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诗卉
2022,面对疫情,我们对“家”的感知前所未有的敏锐,同时,对没有天花板的世界充满无限渴望。
当居家的日子被拉长,我们重新把注意力投入到小而具体的生活场景:陪伴家人、下厨烹饪、囤货收纳、学习阅读、侍弄花草……视线从那些不确定的、遥远和复杂的事物上转移开。
一方面,习惯了“呼朋唤友出门去”的年轻人,有了更多机会去“沉浸式”感受家带来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付出更多心思在“造家”这件事上。
另一方面,当时常被动地“宅”在沙发上,心底又会有一个声音在呐喊:我要去户外!
这就是生活的矛盾之处,也是有趣之处,它们在特定的环境下被放大了。
基于长期以来对年轻人新社交新消费的关注和记录,《中国新闻周刊》及旗下“有意思报告”、动漫 IP“哎呀我兔”,收集了4000 多个样本,以问卷调研的方式,完成了这份《2022有意思生活方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出有两个具有“当下”意义的发现:年轻人的理想家是“安全感”,但把家折腾出安全感的方式,自有其鲜明的特征;年轻人喜欢的户外正在被他们“重新定义”。
疫情之下,“安全感”成为每个人抵抗焦虑的良药。家作为遮风挡雨的港湾、疲惫心灵的栖息地,更要有安全感。
为了营造安全感的家,年轻人不再追求日剧中空无一物的清冷,转而开始继承并发扬父母那代人爱囤东西的烟火气。
报告显示,当疫情与生活并行,近六成人关注居家物资储备。“先囤为敬”成为当代人的常态,房间里满满当当才是安全感和满足感最直接的体现。
当一件件物品逐渐堆积出家的形状,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更好地收纳和整理。
报告显示,杂物收纳区域,是当代人最想升级的家居空间,约占四成。不追求少而精,努力让杂碎的物品多而不乱、井然有序,才最有家舒服的气息。
除了看重物资储备和收纳,在家里开拓兴趣区是当代年轻人建立安全感的第二种方式。
当居家时间变长,学会跟自己相处变得尤为重要,而跟自己相处的第一步就是取悦自己,满足个人兴趣。
报告显示,64%的人对更好的居住条件的理解是“满足个性化偏好”。
有人喜欢看电影,就把家当作电影院来打造,不只要买投影仪,还在家里放上一块小黑板,用粉笔写上“一周放映”片单。
有人爱健身,奈何居住面积有限,为了给自己创造无人打扰的健身空间,硬是把瑜伽垫、跑步机搬到了阳台,窗台上支起iPad,一边运动一边刷剧。
有人迷乐高,干脆把电视墙变成乐高展示区。兴趣不再是埋藏在简历里的秘密,而是一张名片,昭告世界,家是属于我的领地。
对年轻人来说,安全感的家第三个特点就是要能提升自己,保持心理慰藉。
据报告,互联网上喊累的年轻人,却在家里悄悄努力。有四成受访者近期升级或计划升级家里的学习区,三成人群在升级阅读角。即使生活摇摇晃晃,但家里有这样一块“精神芳草地”,就是稳定自我的锚。
精神满足之外还有身体满足,“不用干活”的家才能让人彻底放松。
日常清潔是当代家务最大难题,报告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扫地机器人、洗碗机、烘干机(洗烘一体机)成为当仁不让的三大最受欢迎清洁家电,被称为“新家务自由”三大件。有人感叹,有了洗碗机和扫地机以后,最重要的家务劳动就是“监工”。
年轻人对家有了新认知,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承载个性的渴望,是“造家”的原始动力。也借由“造家”,寻得一点点治愈、抗衡和守卫。
无论出于年轻的自由天性,还是疫情之下被动“宅”家的释压需求,去户外,意料之中地流行起来。
报告显示,六成人每月至少往户外跑一次,三成人更是每周至少一次。户外频率的增加不是因为户外已经发展为一种习惯,而是户外的“门槛”正在降低。
在狭义的概念里,“户外”意味着远足、探险、挑战身体极限,但当代年轻人未必这么认为,他们重新定义了“户外”,或者说,让“户外”回归到广泛的原意。
从最常参与的户外项目来看,只要走出家门,到没有天花板的地方,就是“去户外”。尤其是疫情期间,你会发现,总有人在街头巷尾“徒步”,小区的草坪扎满了帐篷,每一条小河沟都有捞鱼戏水的孩子,公司楼下变成年轻人的飞盘场地,晚高峰的大街成了骑行风景线……
这背后是人们对户外态度的转变。人们追求的不是成为“专业玩家”,而是重在“玩乐体验”。
报告显示,参与户外运动时有四成以上的人随遇而安,出去走走看看就行,对于他们来说,户外是种放松。
超过两成人把去户外看作一场家庭娱乐活动,摆脱忙碌的工作,带着家人一起亲近自然,进行从未有过的体验,是绝佳的亲子互动,也是对生活的赋能。
近两成人参与户外运动是为了尝鲜打卡,玩得新奇,玩得高级,发得了朋友圈,才是重点。
而对于Z 世代,去户外就是为交朋友,玩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一起玩。
如果说传统户外是对自己、对环境的征服,那么现代户外就是一次从身体到心灵的按摩。
现代人对去户外这件事要求很简单,“不太远”“少花钱”“有个伴”是当代人参与户外运动的必要条件。
曾经的户外,要去到真正的野外,要付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一次出行,就是一段旅程;现在的户外,可能只要一个周末甚至半天,说走就走,轻轻松松,在朝夕相处的城市里发现新的乐趣。
因为实现这些很简单,也就不需要花费很多钱。
报告显示,七成人在过去一年参与户外活动的总开销在5000元以内。按年龄段细分,半数 Z 世代一年参与户外活动的总开销低于2000元。
當代年轻人把生活的“节俭哲学”充分用在了户外上,钱要少花,更要会花,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这里的刀刃是“吃”和“穿”。
户外吃喝要饱腹不要负担,食品饮料要便携,食用方式要方便快捷,食物要营养健康(如低糖低脂低卡),价格也要经济实惠。
户外玩法可以休闲,但穿得讲究。报告显示,近四成人参与户外在意“穿衣打扮”。在认真选择户外穿搭时,除了“舒适”这种普适性需求外,有 77.5% 的人更关注服饰的“功能性”(如速干、防晒)。
不管是“造家”,还是缩短半径在城市里体验“户外”,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一点点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正如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张雷在“2022有意思生活方式大会”致辞中所言,年轻人代表着未来,他们总能拥抱新事物,产生新观念,创造新潮流,触发无限可能。在年轻人的“折腾”中,家,变得更有趣更美好;去户外,有更多自由更多发现。
本文图片数据来源:2022有意思生活方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