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例基于藜芦酸配体构筑的铜(Ⅱ)配合物合成和晶体结构

2022-09-26 07:35毛逢银李勇辉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22年9期
关键词:键长晶体结构吡啶

李 波,沈 红,毛逢银,李勇辉

(1.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0;2.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 自贡 643000)

有机羧酸类化合物与金属离子构成的无机化合物,具有不同的结构类型和特殊的功能[1-4],在材料科学、药物研究、分子电化学、阻燃抑烟[5-9]等众多领域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应用价值,已经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10-11]。芳香羧酸与金属形成的配合物,因结构和化学性质稳定,被广泛用作无机-有机杂化材料[12]。芳香类羧酸与含氮的配体及过渡金属元素构筑的配合物,在荧光识别和材料磁性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特别是与铜离子形成的配合物,能形成具有二维或者三维周期性结构的材料,具备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的优势,与传统的无机材料相比,在孔隙率方面更是具有明显的标志性特点[13-15]。

有机羧酸类配体通过单齿、螯合、桥联等多种方式与金属离子配位,可以形成多样化的结构,是与过渡金属形成金属有机配合物的重要官能团之一,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16]。为了更好地研究芳香羧酸配合物结构的关系,我们以藜芦酸为主配体,分别以吡啶和2,2’-联吡啶为第二配体,采用溶剂法[17],与Cu(Ⅱ)合成了稳定的金属有机配合物。采用不同的含氮配体,形成了2个不同结构的金属有机配合物,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测定了配合物的热重曲线。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剂

藜芦酸、吡啶、2,2’-联吡啶、盐酸、氢氧化钠、甲醇、硫酸铜(均为分析纯)。

Bruker X射线单晶衍射仪,Thermo Fisher元素分析仪,DHG型鼓风干燥箱,SHZ-D型水循环真空泵。

1.2 实验方法

取0.8g(0.02 mol)NaOH固 体 于 烧 杯 中,加10mL水溶清,将藜芦酸3.64g(0.02 mol)溶于50mL无水甲醇中,加入配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5~6。加入吡啶1.58g(0.02 mol),另取硫酸铜2.49g溶于100mL无水甲醇中,在搅拌情况下,缓慢滴加上述溶液,出现沉淀后继续搅拌4h。静置4h,过滤,滤液在室温条件下自然挥发,5d后得到适合于单晶分析的浅蓝色柱状结晶。过滤并用甲醇淋洗,干燥后收集产品,得到配合物1。

取0.8g(0.02 mol)NaOH固体于烧杯中,加10 mL水溶清,将藜芦酸3.64g(0.02 mol)溶于50mL无水甲醇中,加入配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5~6。加入2,2’-联吡啶1.56g,另取硫酸铜2.49g溶于100mL无水甲醇中,在搅拌情况下,缓慢滴加上述溶液,出现沉淀后继续搅拌4h。静置4h,过滤,滤液在室温条件下自然挥发,6d后得到适合于单晶分析的蓝色块状结晶。过滤并用甲醇淋洗,干燥后收集产品,得到配合物2。

1.3 晶体结构的测定与解析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采用Bruker Smart AXS CCD 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采用石墨单色MoKα射线(λ=0.71073Å),25℃时采用ω-scan技术收集数据,使用标准晶体学软件SHELXT-2014和SHELXL-2014进行晶体结构解析和修饰。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用傅里叶差值法和全矩阵最小二乘法对结构进行细化修正[18-20]。

2 结果与讨论

2.1 晶体结构的测定及解析

选取大小合适的配合物1(0.260mm×0.220mm×0.200mm)和配合物2(0.230mm×0.210mm× 0.200mm),在设定的θ(2.047°≤θ≤25.149°)范围内收集配合物1的衍射数据,在设定的θ(2.137°≤θ≤28.327°)范围内收集配合物2的衍射数据。配合物1最后的残差因子R1=0.0298,wR2= 0.0669;配合物2最后的残差因子R1=0.0758,wR2=0.1052。配合物1的CCDC为2115546,配合物2的CCDC为2124781,主要的晶体学数据列于表1。配合物1的主要键长和键角列于表2,配合物2的主要键长和键角列于表3,配合物1的氢键数据列于表4,配合物2的氢键数据列于表5。

表1 配合物的晶体学数据Table 1 Crystal data and structure refinements of the title complex

表2 配合物1的主要键长和键角Table 2 Selected bond distances and bond angles of the complex 1

表3 配合物2的主要键长和键角Table 3 Selected bond distances and bond angles of the complex 2

表4 配合物1的氢键数据Table 4 Hydrogen-bond geometry for complex 1

表5 配合物2的氢键数据Table 5 Hydrogen-bond geometry for complex 2

由晶体结构图可知,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从图1可以看到,整个分子构成为:以1个铜离子为中心,2个3,4-二甲氧基苯甲酸配体、2个吡啶配体与1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其中的桥联角O(6)-Cu(1)-O(2)、O(6)-Cu(1)-N(2)、O(2)-Cu(1)-N(2)、O(6)-Cu(1)-N(1)、O(2)-Cu(1)-N(1)、 N(2)-Cu(1)-N(1)、O(6)-Cu(1)-O(1)、O(2)-Cu(1)-O(1)、N(2)-Cu(1)-O(1)、N(1)-Cu(1)-O(1)的键角,分别为167.38(10)°、90.12(9)°、90.33(9)°、90.73(9)°、88.12(9)°、176.63(11)°、95.48(9)°、97.14(10)°、89.48(9)°、93.69(10)°。

从图1可以看出,铜离子是五配位,与报道的铜离子配合物类似,配合物中Cu(1)-O(6)、Cu(1)-O(2)、Cu(1)-N(2)、Cu(1)-N(1)、Cu(1)-O(1)的键长,分别是1.9529(19)mm、1.9558(18)mm、2.027(2)mm、2.029(2)mm、2.359(2)nm。这些都在常见的Cu-O、Cu-N键的键长范围内,属于正常的配位键。从图2可以看到,单元结构之间通过C-H…O氢键连接,具体氢键数据见表4。

图1 配合物1的配位环境Fig.1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of Cu (Ⅱ) center in complex 1

图2 配合物1的氢键图Fig.2 diagram of hydrogen bonds of complex 1

图3 配合物1的晶胞堆积图Fig.3 Crytal packing of complex 1

配合物2的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从图4可以看到,该分子内是1个铜(Ⅱ)离子、2个3,4-二甲氧基苯甲酸、1个2,2’-联吡啶分子和1个游离的水分子。

图4 配合物2的配位环境Fig.4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of Cu(II) center in complex 2

由晶体结构图可知,整个分子构成了以1个铜离子为中心,3,4-二甲氧基苯甲酸为桥联的单核结构,其中桥联角O(1)-Cu(1)-O(1)#1、O(1)-Cu(1)-N(1)、O(1)#1-Cu(1)-N(1)、O(1)-Cu(1)-N(1)#1、O(1)#1-Cu(1)-N(1)#1、N(1)-Cu(1)-N(1)#1的键角,分别 为91.84(11)°、94.26(8)°、169.61(8)°、169.61(8)°、94.26(8)°、81.01(11)°,表明Cu(1)、O(1)、O(1)#1、N(1)、N(1)#1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从图5可以看出,铜离子是四配位,与报道的铜离子配合物类似。配合物中Cu(1)-O(1)、Cu(1)-O(1)#1、Cu(1)-N(1)、Cu(1)-N(1)#1的键长,分 别 是1.9483(17)mm、1.9483(17)mm、1.991(2)mm、1.991(2)nm,都在常见的Cu-O、Cu-N键的键长范围内,属于正常的配位键。

图5 配合物2的氢键图Fig.5 diagram of hydrogen bonds of complex 2

图6 配合物2的晶胞堆积图Fig.6 Crytal packing of complex 2

2.2 元素分析

表6和表7分别是配合物1和配合物2的元素分析结果。

表6 配合物1的元素分析结果Table 6 Results of element analysis for complex 1

表7 配合物2的元素分析结果Table 7 Results of element analysis for complex 2

2.3 配合物的热重分析

配合物1的TG曲线如图7所示。该化合物的失重主要分3步。第1步从140℃至176℃,失重量为0.139mg,失重率为3.02%,理论失重为2.99%,对应失去配合物中的1个水分子;第2步从230℃至314℃,失重量为1.37mg,失重率为29.7%,理论失重率为26.21%,对应失去配合物1中的2个吡啶分子;第3步失重在336~524℃之间,失重量为1.32mg,失重率为28.64%,对应为配合物中的2个3,4-二甲氧基苯甲酸分子的塌陷,但保留了铜需要的氧,最终残留为38.33%。

图7 配合物1的热重曲线Fig.7 TGA curves of complex 1

配合物2的TG曲线如图8所示。该化合物的失重主要分2步。第1步从207℃至237℃,失重量为1.48mg,失重率为25.12%,理论失重为26.03%,对应失去配合物中的1个2,2’-联吡啶分子;第2步从243℃至394℃,失重量为3.37 mg,失重率为57.11%,理论失重为57.99%,对应失去配合物中的2个3,4-二甲氧基苯甲酸分子,但保留了铜需要的氧原子,最终残留13.49%,与CuO的13.32%一致。

图8 配合物2的热重曲线Fig.8 TGA curves of complex 2

3 结论

本研究制备了藜芦酸吡啶铜(Ⅱ)配合物1和藜芦酸2,2’联吡啶铜(Ⅱ)配合物2,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单晶衍射仪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形成的配合物1呈八面体结构,配合物2呈平面结构,热重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在室温下稳定。

猜你喜欢
键长晶体结构吡啶
有机硼敲开吡啶药物合成“新大门”
Au2Ag和AuAg2团簇对CO催化氧化反应的理论研究
团簇Co2Mo2P3成键及热力学稳定性分析
晶体结构与性质热点探析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
例谈晶体结构中原子坐标参数的确定
化学软件在晶体结构中的应用
高温下季戊四醇结构和导热率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2—氯吡啶的合成及应用
咪唑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