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江苏制造”金字招牌
——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重点处理代表建议督办纪实

2022-09-26 03:14金静梅园
人民与权力 2022年9期
关键词:江苏智能化高质量

☉金静 梅园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作为全国制造业的“排头兵”,江苏从未停下奋进脚步。去年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政隆强调,要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江苏转型升级的关键增量。在今年年初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吴政隆参加审议时多次强调,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更高水平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深化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推动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各级人大代表们普遍关注的重点。今年人代会上,近十分之一代表建议涉及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其中关于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4件建议被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确定为重点处理代表建议,由吴政隆牵头督办,省长许昆林领办。

抢抓机遇从制造到“智造”一路向前

产业兴则经济旺、经济旺则国力强。

今年上半年,江苏一手抗疫情,一手稳发展。吴政隆不忘代表所托、心系企业发展,5月中下旬马不停蹄地连续前往无锡、苏州、淮安等地。在无锡的量子感知产业园内,吴政隆详细了解情况,鼓励大家不畏艰险、勇攀高峰,努力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在苏州的科沃斯机器人公司调研时,吴政隆看产品、问市场,寄语企业不断开拓创新,加速迈入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行列。中天钢铁精品钢帘线是淮安正在建设中的重大产业项目,吴政隆实地了解项目规划,希望企业对标世界一流,加快科技和产业创新步伐,在生产“高精尖”产品上取得更大突破。

为切实办理好“关于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重点处理代表建议督办,着力推动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9月5日,吴政隆前往苏州昆山进行调研。在华天科技(昆山)电子有限公司、中科可控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吴政隆实地察看重大科技创新进展情况,详细询问智能化改造带来的贡献率,勉励企业进一步深化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融合发展,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集聚创新资源,加强科技攻关,更好促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在全省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

仲夏午后,连云港市徐圩新区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工地一片繁忙。前不久,盛虹16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投料试车。作为江苏本土企业,盛虹从三十年前的村办印染厂到成长为位列世界500强的大型国家级高新技术民营集团,从“一根丝”走向了全产业链“智变”,形成了石化、纺织、能源等五大产业板块,走出了一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正是在全省上下加快科技产业变革,构筑现代化建设新优势的大背景下,涌现了一批像盛虹这样的实力企业,今年7月,江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高于全国当月3.8%的平均增幅,以不懈奋斗努力化危为机、赢得先机。

人才为先全方位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8月中旬,一场别开生面的夏季招聘会正在江苏进行。徐矿集团、南京新工集团、省环保集团等多家省市国企聚焦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端设备制造业、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招才引智”。

作为一名供职于企业的高级工程师,胡歙眉代表深知,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专业人才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进程。他十分关注江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遇到的人才短缺问题,并建议主管部门要加大推动引导高校和企业联合的力度,鼓励校企以“人才定制实验室”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同时,推动减轻该领域人才税费负担,提升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推动税收优惠向该类企业倾斜。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建议,目前正有序推进中……关于减轻人才税费负担的建议,各相关部门正在采取实实在在的举措……”建议交办后,主办单位省工信厅认真落实,周密组织办理工作;负责会办的省教育厅与省税务局详细研究,及时反馈办理意见。最终提交的正式答复中,相关部门从四个方面对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全方位的解答,并对其中提到的部分实际问题给出了切实办理意见,得到人大代表的充分肯定。

如何实现培养人才“前置一公里”?来自沙钢集团的沈彬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大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的建议》。他认为,目前我省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理念与现实需求有差距,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匮乏等现实问题依然存在,建议从扶持建立智能制造实训基地等方面入手,加快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步伐,为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这份建议同样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迅速办理。承办此项建议的相关部门从不同角度出发,仔细研究代表建议,详实回复问题要点,字里行间诚意满满。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吴政隆在刊发于《光明日报》的署名文章中强调,江苏要举全省之力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加快建设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努力在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中展现江苏作为,让更多“千里马”在江苏竞相奔腾。

科技赋能合力攻克“卡脖子”难题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开新局,就要提前谋划。2020年7月,江苏省首批“链长”正式登场,由省领导挂帅,负责围绕一个或多个产业链的固链、补链、强链进行探索,在要素保障、市场需求、政策帮扶等领域精准发力,形成稳定、发展、提升的长效机制。2021年5月,江苏省委财经委第七次会议专题研究省领导挂钩联系优势产业链工作。省人大常委会紧随其后,明确常委会领导挂钩联系产业链;9月,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就全省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情况听取并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一重要工程添砖加瓦。

“链长制”自产生起就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链长制”在江苏的推行,体现了我省对先进制造业的高度重视。作为我国金属膨胀节行业的技术权威,牛玉华代表认为,建设智慧型企业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传统企业进行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已迫在眉睫。她在《关于加快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建议》中,从整合资源、融合体系、加大支持等八个方面入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关于加快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建议。相关承办单位则在回复中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借鉴代表建议,进一步加快实施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融合作,补短板强弱项,促进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除大型企业外,中小企业面临智能化转型中的现实问题也不容忽视。我省各县级市的中小企业占很大比重,但中小企业长期处于供应链末端,既缺少先进的生产装备,信息化水平也不够高。同样来自企业的省人大代表徐希强对这一现象十分关注,提出了《关于加速我省制造业产业模式升级,加大智能化升级改造力度的建议》,建议一方面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另一方面做好政府配套支持政策,稳步推进我省各县级市中小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对此,有关部门十分重视,表示下一步将会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分类指导,加快创新驱动,围绕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短板和难点加强服务对接,推动全省智能制造从点到面,从企业层面向行业、区域拓展延伸,全面提升江苏智能制造整体水平。

勇挑大梁构建江苏制造创新生态系统

8月12日,中共江苏省委“中国这十年·江苏”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吴政隆作主题报告时深情回顾,十年来,江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制造业基础不断巩固,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壮大,骨干企业竞争力加快提升,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国13.4%、全球约4%,规模超万亿元的行业达到5个,新型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纳米新材料等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寥寥数语背后,是江苏不改初心、奋力拼搏的“长跑”。

进入新时代,新格局、新政策也在酝酿推进中。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以占全国3.7%的国土面积,创造了约24%的经济总量。8月16日至17日,2022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在上海举行。会议就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协同发展、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吴政隆在论坛发言中指出,要把长三角制造优势、创新能力、开放高地的长板拉得更长,更大力度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产业协作、科技创新等领域协同合作。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落实办理好代表建议,不仅是回应人民期盼的需要,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在苏州昆山督办调研中,吴政隆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和省委工作会议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深化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产业全链条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更好地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敢为善为、勇挑大梁,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奋勇争先,在“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中争当排头兵,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创新潮起大船开,智能成势波浪宽。相信通过此次“关于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重点处理代表建议办理,将更好地推动“江苏制造”的大船乘风破浪、奋力前行。

猜你喜欢
江苏智能化高质量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数读江苏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数独江苏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数读江苏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