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燕
(广东财经大学 人力资源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
社会保障制度伴随着人生的每一阶段,关系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越来越广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它既是与财政、金融等并重的宏观政策工具,更是维系国家秩序稳定和社会民生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障、面向老年人、儿童、妇女、残疾人的社会福利等社会救助、面向在收入、住房、就业、灾害、重病等方面有困难人群的社会救助。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在202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社会保障事业行稳致远;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共同富裕,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辟地诠释了社会保障制度和共同富裕之间的辩证关系。社会保障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保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有效推进共同富裕并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具体体现,这是社会保障与共同富裕之间的理论逻辑与事实逻辑,也是两者之间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共同富裕的发展理念,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共同富裕。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验证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协调、科学施政、行稳致远。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新发展阶段提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民生福祉的新发展理念的同时,也给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出“高等教育只有实现内涵式发展,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源源不断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具体到高校社会保障专业,就是与时俱进、理论联系现实,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教与学相得益彰,培养既有专业素养又有专业能力、既有国际视野又能立足中国实践的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除了基础性课程,还涉及很多知识扩展性、能力提升性、社会应用性的课程;同时,社会保障课程内容更新速度比较快。当前,国内外的社会保障都处于改革时期,新的理论和实践层出不穷,信息量非常大,这种情境就需要不断更新社会保障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特别要超越西方社会保障体系,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理论和实践融入教学当中。
共同富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先富起来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期的新发展阶段,有效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准确把握现阶段共同富裕的内涵和要求。首先,新发展阶段推进共同富裕不再是乌托邦式远景目标和美好理想,而是要真刀真枪、一步一个脚印地实干;其次,新发展阶段推进共同富裕不是短期任务,而是一场持久战,必须循序渐进,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近一百多年的社会保障发展史证明,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是建立在成熟的社会保障制度基础上的,但由于社会保障要受到政治、社会、经济、宗教、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当代世界各国对社会保障的理论和实践并未产生高度共识,这也可以视为国情差异与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多样化实践的客观反映。在施穆勒的社会改良主义、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及推崇普惠、共享的贝弗里奇报的基础上,俾斯麦、罗斯福、艾德礼先后建立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与福利国家,影响了本国乃至整个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的方向和发展进程。
在大量吸收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精华的同时,中国始终秉承共同富裕的社会保障理念。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指出,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一部分人富起来、一部分人长期贫困,也不是社会主义。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感动和帮助后富起来的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江泽民同志指出分配政策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胡锦涛同志不仅强调共同富裕,而且强调通过共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要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要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习近平总书记统阐述了共同富裕与共享发展的关系,指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仅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为重要目标,而且始终不渝地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本质特征、根本原则和本质要求。我国共同富裕的演进历史告诉我们,共同富裕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几十年来一直恪守的社会保障理念,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国内外环境如何变化,一以贯之、从未改变、不忘初心。
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健全就是,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否坚实决定全民共享的蛋糕大小;二是再分配机制。再分配机制是否合理决定全民共享的蛋糕分配。一直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再分配力度不足,具体表现有:一是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不均衡,制度的公平性、互济性明显不足。不同群体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差距非常悬殊,不同工作岗位和社会身份人群的社会保障待遇差别过大;二是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不充分,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幼儿、妇女、老人及残疾人等群体的服务供给滞后,高质量需求与低质量供给之间存在较大张力,阻碍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脚步。如现阶段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妇女怀孕将面临求职困难、减薪甚至辞退的危险,3岁以下婴幼儿缺乏必要的社会照护的机构,导致育龄妇女不想生、不敢生,不仅影响了个人和家庭的幸福,甚至影响到国家三胎政策是否能够有效落地。
新发展阶段强化社会保障再分配力度、促进共同富裕、打造社会保障新发展格局的工作,主要涵盖三个方面:一是统筹优化社会保障制度。立足共建共享、互助共济,增加公平性、缩小社会保障待遇差距。二是强化社会保障多元主体参与。要适时转变社会保障只是政府工作的陈旧观念,在加大公共财政支出的同时,要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和个人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这是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三是努力补齐社会保障制度短板。以满足需求和解决问题为目标,全方位加强妇女服务、儿童服务及养老社会服务供给,提高供给质量和供给数量;特别要及时发现和应对新经济、新技术条件下不断涌现的新困难群体和社会保障新诉求,促进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
这里以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为例做进一步阐释。随着城市的扩张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再加上互联网平台的规模优势与技术创新,产生了越来越多新的灵活就业岗位,让很多在城市中漂泊的人,找到了立足的基础。数据显示,我国灵活就业从业人员规模2020年达2亿左右,灵活就业招聘人数同比增长76.4%。随着灵活就业逐渐成为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完善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成为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的新课题。与传统就业模式相比,灵活用工在劳动关系、劳动期限、劳动自主性、劳动时间、劳动场所等方面具有非常不同的特征,导致灵活就业人员无形中被排除在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之外。值得高兴的是,国家层面已经开始高度关注和重视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2020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明确开展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十四五”规划及2035远景目标明确提出,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同时,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相关政策。在各级政府强力推进的同时,美团、腾讯、京东等用工企业(平台)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优化用工模式,试图为平台从业者营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和社会保障环境,不断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如图1)。
图1 共同富裕与社会保障制度
新发展阶段打造高校社会保障专业教学新格局,需要教育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齐头并进,需要及时在课程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方式上进行反思并在实践中做出相应调整,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融入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典型案例教学。
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中,教师的专业素质非常关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保障教学质量。社会保障专业是应用学学科,社会保障理论和实践更新速度比较快,这就意味任课老师必须立足专业前沿,随时跟踪、掌握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乃至国家宏观政治经济社会大环境;要及时更新教材,丰富教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并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如果教师对社会保障相关信息不及时掌握,则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知识学习的片面性和低效率。社会保障专业老师的新知识储备不仅来自自身的主观努力,也来自高校的相关制度安排。高校要积极鼓励教师广泛参加各种专业教学交流会和专业培训活动;广泛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外学者们进行深度交流,及时了解社会保障专业的国内外最新进展,提升专业素养;邀请社会保障领域的优秀学者进校讲座,开拓教师和学生的专业视野和思路;强化社会保障实践教学环境,实行“双导师”制,聘任具有实践经验的社会保障经办部门的工作人员担任学生的校外导师。
积极响应中央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教学理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社会保障专业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在专业培养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根据社会保障专业的课程特点,深挖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社会保障专业属于公共管理下的二级学科,具有丰富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通过统筹教学安排、规范课程设计,明确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切入点。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横向的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也能让学生深切领悟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优势。
没有一门学科是完全独立存在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理念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以社会保障专业为例,政治学者认为社会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同政治相关,因为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国家政治体制为基础的,是为国家政治立场和政治目标服务的,是当代世界政党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法律认为社会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法学范畴。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由一定数量的法律、法规、命令、制度等构成的多层次的法制系统。
在共同富裕地方实践中,比较典型的案例是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2020年,中央发布了《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旨在以开展浙江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及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其他地区分梯次推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做出示范。在国家的肯定和支持下,浙江省对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进行了系统部署,明确在七个方面先行示范,具体包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