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佩,方立峰,王志永,吕晓芳,王东芳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感染细菌之一,其主要通过口-口、粪-口等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Hp经口进入胃后,附着于胃窦部黏液层及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其产生的各种酶及代谢产物易损伤胃黏膜,从而诱发各种消化道疾病[1-2]。胃黏膜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等疾病有高度相关性,严重威胁个体生命安全[3-4]。此外,Hp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4],世界卫生组织已将Hp列为胃癌一级致癌因子。目前,临床最常采用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但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假阴性[5]。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Hp感染能否在进行胃镜检查时通过内镜技术做出准确的诊断,是临床关注的问题之一。蓝激光内镜有别于目前常用的卤素灯或氙气灯光源,其是采用激光光源,通过调整2束激光发射强度,实现白光和黏膜表层窄带蓝激光观察的不同临床需求,可凭借激光光源的特性,使内镜深入检查黏膜表层微细血管技术得到提升。蓝激光内镜检查包含白光模式、蓝激光成像模式、联动成像(linked color imaging,LCI)模式,其中LCI模式通过将色彩再度配置,增强黏膜颜色对比度,更好地获得图像中黏膜色彩周围的微小色差,提高对食管、胃肠道细微病变的识别性[6-7]。目前,蓝激光内镜LCI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及相关研究较少,LCI模式下是否能判断Hp感染也是近年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蓝激光内镜LCI模式对Hp感染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胃镜检查疑诊为Hp感染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20~70(46.27±10.07)岁,体质量46~67(52.01±2.50)kg。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20~70岁;(2)因腹痛、腹胀症状就诊;(3)近1周内未服用抗凝药物、抗Hp药物;(4)可忍受临床无痛胃镜检查;(5)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6)心肺功能正常。排除标准:(1)胃镜检查过程中发现胃癌、食管疾病者;(2)影像学检查发现有严重胆道、胰腺、肝脏病变者;(3)依从性较低者;(4)伴有精神类疾病、语言障碍者。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查方法
1.2.113碳尿素呼气试验(13carbon urea breath test,13C-UBT)所有患者行13C-UBT,试验前需空腹或禁食2 h。患者对着呼气收集管吹气,作为基线呼气样本。收气完毕后温水送服13C尿素胶囊(北京海德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4047),30 min后于另一呼气收集管吹气,使用HCBT-01型呼吸试验测试仪(北京华源康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测定服用13C尿素胶囊前后呼气样本中碳13的量,并得到13C-UBT 超基准(delta over baseline,DOB)值,13C-UBT DOB≥4为Hp感染阳性[8]。
1.2.2 蓝激光内镜LCI模式检查所有患者行消化系统蓝激光内镜LCI模式检查。检查前患者禁食6 h,禁饮2 h。由1名高级内镜医师(胃镜操作经验在3 000例以上)操作日本富士公司的LL-4450蓝激光内镜(内镜医生操作前不知道13C-UBT结果),另1名高级内镜医师协同完成胃镜检查,确定病变范围及取材部位。常规经口进镜,采用白光检查模式依次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然后切换LCI模式,依次观察胃窦、胃窦体交界处、胃体及胃底,观察到有异常发红或淡紫色区域即为Hp感染阳性。
1.2.3 组织病理学检测取“1.2.2”项蓝激光内镜LCI模式检查发红或淡紫色区域组织1块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取病变活检标本置于体积分数4%甲醛溶液固定,依次进行常规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完成后将标本切为厚度约3 μm的组织切片。使用美兰试剂(常德比克曼生物科技公司)对石蜡切片进行染色,由1名高年资病理医生进行判读。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pa分析检验蓝激光内镜LCI模式、13C-UBT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Kappa>0.7表示一致性显著,Kappa 0.4~0.7表示一致性较好,Kappa<0.4表示一致性较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蓝激光内镜LCI模式和13C-UBT诊断Hp感染的结果结果见表1。100例患者中,经蓝激光内镜LCI模式检查发现Hp阳性患者71例,蓝激光内镜LCI模式下胃黏膜颜色呈异常发红或多发大片状“薰衣草”样发紫(图1)。蓝激光内镜LCI模式检查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97例,不一致3例,诊断准确率为97.0%;13C-UBT检查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97例,不一致3例,诊断准确率为97.0%。
A:发红伴糜烂;B:弥漫性发红;C:灶性片状发红;D:“薰衣草”紫。
2.2 蓝激光内镜LCI模式与13C-UBT对Hp感染的诊断价值比较结果见表2。蓝激光内镜LCI模式、13C-UBT诊断Hp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蓝激光内镜LCI模式与13C-UBT对Hp感染的诊断价值
2.3 蓝激光内镜联合LCI、13C-UBT与病理学检查对Hp感染诊断结果一致性分析蓝激光内镜LCI模式、13C-UBT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具有显著一致性(Kappa=0.764、0.751,P<0.05)。
Hp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种致癌微生物之一。有研究证实,根除Hp可降低胃癌、胃淋巴瘤等消化道肿瘤发生风险[9]。中国自然人群Hp感染率约为42%~84%,Hp主要生存于胃及十二指肠中,感染后易引起胃黏膜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为反酸、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随着疾病发展可致胃溃疡、胃癌等,如何准确诊断Hp感染对后续临床治疗尤为关键[10-11]。
诊断Hp感染的方法可分为侵入性检查及非侵入性检查。13C-UBT是业内公认的金标准之一,其利用Hp分泌尿素酶的特性,在患者服用含13C标记的尿素药物后,在胃内分解为含有13C的二氧化碳,通过测定呼气中13C含量来判断有无Hp感染,但药物中相关成分易抑制尿素酶活性而影响13C-UBT的准确性[12]。组织病理学诊断也是诊断Hp是否感染的金标准之一,既往研究主要依靠胃镜下取材进行病理学诊断[13],但由于Hp在胃内呈局灶性分布、普通胃镜自身光源条件有限等原因,活检取样行病理学检测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及不确定性,阳性检出率较低。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蓝激光内镜LCI模式因其独特的激光照明技术及图像处理技术而广泛应用于消化道黏膜疾病的筛查,其可结合不同波长的短波光源、荧光光源,在具有等同于普通白光内镜亮度的同时扩大不同病变黏膜组织间的色差,使区域红色更红、白色更白,强调黏膜表面结构及血管,有利于检测病变黏膜,提高病变组织的可识别性[14]。
BINICIER等[15]回顾性分析蓝激光内镜LCI模式对Hp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LCI诊断Hp阳性的敏感度约为93.30%,与普通内镜白光模式比较,蓝激光内镜LCI模式更易发现胃黏膜异常发红区域,弥补了白光难以判断的胃黏膜轻微炎症,表明蓝激光内镜LCI模式有利于临床诊断Hp感染。本研究结果发现,蓝激光内镜LCI模式检查、13C-UBT 检查诊断准确率均为97.0%,提示蓝激光内镜LCI模式检查诊断Hp感染的准确率同13C-UBT一样;当胃黏膜存在Hp感染时,病变区域在LCI模式下会出现异常发红或多发大片状“薰衣草”样发紫,有助于提高临床内镜检测Hp感染病变区域的准确度。
NAKASHIMA等[16]研究发现,内镜下LCI模式对胃黏膜Hp感染诊断的阳性预测值为91.30%,表明内镜下LCI模式诊断胃黏膜Hp感染的临床价值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蓝激光内镜LCI模式、13C-UBT 诊断Hp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pa分析显示,蓝激光内镜LCI模式、13C-UBT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具有显著一致性;说明蓝激光内镜LCI模式诊断Hp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13C-UBT一样高,且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具有显著一致性。其原因可能为,蓝激光内镜LCI模式可一次性获取胃黏膜表层血管及构造信息,对黏膜组织色彩周围的微小色差有更强的识别性,有利于临床医师发现Hp感染病变组织[17-18]。使用蓝激光内镜LCI模式诊断Hp感染,可在胃镜检查的同时进行蓝激光内镜LCI模式检查,从而诊断是否合并有Hp感染,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临床医师对胃镜下所见病变做出准确判断。但蓝激光内镜LCI模式也存在假阴性的情况,根据患者后续治疗推测,可能与胃黏膜萎缩逐渐进展至全胃、合并肠上皮化生等因素相关,临床可将此作为后续研究的新方向。
综上所述,蓝激光内镜LCI模式诊断Hp感染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较高,为临床辅助判断Hp感染提供了新的诊断方法。本研究选取时间及样本量有限,相关结论仍需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进一步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