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森 王娜 韩冷霏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柳州 54500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全民生态健康意 识的提升, 森林公园成为展示生态环境保护成果、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提升民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载体。植物小品是指以植物为主要或辅助材料打造的体量适宜、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构筑物。植物小品形式多样, 有植物模纹图案、植物雕塑、植物时钟、植物花柱、绿植花墙等。它们有生命、纯天然、会生长、能改善环境质量、能够形成季相变化, 使人们有亲近自然的感觉, 能与森林公园的环境氛围有较高的契合度。森林公园以自然景观为主, 植物小品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艺术气息和使用功能, 成为满足游客审美及游憩需求、传播森林生态理念的重要载体, 对美化森林公园环境、提升其文化内涵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 学界关于森林公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规划、开发策略等宏观层面, 缺乏对于细节建设的研究, 很少有从数量化的角度对影响森林公园植物小品质量的因素研究。基于此, 对森林公园植物小品质量评价及优化进行研究, 以期筛选出影响森林公园植物小品质量的因素, 构建评价体系, 并提出优化设计的建议, 为景观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在对广西良凤江、石门、三门江、君武、姑婆山、龙潭、平天山等森林公园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结合前人研究, 选择美感度、文化内涵、实用功能和维护与管理四项作为评价准则层, 再对准则层进行细分, 遂得到30个评价指标。邀请森林公园管理人员、园艺师、景观设计师、森林旅游研究者等15人对30个评价指标进行筛选, 最后确定18项评价指标, 森林公园植物小品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森林公园植物小品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表1中的指标体系, 利用“1~9标度法”构造Z-Y、Y-(X-X)、Y-(X-X)、Y-(X-X)、Y-(X-X)五个判断矩阵。邀请景观设计师、森林旅游研究者、公园到访游客、公园管理人员、园艺师等30人对上述五个判断矩阵进行赋值。
(1)计算判断矩阵的方根向量T
其中:n为评价指标的数量。
(2)计算各指标权重值W
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是评价模型科学性和可靠性的保障, 检验计算的步骤如下:
(1)计算出最大特征根λ
式中: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通过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标准值表可知:3阶评价体系RI的取值为0.58。若CR <0.1, 说明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
根据计算, 上述五个判断矩阵的CR值分别为0.0677、0.0638、0.0493、0.0176、0.0516, 均<0.1, 通过一致性检验。
森林公园植物小品评价指标权重见表2。由表2可知, 准则层相对目标层的权重排序为美感度(0.5287)>文化内涵(0.2687)>维护与管理(0.1314)>实用功能(0.0683)。对于植物小品来说, 首先应具备景观应有的美感, 以满足游客的观赏需求。同时, 森林公园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景区, 有着鲜明的森林生态特色, 是传播生态环保理念的重要场所, 因此森林公园内的植物小品又要注重文化内涵的打造, 如森林生态主题的表达、环保理念的宣传等, 使人驻足观赏的同时产生触动和思考。植物小品是由有生命的植物构成, 其生长状况会对景观质量产生影响, 因此它的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 后期的维护与管理非常重要。最后, 植物小品的实用功能在准则层中所占权重最小, 说明评价者认为在森林公园这一特定的场域, 植物小品景观的使用功能不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因素。
表2 森林公园植物小品评价指标权重
各个指标对于目标层的权重, 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在前十位的依次为: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0.1619)、比例和尺度(0.1497)、色彩对比与调和(0.0953)、森林主题性(0.0938)、植物的养护与修整(0.0663)、科普教育性(0.0580)、造型艺术性(0.0577)、趣味性(0.0492)、空间营造及修饰功能(0.0427)、整洁度(0.0418)。其中, 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比例和尺度、色彩对比与调和、造型艺术性属于美感度的范畴, 这其中又以“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所占权重最大, 这说明除了色彩、尺度等这些影响景观效果的常规因素外, 评价者更看重植物小品与森林环境的协调与融合程度。森林主题性、科普教育性、趣味性属于文化内涵的范畴, 三者中又以“森林主题性”所占权重最大, 其次是科普教育性, 接着是趣味性, 这说明评价者认为森林公园内的植物小品应该突出森林生态特色, 并与生态游憩地的环境教育功能相呼应, 还应顺应人们渴望轻松愉悦的心理需求, 营造轻松愉快的游憩氛围。植物的养护与修整、整洁度属于维护与管理范畴, 养护与修整对于植物小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整洁度则是任何一个景观的底线。空间营造及修饰功能属于实用功能的范畴,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 也应该得到重视。
根据实地踏勘, 在建设较为完善的良凤江、姑婆山、龙潭等森林公园选择植物小品样本;为了使样本变化更具系统性, 选择少量其他类型景区的植物小品充实样本类型;选择的样本总数为10个。利用同款相机、在同样的光线条件下拍摄照片, 选择最能真实反映其景观面貌的一张作为样本照片。邀请15位业内专家, 通过观看幻灯照片的方式, 针对这10个植物景观小品, 依照“很好(10分)、较好(8分)、一般(6分)、较差(4分)、很差(2分)”的评价标准对这10个样本的各评价指标进行评分, 15位专家对某个指标要素打分的平均值和该指标对应权重相乘的积就是该指标的评价得分, 全部18项评价指标评价得分值累加便是该样本的评价分值, 森林公园植物小品评价表如表3所示。
另外, 在交代森林公园的基本情况及植物小品的安置背景后, 请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非相关专业的教师及学生40人对上述10个植物景观小品, 按照“1=很不喜欢、2=不喜欢、3=一般、4=喜欢、5=很喜欢”的评价标准进行评判, 得分取平均值, 如表4所示。
评价模型评价与观赏者喜好度对比分析如图1所示。
根据表3、表4的评价结果及图1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 利用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模型进行评价的得分与游客的喜好度基本一致。表明本研究所构建的评价体系能较真实地反映森林公园植物小品的质量, 对森林公园的景观建设和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图1 评价模型评价与观赏者喜好度对比分析
表3 森林公园植物小品评价表
表4 观赏者喜好度评价表
得分不高的植物小品主要有以下特征:①造型艺术性欠缺, 创新性不够。②质感与肌理不够细腻, 较为粗糙。③主题性不强, 森林生态特色不明显。④创新性和时代性较差, 造型及创意都比较陈旧。⑤实用性不强, 游客参与性差。⑥植物的养护与修整没能及时跟上, 显得较为杂乱。
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 选择美感度、文化内涵、实用功能、维护与管理四个方面为准则层, 以此为基础, 细分出影响森林公园植物小品质量的18个评价指标, 通过构造判断矩阵, 确定了这18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实例应用研究表明, 此评价模型能较为客观地反映森林公园植物小品的品质, 对森林公园植物小品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该评价体系较为依赖评价者的主观判断, 其判定结果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应对各类人群的评价结果作显著性分析研究, 才得出更为可靠的评价结 果, 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 需要对定性指标的定量化转换进行深入探索。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 从准则层四个要素出发, 提出以下森林公园植物小品的优化建议。
在美感度准则层, 除了注重形式美的规律外, 应加强植物小品造型的艺术设计, 可将森林生物形态应用在植物小品的设计中。舍弃那些陈旧呆板的造型, 注重结合时代性及大众的审美需求进行创新, 引起观赏者的共鸣。
色彩与质感会影响到植物小品的感染力, 因此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 应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 选择质感适宜的植物, 并适当考虑季相及色彩变化。还应充分考虑到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 并加强后期管护, 做到质感与肌理能够恰当地表现展示主题, 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森林公园往往以森林风景资源为主, 人文旅游资源不丰富。森林公园的植物小品应注重森林生态文化内涵的挖掘、提炼和表现, 在形式美的基础上, 将森林生态文化融于景观设计之中, 以展示森林之美、普及森林知识、传递森林价值, 丰富森林公园的人文内涵。森林公园的植物小品还应具有一定的科普及环境教育功能, 使人驻足观赏的同时, 了解森林知识、树立尊重和保护自然的生态伦理观念。优秀的地域文化也可融入景观小品的设计中, 并注重时代性、创新性和趣味性展现。也可以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立意, 利用树篱, 辅以雕塑、回收用材等, 配以生动的文字, 让观看的人深受触动, 萌生保护环境的热情。
目前森林公园植物小品大多只具有观赏功能, 比较单一。其实植物小品的形式丰富多彩, 除了最常见的植物造型、植物雕塑外, 还有花廊、景观墙、景观迷宫等, 森林公园的植物小品应拓展其实用功能, 增加休憩、互动参与等功能, 增加趣味性, 提升游憩体验。如澳大利亚阿什科姆花园的玫瑰迷宫, 景观细致优美, 引人入胜;兼具观赏性和游乐性, 深受游客喜爱。又如丹麦艺术家托马斯·丹伯的景观小品“怪物秋千”, 利用回收材料作为辅助用材, 将植物景观与秋千结合起来, 提升景观小品的实用功能。
植物小品的“用材”是具有真实生命力的植物, 其长势和修剪状况直接影响着小品形式美的表达及文化内涵的传递, 应遵循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态需求来进行设计, 后期的养护和管理也非常重要。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 需要考虑后期养护管理的简单化和经济性, 选择与工程地块的自然环境相配的植物, 减少维护和管理成本。在日常的管理中, 还应对植物小品的辅助材料进行保养和维护, 保证景观的完整性。同时保持周围环境的整洁, 增加其可达性和适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