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血方法用于血常规检验中RBC水平及Hb水平准确率对比

2022-09-25 03:05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分则末梢血常规

吴 星

(管城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血常规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检验方式,是指通过相关的仪器对血液中的细胞成分进行有效的分析,其包括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等计数。通过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可以为医生的后续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对检测者身体状态进行有效的评估,可有效提高检测者临床疾病诊断效率,保障检测者预后[1]。临床上选择采血方式较多,如末梢血、静脉血等,因采血方式不同导致最终检测结果的不同,出现显著差异,因此,采取哪种采血方式是本次研究的重点。本研究择取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34例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采血方法用于血常规检验中RBC水平及Hb水平准确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9年9月~2022年5月管城中医院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34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静脉采血、末梢采血不同检测方式。男84例,女50例,年龄9个月~67岁,平均年龄(34.04±3.13)岁。

1.2 方法

静脉采血:两组检测者均在次日早上8∶00~9∶00,空腹状态下采取静脉血检测。末梢采血:操作者采取酒精消毒,穿戴橡胶手套,按摩检测者左手食指指尖,使得此处充血,棉签蘸取酒精消毒后,操作者收集指尖内侧血液,刺入深度为2~3 mm,将血液置入真空抗凝管中,摇晃均匀后,送入实验室待检。在进行血液采集前,告知检测者其作用、意义及作用,消除检测者顾虑;采集血液前一晚八点后进行禁食禁水,以免影响第二天检测结果;血液采集结束后,检测者按压针孔处3~5 min,切记不要揉搓,避免出现皮下淤血,检测者在采集血液后出现低血糖,应及时平卧,适当补充糖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静脉采血、末梢采血血常规检查结果(RBC、Hb、WBC、HCT、PLT)。RBC:红细胞计数;Hb:血红蛋白;WBC:白细胞计数;HCT:红细胞比容;PLT:血小板计数。并于静脉采血、末梢采血过程中评估检测者SAS、SDS状态。分别选择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估,均应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估,以上两个量表各包含2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取4级评分制,即为1~4分,检测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得分相应的分数后,乘以1.25为最终结果。采取百分制,检测者SAS总分低于50分则为正常,总分为50~59分则为轻度焦虑,总分为60~69分则为中度焦虑,总分高于70分则为重度焦虑。检测者SDS总分低于53分则为正常,总分为53~62分则为轻度抑郁,总分为63~72分则为中度抑郁,总分高于72分则为重度抑郁。说明分数越低,检测者心理健康水平越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WBC、HCT、PLT水平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WBC、HCT、PLT水平比较

2.2 体检者SAS、SDS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体检者SAS、SDS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静脉血、末梢血等均属于血常规采取方式,但其优势不同。末梢血可适用于癌症、肥胖症检测者等,采集方式简单易上手,应用途径较广,大多数检测者可以接受。但是由于末梢血在经过检测后,经常出现错误信息,无法准确显示出检测者血液实际情况。因为末梢血温度偏低,在短时间内能够达到溶血反应,加之采集血液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穿刺深度等多种因素影响,提高血液样本在检测过程异常程度[3]。另外,末梢血均来毛细血管,具有出血量少,出血不畅以及不易采集的特点。在采血过程需要操作者通过按摩挤压方式使此处充血,便于采血。此外,末梢血采时间较长,容易出现血凝状态,在检测中提高白细胞计数,减少红细胞计数。静脉采血收集检测者肘部静脉血,此处血流速度相对稳定,血液循环状态良好,利用操作者快速抽血,全程处于封闭状态中,不会受到外界任何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检测准确性。

本研究显示,静脉采血HCT、PLT水平高于末梢采血,且WBC水平低于末梢采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采取静脉血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血液中发生异常病理变化时,实际上全身器官及组织相对应发生改变,所以采取血常规检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临床使用频率较高的一项生化检验技术[4]。血常规检测时做好血液采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末梢血是血液采集方式的一种,其容易受到温度、压力等多影响,使得血液中出现血凝情况,出现误诊。在采取末梢血时,需要对检测者指尖反复按压,在此过程中引起血小板受损以及聚集,进而影响检测效果。此外,操作者在按压时指尖会释放大量组织液,在一定程度上稀释血液浓度,影响红细胞正常比例。对于静脉采血而言,末梢血更容易受到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如手指清洁度、挤压方式等。而静脉采血相对于末梢血而言具有几点优势:a)可一次性收集所需要的血量,利于实验室反复检测。b)可直接采集血液,无需反复按压,避免组织液进入血液中影响准确率以及后续工作进度,且静脉血样本与检测者体内血液具有较高的匹配度,不容易出现漏诊及误诊。c)静脉血采集过程中相对安全可靠,受到不良因素影响较少[1,4]。d)静脉血血运相对稳定,与末梢血相对比,能够精准的反应出检测者机体实际情况同时增强检测准确率。对此,静脉血检测准确率高于末梢血。

体检者在末梢采血过程中SAS、SDS评分均低于静脉采血过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末梢采血能够减缓检测者焦虑、抑郁情绪,利于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末梢血在采集过程中较为便捷,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血液样本,可适用于年龄较小的患儿、恶性肿瘤检测者等。而静脉采取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很容易引起检测者负面情绪,尤其是针对年纪偏小的患儿、癌症的检测者而言,因疾病的影响,使其机体承受能力大幅度降低,而较长时间的静脉采血影响其休息及配合度[2,3]。因此,通过这一研究可知末梢血要比静脉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检测者的支持,因其采集速度快,舒适度较高等优势,更容易被检测者接受。

综上所述,静脉采血以及末梢采血均能用于临床血常规检验中,但静脉采血的RBC水平及Hb水平准确率更高,且稳定性更强。但末梢采血检测过程中检测者的负面情绪较低,便捷度较高,更适用于婴幼儿的采集,具体在临床中需依据具体情况作出检测方式的选择。

猜你喜欢
分则末梢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黑天鹅之约
我心爱的文竹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白鹭
延伸从严治党的“末梢”
论我国侵权责任法分则的体系及其完善