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应瑞
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研究
统一战线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强国复兴的团结底色
李应瑞
(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1)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的产物,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蕴含着深厚的统一战线底色。中国共产党通过统一战线团结人民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历程,经历了团结救国、团结兴国、团结富国、团结强国四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统一战线团结人民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历程积累了宝贵经验,体现在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战略目标、以推进理论实践创新为不竭动力、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重要保障等方面。新征程上通过统一战线团结人民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和基本任务,坚持党的领导同坚持人民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筑牢共同思想基础同立体制度建设相统一,提升统一战线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的效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丰富的内涵,涉及巩固团结与确立核心、加强团结与发扬民主、促进团结与坚持斗争、加强国内团结与促进世界团结、弘扬伟大团结精神与完善团结制度、保持政治团结与增进广泛领域的团结等多个维度,需要深化对“统一战线与中国式现代化”主题的讨论。
中国式现代化;统一战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儿女大团结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用“十个明确”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其中,第二点为“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精辟概括,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方向指引。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相关文献从历史演进、发展逻辑、显著特征、世界意义等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问题进行研究。有学者从“三阶段论”[2]、“四阶段论”[3]、“五阶段论”[4]等角度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演进过程。有学者从中国共产党百年现代化思想[5]、现代化构想[6]、现代化观念[7]、现代化战略目标体系[8]、现代化话语体系[9]等方面探讨中国式现代化思想观念的嬗变。有学者从历史逻辑[10]、理论逻辑[11]、实践逻辑[12]、文明逻辑[13]等维度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逻辑。还有学者从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及理论的超越[14]、对苏联模式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及理论的超越[15]、推动现代化理论的变革与发展[16]等方面探讨其理论意义,从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新方案[17]、对资本主义文明具有超越性意义[18]、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19]、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20]、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智慧[2]等方面探讨其实践意义。一些文献通过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阐明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内涵、时代意义和实践要求。有学者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开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还在于中国共产党自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21]。有学者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途径、动力和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牵引和载体[22]。还有部分学者从不同视角分析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要求。比如,有学者强调发扬中国共产党的英雄文化有助于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23]。相关文献较为清晰地阐述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问题,但待进一步拓展研究视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共同奋斗的产物,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格局,这种格局具有鲜明的统一战线底色,但目前鲜有文献从统一战线视角分析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统一战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决议》用“十个坚持”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其中第九条是“坚持统一战线”:“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1]100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将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强调“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24]。同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25]这些论断表明,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宏伟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至关重要的一条历史经验和实践要求就是坚持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因团结而生,靠团结而兴,服务于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通过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能够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识和力量。坚持统一战线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凝聚一切力量的社会动员优势,也需要全体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在我国的同心圆政治架构中,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同时通过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不断扩展“人民”的力量,动员最大范围的力量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在这个意义上,统一战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者之间形成关联结构。鉴于此,本文基于“统一战线—团结奋斗—强国复兴”的三维结构,分析中国共产党通过统一战线团结人民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宝贵经验和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24]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奋斗史。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25]中国共产党通过统一战线团结人民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团结救国、团结兴国、团结富国、团结强国的现代化建设目标。
民族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首要条件。毛泽东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26]中国的现代转型是在外敌入侵形势下被动地开始的,近代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世所罕见,中国革命形势极其复杂,单单依靠工人阶级或农民阶级都难以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通过统一战线团结救国,取得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胜利,为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史,实质同中国共产党通过统一战线团结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相一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经历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发展进程,服务于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任务。一是在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1922年,《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主张[27],中共二大通过中国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提出要“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27]139,为推动国共合作和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国民革命联合战线下,中国共产党联合其他社会各阶级中的革命力量掀起第一次大革命的高潮。二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由于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国民革命联合战线还没有完成历史使命便走向破裂,中国共产党在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提出了与农民建立联盟的主张,反抗封建压迫、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成为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主要任务。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群众的”[28]的苏维埃政权蕴含着工农联盟的团结底色,农民、小资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为推动革命发展的重要力量。三是抗日战争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会议上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人民共和国的阶级主体在“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基础上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29],大大拓展了统一战线的团结对象。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统一战线“法宝论”[30],指明了统一战线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的战略地位。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团结起来的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四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国共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了统一战线政策。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26]1237的主张,中国共产党逐步建构起包括全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内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1948年4月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积极响应,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族各界人民协商建国的序幕。
经过28年浴血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积极合作下,在1949年9月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于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转型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由此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
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便强调全党都要认真地、谨慎地做好统一战线工作,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继续完成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独立自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及伟大成就,为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共产党通过统一战线团结人民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巩固了国家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承担着“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巩固国防力量,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及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与文化,为进入社会主义准备条件”[31]的重要任务。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统一战线视为继续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重要保障。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的闭幕词中强调,为了实现“从容地和妥善地走进社会主义的新时期”的目标,“我们必须团结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一切爱国民主人士,必须巩固我们这个已经建立的伟大的有威信的革命统一战线”[32]。中国共产党“依靠了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一切爱国民主人士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巩固团结”[32]184,团结人民战胜了一系列严峻挑战,在各方面取得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通过统一战线团结人民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1953年1月,毛泽东在《关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几点说明》中指出,三年来的成绩是由于“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团结和努力”,表示“除了那些反革命分子、不爱国的分子以外,凡是一切爱国者、能够团结的人都应该团结起来,而且永远是这样”[32]259。同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了以“一化三改造”为核心内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33]统一战线由此从一种革命策略发展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战略。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国共产党通过统一战线团结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学习优先发展重工业加计划经济的“苏联模式”,迅速打下了工业化基础。不过,中国共产党没有完全迷信苏联经验,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之际“已经把如何选择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为国是论衡的重大问题提上了日程”[34],对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积极探索。1956年,毛泽东多次提出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明确了“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任务[35]。1956年9月,党的八大制定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实践。党确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基本方针,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关系、民族关系等方面作出重要论断,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各阶层人士的大团结大联合。中国共产党结合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创立了包括“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36]的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拓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夯实了物质基础。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入思考“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课题,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明确用“小康”定义20世纪末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现水平,形成“三步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在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三大任务”要求必须继续坚持人民大团结大联合。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在1979年6月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的开幕词中强调:“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37]。1981年6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强调“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38],把原来“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的提法改为“爱国的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由此正式登上历史舞台。1982年,宪法进一步明确了爱国统一战线的内涵和外延:“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39]在对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重要价值形成清晰认识的基础上,中共十二大对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作出新阐述,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胆肝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不断扩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40]爱国统一战线发展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40]890的联盟,进一步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团结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磅礴力量。中国共产党通过爱国统一战线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为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思考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于强国复兴的重要作用。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统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进行全面部署,建立起空前广泛和包容的统一战线,为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崭新条件。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旗帜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2015年,《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将“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纳入统一战线范围,将统一战线性质发展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的联盟”[41]。统一战线进一步被纳入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全局,实现了由重要战略到治国方略的发展。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统一战线是“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下大力气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41]556。2018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补充到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范围中,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法治基础。2020年11月,《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强调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42],赋予了统一战线“法宝论”新时代内涵。统一战线新“法宝论”的提出,深刻阐明了统一战线与民族复兴的内在关系,统一战线对实现强国复兴的重要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2021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强调,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用好统一战线这个法宝,团结大多数,搞好大联合,不要四面出击,不搞关门主义”[43]。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2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把统一战线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经过全体人民团结奋斗,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决议》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十个方面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的百年历程,实质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蕴含着深厚的统一战线底色。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团结人民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积累的历史经验,也蕴含在其他“九个坚持”之中。这些经验深刻反映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内在规律。
领导权问题是统一战线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关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问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发展的,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得到新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还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之下。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任何革命统一战线也是不能胜利的。”[26]1287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根本在于坚持党的领导。”[25]在坚持统一战线团结人民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围绕坚持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如何实现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正确领导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实践探索。在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由于中国共产党没有准确地认识到统一战线领导权的重要性,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主张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后“一切工作归国民党”,放弃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由于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而宣告破产,大革命也走向失败。土地革命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关门主义将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同盟者排斥在外,极大地削弱了革命力量,随之而来的是革命根据地的丧失和土地革命的失败。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决反对和抵制王明鼓吹的“一切经过统一战线”和“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错误主张,提出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党的革命事业不断走向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和加强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推动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走向新胜利。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建设、改革的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什么时候放弃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或不能实现对统一战线的正确领导,统一战线就会失败,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什么时候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正确领导,统一战线就会不断发展壮大,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事业就会不断走向胜利。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是统一战线得以巩固发展的根本前提,同样是党团结带领人民推进伟大事业的决定性因素。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只有围绕中国共产党这个圆心,以团结走向强国复兴才有主心骨。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战线同样始终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目标[44],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领导人民团结奋斗的长远目标和前进方向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经历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等发展形态,统一战线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任务、目标和要求,但始终贯穿着以大团结大联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主题。统一战线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和具体目标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展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团结人民服务于“站起来”的目标,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统一战线团结人民群众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参与“三大改造”、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伟大变革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从阶级联盟转变为政治联盟,最大限度地团结各种积极力量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于“富起来”的目标,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从重要战略转变为治国方略,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团结最广泛力量服务于“强起来”的目标,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提出的阶段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只有坚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目标,以团结走向强国复兴才能目标清晰。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团结人民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的根本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1]96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统一战线包括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劳动者同盟、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基于特定目标而结成的暂时联盟两类,其中前者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战略,后者是无产阶级政党为了实现特定目标的革命策略。中国共产党在1922年确立起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革命策略是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实现的,但并没有简单地移植或照搬共产国际指示或苏联实践。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了中国化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机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革命实际,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推动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革命力量,推动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实践中,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的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机制,实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向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稳步推进,中国共产党结合客观实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不断拓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推进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创新,明确爱国统一战线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只有坚持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以团结走向强国复兴才能守正创新。
团结与斗争存在辩证关系。只有把握好团结和斗争的关系,善于斗争、增强斗争本领,才能形成牢不可破的真团结。中国共产党通过统一战线领导人民团结奋斗的百年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在不断斗争的实践中实现的。1940年,毛泽东在阐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时,对以往的统一战线政策作出详细的总结,指出:“在第一次大革命后期,是一切联合,否认斗争;而在土地革命后期,则是一切斗争,否认联合(除基本农民以外),实为代表两个极端政策的极明显的例证。而这两个极端的政策,都使党和革命遭受了极大的损失。”[30]763通过总结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毛泽东强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对资产阶级要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30]608。中国共产党通过统一战线团结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斗争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同党内错误思想的斗争。在领导统一战线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内部先后出现了大革命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放弃无产阶级政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土地革命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关门主义路线将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等人士排斥在工农联盟之外,抗日战争时期王明等人主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务于统一战线”等错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善于同这些错误思想作斗争,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保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肃清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关门主义等错误思想,充分实现党内团结,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革命对象。二是对资产阶级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将中国资产阶级划分为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团结、批评、教育”的政策,而对官僚资产阶级则采取了“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又在“三大改造”的进程中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政策,对于愿意服从社会主义改造的民族资产阶级“采取逐步改造的方法,也就是统一战线的方法”[45],以和平赎买的方式实现对所有制和人的双重改造。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团结走向强国复兴才能行稳致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儿女大团结。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46]在新时代,要深化统一战线、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紧密关系,更好地团结走向强国复兴。
新时代通过统一战线团结人民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和基本任务。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发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作用,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25]。新时代通过统一战线团结人民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深刻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统一战线提出的新要求。一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领导人民团结奋斗的战略全局和宏伟目标,要求自觉地将统一战线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另一方面,要从世界历史视角把握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对外主张,本身就是一种“新型的国际统一战线”。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求坚持大统战,坚持国内统战和国际统战相统一、国内团结和国际团结相统一,既要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实现中华儿女大团结;也要秉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的理念,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人民大团结。统一战线服务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向共同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团结条件。
统一战线承担着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41]562在新时代通过统一战线团结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同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相统一。一方面,坚持党的领导是确保统一战线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显著的优势,也是统一战线必须遵循的首要政治原则。在当今中国大团结大联合这一“同心圆”中,中国共产党居于“圆心”位置。统一战线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巩固和发展起来的,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巩固。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人民主体性是确保统一战线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41]556中国共产党在坚持统一战线团结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需要始终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有将坚持党的领导同坚持人民主体性相结合起来,才能构筑起最大同心圆,才能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团结既要有政治保证和依靠力量,同时也需要思想支撑、制度保障。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坚持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立体制度建设“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指引下,最大限度地照顾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统一战线既是一个政治共同体,也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致力于共同事业、共同目标。坚持统一战线领导人民团结奋斗,要求充分权衡社会共同利益和具体利益的辩证关系,既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包括所有同盟者在内的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利益,也要包容、兼顾同盟者各自的正当利益,坚持共同分享、包容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实质体现的是社会各阶层利益共享发展,本身就是经济、政治的一种包容共享性安排。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目标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要推动社会各阶层、各政党、各民族、各团体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建立、巩固和发展更加平等互利的团结合作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共同实现、维护和发展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47],真正把全体中华儿女团结起来。另一方面,新时代通过统一战线团结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相应的制度体系为基础和保障,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善于用制度促进大团结大联合。对此,要在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基础上,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等制度体系,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努力画出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最大同心圆。
统一战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存在内在统一关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形成的国家现代化方案,蕴含着深厚的统一战线底色。通过坚持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深度嵌入社会,建立同人民的密切联系,把个体整合为人民整体,在大团结中确立和巩固领导核心地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领导核心的确立,使政治共同体的联结更加紧密,不断创造现代化所需的高度团结的政治秩序。围绕中国共产党这个圆心的大团结,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形成的中华儿女大团结局面,也难以形成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前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丰富的内容,涉及巩固团结与建立核心、加强团结与发扬民主、促进团结与坚持斗争、加强国内团结与促进世界团结、弘扬伟大团结精神与完善团结制度、保持政治团结与增进广泛领域的团结等多个维度。为此,有必要深化对“统一战线与中国式现代化”主题的讨论,为深入认识统一战线的战略性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理论参考。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46.
[2] 段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及其实践的世界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2021(8):38-43.
[3] 宋学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成的历史逻辑[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24):82-89.
[4] 任志江,林超,汤希.从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道路的百年探索[J].经济问题,2022(2):17-26
[5] 杨文圣,李旭东.中国共产党百年现代化思想的演进与启示[J].天府新论,2021(4):1-10.
[6] 成龙,郭金玲.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百年探索[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5-14.
[7] 洪汛.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观念的百年演进及其历史意义[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1-14.
[8] 李腊生.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体系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5-11.
[9] 罗永宽,齐娟.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话语体系的百年建构与发展逻辑[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1(1):19-26+51.
[10] 杨凤城.从中共党史看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J].教学与研究,2021(11):5-13.
[11] 荆克迪,逄锦聚.中国共产党关于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实践创新和基本经验[J].经济学家,2021(7):5-16.
[12] 唐爱军.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中国道路[J].教学与研究,2019(3):14-22.
[13] 唐爱军.中国道路的文明逻辑——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J].哲学研究,2020(6):3-13+127.
[14] 徐崇温.中国道路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超越[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6(1):9-18.
[15] 徐崇温.中国道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超越[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6(2):30-44+70.
[16] 孙代尧.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16-24.
[17] 姚东.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J].求是,2017(24).
[18] 黄建军.唯物史观视野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坐标与世界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6):32-43.
[19] 杨金海.从世界潮流看中国道路的独特优势及其世界意义[J].江海学刊,2020(3):42-46.
[20] 吴晓明.“中国方案”开启全球治理的新文明类型[J].中国社会科学,2017(10):5-16.
[21] 林进平.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1-5.
[22] 颜晓峰.全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内涵和时代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3):109-117.
[23] 韩云波.论中国共产党百年英雄文化[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1-14.
[24]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2-07-28(1).
[25] 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 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伟力 李克强主持 栗战书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 汪洋讲话[N].人民日报,2022-07-31(1).
[26]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87.
[2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98.
[2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8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650
[2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2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564.
[30]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06.
[3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45.
[32] 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81.
[33] 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521.
[34] 顾海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百年辉煌与思想精粹[J].社会科学战线,2021(3):1-16.
[3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550.
[36]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05.
[37]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7.
[38] 中央文献研究室.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213.
[39] 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18.
[40] 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12-13.
[41] 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539.
[42]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N].人民日报,2021-01-06(1,6).
[43] 习近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J].求是,2022(17):4-17.
[44] 林华山.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的逻辑、经验与启示[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3):5-11.
[45] 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316.
[46]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8.
[47] 罗振建,张成明.论合作共赢是统一战线的本质[J].理论月刊,2017(2):61-68.
本刊微信公众号
D613
A
2096-3378(2022)05-0022-13
10.13946/j.cnki.jcqis.2022.05.003
李应瑞,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国家的批判解构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022M710242)
李应瑞.统一战线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强国复兴的团结底色[J].统一战线学研究,2022(5):22-34.
责任编辑:林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