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红丽
(徐州医科大学图书馆 江苏徐州 221002)
随着互联网发展和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社会进入了一个信息高速增长的时代,即大数据时代。“大数据”这一名字是继“云计算”“Web2.0”之后引起业界最关注的一个词汇,它将在这个信息时代引领新的浪潮。大数据突出的特点就是“大”,数据量大,信息处理技术多样化,数据获取速度快,多种信息被集中、超速分析、传递。所以,大数据不仅仅是数据,还包括数据的存储、挖掘等信息处理技术和手段。大数据环境下,所需要面对的海量数据中有相当多的数量是低价值的,数据类型是多样化的,信息服务部门可以运用数据挖掘等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将处理结果与事物之间建立内部联系,分析数据背后的规律。
智库是一个国家衡量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智库无论从数量、类型,还是质量上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增长。大数据为智库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先进的研究工具和强大的技术支持。大数据库环境下,用户获取信息不再必须是到图书馆,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也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智库服务既是图书馆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我国特色智库发展对高校图书馆的外在要求,大数据对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该文研究是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数据库,分别以“高校图书馆”and“智库”和“高校图书馆”and“智库服务”两个检索式进行“主题词”检索,各查到相关文献453条和376条。
从检索到的文献统计发现,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方面的文章起始于2007年,从2014年开始发文量大幅度增长,也就是说高校图书馆智库方面的研究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发文的高峰期是2019年,一年的发文量达到106篇,然后发文量开始下降,2021年的发文量只有55 篇。高校图书馆智库方面文献最早是2010 年发表的,此类文献发表从2014 年开始发文量急剧上升,至2019 年达到高峰,一年的发文量有85 篇,再往后发文量开始逐年大幅度下降。2021年发文量只有43篇。通过两个检索式的对比,可以发现有关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方面的研究要稍早了几年,且两者同时显示研究都是从2014 年开始逐渐进入高峰年2019 年。由此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了高校图书馆与智库的联系,开始对高校图书馆在智库建设以及智库服务中的作用开展研究。从两者研究的下降趋势中可见高校图书馆智库研究暂时还没有找到新的突破口。
从研究的主题来分析,从图1和图2均可以看出两种研究主题中,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方面的发文量都多于图书馆智库建设方面的,可见业界学者们多认为高校图书馆的功能本质上还是以提供服务为主,比如为校外或者高校智库建设提供智库服务。高校图书馆自己建成为一个独立的智库机构在国内对大多数高校图书馆而言,因为多种原因,条件还是不具备的。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对智库建设以及高校智库提供服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在思考发展方向时也不能盲目照搬别馆的经验,而是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发展的需要给图书馆进行功能定位。在图1和图2中还可以看出,关于大数据与高校图书馆,以及与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联系的文章比较少,都只有8篇,说明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已经智库服务中对大数据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这里面还有很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去探索。
图1 “高校图书馆”and“智库”发表文献主题分布图
图2 “高校图书馆”and“智库服务”发表文献主题分布图
我国高校智库的研究最早见于陆国平等人的论文《研究型大学与思想库》[1],该文章认为在我国一些研究型高校可以利用本校的人才、学科以及资源优势建立“思想库”。这是我国高校智库研究的起始阶段。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我国高校智库研究从2014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与我国的国家政策导向以及社会需求有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助力了我国高校智库的发展和壮大,同时相应的高校智库研究大幅度增加,研究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高校智库是隶属于某个高校但又不同于高校传统院系的一个实体的学术研究机构,主要为地方政府、学校学科建设、地方企业发展等提供政策参考、决策咨询的服务型机构。高校特有的学科优势是可以有多学科的研究人才和丰富的研究成果,校内就有校图书馆为其提供文献资源服务,这是高校智库建设过程中相对于其他类型智库而言独有的优势。
对高校智库而言,高校图书馆是其文献服务部门,而高校图书馆智库与高校智库又有所不同,这是在图书馆除了开展日常的服务职能外,专门成立的一个以图书馆为主体,集提供智库服务、组织智库研究、进行智库成果推广于一体的图书馆的内设部门。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速,人民信息意识的不断增强,国家之间、社会各行各业之间竞争加剧,在这个信息时代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基于此,人们以及各个行业机构对作为文献信息中心的高校图书馆需求不断增加,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是其发展趋势。张艳蕾发表的《智库:图书馆发展的新机遇》一文首次提出了图书馆的智库定位这一发展思路[2]。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具有资源、智库服务人才、技术平台等的天然优势,使得高校图书馆与智库更好地进行融合。
每个高校智库的发展不仅需要人才资源,也需要文献资源[3],这都离不开高校图书馆的参与。高校图书馆收藏和购买的大量文献资源,是高校智库影响力构成重要因素之一。文献资源的收集、整合,资源平台的搭建,智库成果的产出和推广等更离不开图书馆智库服务馆员提供的服务。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智库建设的重要基础支撑[4],智库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延伸和升级。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研究为56 篇,从研究的主题来看,理论研究主要分布在智库理念、策略研究、服务模式、“双一流”建设、智库需求、智库馆员等方面的探讨,我国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在实践探索方面,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在智库服务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只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江苏大学等20余家,数量还比较少。江苏省内开展得比较早,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江苏大学的图书馆,他们成立的科技信息研究所,服务于当地中小企业。研究所跟用户需求设立相应的部门,旨在为用户提供一体化智库服务,他们搭建的8 个强大的信息服务平台是江苏大学图书馆智库服务的“大数据仓”。目前,江苏大学在这块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业界已有较大的影响力。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要更好地开展智库服务资源是关键,因此每个高校因其学科特点图书馆的资源配置有所不同,在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不断推进的今天,与其他高校图书馆进行联盟[5],实现资源共享显得尤为迫切。这种联盟可以是同一地区的高校图书馆之间进行联盟,也可以是跨地区的同类高校图书馆之间进行联盟,同一区域的高校图书馆间联盟更具有便利的天然地域优势。高校图书馆应该打破现有的资源壁垒和服务机制,开展跨校,甚至跨学科的联盟式智库服务,实现资源、智库服务人员、智库人才的深度合作。这种高校图书馆间联盟式智库服务让各个图书馆资源得以集中,使资源获取更加方便,智库联盟的成立也加强了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智库成果的产出质和量,提升了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建立智库服务联盟是提高高校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效果的有效手段,在大数据环境下,智库服务联盟首先要做的是实现联盟馆之间的资源共享[6],而搭建共享平台是解决资源共享的首推方式。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联盟的资源共享平台集文献资源、用户信息行为资源、智库成果库、在线服务等于一体,通过一站式检索,让用户可以实现跨图书馆、跨资源类型、跨资源载体,直接检索到所有资源。这一检索模式的实现得益于对各个高校图书馆进行资源整合,这是一个庞大的基础性建设工程。大数据环境下,我们更需要了解用户真正的信息需求是什么,用户信息行为资源版块是对用户信息获取过程的信息行为进行收集形成的用户数据库,便于高校图书馆智库馆员通过对用户信息行为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从中得出用户的信息目的,从而更加有效地为用户提供精准服务。资源共享平台是智库成果转化的极佳窗口,可以改善高校智库成果转化率不高的局面,有利于扩大联盟智库影响力。平台上可以进行讲座、智库成果交流论坛等信息发布,这有利于加强图书馆、用户、智库人才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让智库研究更市场化,促进高校图书馆的智库服务良性输出[7-8]。
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是高校图书馆开展智库服务的有效保障。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还是依靠学校拨款作为经费来源。公益性服务机构的性质让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基本都是以免费形式提供的,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要在竞争激烈的信息环境中占得一席之地,走出校园,为社会提供服务已经是必然。对图书馆服务机构来说,服务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要素,唯有提升服务能力是硬道理。高校图书馆要提升服务能力,开展智库式服务需要在多方面下功夫,资源建设、智库服务平台搭建、智库服务专业馆员培训、软硬件建设等,这些都需要相应的经费支持来完善。高校图书馆在社会服务取得一定绩效以后,可以考虑向服务用户收取一定的劳务费用。同时,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要寻求社会资助,平时要注重图书馆与外界的联系和宣传,在互动中增强对方对图书馆智库服务的可信度和资助。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服务增值让馆里经费逐渐增加,然后再将这些经费投入图书馆的建设中去,如此慢慢产生良性循环,让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同时社会服务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大数据环境下,信息服务部门迎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相应的挑战。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存储和服务部门,在我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激烈的信息服务竞争环境中,高校图书馆应抓住机遇,迎难而上,要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基础上,深度挖掘自身优势,树立智库服务理念,加强内涵,在不断建设中,提升图书馆的服务竞争力。因此,要充分认识到高校图书馆开展智库服务“单兵作战”是不行的,要加强馆际合作,走共同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