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德龙
(安徽五河浍河船闸有限公司,安徽 五河 233300)
建筑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而在节能减排理念的影响下,绿色建筑也成为我国建筑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相较于以往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绿色管理更加强调资源能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时显著提升施工建设质量。为确保绿色建筑工程的稳定开展,有必要将更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引入到工程项目当中,最大限度上实现管理水平的提升。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主要指的是在实际开展建筑工程项目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科学管理手段来提升工程施工建设质量,一方面要达到相应的工程质量标准,另一方面还要避免对周围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并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而是需要结合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构建起完整的管理系统,有效实现对施工环境、施工流程、施工技术、施工材料、施工人员等多要素的综合管控。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是以传统管理理念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在保留传统模式优势的同时应用更多更先进的现代化科学技术,从而最大限度上满足我国建筑行业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是开展绿色项目施工管理前提,进而在此基础上开展后续的基础设施项目管理。然而就当前的情况来看,绿色基础设施技术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同时难以实现对项目建设状态和质量进行跟踪,进而会对建设项目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而且当前我国建筑领域从业人员的教育水平大多比较低,因此对于绿色管理技术的掌握程度不高,导致相关技术难以在绿色施工管理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会造成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还会对最终的建设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部分建筑企业在项目决策设计阶段仍然沿用着传统的设计模式,缺少对建筑材料环保性和利用率的综合考量。例如,为提示建筑美观性而使用大面积设计玻璃幕墙,从而造成比较严重的光污染问题;在招投标环节最低价格作为建筑单位的首要选拔标准,从而忽视了应用新型环保理念的创新型企业,降低了施工环节的环保性;对于已经完成的施工环节并没有及时做好维护工作,导致在实际应用之前还需要额外消耗人力、物力、财力来开展受损成品的维修与更换,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还对提升企业成本投入,限制经济效益的提升。在落实绿色建筑管理原则期间,应保证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要满足绿色环保的原则,即便在拆除以后也需要确保大部分材料可以实现再利用。而对于现阶段拆除的建筑物来说,这方面则存在明显不足,难以对拆除后的建筑物实现二次加工。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绿色建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融入国内外先进理念以外,评价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涉及到生态住宅技术以及具体评价标准等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的评价体系具有综合性不足的问题,将评价重点只集中在环保性方面,缺少对建筑类型的衡量,同时对于其它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评价也比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评级体系难以对施工项目管理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也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项目技术水平的提升将直接影响到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质量,为满足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要求,除了要加强对绿色环保施工技术以及管理理念的应用以外,还可以进一步将电子信息技术引入到工程管理当中,从而提升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水平,同时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技术实力。针对施工的各个环节有效实现对资源、能源、材料、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最大限度上保证建设施工各环节的环保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除此以外,还可以将先进技术应用到人力资源配置工作当中,不断提升相关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的专业和综合能力,进而打造一支优秀的施工队伍,为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可持续推进打好基础。
开展建筑施工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因充分做好资源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则需要将绿色理念引入其中,注重资源利用的环保性与科学性。首先,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到合理利用水资源,通过科学的回收系统实现水资源的二次应用;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建立起完善的排水系统,避免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最后,在应用设备设施的时候应选用资源消耗量少的,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有效避免因设备问题而影响施工进度,实现施工项目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在建筑工程中落实绿色施工管理理念要求在全生命周期范围内都需要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论是决策、设计、施工、竣工等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构建相应的管理体系来进行约束。在招投标环节,建筑单位不应一味节约成本而选择报价较低的施工方,而是要更多考虑到施工方案的环保性与稳定性,同时保证相关建筑材料可以实现二次利用。值得注意的是,建筑企业应加强对市场环境的调查并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明确绿色施工管理才是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据调查,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长期运行成本要明显低于传统建筑,同时还可以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出十分关键的作用。
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是开展绿色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绿色施工水平的提升,相关评价体系也需要实现改革与创新,提升与绿色建筑的适应程度。在针对评价体系加以完善的过程中,应在准入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提升绿色建筑评价指标,避免非绿色建筑项目钻空子评选为绿色建筑,对于没有达到相关标准的建筑应第一时间取消其评价资格。与此同时,评价体系还应保证与建筑业的发展相适应,应满足简单易行的原则,避免因执行起来过于困难以及与市场现状想脱离而难以发挥相应的评价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区域开展建筑工程建设往往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落实绿色管理评价指标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其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管理行为、管理部门的有效监督,实现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由此也可以进一步看出,做好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是提高绿色建筑质量的关键,在实际落实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明确绿色建筑基本内涵,并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为项目实施、项目管理以及项目评价提供保障,从而在根本上促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某绿色建筑科技馆项目为例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展开分析。该项目位于该地区的经济开发区内,占地约1350m,总面积在4500m以上,其中还包括了460m的地下建筑面积。该绿色建筑科技馆包括地上四层、地下一层,总体高度为19m。绿色建筑科技馆项目集技术交流、技术研发、技术展示等功能于一体,采用了大量的国内外先进建筑设计技术,有效实现了环保设计理念的应用。在环保科技的支持下,该建筑内部搭建起“建筑智能化控制系统”、“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等多个智能化绿色建筑系统。
4.2.1 综合节能技术
该绿色建筑科技馆项目在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应用了先进的节能技术,特别是在高性能幕墙围护结构的支撑下可以更好地发挥其节能作用;同时,该项目还很好地应用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来增强能量富集效果。据计算,该项目的节能率可以达到76.4%以上,能源的消耗仅占到同类型建筑的1/4。
4.2.2 外围保护系统
就该项目的建筑外立面来说,东、西立面采用粘土板材料,而南、北立面则采用钛和锌板等材料,都具备可回收与自清洁功能,保证项目的绿色环保性。建筑门窗的材料是断桥绝缘金属型材和高透明双银玻璃,对于控制热量吸收将起到很好的成效,同时降低炎热时期空调的负荷。相较于传统同类建筑的41.71w,该项目的空调负荷仅需要23.53w。而且,该项目对窗墙比进行了合理把控,在满足建筑室内采光需求的基础上降低空调负荷,同时避免了眩光带来的不利影响。该建筑各个立面窗墙比的具体数据为东0.07,西0.1,南0.29,北0.38。
4.2.3 通风系统
该项目在对通风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在中庭处设计十余个拔气井以保证室内空气的畅通。自然风进入地下以后会受到降温作用的影响而冷却,同时沿着空气管道的方向完成空气供应管道布置,南北方向设置14个主空气管道,而东西方向设置4个空气出口。在房间通风的过程中将热量引入中庭,起到降低建筑内部热量消耗的作用。此外,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关闭该系统,从而减少对内部气候的影响。
4.2.4 建筑遮阳技术
该项目在遮阳技术的实施上主要应用的是自我遮阳系统,保证整体建筑可以向阳面倾斜,增大自阴影覆盖面积。(如图1所示)
图1 建筑物自遮阳示意图
夏季太阳照射角度高,因此朝南围护结构可以抵御更多的太阳光线,而冬季太阳照射角度低,则可以通过朝北围护结构来引入更多的自然光。在绿色建筑遮阳技术的应用下可以最大限度上减少夏季太阳辐射强度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该建筑还应用了智能通风百叶窗系统,夏季可以控制光照透入,降低室内热量吸收;而冬季则可以通过自动调节遮阳百叶窗来增加透光,提升太阳辐射的获取量。而且在被动通风模式下,通风百叶窗还可以排出室内多余热量,如果遇到火灾也可以借助该系统排出烟雾。
4.2.5 空调系统与相关设备
传统空调系统难以实现对温湿度参数的调节,而该项目中应用的温湿度空调系统为独立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实现对室内温湿度参数的调控。该系统中应用了地源热泵机组,有效满足不同区域的热湿比需求。空调终端包括冷天花板单元、辐射毛细管、天花板电感器等类型,不仅可以消除室内显热负荷,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运输能耗。而湿度控制系统由四个热泵溶液湿度控制单元和送风终端设备构成,更好地满足了室内空气质量要求。
4.2.6 室内节能照明系统
该建筑照明系统选用了Solatu阳光照明技术,通过高反射率光传输,最高可以达到99.7%,传输管道长度为15m。同时,通过设置照明罩来实现过滤紫外线的作用,对于楼梯、过道等公共场所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有效减少能源消耗。而对于办公室和机房等区域来说,应用的则是三基色节能荧光灯。
4.2.7 清洁能源发电系统
实现对太阳能、风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也是该建筑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屋顶设置300m的多晶硅光伏板构成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装机容量可达40kW。同时,屋顶还设置了若干烟囱来保证换季期间的空气顺畅,烟囱顶部设置垂直式风力发电机,其产生的直流电将直接传输到氢燃料电池中,以实现太阳能、风能、氢能的综合应用。
4.2.8 能源再生电梯系统
该建筑的电梯系统应用的是Otis GeN2再生电梯,该系统可以有效实现对原始能量的节约,同时将其反馈给其他设备。电梯系统拖拉机应用的是植入式稀土永磁体,因此可以避免碳尘产生,电机效率也可以实现显著提升。与此同时,电梯电机采用的是密封轴承,相较于传统电梯,节能乘客电梯可以节约70%的能源。
4.2.9 雨水的回收与利用
该建筑应用的是外部排水体系,在完成雨水收集之后,通过内部管道释放到外部,而室外积水则可以通过外部雨水管收集,过滤之后排到人工储水区。雨水回收系统对于区域降水可以起到调节作用,一方面,通过雨水的排入可以平衡水池水位;另一方面,在经过消毒处理之后还可以进一步作为绿化用水、景观用水、生活用水,起到避免水体污染、节约水资源的作用。此外,加强雨水的回收与利用还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并形成水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
绿色建筑科技馆项目通过落实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有效实现了对于各类能源、资源以及建筑材料的综合管理,在充分满足建筑建设需求的前提下实现节能减排。项目不同阶段在落实绿色管理理念的时候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1)项目决策阶段需要提出明确的绿色建筑项目星级目标,并对建筑系统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开展可行性研究,并对需要消耗的成本进行核算;2)项目规划设计阶段需要对建筑进行策划报价,特比是对于太阳能发电系统、雨水收集系统以及特殊的景观设计来说,应落实同步设计和同步建设原则,确保可以在图纸审查之前完成设计;3)项目启动前明确绿色建筑的施工方法与管理措施,并针对相关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展开培训;4)施工环节中需要注重对施工现场环境的保护,同时对于绿色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采用照片、视频等形式保存信息数据,为后续施工环节的开展提供保障;5)项目竣工环节需要对相关项目数据进行收集、编译与保存;6)对于物业管理阶段来说,需要对物业管理单位人员实施专业培训,有序完成后续的数据收集工作,同时保证此项工作可以持续1年以上;7)项目投入使用一年需要开展现场检查,针对不足之处进行优化整改,保证绿色建筑管理的稳定运行。总的来说,建筑项目的绿色施工管理是在原有项目管理过程的基础上丰富与环保相关的内容,将绿色施工技术与管理理念融入到规划方案、图纸策划、实际施工等环节当中,同时在完工以后进一步将项目添加到运营管理中。
综上所述,做好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是提高绿色建筑质量的关键所在,相关人员在落实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应树立科学的绿色管理意识,针对当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起完善的管理体系,实现对各类能源、资源以及建筑材料的综合管理,同时在传统项目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强化环保内容,从而进一步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