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2-09-28 07:12李高尚
哈尔滨医药 2022年4期
关键词:丁苯全血氯化钠

李高尚

(长垣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新乡 453400)

脑梗死是指多种因素引起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目前治疗有抗血小板聚集、溶栓治疗等,但因时间窗限制,临床应用有限,因此降纤、抗凝等治疗方式具有更重要意义[1]。巴曲酶是临床常用降纤药物,而丁苯酞可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缩小梗死面积,两种药均可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本研究选取102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巴曲酶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102例,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2组,其中单一用药组51例,男25例,女26例,年龄37~69岁,平均(54.10±7.34)岁,合并症:高血压16例、糖尿病13例、冠心病10例。联合用药组51例,男26例,女25例,年龄36~68岁,平均(53.61±7.59)岁,并发症:高血压14例、糖尿病11例、冠心病12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取标准

1.2.1 纳入标准:发病时间至就医时间<6h;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2]中相关诊断标准,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判断为颈内动脉末端或大脑中动脉M1或M2段完全性闭塞;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既往有上述病史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近期有消化道出血、手术、大创伤等;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

1.3 方法

1.3.1 单一用药组:给予巴曲酶治疗,首次剂量10BU,之后每天予以5BU同时混合0.9%氯化钠100mL静滴,共给药3次。应用巴曲酶期间暂停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1.3.2 联合用药组: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巴曲酶(用法同单一用药组)治疗。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每次1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每次静滴时间控制于50min以上,每天两次用药期间需间隔至少6h,持续用药14d。

1.4 观察指标

1.4.1 治疗总有效率:疗效判定标准:基本治愈:吞咽困难、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降大于90%;显著进步:临床症状显著缓解,NIHSS评分下降处于46%~90%;好转:临床症状有所缓解,NIHSS评分下降处于18%~45%;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NIHSS评分下降<18%,将显著进步、好转、基本治愈计入治疗有效率。

1.4.2 脑神经缺损状况:治疗前后以NIHSS评分测定两组患者脑神经缺损状况,总分45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高。

1.4.3 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mL,以锥式测量方法检测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25.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联合用药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单一用药组(χ2=8.541,P=0.004),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脑神经缺损状况: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用药组NIHSS评分低于单一用药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脑神经缺损状况比较(±s)

表2 两组脑神经缺损状况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n联合用药组 51单一用药组 51 tP治疗前17.35±5.2117.64±5.440.2750.784治疗后8.49±4.56a 11.69±5.73a 3.1210.002

2.3 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用药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低于单一用药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时间 组别 n 血浆黏度(mPa·s) 红细胞压积(%) 全血高切黏度(mPa·s)全血低切黏度(mPa·s)治疗前 联合用药组 511.59±0.240.56±0.075.87±1.2611.83±2.63单一用药组 511.60±0.330.55±0.095.76±1.2011.85±2.59 t 0.1750.6260.4520.039 P 0.8610.5330.6530.969治疗后 联合用药组 511.43±0.16a 0.34±0.03a 4.63±1.01a 8.47±2.54a单一用药组 511.54±0.25a 0.48±0.06a 5.13±1.18a 10.20±2.67a 2.64714.9042.2993.353 P 0.009 <0.0010.0240.001 t

3 讨论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病因极为复杂,据当前医学研究表明,其与血液黏度升高、血小板聚集、血管内皮血管损伤等都具有密切关系[2]。

有研究表明,降纤治疗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3]。巴曲酶是由具窍洞蝮蛇毒液提取物制作而成的一种类凝血酶样物质,对内皮细胞合成及血浆素原活化素释放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能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结合,加速分解纤维蛋白原,从而发挥改善组织微循环作用[4]。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是我国拥有自主研发专利的新一代药物,其有效成分DL-3正定基苯酞可增加脑缺血区脑血流量,改善其微循环,促进缺血、缺氧神经功能恢复[5]。本研究结果指出,相较于单一用药组,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NIHSS评分明显较低,说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巴曲酶可有效缓解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病情,降低其脑损伤程度。急性脑梗死与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也具有密切联系,当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时,患者血管壁弹性降低,管腔内堵塞,血液流量及切变率均明显降低,血液黏度升高,同时纤维蛋白原大量表达也可提高血浆黏度,促成血栓形成[6]。此外,本研究另有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用药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黏度低于单一用药组,可见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巴曲酶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可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究其原因在于两种药物联合使用,通过不同作用机制相互协调作用,降低血浆黏度及血液高凝状态,从而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综上所述,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脑损伤程度,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

猜你喜欢
丁苯全血氯化钠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知识归纳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