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_何 楠 张军永
30 余载与电网朝夕相伴,每当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生病”他都能精准“治愈”。他的足迹遍布河南电网主网架铺设的每一个区域,创新攻克多项电力技术难题,建立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首个无人机巡检管理制度体系。他始终践行“三细三实”工作作风,将半生所学倾囊相授,为打造企业技术、人才、创新的“三个高地”倾注心力。他就是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生产技能类高级专家(二级)、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公司输电运检部输电检修技术专责高嵩。
高速路上,放眼四野,电力铁塔像一个个巨人屹立大地,用钢铁臂膀扛起了电网大动脉。在500 千伏白河变电站外的南白奚跳通工程现场,高嵩已经与这些“巨人”相伴42 天。
“为了保证1000 千伏南荆Ⅱ线顺利投产,白河变电站到南阳站的短路电流越线问题已在最短时间内解决!”7月2日,一次送电成功,高嵩声音沙哑,衣衫在烈日下结满一层盐霜。
高嵩(左)使用多旋翼无人机对500千伏惠获线黄跨段开展巡检。罗浩/摄
500 千伏南白奚跳通工程是特高压输电线路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后,国网河南超高压公司管理的首个大型线路综合性技改工程,它的顺利投产,对华中“日”字形交流特高压环网建设及电网长周期安全发展意义重大。
高嵩作为监管单位项目负责人提前介入,对项目实施进行全过程管理,克服同一时段内作业点多面广、交叉跨越多、作业风险大等诸多不利因素,从该项目任务下达到竣工仅仅用了4 个月时间,最终保证了工程顺利投运。
在高嵩看来,想要当好输电线路的检修医生,技术必须要精,更要用心呵护。像这样长期驻守在生产现场的情况并不罕见,尤其在急难险重任务作业现场,几十个小时不合眼也是常有的事。
参加工作32年来,他完成近万次输电线路检修、杆塔更换。参与2002年牡郑线大面积污闪、2007年郑祥线大风倒塔、2008年冰灾抢险、2010年大面积舞动跳闸等抢险工作和奥运、两会保电等重大任务;参加全国首条示范性特高压工程长治—南阳—荆门、首条±800 千伏天中线和世界最高电压等级±1100 千伏昌吉—古泉线路的建设、验收和运维检修工作;配合完成世界首次±1100 千伏电动升降装置进入等电位作业,共同研制完成的特高压带电作业屏蔽服等工器具经中电联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无人机起飞前,需要检查四个旋翼是否安装牢固,密切关注风速、风向,检查图传数传是否正常。”7月10日,高嵩带领团队对500 千伏白香线进行无人机巡检,只见四旋翼搭载巡检设备共鸣齐飞,快速稳固直驱铁塔云线。
长期以来,输电线路巡检是一项艰苦、危险的工作,尤其是超特高压输电线路。人工巡视,费时费力、盲区多、安全性差,处于山岭地带更是困难重重。
2014年,有丰富遥控飞行器操作经验的高嵩接触了无人机巡检,看到身边条件艰苦却默默坚守、甘愿奉献的工友们,顿时心生感慨:“苦不应该是咱们工作的主旋律!”他立志要充分运用无人机技术,为线路巡检插上智能化的“翅膀”,提高巡视效率、质量和安全性。
2015年年初,高嵩所在的国网河南检修公司(现国网河南超高压公司)被列为河南省无人机输电巡检试点单位,他开始精心编写教材开展培训工作,并建立集培训、组装、调试、维修、存储和小型科技项目开发为一体的无人机工作室,同年6月,牵头成立国网河南电力首个无人机小组。2016年,负责开展无人机实用化技术研究和培训,同年在超特高压输电线路上首次组织多旋翼和固定翼无人机巡检。2017年,高嵩作为主要教练,带领国网河南电力队伍参加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无人机技能巡检大赛,成绩名列前茅。2018年,首次在500 千伏郑州变电站组织开展变电站无人机巡检,为无人机巡检技术在国网河南电力的推广使用作出积极贡献。
作为河南省唯一中电联无人机技术工作组专家委员,高嵩多次应邀在中电联无人机会议上进行主旨演讲。目前,省内无人机巡检技术已充分服务于电力生产,并与现场安全生产完全融合,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8月4日,国网河南超高压公司“输电带电作业和防冰灾关键技术科技攻关团队”被国网河南电力命名为重点攻关团队,作为团队代表,高嵩接受颁奖。
据悉,该团队开展的基于激光点云的带电作业数字化现场勘察及安全辅助技术研究,致力实现带电作业项目数字化。开展的基于杆塔预设远程遥控振动装置的输电线路地线除冰技术研究,研制超高压输电线路地线的遥控振动除冰装置,解决重冰区地线除冰难题。
“创新是为了解决现场工作遇到的问题,提升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高嵩经常说,搞创新就是要抓住工作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他和团队的每一项成果都源自生产现场的疑难杂症。
高嵩勤于思考,热衷创新,主持和主要参与的“±1100 千伏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方法及工器具装备的应用研究”“直流接地极线路带电作业方法和工器具的应用研究”等科技项目,主持研制的“光缆起吊支架”“便携式电动绝缘绞磨”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系统推广。
多年来,高嵩把所学、所思、所长毫无保留地传授,带领徒弟和同事们把一个个有价值的想法落到实处,解决了现场一个又一个难题,先后获得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首届青创赛金奖、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三等奖,十余项成果先后获得省质协一等奖和国网河南电力多个奖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 项、实用新型专利22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