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珍,乔雪岩
(确山县人民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新生儿院内转运多见于新生儿无陪护病房,在围生期通常被诊断为患有某种疾病,或出生后为低体重儿、早产儿、黄疸、脐炎等新生儿常见病,需转入监护病房直至生命体征平稳、生长发育良好[1]。新生儿院内转运期到完成转运通常只需二十分钟左右,但患儿体质较弱,频繁更换环境或暴露在外界下不利于生命体征平稳,因此在转运途中需加强保护措施[2]。预见性护理要求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当前病情状况及后续治疗预判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3]。现以92例新生儿院内转运为研究对象,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其安全转运中的意义,为新生儿院内转运提供参考意见。
以2018年10月~2019年3月从产房、手术室在转入及转出NICU的46例新生儿为对照组,以2019年4月~2019年7月的46例院内转移新生儿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均为因病需要转入NICU,观察组患儿男22例,女24例,出生即刻转走者31例,病房转入者15例,新生儿黄疸15例,脐炎6例,低体重或及低体重儿4例,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2例,其他病种者19例。对照组患儿男25例,女21例,出生即刻转走者33例,病房转入者13例,新生儿黄疸18例,脐炎5例,低体重或及低体重儿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其余病种者13例。因病情需要在转运前已进行气管插管、吸氧等。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可用于研究。
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内转运护理流程,首先产房或病房抢救并提前通知住院登记处和病区值班人员做好准备,接送新生儿时专人接收做好防护准备,转运前做好特殊部位检查并做好记录,采用双人核对,防范措施;对病情不稳定的患儿必须由医生或家长参与护送,上下楼梯前注意保护病婴,防止坠落或婴儿刹车失灵床身滑动,做好保暖措施。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a)转运前 人员及物品准备,在接到本院产房或手术室转诊新生儿的电话通知后,值班护士应立即告知值班医师,并详细询问产妇疾病史及分娩情况,了解病婴的病情变化及已采取的治疗措施。如产妇为先兆子痫、胎盘早剥、妊娠期合并症、宫内窘迫、脐带绕颈、胎粪性羊水等疾病导致分娩后新生儿健康状况不佳,值班医师先按病种分类准备物品,常规物品包括心电监护仪、新生儿暖箱,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的病婴注意准备呼吸机装置,以血液系统疾病为主的病婴注意准备急救箱,急救箱内需备有多种型号的气管导管、面罩等,为防止病婴出现吞咽障碍,还需准备喉镜、各型息痰导管、静脉留置针等。患儿准备 产房或手术室需提供详细的病婴信息资料,包括出生体重、Apgar评分、呼吸状况,是否合并异常症状等。b)转运中根据产房和手术室提供信息评估患儿状况,转运途中,对低体重儿、呼吸窘迫征等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害者,在防止暖箱前注意提前预热,为观察病情变化患儿需头偏向一侧取平卧位,同时固定安全带,并准备复苏囊或氧气枕供氧。为避免病婴痰液及分泌物影响其呼吸,转运途中不仅要保持暖箱整洁,还需及时清除异物。保温措施,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其体温易受环境影响,一般在母体内体温时37℃,而出生后室温一般是27℃,病婴的对环境更为敏感,可能出现惊厥、寒战等,因此在转运途中根据患儿体温决定预热转运暖箱,体重<1 500 g的患儿为35℃,1 500~2 000 g的患儿温度设置在34℃,对于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建议体温设置在32℃,同时应该带上棉帽,盖上大毛巾。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对有气管插管的患儿需记录转运前插管的长度、位置,防止插管脱落或移位;对吸氧患儿还需注意鼻塞位置及氧流量,记录心电监护仪上的指标,尤其是血氧饱和度,避免呼吸异常。此外,转运途中还需关注路况,尽可能减少途中震荡及喧闹,尤其是颅内出血的患儿,休克患儿还需采取双下肢抬高15°。c)转运后交接护理 保证转预前后的交接信息,工作者应及时向NICU病房接班护士再次汇报患儿转运前的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并汇报转运后交接时的生命体征及状况,并提供记录单签字,及时做好患儿评价。
记录转运前后的基础生命体征数据,同时记录Spgar评分,统计转运途中不良医疗事件发生情况。
数据录入SPSS 22.0版本进行统计分析,两组转运前后基础生命体征及Apgar评分资料为重复测量数据,采用F分析,组内比较采用SNK-qL检验,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表1 两组患儿转运前后基础生命体征比较
转运前观察组Apgar评分(8.2±0.5)分,对照组Apgar评分(8.2±0.7)分,转运后观察组Apgar评分(8.3±0.6)分,对照组Apgar评分(8.2±0.5)分,两组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期间,对照组2例患儿转运期间因颠簸哭闹,但两组均无不良医疗事件案发生。
常规院内转运模式需按转运流程办理,包括转运方、接收方,一旦评估为危重患儿通常在现场实施初步救治,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后再分流,再与NICU科联系好后予以转运,转运途中以观察病症为主,直至安全准运至对应科室。由于新生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生理调节机制亦不完善,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病婴,常需要胃管或气管插管,且没有语言表达能力,护士需密切关注生命体征指标判断病情变化[2]。本研究采用的预见性护理多用于护理并发症及抢救方面,通过护士谨小慎微的观察、评估疾病走向,具有较佳的临床思维及应变能力[2,3]。本研究中预见性护理分为转运前、转运中及转运后三大板块,以转运前、转运中为主,针对不同病种的婴儿可能出现的意外及情况积极应对。本研究显示,转运前后观察组SpO2、T、呼吸及脉搏无显著变化,但对照组呼吸、脉搏显著升高,研究者分析,转运中工作者主要关注监护仪器上的显示的生命体征并记录,并未主动思考引起呼吸、脉搏升高的原因,即使采取干预措施但缺乏针对性,如途中环境喧闹、体温维持不到位、体位摆放错误等[1-3]。但两组的Apgar评分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能是转运时间较短,对患儿影响并不大,同时在转运中患儿在暖箱中,环境保持较好,对Apgar评分干扰不大。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院内安全转运中预见性护理可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完善护理细节,提高护理质量,提供更加安全的院内转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