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源诚,何 爽,李列旺,李 微,张元薰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童康复治疗部,广西 南宁 530021)
发育迟缓症状是幼儿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速度减慢或顺序不当等现象。在落后儿童的临床上,虽然落后的儿童具有明显的暂时性、预后性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等基本特点。但其往往与落后儿童临床上的各种神经系统精神疾病或其他临床症状有着高度密切相关,如落后儿童精神发育迟滞、语言障碍、小学阶段的学习困难、大脑性瘫痪、注意力功能缺陷多动障碍综合征、视力或听觉功能受损伤、退行系统性疾病、孤独症和相关遗传代谢病等。5 岁以下儿童智能发育迟缓现患率约为1%~3%[1-2],我国2011 年五省一市0~6 岁儿童智力低下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病率均为9.31‰[3-4]。相比于发展正常的孩子,在治疗和身体健康方面的问题上会让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花费,因此这些都会对他们家庭的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早期婴幼儿大脑的可塑性以及早期婴幼儿大脑发育容易被家庭养育环境所影响的特点,目前研究都将0~3 岁作为早期辨别和早期干预发育延迟儿童的最佳关键期,越早地提供早期干预的服务,对孩子和家人来说就会越好。有研究报道[5]对这些高危儿,在孩子出院前1周指导他们的父母并且在他们孩子出院后的3 个月内进行早期感觉-运动进行干预,可以有效促进他们的脑部认知神经系统的恢复。在近十年间,感觉信息技术在国际儿童康复界已成为一个新导向。由于国内外使用“感觉信息训练”名称的文献仍较为少见[6],本科对发育迟缓婴儿早期实施感觉信息处理训练结合神经发育疗法方法进行了近5 年的前期观察,其方法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充分明确其临床疗效,以便于在临床上有效推广应用,减轻患儿家庭及社会性的负担。现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婴儿进行了应用研究。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6 月在本院儿童康复治疗部所接受治疗的80 例婴幼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利用统计软件minitab18 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 例,两组普遍性资料经统计学实验分析,见表1,差异没有任何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高的可比性。
表1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f,± s)
表1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f,± s)
注:组间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性别男22 23治疗时间(月)4.67±0.92 4.93±0.83女18 17年龄(月龄)4.95±0.72 4.85±0.86体重(kg)7.65±0.69 7.93±0.72
1.2 纳入标准①选取1 岁以内婴儿;②由小儿神经专业及康复专业副主任以上医师检验,符合确切的临床诊断指标并确诊为小儿发育迟缓;③根据Gesell 发育诊断法中文修订版对筛查结果为阳性的儿童进行发育迟缓诊断的综合评估,发育迟缓严重程度的诊断指标选择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在选择发育商(DQ)中轻度落后的;④Peabody粗大运动量表(PDMS-GM)发育商:选择中轻度落后的;⑤患儿可以继续坚持配合医院+家庭康复治疗3个月以上;⑥在接受治疗前与家长详细介绍相关技术的内容及目的,经家长同意,并与医生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①年龄大于1 岁的患儿;②诊断患儿是否有严重小儿听力障碍;③不能临床明确诊断出现疑似遗传性小儿代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异常染色体功能病变的;④明确的 临床诊断为其他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如脑性瘫痪等;⑤不能每天至少坚持连续进行儿童康复治疗训练3 个月或在一个疗程内连续反复休息15 d 以上;⑥患儿父母没有签署法定知情同意书的。将基本满足符合要求且基本符合条件的婴儿随机划分为: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婴儿可以接受一系列的常规康复干预的手段和治疗措施,给予神经发育疗法包括对运动能力、姿势发育的训练,低频电刺激,脑循环治疗,所有的训练治疗都在专门的治疗室进行,由专门的儿童康复治疗师一对一训练。每次2 h,每天1次,每周5d,共3个月。
1.4.2 观察组 婴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感觉信息训练。感觉信息训练:用各种感统触觉刷在婴儿面部、四肢、躯干处分别做出不同程度方式的刷擦,包括轻柔缓慢的刷擦、适当力度缓慢刷擦、快速的刷擦,并在婴儿双手有目的活动时对活动的部位进行加强刺激,如伸手打开手掌时跟随婴儿的移动动作快速刷擦,时间控制在10 分钟,进行触觉敏感、触觉动作技巧的训练;选择在治疗床、斜面垫、悬吊平板、治疗球上和婴儿面对面进行互动,通过玩具或人脸吸引婴儿追视,时间控制在10 分钟,通过不同环境的变化对光线与颜色刺激进行眼部周围肌肉的刺激和视觉训练;根据婴儿的能力,将婴儿躺着、坐着或站着放置在悬吊平板上稳定其躯干进行前后左右的晃动,晃动幅度要根据婴儿当时的适应性来调整,可从范围小逐渐到范围大,时间控制在5 分钟;将婴儿放置在振动台上进行轻微的振动,可根据婴儿体位对负重部位进行加压刺激,俯卧位时对肩部、坐位时适当地加压臀部,仰卧位时适当地对左右两侧的躯干适当加压,时间控制在5 分钟,进行本体感及协调力的固有刺激;训练治疗在专门的运动治疗室进行,由专门的儿童康复治疗师一对一训练。每次30 min,每天1次,每周5d,共3个月。
1.5 观察指标①采用Gesell 发育量表中文修订版(北京市儿童保健所修订)发育商测试,并进行治疗前后差值对比,及治疗后两组的差值对比。该量表评估内容分为适应性、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会5 个功能区,通过各功能区测试得出发育商(DQ)[7]。得分越高表示患儿发育水平越好。②采用Peabody 粗大运动发育量表(PDMS-GM)发育商测试,并进行治疗前后差值对比,及治疗后两组的差值对比。该量表评估内容分为3 个分测区,包括姿态能区(共30项)、移动能区(共89项)及实物操作能区(共24 项)采用0-2 分三级评分法,通过原始分查表可得出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分[7]。得分越高表示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越好。
2.1 发育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适应性、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会DQ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适应性、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会DQ 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发育商DQ比较(± s,n=40)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发育商DQ比较(± s,n=40)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粗大运动DQ治疗前66.70±8.57 70.13±8.56治疗后71.38±7.93①74.58±8.08①②治疗后71.68±8.02①75.98±9.43①②精细运动DQ治疗前71.75±8.36 75.13±8.86治疗后77.28±9.93①81.63±8.29①②适应性DQ治疗前70.68±7.30 70.35±8.49治疗后75.87±6.35①80.53±7.59①②语言DQ治疗前67.42±7.66 70.17±8.39治疗后71.32±9.05①74.25±8.66①②个人-社会DQ治疗前67.95±6.04 70.05±7.64
2.2 粗大运动功能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DMS-G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DMS-GM 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DMS-GM评分比较(± s,n=40)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DMS-GM评分比较(± s,n=40)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治疗后88.98±6.64①92.15±6.52①②组别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85.93±6.83 87.83±7.17
儿童发育迟缓(developmental delay,DD)是儿童发育性残疾(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DD)的一种,是一种主要特征泛指5 岁以下学龄儿童在粗大肢体的运动与精细肢体的配合动作、语言上的理解与表达、认知、个人与其他各种社会性发展、日常生活与活动等各种发育维度(包括领域)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龄儿童发育(发展)维度明显落后,采用儿童发育学和诊断法等方法技术来对其进行发育评估往往低于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准差[8]。在临床上,虽然落后具有暂时性、预后具不确定性等特征,但其往往与神经性精神疾病的症状高度相关[8-10]。发育迟缓症状主要是在儿童身心发展的进行过程中,出现了发育速度放慢或先后次序错误等情况,主要症状体征表现在大运动与精细运动、语言理解与表达、认知、个人与社会性的发展等各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落后。少数儿童由于存在长期的医疗、发展和心理方面的不良后果,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将会消耗大量的医疗和教育资源。早期的干预主要目标就是指一种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孩子、父母、家庭的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性支持网络成员对孩子以支持和帮助。早期干预主要是针对0-3 岁DD、有DD患儿发生早期疾病的风险或明显早期发育延迟的婴幼儿,进行的早期疾病预防和矫治等各种身心问题所采取的一种综合性的服务,以协助他们提高自己的认知、情感、行为及其对于社会的适应力,并积极地鼓励和支持这些婴幼儿在其家庭环境中的适应。因早期婴幼儿大脑的可塑性以及大脑发育容易受到环境所影响的特点,越早为婴幼儿提供早期干预治疗,对婴幼儿的预后情况就会越好。岑雪松等[11]研究结果支持早期综合干预可促进发育迟缓儿童体格、运动、行为心理发展。
目前国内对于1 岁以内中枢神经功能发育落后的婴儿,在早期诊断和康复治疗手法方面等各个环节尚未形成规范、统一、完善的科学技术体系[12]。国内外针对发育迟缓的婴儿早期干预的研究极少,主要是综合康复治疗(如神经发育疗法、针灸、理疗、高压氧、水疗等)方法。婴儿的早期的感知觉在大运动中的发展与其认知、语言、行为和情绪等方面的发展是相互配合,并且具有一定密切联系的[13-14]。因此采取有效的早期干预措施,促进发育迟缓婴儿的整体生长发育,以避免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15]。感知觉发育应在1 岁以内重点培养,如适当的视听觉输入训练、触觉及本体感觉方面的刺激,简单的思维和感受周围事物的能力。方素珍等人[16]研究提示对感觉功能碍的HIE 病例中患儿,早期积极的感觉系统统合训练可以更有利于稳定HIE 病例患儿的情绪,改善其睡眠和进食能力,提高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促进其在运动和认知行为等各个方面功能发展。所谓感觉信息技术主要的目的就是广泛利用来自人体的各种感觉生理器官,通过大脑接收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感觉生理信息,经过大脑加工优化再处理,使身体产生一种符合人体环境要求的适应性反应。适应性反应表现在良好的肌肉功能控制、社交情绪、动作计划、行为组织和心理调适等[16-17]。我们通过研究早期干预中感觉信息训练结合神经发育疗法对精神运动发育迟缓预后的影响,接受了感知觉训练和物理治疗等的患儿效果更好并具统计学意义。在本研究中,对发育落后的婴儿分别采取常规干预治疗(对照组)与感觉信息处理训练结合神经发育疗法(观察组),通过研究和对比后可以看出,两组婴儿经过早期干预都有明显改善;治疗后观察组婴儿GESELL 量表适应性、粗大运动、精细运动3 个方面评分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要注意的是适应性能区的评分差异更明显(P<0.01),这可能是感觉方面的处理,能够让婴儿更容易接受到环境变化和有安全感,所以他们才会很快地适应治疗的过程。短期对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产生了影响,而语言和个人-社会能区的差值对比变化不大,可能与治疗的时间有关,需要更长的时间追踪。Peabody粗大运动量表(PDMS-GM)发育商治疗前后也有明显改善;治疗后观察组粗大运动发育商高于对照组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发育落后的婴儿实施神经发育疗法结合感觉信息训练的早期干预后是有效的。
综合上述,我们认为婴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最快速的时期,特别是1 岁以内的婴儿期运动及认知能力发育。因此采取感觉信息训练结合神经发育疗法的早期干预措施,促进发育迟缓婴儿的关键期生长发育,以避免或减轻后遗症的发生,在早期干预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发育迟缓治疗补充重要的治疗方案。同时本研究也存在样本量小等不足,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