去教室外面拍球。

当我遇到别的小朋友时,如果我认识,我可以和他打招呼。例如说:你好!或者挥手。

当我看见别的小朋友在玩玩具时,我可以先问一问: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如果我没问就拿走玩具,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当我想玩别人的玩具时,我可以先问一问,小朋友同意后,再一起玩玩具。

当我发现有小朋友在拍球时,我可以先问一问,小朋友同意后,再一起拍球。

所以,和小朋友在一起时,我需要先和他打招呼,再问一问,最后可以一起玩。

这样,老师会夸我有礼貌。

(2)社交互动行为的变化分析

以学会打招呼为例,研究者依据被试在交往中打招呼行为的发生次数制出变化折线图。(如图2)

图2 个案打招呼行为的资料分布图

以下是在追踪期后对教师进行访谈的记录:

研究者:您认为社会故事法对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效果如何?请举例说明。

教师:我觉得效果很好,小永同学在我的课堂上几乎没有再出现随意起立的行为,偶尔有想起立的冲动时,只要我一个“不行”的手势或眼神,他立刻就会乖乖坐好,不过听其他老师反映,他比以前进步很多,但不像在我课堂上这样乖。课间与同学的摩擦也少多了,现在每次放学时小永都会和门卫叔叔说再见。

从参与干预的教师访谈言论中可以看出社会故事法对孤独症儿童课堂不当行为及社交互动的干预具有有效性,访谈结果从侧面支撑了研究结果。

三、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采用 ABAB 倒返实验设计,应用社会故事法对孤独症儿童的课堂随意起立行为、挑食行为和社交互动行为进行干预,研究结论如下:一是社会故事法对孤独症儿童的课堂随意起立行为、挑食行为和社交互动行为的干预均有积极效果。二是社会故事法对孤独症儿童课堂随意起立行为的干预效果最好,社交互动行为次之,挑食行为改善不明显。

教育建议:一是将社会故事法在孤独症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课程中广泛运用,吸引更多教师、家长的参与和配合[5]。从上述教师访谈中可以看出,经过干预,儿童行为改变的总体趋势是有目共睹的,但儿童在不同课堂情境中的表现却不尽相同。如果能将社会故事法广泛运用于儿童的学习与生活中,所有相关教师都熟知社会故事并主动参与,家长积极配合,使干预日常化、生活化、长期化,则干预效果也一定大不同。二是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中要将社会故事法与游戏、视频化、正强化等相结合[6]。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更能吸引孤独症儿童的注意力,因此,社会故事不仅仅是讲故事,更应与游戏相结合,尤其是通过角色游戏可以培养儿童与他人交往互动的社会适应能力。考虑到孤独症儿童视觉优先的学习特点,本研究中已经运用图片讲故事,后期还可以增加视频讲故事,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另外,正强化技术对儿童行为干预的有效性是世人公认的,研究中如果能为儿童提供他们喜爱的强化物,相信会更有助于干预活动的开展以及效果的维持。

猜你喜欢
个案小朋友儿童
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兜底扶贫成效探析——基于高山羌寨扶贫户的个案考察
别样风景的多元化绽放——我国当代女性写作的个案式研究
找茬儿
留守儿童
海边玩一夏
六一儿童
Let’s DIY Poster
实践 学习 在实践——《新闻个案教程》开讲五年实录及思考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